• 沒有找到結果。

結論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碩士論文 (頁 110-116)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5.1 結論

一、價值工程具有撙節經費,擴大計畫效能;提昇品質,加強施政能力;鼓 勵創新,導入知識管理等優點。其中能夠使得計劃的機能增加,而成本 方面相對地降低,所得到的價值將是最佳化狀況(V=F/C;V:Value;F:

Function;C:Cost);在經費許可並確有其效益時,另針對利用價值工 程分析技術應用於國軍老舊眷村改建工程而言,本案運用 VE 是一項成 功案例,而同時期之一處改建基地没有運用 VE 系統研析,結果經不起 物價上漲及原來規劃設計錯誤、浪費成本造成營建公司倒閉,價值工程 之工作計劃因應著不同的專案計劃目標,亦採行不同工作計劃,型態於 所追求的目標進行研析動作,在使用上並無強制規定於制式化的工作型 態模式。

二、價值工程研析時資料階段所使用的核心方法:

(一) 機能分析法成效:

機能分析法有別於一般的成本消減技術,在進行機能分析前,必 須對於計畫所欲達成之機能項目有所瞭解。在機能區分方面可分為主 要機能(必要機能)與次要機能(非必要機能),主要機能是與研析 對象所要達成的主要目的直接有關的機能,或為滿足使用者的需求而 必須具備的機能,均為對象存在的主要理由,次要機能則為加強主要 機能的機能,或為對象所具有,惟與滿足使用者需求無關的機能,或 超使用者的需求機能。

(二) 運用在本案之執行成效:

1. 先期作業階段:

眷戶辦理法院認證由原來九十天縮短至三十天,召開公路二村 協調會,溝通協調通過都市計畫規範,辦理規劃設計,定訂基本設 計需求,預先解決問題,奠定順利開發基礎。

2. 招標作業階段:

首創國內集合住宅統包招標文件,工程固定價格及回饋方案研 究,國內首創履約保證金分期退費,評審委員及評選重點順序制 定,設計工期與施工工期分別制定,要求建築師全程監辦圖說釋 疑,提供業主日後統包案招標參考,召開各研討會八十四次、專案 會議十一次,完成首件具指標性統包招標文件。

(三) 成本模式分析法:依據(Parato`s Law)任何一個產品或計劃標的,

大約80%的成本集中在大約 20%的項目裡,其餘 20%的成本則集中 於 80%的項目裡,價值工程是一種集中人員在短時間內完成的工 作,將有限的人力、時間關注在較大成本的少數項目,是一個簡單 的道理,因此,本階段運用之成效:

1. 工程設計階段:

會同辦理眷戶搬遷說明會無抗爭、無爭議順利完成,召開工作 協調會及圖說會審,建立業主與眷戶協調溝通管道,整體作業及審 查時程共縮短四十二天,落實使用者參與設計,提前取得建築執照。

2. 工程施工階段:

提供業主後續統包案各式施工管理表報,建築師專職監造,隨 時配合施工查驗加速施工效率,建立分項作業管制表,有效管控文 件提送及施工進度。提升建材、設備品質回饋眷戶約 1850 萬元,

協助召開聯建會及說明會計十三次且落實住戶參與,減少工程疑 慮,逹到零變更、零爭議、無仲裁、無事故提前十一天完工。

5.2 實務貢獻:

本研究雖為利用價值工程分析方法,進行眷村改建工程價值分析,於研 究過程中發現目前國內外進行價值工程分析時,並需考量不同利益參與者之 價值,綜觀利用價值工程於眷村改建實際案例之分析與探討後,對於實務之 貢獻包括:

一、價值工程可大幅提升價值工程應用範圍。

二、值工程能協助施工單位達成眷戶需求。

三、價值工程可減緩工程不確定性之風險。

四、價值工程能降低成本提高生活機能。

五、價值工程可協助工作團隊增加決策依據。

5.3未來研究方向與建議:

一、考量其他隱性問題與價值:

本研究雖然以可量化之價值因素進行考量,也將可能影響之社會成 本及社會機能利益等隱性價值納入考量,但是建議未來研究之方向可著 重在有關隱性價值的探討,在實際進行價值工程研析於判斷階段可能遭 遇的問題,有以下三種況狀之產生,另本研究所提之價值工程管理及評 估方法將可提升眷村改建決策之評估依據。

(一) 評估因子可能不夠週延或不客觀。

(二) 研析小組成員對於評估因子的定義不同,影響評估矩陣的進行。

(三) 質疑權重分析與評估矩陣的評分方法。

二、未來努力方向與建議:

(一) 價值工程已被廣泛使用於公共工程建設中,尤以目前政府財政收入 與編列支出逐年短收、各地方政府財政預算分配不敷使用情形下,

利用價值工程有效控制成本樽節預算為必要手段與作為。

(二) 研究僅就價值工程運用於眷村改建工程分析,藉以探討價值工程導 入眷村改建工程之可行性評估,並針對流程步驟、運用策略及組織 架構等目標,提出眷改工程推展價值工程之架構與策略以供爾後眷 村改建工程實施價值工程之參考依據。

