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實驗設計與評估

4.4 實驗結果

4.4.2 統計結果(TAM 問卷)

5. 使用本系統進行會 議,你覺得能夠很

快的達成共識 4.05

1. 大多數的使用者認為 Sentence opener 的設計能有 效減少閒聊的機會。

2. 大多數的使用者認為本系統的系統回饋能有效刺 激發言,使會議過程較為活絡。

6. 使用本系統進行會 議,你能夠很專注

於會議的主題 4.1

1. 大多數的使用者認為若僅針對會議內容討論,

Sentence opener 並不會造成發言上的限制,不過對 於其他對話上會有困難,因此能有效減少閒聊的機 會。

7. 使用本系統進行會 議,你覺得與會者 的討論內容與意見 的批評都很有意義

3.75

1. 大多數的使用者認為自己並不清楚系統指定與限 制發言功能的觸發規則,但是討論結果大多能獲得 有用資訊。

8. 使用本系統進行會 議,你覺得討論的 內容和會議主題本 身極有相關

4.2

1. 大多數的使用者認為若僅針對會議內容討論,

Sentence opener 並不會造成發言上的限制,不過對 於其他對話上會有困難,因此能有效減少閒聊的機 會。

9. 使用本系統進行會 議,你覺得議題的 討論很充分

3.95

1. 大多數的使用者認為本系統的系統回饋能有效刺 激發言,使會議過程較為活絡。

2. 對於系統指定發言的功能,大多數使用者認同能 夠有效刺激討論,但是對於不願意發言者,還是可 以用某些 Sentence opener(例如:讓我們聽聽其他 人的意見吧)來逃避表達意見。

10. 使用本系統進行 會議,你覺得有完 全的機會貢獻自己 的意見

3.85

1. 系統反饋對使用者的意見表達確實造成限制,但 由於反饋頻率並不高,因此使用者一般同意有足 夠的機會表達自己的意見。

2. 由於匿名會議的去個人化特性,大多數的使用者 皆認為能夠表達出自己真正的意見。

11. 使用本系統進行 會議,你覺得能夠 很自由的表達自己 的意見

3.85

1. 系統反饋對使用者的意見表達確實造成限制,但 由於反饋頻率並不高,因此使用者一般同意表達 意見仍算自由。

2. 部分使用者認為 Sentence opener 對意見的表達 仍有一定程度的限制。

12. 使用本系統進行 會議,你覺得溝通 的機會很多 4.3

1. 雖然系統反饋對使用者的意見表達確實造成限 制,但由實驗紀錄來看,系統反饋次數只佔總發 言次數的%(平均),因此使用者一般同意自由溝 通的機會仍然很多。

13. 使用本系統進行 會議,你覺得容易 可以加入討論 4.2

1. 由於會議大多數的時間都是採自由發言的會議 方式,因此大部分使用者皆認同可以很容易的參與 討論。

14. 使用本系統進行 會議,你感到整個 過程很有效率

3.75

1. 大多數的使用者認為 Sentence opener 的設計能 有效減少閒聊的機會。

2. 大多數的使用者認為本系統的系統回饋能有效 刺激發言,使會議過程較為活絡。

3. 部分使用者認為發言次數多不見得能夠快速達 成共識。

15. 使用本系統進行 會議,你感到整個

過程一起同心協力 3.75

1. 大多數的使用者皆同意使用本系統能讓討論議 題更集中,發言次數更多

2. 使用者大多認為發言多不見得決策品質高 16. 使用本系統進行

會議,你感到整個

過程很公平 4.05

1. 大部分的使用者皆認為由系統擔任主席導引會 議進行較一般電子會議(由其中一人擔任主席)

來的公正

2. 大部分的使用者皆對這種由系統進行仲裁(指定 發言或限制發言)的方式感到公平。

17. 使用本系統進行 會議,你感到整個 過程討論的很混淆

(負向衡量問項)

