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四節 綜合討論

本節依據問卷所得到的各焚化廠環境教育現況調查結果,以及調查過程廠 方所反應之問題,對於現有設施及可連結運用的資源、現有課程內容屬性及未 來發展方向進行討論。

一、設施環境部分

目前各焚化廠於室內運用教學設施,大部分均採用現行教室「有教室可供 上課解說之用」(94.7%)設施,也就是傳統解說宣導課程,僅少部分廠另行規 劃教學課程或動手做課程(26.3%)。走出焚化廠到廠外部設施,大部分焚化廠 於廠區設有綠美化設施(78.9%)等附屬設施,主要是與廠區周邊外作區隔,

以減少廠區噪音對週邊環境造成影響,並有助於景觀調合,可運用於環境保護 上之「綠帶」概念來介紹給參訪民眾,另有興設生態池(36.8%)與步道設施

(57.9%),此類設施多興設於廠區周邊回饋設施區塊上,以調合焚化廠冰冷單 調的環境,並提供參訪或附近居民休閒散步的環境設施。

至焚化廠參訪者多為中小學校學生,透過校外教學到焚化廠,焚化廠專屬 網頁(94.7%)提供簡要參觀資訊介紹,或有焚化廠可透過上網方式(73.7%)

預約行程,而焚化廠多位於離市區較遠的偏遠地區,交通工具多需要由參訪者 自行安排,部分焚化廠規劃各種到廠之路線與交通模式(15.8%)等資訊於網 頁,以及自行車停放設施(57.9%)。依現行參訪課程多為 20 分鐘多媒體影片 播放解說(100%),30 分鐘焚化廠內部設備參觀,以及 10 至 20 分鐘之意見討論,

結束後再趕赴下一個參觀點,給外界有走馬看花的感覺,部分環保局結合附近 縣轄之環境教育中心(5.3%)、公有博物館(10.5%)、生態保育濕地(15.8%)

及社區文化在地資源(21.0%),成為一系列套裝行程,俾以充實環境課程內容。

國內學者周儒(2011)認為環境學習中心的組成,場域設施絕對重要,並

就其參訪國外中心之經驗,將場域設施歸納為四大類:1.教育、解說、研究。

分」(26.3%)、「具有培養國際觀及國際合作經驗的成分」(10.5%)等為最低。

時環境教育課程之需求,所提供的設施並不足夠,各縣市環境保護局應可建議 環保署訂定相關推動政策,訂定相關計畫加強各焚化廠人員培訓,與輔導焚化 廠取得環境教育設施認證,以加速環境教育業務之推動。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綜合本研究結果,歸納出以下研究結論,並提出數點建議,以提供大型垃 圾焚化廠提昇環境教育服務之參考,亦提供對本研究主題有興趣之研究者進行 更深入探討之參考。

第一節 研究結論

本研究問題包括:(一) 瞭解大型垃圾焚化廠現行所提供的環境教育設施(二) 瞭解大型垃圾焚化廠現行所辦理的環境課程(三) 瞭解大型垃圾焚化廠對於環 境教育未來工作規劃。

本節依本研究調查之結果,回應以上研究問題。

一、焚化廠提供的環境教育設施

本研究調查有半數以上焚化廠仍多透過多媒體設備,以傳統解說課程方式 進行焚化廠環保教育宣導工作,但部分焚化廠妥善運用廠外部設施(如綠美化 設施、生態池),以及運用附近之環境教育中心、各類型博物館、生態保育濕地 及社區文化在地資源,以異業結盟形態規劃一系列套裝行程,俾以充實環境課 程內容,多數廠在交通服務方面,提供了專屬網頁資訊服務,並建置網路預約 參訪服務,亦有部分廠提供自行車停放設施,以符合現代人健身、綠色的交通 需求,研究者調查時發現場域設施多元,有助於課程方案的發展,易於達成環 境教育的五項目標,以及教育部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的正規教育需求。

二、大型垃圾焚化廠現行的環境課程

透過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與環境教育五大目標,來檢視各焚化廠現行環境課 程內容,發現現行焚化廠對於環境教育五大目標的「價值觀與態度」、「環境行 動技能」兩項能力較為薄弱,認為現行課程具此 2 項成分之受試者僅在 5 成上 下。在「環境概念知識」的生態學基本概念成分之受試者僅在 4 成上下,及環 境美學概念的培養普遍較低,但是共同性都在於對環境問題與環境知識的專業 度有信心,環保局或焚化廠的課程,多限制在室內作單向的知識傳播,在培養 行動力、態度、價值觀等,需教學互動之課程成分表現較為不足。

三、焚化廠廠方對於環境教育未來工作規劃

本研究調查時,瞭解約有 4 成之廠長自行來規劃未來教育課程方向,顯見 廠長除綜理廠務外,還須擔負焚化廠環境課程品質,目前除取得「環境教育設 施場所」認證之焚化廠外,於本研究調查期間,瞭解尚有幾個焚化廠正積極送 件申請認證,而其餘縣市則採觀望態度,維持現狀,調查期間同時發現,焚化 廠人力需求已然不足,如再參與「環境教育設施場所」認證,廠方人力負擔極 大,應由環保局支援協助。

