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韓國的「東洋」論述

第三節 民族主義與中韓連帶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總之,在受到西方帝國主義的壓迫之下,斯時韓國「東洋」論述作出兩 個作用:一方面,將(具有跨國特性的)以中國為中心的東亞傳統文化作為具 有普遍性意識的文明──「東洋」文明。這種視角以高度抽象的方式把韓國、

中國和日本通過「東洋」的地域性框架統一為一個整體;另一方面,高度關 注明治維新以來日本的文明開化,展開了以日本為東洋盟主,並試圖以此克 服西方帝國主義侵略的論調。這種論述,非但對當時韓國人很有吸引力,而 且其中包括黃人種連帶意識,所以,在俄日戰爭期間,韓國出現了支援日本 的舉動。69

曩日伊藤侯(指的是伊藤博文)來訪韓國,愚我人民逐逐相謂曰,“侯 (指的是伊藤博文)是平日自擔斡旋東洋三國之鼎足安寧的人。所以,

然而,俄日戰爭之後,對於從俄日戰爭中奪得勝利的日本來說,

東亞三國的共榮遠遠不如將韓國納為保護更有吸引力,而這樣的看法使得亞 洲連帶論走入了歧路。

第三節 民族主義與中韓連帶

1905年,以韓國外交權的接收及日本統監的設置為要點的《乙巳保護條 約》宣布之後,《皇城新聞》的東洋論述面臨一場嚴重的危機。即,在日本 威脅下宣布的《乙巳保護條約》內容與《皇城新聞》的論調產生了正面衝突,

因而在《皇城新聞》刊登標題為〈是日也放聲大哭〉的文章中,痛斥伊藤博 文的「背叛」行為和一些朝廷大臣的叛國行為。其全文如下:

69 李光麟,〈開化期韓國人的亞洲連帶論〉,《韓國史研究》,第61、62合輯(首爾,1998 年 10 月 ) , 頁 294-295 。 (이광린, 〈개화기 한국인의 아시아 연대론〉,

《한국사연구》제61‧62합집(서울, 1988년10월), pp. 294-295.)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他一定是為提出讓我國獨立鞏固而扶植的方略,今日才來韓國”,因 而自港口至漢城,官民上下不勝歡迎。然而,天下事,多難測者。千 萬夢外,何以提出五條件(指的是《乙巳保護條約》)呢?此條件,非 旦釀出我韓分裂之兆朕,而且釀出東洋三國分裂之兆朕。那麼藤侯(指 的是伊藤博文)的原初主意何在?雖然,因為我大皇帝陛下以强硬聖 意拒絶不已,因此我想伊藤侯也知道該約(指的是《乙巳保護條約》) 不成立。然而,噫!彼豚犬不若的所謂我政府大臣者,希覬營利,假 嚇恇劫,逡巡然觳觫然甘作賣國賊。不但把四千年疆土與五百年宗社 奉獻給他人,還讓二千萬生靈敺作他人的奴隸。彼等逐犬不若的外大 (「外部大臣」的簡稱)朴齊純及各大臣,對他們連指責的價值都沒有。

名爲參政大臣者,政府首揆,但他們卻以否字塞責而圖謀要名之乎?

他們不能像金淸陰70一樣裂書哭,不能像鄭桐溪71一樣刃剚腹,偃然 生存在世上苟活,何面目面對强硬的皇上陛下,何面目面對二千萬同 胞?嗚呼!痛矣。嗚呼!憤矣。我二千萬 爲人奴隸之同胞!生乎?死 乎?檀箕72

70 1636年清朝攻打朝鮮,此事件命名為「丙子胡亂」。當時,清朝對朝鮮要求中斷與 明朝朝貢關係,而改向清朝稱臣。1637年朝鮮朝廷決定向清朝投降,但是禮部大臣 金淸陰(1570-1652)把投降書撕碎而痛哭,主張持續抵抗。降服之後,他不但因憤慨 而企圖自殺,而且在被清朝軟禁期間中,依然不服清朝。過世之後,他的高尚節操 為世人稱道。

71 鄭桐溪(1569-1641)與金淸陰同樣反對向清朝投降。 1637年朝鮮朝廷向清朝降服之 後,他曾企圖剖腹自盡,但卻得救。後來,因他對清朝降服之事依舊十分憤慨,離 開朝廷而隱居。

以來四千年國民精神,一夜之間猝然滅兦而止乎 ?痛哉!

