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綠色消費的起源與定義

綠色消費的思潮起源於 1970 年代末期之歐洲,而德國政府 1977 年推動的藍天使環保標章計畫則促成了全球綠色消費之興起。藍天使 環保標章計畫的目標為:一、引導消費者購置對環境不利影響較小的 產品;二、鼓勵製造開發及生產對環境不利影響較小的產品;三、以 環保標章作為一種市場導向的環保政策。期盼藉由消費行為導向,改 善生產產品之體質,以有效提昇環境品質(董德波,1999a)。德國政 府欲利用此一計畫,引導消費者購買對環境危害較小的商品、鼓勵廠 商製造開發並生產對環境傷害較低的產品。透過環保標章領導市場導 向的環保政策,藉由消費者的消費行為來改善生產產品,並教導與提 升德國民眾之環保意識,改變一般消費者之消費型態。

1987 年聯合國之環境與發展報告中首度提出永續發展之觀念,要 求對於人類活動與科技對環境產生之衝擊予以限制。隨著永續發展名 詞之提出與逐漸被普遍應用,如何減少工業化國家過度生產與消費型 態之衝擊,便成為各國環保人士關心之重點。隨著「永續發展」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名詞之提出與逐漸被普遍應用,在國際間都 將,「綠色消費」也經常被稱為「永續消費」,都是代表在「永續」之 前提下,所進行之消費行為(于寧、賴明伸,2000)。1990 年各國陸 續推動綠色消費,國際消費者組織聯盟於 1991 年在香港舉行第十三屆 大會時,也通過了「綠色消費主義決議案」,使得全球的綠色消費運動 達到最高潮(柴松林,1995a)。1992 年聯合國在巴西召開「地球高峰 會議」所提出的「二十一世紀議程」,是第一份也是最重要的「綠色希 望文件」,更是引導地球朝向永續發展的行動綱領。其中包含六個主 題:提升生活品質、有效率運用天然資源、保護地球共有資產、經營 居住環境及有害物質管理。議程中明白指出:國際社會必須揚棄浪費 而無效率的消費模式(張隆盛,1996)。

國內主婦聯盟亦隨著這股綠風的吹起,於 1991 年成立了「消費品 質委員會」,開始傳遞綠色消費的理念;1992 年「綠色消費者基金會 成立」,希望能從人類最根本的消費觀點出發,尋求徹底解決環境問題 的方法,以期創造永續發展的社會(陳靜宜、蘇宏仁,2003)。

目前,建立「綠色消費」的體制,已經成為國際間在追求永續發 展之時的共同認知,各個主要國家均已開始建立或執行永續生產消費 模式的工作計劃。除了政府積極推動綠色消費之外,民間的綠色消費 運動也正在各國蓬勃發展。可預見的是,未來綠色消費發展的趨勢將 十分具體而明顯,二十一世紀的消費將是綠色消費的年代。

茲將國內外相關研究中對於綠色消費之相關定義與原則規範加以 整理如下:

一、周月英(1992)認為只要消費行為存有一絲環保概念,在消費過 程中盡量減少對環境之損害,就是綠色消費。而在消費一項產品之 前必須先考慮到:該項產品在原料取得方面多能利用生生不息、永 續使用的原料;製造運輸方面減少不必要的能源消耗;在銷售過程 中是否避免過度包裝;使用時不危及人體與自然環境;以及消費完

的廢棄過程中,是否能廢物利用,且其材質是否對環境無害、是否 能自然分解等。

二、 Peattie (1992) 將綠色消費定義為:「當消費者意識到環境的惡化 程度已經影響到整個生活品質,甚至生活形態,進而嘗試購買並要 求生產對環境衝擊較小的商品時,一方面達到消費目的,一方面藉 由環保消費行為的實踐,減少對環境的傷害,也就是以永續性和更 負社會責任的方式來消費,這就是綠色消費」。

三、 Davis (1993) 提出的綠色消費原則有以下八點:

(一)減量:減少不必要的浪費。

(二)重複使用:使用耐久品,少用使用後即丟的便利品。

(三)回收:選擇消費可回收的產品。

(四)再生:產品廢棄物可做他用。

(五)修復:有效利用產品,延長使用年限。

(六)拒用:拒絕購買或使用有害生態之產品。

(七)生態復育:消費過程中不危害自然生態。

四、 Makower, Elkington 與 Hailes (1993) 提出當一個綠色消費者必 須把握 3R 的原則(減量 reduce、重複使用 reuse 及回收 recycle),

並瞭解不是每一個以再生材料包裝的東西就一定對個人或環境有好 處,不要混淆「綠色」與「健康」,更需瞭解事實上幾乎沒有完全「綠 色」的產品,而且要隨時提醒自己,任何消費型態都可能存在環保 問題。

