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系統規劃與設計

3.5 A GENDA F ACILITATOR

群體當前意圖狀態與意圖狀態改變的趨勢可以由 3.4 節的分析過程加以取 得,而希望達成的狀態(即指目標)則是有階段性的,這個階段性經常與議程

(agenda)相互結合,因為不同的議程階段會有不同階段性目標,舉例來說:會 議開始之初,希望達成的目標可能是充分討論,而在決策制定階段,目標則改成 鼓勵發言與意見提出,至於最後決定方案的議程目標則是尋求群體共識。一般來 說,大部分的決策型會議都能分為三個議程,依序為(1) 問題討論(2) 發展解決 方案(3)決定方案。

在本研究中,我們利用衝突行為構面模式中的堅持度與合作度來分析群體意 圖狀態,也用它來定義預期的目標,當現實狀態與預期狀態不符時,我們就可以 利用調整堅持度與合作度的方法來進行差異修正,而這種「修正」動作,實際上 的表現方式是指「對使用者的反饋」。

複雜的反饋方式需要足夠的資料與分析程序作為依據,在實作上會有較大的 限制與困難,因此在本研究中,我們使用「指定發言」與「限制發言」這兩類反 饋方式,其所包含的概念為:在適當的時機,讓適當的人發言,驅使群體狀態朝 所期望的方向變化。其中「適當的時機」是指:當該議程希望達成的狀態與群體 意圖狀態分析所得的預期狀態不符時;而「適當的人」則是依據議程希望達成狀 態的(堅持度、合作度)希望調整方向,從參與者的個人長期衝突處理意圖偏好

(AP , CP)中尋找符合條件的人,其規則表列於表 3-5。

表 3-5:會議議程輔助法則

希望狀態 預期狀態 限制發言對象 指定發言對象 競爭 合作 低 AP、高 CP 低 CP 競爭 妥協 低 AP、高 CP 高 AP、低 CP 競爭 避免 低 AP、高 CP 高 AP

競爭 競爭 -- --

合作 競爭 低 AP、低 CP 高 CP 合作 妥協 低 AP、低 CP 高 AP、高 CP 合作 融通 低 AP、低 CP 高 AP

合作 合作 -- --

避免 競爭 高 AP、高 CP 低 AP 避免 融通 高 AP、高 CP 低 CP 避免 妥協 高 AP、高 CP 低 AP、低 CP

避免 避免 -- --

融通 合作 高 AP、低 CP 低 AP 融通 避免 高 AP、低 CP 高 CP 融通 妥協 高 AP、低 CP 低 AP、高 CP

融通 融通 -- --

妥協 競爭 高 AP、低 CP 低 AP、高 CP 妥協 合作 高 AP、高 CP 低 AP、低 CP 妥協 避免 低 AP、低 CP 高 AP、高 CP 妥協 融通 低 AP、高 CP 高 AP、低 CP

妥協 妥協 -- --

當符合限制發言條件的參與者不只一人時,系統將優先限制個人參與度較高 者(發言次數較多)發言;令一方面,當符合指定發言條件的參與者不只一人時,

系統將優先指定個人參與度較低者(發言次數較少)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