(三) 價值工程運用在工程管理主要的目的之一,為經由全盤性的工期規 畫資料,探討降低工期途徑,以減少投資風險,靈活資金調度,減 輕借貸利息負擔。

(四) 良好的工程管理可以使人、機、料等資源得到合理、妥善的規畫應 用,避免盲目趕工,造成資源浪費。

參考文獻

1. 丁永聖,余文德(1999),「價值工程分析於營建工程上之應用—以高層辦 公大樓空調系統為例」,中國冷凍空調雜誌第,第十期,第120-127 頁。

2. 內政部建築研究所(1993),「建築發展研究之規劃—營建材料」。

3. 王海山、王續琨等(1998),「科學方法百科」,恩楷股份有限公司。

4. 王和源、張智元(2001),「建築企劃階段應用 VE 之研究」,中華價值管理 學會年會暨第一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5. 光田基成(1965),「價值分析計劃的展開」,日刊工業新聞社,第 6-16 頁。

6. 沈文修(1994),「價值工程理論之實踐—執行價值工程研析」,營建管理 季刊,第十八期,第18-24 頁。

7. 沈文修等(2000),「價值工程及其在捷運工程之運用」,捷運技術半年刊,

第二十三期,第45-74 頁。

8. 辛其亮(2000),「如何應用價值工程成本分析方法於工程計畫成本控管」,

土木水利半月集,第十二集,第22-35 頁。

9. 周權英(2002),「價值工程研析—以高屏大橋改建工程為例」,台灣公路 工程第28 卷,第 11 期,第 2-16 頁。

10. 林耀煌(1999),「營建工程施工規劃與管理控制」,長松出版社,第 552-593 頁。

11. 美國國際價值工程師學會網站(2006),「價值工程應用的產業種類與效 益」,專題報告。

12. 秋山兼夫,蔣永明譯(2000),「價值經營 VA/VE 之徹底活用」,中衛發 展中心,第139-141 頁。

13. 高銘傳(2001),「價值工程應用於台灣資訊硬體業之探討—以電源供應器 為例」,國立台北科技大學碩士論文。

14. 張家楨(2001),「價值工程之矩陣分析法」,營造天下,第六十一卷,第 六十二期,第41-45 頁。

15. 郭獻國,蔡一生(1991),「價值工程在建築設計發展階段之應用-以辦公 大樓分間牆材料為例」,空間雜誌特別增刊建築技術,第8 期,第 205-215 頁。

16. 陳乃城(2005),「營建管理淺論之二—價值工程之應用」,建築資訊集成

網址,http://www.arch.net.tw/spc/spc-1/spc001.htm。

17. 陳茂南(2000),「價值工程概念及推動」,土木水利半月集,第十二集。

18. 陸纘霓,章艾霞(1999),「價值工程在營建工程在規劃設計階段之運用」,

中興工程,第六十二期,第81-91 頁。

19. 國防部(2005),「民國 94 年國防報告書」。

20. 曾志煌(1992),“行政院九十一年度聯合技術協助訓練計畫「價值工程理 論與實務研析」研習報告",第57-64 頁。

21. 馮正民、李穗玲(2000),「由決策習慣探討 AHP 之評估方法」,中華管 理學報第一卷,第一期,第22-23 頁。

22. 黃國良(2003),「應用價值工程有效樽節國防預算之研究-以眷村改建工程 為例」,中華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23. 葉基光(1992),「VE 價值工程」,徐氏基金會,第 38-77 頁。

24. 葉錦堂、黃南斗譯,石原勝吉著(1999),「現場的價值工程(VE)」臺華工 商,第22-75 頁。

25. 劉慶尚,沈文修(2001),「價值工程管理與實務」,清華管理科學圖書中 心。

26. 鄧振源、曾國雄(1989),「層級分析法(AHP)的內涵特性與應用(上)」

中國統計學報,第27 卷,第 6 期,第 44-55 頁。

27. 鄧振源、曾國雄(1989),「層級分析法(AHP)的內涵特性與應用(下)」

中國統計學報,第27 卷,第 6 期,第 86-95 頁。

28. 羅啟源譯,石原勝吉著(1994),"新編現場 VE 活動實務",超越企管,

第41-256 頁。

29. AASHTO (1999), Guidelines for Value Engineering, AASHTO。

30. Alphonse J. Dell'Isola (1993), Value Engineering for the Process Industr y ,SAVE Annual Proceedings。

31. Assessing concrete technology innovation using value engineering (2001), Woodhead,R & Downes,C.Value management:improving capabilities。

32. Authur E. Mudge, 徐萬樁譯 (1974),「價值工程學」,國立編譯館。

33. Hazem M. Elzarka (1998), George Suckarieh, and Robert Dorsey, “Teac hing Value Engineering Effectively: an interdisciplinary approach,” ASC Proceedings of the 34th Annual Conference, pp21-28。

34. Ken L. Smith (1999), “Applying Value Analyses to a Value Engineerin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碩士論文 (頁 11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