五、柴松林(1995a)提出綠色消費的定義是:在為了維持人的生存必 須從事消費的時候要盡量購買對環境破壞少、污染程度低的產品,

並且要盡量減少不必要的消費。

六、柴松林(1995b)另外指出,綠色消費的原則是-消費者從事消費 活動時,必須遵守 3R 與 3E 原則。以下分別針對 3R 與 3E 做簡述 說明:

(一)減量使用 (Reduce) :盡可能減少不必要的消費。

(二)重覆使用 (Reuse) :盡可能重覆使用,不要任意拋棄。

(三)可回收 (Recycle) :選擇屬於再生材料製成的產品,作廢時可 以將資源回收利用。

(四)經濟的 (Economic) :講求經濟性的,選擇使用能源最少,加 工程序最單純、包裝最節省的企業與產品。

(五)生態的 (Ecological) :講求生態主義,選擇那些致力於污染防 制、對自然環境及野生動植物傷害最少的企業與產品。

(六)平等的 (Equitable) :講求平等主義的、尊重人性、選擇那些 不剝削勞工與不侵害弱勢民族的生活權、不以不道德的手段行銷,

不從事違背人道主義的動物性試驗等,具有公平精神的企業所生產 的產品。

七、陳永仁(1996)綠色消費即是消費者能選購低污染、可回收、省 能源之環保標章之產品之消費行為。

八、黎安國(1996)綠色消費是環保主義下的一種消費模式,它是一 種對自然界的傷害最少,或可循環或是減少整體消費的行為。

九、李德威(1997)綠色消費指的是購買對環境破壞力最少、污染性 低的生活必需品的新資源消費型態。

十、鄭先祐(1997)綠色消費應以永續為出發點,並能改變相關物資 滿足與需求的價值感,以減少消費次數,達到減少生產量、減少資 源耗損以及污染量。

十一、董德波(1999b)提出綠色消費之原則有六項:

(一)消費者要瞭解自身活動對地球的衝擊,而每個人均應體認個人 行為對環境的影響。

(二)消費者購買產品或耗費資源時應注意是否有需要、產品是否符 合「低污染、可回收、省資源」之原則。

(三)消費者購物時應考量產品的耐久性、可維修性、可回收性。

(四)消費者在使用與丟棄物品時,注意安全、健康與環保問題,並 確實做到再使用或資源回收。

(五)消費者影響家人、朋友一起節約資源與採用綠色產品。

(六)消費者應直接或間接向廠商反應他們的綠色需求。

十二、于寧與賴明伸(2000)提出綠色消費應當遵行的原則:消費者 應深切體認自己之任何消費都會對地球環境造成衝擊與影響;消費 者應先衡量自己是否需要才進行購買之行為,而購買之物品應符合

低污染、可回收、省資源之原則;消費者購物時應考慮產品之耐久 性、可維修性以及可回收性;消費者應影響家人、朋友一起節約資 源與採用綠色產品;以及消費者應直接或間接向廠商反應自己的綠 色需求。

十三、劉潔心、晏涵文、劉貴雲、邱詩揚、李佳容(2000)於「社區 居民綠色消費行為及相關之訊息傳播調查研究」一文中,綜合了呂 正成(1994)、張隆盛(1996)、 Gillian, Werner, Olson 與 Adams (1996) 等研究對於綠色消費的解釋之後,重新將綠色消費定義為:「將消費 行為與 4R 加以聯結,包括 Refuse(拒用不環保的產品,選用可回 收、低污染、包裝少、省資源,可重複使用的綠色產品)、Reduce

(減少不必要的消費並節省資源,包括自備餐具、購物袋等)、Reuse

(重複使用生活用品),以及 Recycle (實施資源回收並使用再生 製品)」。

十四、柴松林(2001)研究中表示國際消費者聯盟提出綠色消費的六 項原則為 3R3E (Reduce、Reuse、Recycle;Economi-經濟性的、

十五、陳曼麗(2001)認為綠色消費就是讓生活更簡單、更環保一點,

遵循 5R 準則:Refuse (拒絕) ,Reduce (減量) ,Reuse (再利用) ,

Recycle (回收) ,Regenerate (再生) ,來判斷我們是否在進行綠色 消費。

綜合歸納上述學者與機構所提出的綠色消費定義,本研究認為,

回收與再生概念重疊;3E 多與減量、拒用可合而為一。故引用劉潔心 等人(2000)於「社區居民綠色消費行為及相關之訊息傳播調查研究」

一文中,對於綠色消費 4R 的定義,包含 Refuse(拒用不環保的產品,

選用可回收、低污染、包裝少、省資源,可重複使用的綠色產品)、

Reduce(減少不必要的消費並節省資源,包括自備餐具、購物袋等)、 Reuse(重複使用生活用品)及 Recycle(實施資源回收並使用再生製 品)。此外,針對於綠色消費,在本研究中,則將之定義為:「消費者 以 4R 原則做為消費決策,從事對地球的生態環境相對耗損較低之消 費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