4

1. 由於系統有提供議程顯示的功能,故能夠掌握會 議的時間

2. 有限的 Sentence opener 迫使討論內容局限於會 議範圍,使討論內容較為集中

18. 使用本系統進行 會議,你感到整個 過程很不滿意(負 向衡量問項)

4.3

1. 大部分的使用者皆認為有限的 Sentence opener 使討論內容較為集中,對系統進行仲裁的方式感 到公平,且較一般電子會議(無主席)來的有效 率

19. 使用本系統進行 會議,讓你覺得讓 最後決策反應了許 多你所表達的意見

3.65

1. 大多數的使用者認為本系統能讓會議議題有較 多且集中的討論

2. 使用者大多認同本系統的易用性,所以能充分表 達意見

20. 使用本系統進行 會議,讓你非常認

同最後的決策 3.75

1. 使用者大多認為發言多不見得決策品質高 2. 大多數的使用者認為本系統的系統回饋能有效

刺激發言,使會議過程較為活絡,讓意見能充分 溝通。

21. 使用本系統進行 會議,讓你對最後 決策的品質感到很 有信心

3.75

1. 使用者大多認為發言多不見得決策品質高 2. 但是大多數的使用者也認同對於會議有較多且

集中的討論,能提高會議的品質

22. 使用本系統進行 會議,讓你覺得必 須對最後決策的品 質負責

3.7

1. 使用者大多認為發言多不見得決策品質高

23. 使用本系統進行 會議,讓你對會議 最後決策的品質感 到很滿意

3.7

1. 使用者大多認為發言多不見得決策品質 2. 但是大多數的使用者也認同對於會議有較多且

集中的討論,能提高會議的品質

24. 整體而言,你對使 用這個系統有很好 的評價

3.95

1•經過對問卷寫者的詢問,發現由於本系統的系統 回饋能有效刺激發言,大多數使用者皆認為會議 過程較為活絡。

25. 你喜歡使用這個

系統 4

1. 大部分的使用者對於這種由系統輔助會議進行 的電子會議系統都抱有正向的觀感。

26. 使用這個系統,是 個明智的決定

4.05

1. 大部分的使用者皆認為由系統擔任主席導引會 議進行較一般電子會議(無主席)來的有效率 2. 大部分的使用者皆認為由系統擔任主席導引會 議進行較一般電子會議(由其中一人擔任主席)來 的公正

27. 往後若有類似會 議系統,我願意用 同樣的方式再進行 一次

4

1. 大部分的使用者對於這種由系統輔助會議進行 的電子會議系統都抱有正向的觀感。

2. 大部分的使用者皆對這種由系統進行仲裁(指定 發言或限制發言)的方式感到公平。

28. 往後若有機會,我 會推薦這樣的會議

系統給其他人 4.05

1. 大部分的使用者對於這種由系統輔助會議進行 的電子會議系統都抱有正向的觀感。

2. 大部分的使用者皆對這種由系統進行仲裁(指定 發言或限制發言)的方式感到公平。

另外,我們已經有比較在每一項題目之間差異的可能原因或者是相對關係,

所以我們將整理關於問卷題目之間的分析所得到的整體性結果:

1. 受測者對於操作本系統的易用程度感到滿意,由於操作 Sentence opener 方法只需點選即可發言,因此大多數的使用者皆認同上手簡單。

2. 由於 Sentence opener 的選定是以進行會議為導向,部分使用者認為類別 的選定仍未完善,較難表達自己的意圖,所以使用意願趨於普通,但仍 同意 Sentence opener 在會議中使用並不困難,不至於造成發言上的限 制。。

3. 大多數的使用者認為使用點選 Sentence opener 來發言的機制確實可以稍 減輸入上的負擔,但是影響力並不大。

4. 大多數的使用者皆對本系統的衝突管理機制呈現正向的態度,例如:認 為本系統的系統回饋能有效刺激發言、可以讓會議過程較為活絡、對系 統仲裁感到公平、能有效率的導引會議進行(與一般無主席電子會議比 較),但是大多數的使用者其實(認為自己)並不清楚系統指定與限制