72 「檀箕」是「檀君箕子」的簡稱。在建構「民族」的過程中,韓國民族主義者採 用《三國遺事》(1281年編纂)的「檀君」神話,將在西元前2333年建國「古朝鮮」的

「檀君」視為「民族始祖」。反之,韓國儒教知識分子,依據「箕子東來說」,把「箕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痛哉!同胞!同胞!73

如此對日本批判的論述波及到整個韓國社會,因而〈是日也放聲大哭〉

此文的作者張志淵74被收押,同時《皇城新聞》也遭到一時停刊的命運。直 到1906年,張志淵被釋放之後,才開始再度發行。然而,《皇城新聞》依然不 放棄東洋共榮的理想,因而只批判伊藤博文一個人對於韓國的「背叛」行為,

反而不批評東洋主義隱含的矛盾。不僅如此,《皇城新聞》還認為盲目的「反 日」,並不能保護國家主權和東洋地域安保,因此,在韓國成為日本保護國 的情況之下,仍然期望韓日兩國間和解及強化互助合作關係。75

子」看作「文明始祖」。朝鮮王朝建國以來,許多儒教知識分子依據這種說法強調與 明朝中國的對等關係。尤其是,明朝滅亡以後,朝鮮王朝依據「箕子東來說」來強 化作為「中華文明繼承者」的意識形態。到19、20世紀之交,韓半島知識界成為複 數的民族主義論述的戰場,在這樣環境之下,「檀君紀年說」與「箕子紀年說」必須 面對一場大決戰。然而,基本上《皇城新聞》在「民族主義」與「東洋主義」之間 大多盡量保持中立的態度,因而他們常使用像「檀箕」這樣的混合用語。目前韓國 學術界,對於「檀君箕子」研究累積得相當多,不僅如此,一些英語圈學者亦談論 到此問題。關於部分英語圈學者的研究成果,可參Andre Schmid, Korea between Empires, 1895-1919, ch. 5.

73 《皇城新聞》(漢城),1905年11月20日。

74 張志淵(1864-1921)出生於慶尚北道尚州。幼年時接受傳統漢學教育。1894年中進 士。1899年擔任《皇城新聞》的主筆。1900年之後,張志淵將集朝鮮後期儒學大成 的丁若鏞(1762-1836)視為傳統韓國的開化思想家,而在丁若鏞的著述中添加註釋後 刊行。1902年至1905年間,持續擔任《皇城新聞》主筆及社長。之後被收押直至1906 年被釋放之後,乃離開《皇城新聞》轉而投身教育部門,展開愛國啟蒙運動。

75 《皇城新聞》(漢城),1907年10月9日。

而依靠自己 的實踐來表明這種想法的人,就是1909年在哈爾濱車站擊斃了伊藤博文的安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重根76。他被日本逮捕之後,在旅順監獄裡所寫的《東洋和平論》(韓譯:《東 洋平和論》)此文中,我們可以知道他擊斃伊藤博文的原因:安重根基本上推 崇日本明治維新的成功,並將俄日戰爭看作黃白二種的戰爭。正因如此,日 本天皇開戰布告中宜言要「維持東洋和平,堅固韓國獨立」,韓國與清國兩 國人民都曾予以支援。雖然如此,日本卻不信守諾言,不僅將朝鮮納為殖民 地,還要將中國納為殖民地,這是破壞東洋和平的行為,而導致結果如此的 犯人不是別人,正是伊藤博文,所以安重根從國際法所保障(獨立)戰爭的層 次上將其刺殺,藉以警告破壞東洋和平的日本人。77