四、總結

普遍而言,各垃圾焚化廠教學設施不足,無法發展多元化之課程,少數廠 具多元化之設施資源,但欠缺課程方案之形成。課程方面多未具環境教育五大 目標之元素,有待充實與加強,應循求專業之環境教育認證資格之人員補足師 資部分,並應置專案人員以團隊方式推動。

第二節 建議

根據本研究結果,研究者針對以焚化廠作為「環境教育設施場所」,提升 環境教育服務,提出幾項建議:

一、對焚化廠管理單位的建議

(一) 課程應與環境教育五大目標相結合

環境教育須完整地包含環境覺知與環境敏感度、環境知識概念內涵、環境 倫理價值觀、環境行動技能、環境行動經驗等五個教育目標,才能落實環境教 育的理念。故應發展環境教育課程,取代傳統導覽方式,使來訪人士能深刻體 悟環境保護對自身之重要性,進而使環境保護工作落實於生活之中。環境教育 需要的是建立正確的價值觀、態度與技能。建議可參考教育部九年一貫課程綱 要,依不同背景的參訪者,以及需求設計符合各種年齡層的環境教育課程。

(二) 課程內容與參訪者互動不足

成為優質的環境學習中心四個要素是:方案、設施、人與營運管理。在方 案方面,經過調查焚化廠廠方對於環境教育五大目標的「價值觀與態度」、「環 境行動技能」兩項能力普遍薄弱,在「環境概念知識」中的「生態學基本概念」

成分,以及「環境美學概念」的培養不足,亦普遍薄弱,應多結合戶外生態元 素,可透過自然觀察課程,聯結人與自然的關係。而各廠之共同性,都在於對 環境問題的解說,與環境知識提供的專業度有信心,環保局或焚化廠的課程,

多限制在室內作單向的知識傳播,需要經由互動來產生意見交流或回饋,因此 在培養行動力、態度、價值觀等,需教學互動之課程成分表現較為不足,此方 面可以延請環境教育領域的專家協助。

(三) 應結合地方特色與其他資源發展具特色課程方案

各焚化廠在設施方面,「場域設施」確實對於課程方案的發展與多元性有其 影響性,國內此類已興建完成之既有焚化廠,在基本功能上大致可滿足服務需 求,雖然受限於現有的建築格局,但仍可適當地進行局部調整;設施條件不佳 之焚化廠,或可透過鄰近的機關、各類型中心或在地資源結盟合作,仍可形成 一個廣義的優質設施場域,提供多元的教育功能。如運用附近的污水處理廠、

水上遊樂區、生態保育濕地、歷史博物館、科學博物館、農產博物館、或各類 型教育中心等設施,亦可以結合社區營造、文化產業、教育設施、風景名勝等 在地資源,發展成為地區永續教育園區,並促進當地發展,規劃成為具人文特 色,或是環境教育特色之學習課程,安排各種行程規劃路線,更有助於發展課 程方案。另焚化廠所在位置多為偏遠地區,環保局應可藉此推動綠色運具,規 劃大眾運輸工具,以帶領民眾節能減碳,愛護地球從自身做起。

(四) 應重視人員專業與培養

環境教育的終極目標是培養出具有環境素養的公民,環境素養的內涵應包 括認知(如生態學知識、環境議題知識)、技能(如採取環境行動策略的技能)、

情意(如環境覺知、環境態度與倫理)與行為領域,因此人員應具備適當的環 境素養與永續發展的理念,以傳達正確的環境觀念,以及規劃課程、修正課程 的能力,應定期辦理教育訓練,以提升人員專業水準,並訂定評鑑制度,維持 應有之服務品質,改進教學方法。

另在營運管理方面,焚化廠為廢棄物處理工廠,廠內有大型車輛及危險設 備,應適時貫輸安全觀念並注意進出人員安全維護,並應重視使用者的回饋意 見,以提供焚化廠廠方對於課程或服務方面改進之參考。

二、對後續研究者的建議

本研究屬全國 24 座大型垃圾焚化廠實施環境教育課程的初步概略分析,或 許課程方案並沒有符合環境教育的精神或目標,目前尚無類似文獻出現,在這 樣以瞎子摸象的狀況下進行調查,因此本研究試圖對各焚化廠進行一個概括的 描述,其餘留待後續研究者就本研究所觀察到之現象與現況,深入進行調查或 研究。

(一) 應注意調查對象的適切性與對象動態的掌握

本研究於調查前,研究者已透過管理焚化廠業務之同仁取得聯繫資料,進 行全國 24 座大型垃圾焚化廠的普查,並確認為最新之資料,以避免發生寄送無 人收件,或是催促回函無法聯繫之情形發生。惟地方政府業務異動,仍有一兩

本研究於調查前,研究者已透過管理焚化廠業務之同仁取得聯繫資料,進 行全國 24 座大型垃圾焚化廠的普查,並確認為最新之資料,以避免發生寄送無 人收件,或是催促回函無法聯繫之情形發生。惟地方政府業務異動,仍有一兩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