發言功能的觸發規則,我們認為這是因為「匿名系統減少了對他人主觀 印象的投射」所致;由於人類必須推論其他人的意圖,才能知道如何對 別人的行為加以反應(Thomas ,1992),因此在短時間(會議長度為 30 分鐘)與匿名的狀態下,與會者經常會對系統指定或限制發言人的選擇 方式感到迷惑,不過就問卷的 14、15、16、23 題來看,大多數受測者 皆認為系統反饋的結果大多能令人滿意,且對於這種由系統輔助會議進 行的電子會議系統抱有正向的觀感(參考問卷題 24、25、26、27、28)。

5. 此外,使用者大多認為發言次數與決策品質不能畫上等號,這是因為有 些人即使面對於系統的指定發言,也還是可以用某些 Sentence opener(例 如:讓我們聽聽其他人的意見吧)來逃避表達意見,所以對於結果滿意 構面的認同度都不高(參考問卷題 19、20、21、22、23),但不可否認 的,本系統對於結果滿意度仍有一定程度的幫助。

假說檢定

我們採用徑路分析(path analysis)對研究架構二實施假說檢定;由於 TAM 的因果關係模式圖已經許多相關研究證實,因此有相當的解釋能力。我們選擇強 迫進入變數法(Enter 法,即複迴歸),以估計徑路係數並考驗其是否顯著,進而 估計殘差係數;在徑路分析中,選用的分析法為多元回歸分析法(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而徑路係數就是回歸方程式中的標準化回歸係數(即 Beta

值)。我們讓所有欲進行複迴歸分析的預測變項,同時進入回歸方程式,再從每 個變項 t 值得大小與機率值考驗 Beta 值的影響是否達到顯著。

複回歸分析一:

(依變數為使用意向,自變數為有用認知與使用態度)

表 4-13:模式摘要(複回歸分析一)

模式 R

R 平方 調過後的 R 平方 估計的標準誤 1

0.588(a) 0.346 0.269 0.8541 a 預測變數:(常數), 使用態度, 有用認知

多元相關係數為 0.588、決定係數(解釋變異量)為 0.346;殘差係數為(1-0.346)

後的值(0.654)再開跟根號=0.8087。

表 4-14:變異數分析(b)(複回歸分析一)

模式 平方和 自由度 平均平方和 F 檢定 顯著性 迴歸 6.548 2 3.274 4.488 0.027(a) 殘差 12.402 17 0.730

1

總和 18.950 19

a 預測變數:(常數), 使用態度, 有用認知 b 依變數\:使用意向

變異數分析結果顯著,表示兩個預測變項對依變項的影響達 0.05。

表 4-15:係數(a)(複回歸分析一)

未標準化係數 標準化係數 模式 B 之估計值 標準誤 Beta 分配

t

顯著性

(常數) 2.767 2.896 0.956 0.353 有用認知 -4.369E-03 0.030 -0.028 -0.144 0.887 1

使用態度 0.469 0.157 0.590 2.992 0.008 a 依變數\:使用意願

兩個預測變項的標準化回歸係數分別為-0.028、0.590;其中H 為 0.008,拒25 絕虛無假設,H 為 0.887,不拒絕虛無假設。 24

複回歸分析二:

(依變數為使用態度,自變數為有用認知與易用認知)

表 4-16:模式摘要(複回歸分析二)

模式 R

R 平方 調過後的 R 平方 估計的標準誤 1

0.410(a) 0.168 0.070 1.2116 a 預測變數:(常數), 易用認知, 有用認知

多元相關係數為 0.410、決定係數(解釋變異量)為 0.168;殘差係數為(1-0.168)

後的值(0.832)再開根號=0.912。

表 4-17:變異數分析(b)(複回歸分析二)

模式 平方和 自由度 平均平方和 F 檢定 顯著性 迴歸 5.043 2 2.522 1.718 0.209(a) 殘差 24.957 17 1.468

1

總和 30.000 19

a 預測變數:(常數), 易用認知, 有用認知 b 依變數\:使用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