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回顧

第一節 綠建築之定義與評估系統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9

第二章 文獻回顧

第一節 綠建築之定義與評估系統

一、各國綠建築之定義

各國綠建築產業的發展歷程、發展背景、評估標準皆不同,綠建築之目的與 設計亦隨各國地形、氣候而有所差異。為深入了解綠建築之意函與定位,以下以 美國、英國、日本以及台灣的綠建築評估系統為基礎,探究符合台灣氣候、特性 之綠建築意義(江哲銘,2004)。

(一) 美國-LEED 標章

LEED 標章係由 USGBC(U.S. Green Building Council)於 1995 年自民間發起 建立,發展至今已成為國際性認證的綠建築標章。LEED(Leadership in Energy and Environment Design)意旨「能源與環境的領導設計」,可看出美國綠建築於能源與 環境領域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USGBC 將綠建築定義為一種與環境有好 的建築物,目的為減少與其構造、使用、運作、維護以及最終拆除時直接或間接 的相關影響(吳明助,2008)。LEED 標章適用區域方面,因美國領土分布於熱帶、

溫帶與寒帶等氣候區,因此,位處上述氣候區者皆可適用 LEED 標章,較不受區 域氣候特性之影響(劉庭芬、陳清楠,2011)。評估面向中,LEED 標章則囊括七 大面向,包含永續性基地開發、用水效率、能源與大氣、材料與資源、室內環境 品質、創新與設計過程與區域優惠得分等項目。

(二) 英國-BREEAM 標章

英國為最早實施綠建築標章的國家,於 1990 年 BRE(Building Research Establishment) 官 方 機 構 訂 定 出 BREEAM(Building Research Establishment Environment Assessment Method)評估系統。於歐洲地區,大多將綠建築稱之為生 態建築(Ecological Building),其目標在於鼓勵最佳建築設計、建築施作、管理及 維護等,並藉此提高設計者了解生態建築對於環境的效益(Holmes and Hudson, 2003)。為遵循其目標,BRE 將 BREEAM 評估系統細分為九大面向,包含管理、

建康與舒適、能源、運輸、水資源、材料、土地使用、生態與污染等面向。

(三) 日本-CASBEE 標章

日本綠建築標章發展較晚,係於 2002 年由 JaGBC(Japan GreenBuild Council) 制 定 CASBEE(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System for Building Environmental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0

Efficiency)評估系統。於日本,JaGBC 將綠建築統稱為環境共生建築(Bio-symbolic Architecture),認為建築物首先需以安全性、便利性、舒適性、信賴性為基礎,進 而在建築物的生命週期過程中,以降低環境負荷為目標(簡惠瑜,2008)。CASBEE 評估系統共可區分為兩大類,分別為環境品質(Quality)與環境負荷(Load),前者 囊括室內環境、維護服務、室外環境與景觀;後者則包含能源、資源與材料、敷 地與物理環境。

(四) 台灣-EEWH 標章

台灣 EEWH(Ecology, Energy Saving, Waste Reduction, Health)評估系統於 1999 年由內政部建築研究所制訂,其名稱即意旨生態、節能、減廢與健康四大面向。

台灣因習慣性利用「綠色」做為環境保護的代名詞,如綠色消費、綠色生活、綠 色運輸等等,故於建築產業上,以綠建築(Green Building)作為生態環保建築之用 語。1999 年,內政部建築研究所將綠建築定義為「消耗最少地球資源,製造最少 廢棄物的建築物」,同時採用綠化、基地保水、日常節能、二氧化碳減量、廢棄 物減量、水資源、污水垃圾改善等七大指標做為評估依據;2003 年時,加入生物 多樣性指標與室內環境指標,並將綠建築具體定義為「生態、節能、減廢、健康 的建築物」(內政部建築研究所,2012)。

另,為配合台灣的亞熱帶地理與氣候特性,將綠建築闡釋為「從建築物的構 造、隔熱性能、遮陽設計形式及建築配置得以發揮熱帶建築美學之前提下,建造 符合生態、節能、減廢、健康之建築物」(郭柏巖,2008)。此外,亞熱帶的綠建 築挑戰專書中,進一步將綠建築定義從永續建築尺度擴大至地球規模,期望人類 的居住環境、建築產業可以像 Ouroboros3般,生生不息且永續發展(林憲德、郭柏 巖,2008)。

綜上所述,本研究認為綠建築之意涵與定位需因地制宜,並非一固定的解釋 或定義便可供各地區採用。根據上述文獻,台灣綠建築之意義應為「建築物依照 亞熱帶炎熱、季風等特性,設計出具生態、節能、減廢、健康之建築物,並與地 球、大自然及各式生物和平共存,創造永續發展的居住環境。」故,台灣綠建築 評估系統與環境應息息相關且緊密結合,其關係如表 2- 1 所示。

3 Ouroboros 為古西洋神話中的怪獸,可以吞食自己不停生長的尾巴而長生不死,象徵著毀滅與 再生的無盡循環。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1

表 2- 1 綠建築九大指標與環境關係

資料來源:內政部建築研究所,2012 二、美國與台灣之綠建築評估系統

(一) 美國綠建築評估系統-LEED

美國 LEED 標章之評估對象共可分為六大類,新建案(LEED-NC)、既有建築 物(LEED-EB)、商業建築內部設計(LEED-CI)、建築物結構體(LEED-CS)、住家 (LEED-H)以及混合開發案(LEED-ND)。本研究主要以住宅類綠建築為研究標的,

故,分析美國 LEED 評估系統時,將以新建案 LEED-NC 為主。LEED-NC 涵蓋 七大面向,分別為永續基地環境、節水效益、能源效率與大氣環境、材料與資源、

室內環境品質、創新及設計流程、區域優先等面向,各面向中又可細分為必要性 指標與選擇性指標,總計為 61 個細項,如表 2- 2 所示。

LEED-NC 七大面向各有其配分限制,永續基地環境為 26 分、節水效益為 10 分、能源效率與大氣環境為 35 分、材料與資源為 14 分、室內環境品質為 15 分、

創新及設計流程為 6 分、區域優先則為 4 分,總計為 110 分,其認證區間為 40-110 分。依分數區間,又可分為四個等級制度,依序為合格、銀級、金級與白金 級,如圖 2- 1。

圖 2- 1 LEED 分級制度 資料來源:Living Architecture, Inc.

大指標群 指標名稱 與地球環境關係

氣候 水 土壤 生物 能源 資材 生態

生物多樣性指標 * * * * 綠化量指標 * * * * 基地保水指標 * * * *

節能 日常節能指標 * *

減廢 CO2減量指標 * * *

廢棄物減量指標 * *

健康

室內環境指標 * * *

水資源指標 * *

污水垃圾改善指標 * * *

大面向 必要性指標(Prerequisite) 選擇性指標(Credit)

永續基地環境

(Sustainable Sites) 1.土壤侵蝕及沉澱作用控制

1.基地選擇(1)

(Water Efficiency) 無

1.節水為重的景觀設計(1.1-1.2) 2.污廢水處理技術(2)

3.降低大樓整體用水量(3.1-3.2)

能源效率與大氣環境 (Energy and Atmosphere)

1.建築物監督管理單位基本

(Materials and Resources) 1.垃圾分類集中回收

1.舊建築再利用(1.1-1.3)

(Indoor Environment Quality)

1.最低室內空氣品質基準

(Innovation and Design Process) 無 1.創新之設計流程(1)

2.具有 LEED 專家認證之專案(2) 區域優先(Regional Priority) 無 1.建築設計融入區域特色(1)

資料來源:林憲德,2005;蘇芳儀,2014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3

(二) 台灣綠建築評估系統-EEWH 1. 發展序幕

我國綠建築政策於行政院 1996 年的 APEC 永續發展會議中正式揭開序幕,

對外承諾堆動「人民環境會議」決議目標,並且於「營建白皮書」中宣示推動綠 色建築政策。爾後,於 1999 年,內政部建築研究所正式訂定出「綠建築解說與 評估手冊」,以此作為綠建築之審核標準,並且成立「綠建築委員會」及推動「綠 建築標章」,台灣的綠建築政策便自此正式落實。為更有效推動綠建築政策,於 2001 年,行政院更擬訂「綠建築推動方案」,要求總工程經費高於五千萬元之公 有新建建築物,皆須取得候選綠建築證書,由公家機關扮演領頭羊的角色,帶動 民間企業隨之跟進。

隨著數十年的發展,申請綠建築標章的建築物愈來愈多,但每棟建築類型、

使用目的、使用型態等卻不盡相同。為更符合社會所需與永續發展之目標,於 2012 年,內政部建築研究所進一步將台灣綠建築評估體系進行分類,主要依建 築使用類型分為「綠建築評估手冊-基本型(EEWH-BC)」、「綠建築評估手冊-住宿 類(EEWH-RS)」、「綠建築評估手冊-廠房類(EEWH-GF)」、「綠建築評估手冊-舊建 築改善類(EEWH-RN)」以及「綠建築評估手冊-社區類(EEWH-EC)」等五大類別,

透過此五大評估版本,建構出趨近完整的「綠建築家族評估體系」。為使資源有 效使用與不重複編纂,各評估類別依照其建築特性,僅特別訂定某項指標準則,

如住宿類之日常節能與室內環境指標須遵循 EEWH-RS,其餘七項指標則依照 EEWH-BC 之規定,其他綠建築家族評估體系則如表 2- 3 所示(內政部建築研究 所,2012)。

表 2- 3 綠建築家族評估體系共用指標

四大範疇 九大指標 EEWH-BC EEWH-RS EEWH-GF EEWH-RN EEWH-EC 生態

生物多樣性指標 ◎ ◎ ◎ ◎

綠化量指標 ◎ ◎ ◎ ◎ ◎

基地保水指標 ◎ ◎ ◎ ◎ ◎

節能 日常節能指標 ◎ ◎

減廢 CO2減量指標 ◎ ◎ ◎ ◎

廢棄物減量指標 ◎ ◎ ◎ ◎

健康

室內環境指標 ◎ ◎

水資源指標 ◎ ◎ ◎ ◎

污水垃圾改善指標 ◎ ◎ ◎

資料來源:內政部建築研究所,2012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5

(3) 基地保水指標(生態面):基地保水指標,著重基地保水性以及涵養雨水的功能,

進而促進土壤內具備有機存活的空間,且可有效減緩都市洪水的發生。依照 基地保水之設計分類,可分為常用保水設計與特殊保水設計,其中常用保水 設計包含綠地、被覆地、草溝保水量(Q1)、透水鋪面設計保水量(Q2)、花園土 壤雨水截留設計保水量(Q3);特殊保水設計則包含貯集滲透空地或景觀貯集 滲透水池設計(Q4)、地下礫石滲透貯集(Q5)、滲透排水管設計(Q6)、滲透陰井 設計(Q7)、滲透側溝(Q8)。

(4) 日常節能指標(節能面):住宅類綠建築之日常節能指標須遵循 EEWH-RS 之 規定,且其為門檻指標之一,若此指標未合格則無法取得綠建築之認證。日 常節能指標主要針對建築物外殼設計、空調系統、照明系統以及固定耗能設 備等項目予以規範,目的為減緩對地球的傷害。建築外殼部分強調開窗率、

遮陽設計與節能玻璃的使用;空調系統部分因住宿類建築較少中央空調系統,

故 EEWH-RS 以個別空調系統的節能標章為評估依據;照明系統則以提高燈 具效率與照明功率為方向,且因私人住宿單元難以查證,故將私人住宿空間 與公共空間分開衡量;固定耗能設備如熱水器、烹飪設備、淋浴設備等,強 調應以標準型與節能型設備為主,如太陽能熱水器、熱水管保溫等。

(5) CO2 減量指標(減廢面):CO2 減量指標之目的為降低施工前建材的生產,與 運輸階段中所排放的二氧化碳量,以節約建材使用量為主要衡量依據。CO2 減量指標包含四大範疇,分別為結構合理化、建築輕量化、耐久化以及再生 建材使用。結構合理化強調建築外觀設計規整,且立面設計均勻單純;建築 輕量化意旨鼓勵採用輕量鋼骨結構、乾式隔間或高性能混凝土設計等;耐久 化強調建築結構的耐震力,以及方便後續維修之明管設計等;再生建材強調 採用再生面磚或骨材做為建築材料,以降低製造新建材時所產生的二氧化碳 量。

(6) 廢棄物減量指標(減廢面):與 CO2 減量指標不同的是,廢棄物減量指標著重 於降低施工中及日後拆除所產生的環境污染量。依據污染源制訂四大評估範

(6) 廢棄物減量指標(減廢面):與 CO2 減量指標不同的是,廢棄物減量指標著重 於降低施工中及日後拆除所產生的環境污染量。依據污染源制訂四大評估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