然而,因為安重根完成《東洋和平論》之前日本即對他施行死刑(1910 年3月26日),所以來不及寫完《東洋和平論》。但是,依據安重根和日本高等 法院長之間的面談記錄,我們還可以從中暸解安重根對東洋和平體制的構 想,而這種構想的要點可歸納為五:一、把日本強占的旅順港還給清國,同 時將旅順作為韓清日三國共同管理的軍港,進而在旅順組織由三國代表組成

76 安重根(1879-1910)出生於黃海道海州。他父親曾經是開化派的成員,幼年時雖然 在他父親創辦的私塾接受傳統漢學教育,可是他更專精於弓馬和打獵,因而被稱以 神槍手而聞名於海州。1895年跟著父親入天主教,洗禮名為「多默」。《乙巳保護條 約》簽訂之後,其投身教育部門而展開愛國啟蒙運動。1907年韓國高宗皇帝在日本 逼迫下讓位給太子,因為如此,安重根逃亡到俄羅斯沿海洲而加入反日義兵活動。

次年,安重根率百餘人義兵發動國內進攻作戰而對日作戰,失敗後再次出逃。1909 年,與11名的義兵同志結成「同義斷指會」而決議暗殺伊藤博文。同年10月26日,

安重根在哈爾濱車站擊斃了伊藤博文。安重根當場被俄國憲兵逮捕,後被移送日方。

1910年3月26日安重根在旅順監獄內被處以絞刑而亡。

77 本文參考的是,安重根,《東洋和平論》,收入白永瑞、崔元植編,《東亞人的「東 洋」認識:19、20世紀》(首爾:文學與知性社,1997)。(안중근, 《동양평화론》, 백영서‧최원식 엮음, 《동아시아인의 ‘ 동양’ 인식 : 19-20세기》(서울 : 문학과 지성사, 1997).)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的東洋和平會議;二、設立三國共同銀行,且發行三國共同使用的貨幣;三、

以三國青年組成軍團,同時讓他們學習東洋友邦的語言而培養友誼;四、韓 國與清國在日本的指導之下,圖謀商工業的發展;五、韓清日三國皇帝正式 訪問羅馬教皇且宣誓要在和平的旗幟下互相合作,進一步在羅馬教皇主管之 下舉行加冕典禮。78

以往日本是從韓國學習開化的國家。日本的柛教是學習新羅 安重根的這種東洋和平策略,意味著中國與韓國只要推崇日本的領導,

就可以得到文明開化和安全保障,而這同時也就意味著日本在事實上必須充 當東亞秩序中的中心國。但,這種策略成功與否的最大前提,就是日本要放 棄對中韓兩國的侵略政策,安重根也希望東洋三國在能夠維持自主獨立的情 況之下,結成平等關係。

除此之外,值得我們注意的是,安重根的東洋和平策略的核心內容,雖 然是對抗西方,可是他卻主張要韓清日三國皇帝得到羅馬教皇的承認。這種 特色也許與他的宗教信仰(天主教)有關係,然而從這樣想法可以知道,安重 根所想要對抗的對象,並不是整體西方及其文明,而是威脅東洋三國自主獨 立的西方帝國主義。

另一方面,值得注意的是,《大韓每日申報》並未忽略古代韓半島地區 在文明上比日本列島地區優越的時期,因此對於國內高度評價日本文明開化 的成功,便說:

79

78 安重根,〈聽取書〉,收入國家報勳處、光復會編,《21世紀東洋和平論》(首爾:

國 家 報 勳 處 , 1996) , 頁 55-57 。 (안중근, 〈청취서〉, 국가보훈처‧광복회 편,

《21세기와 동양평화론》(서울 : 국가보훈처, 1996), pp. 55-57.)

79 新羅是與高句麗、百濟通稱為「三國」的韓半島古代國家名,位於韓半島東南部,

79 新羅是與高句麗、百濟通稱為「三國」的韓半島古代國家名,位於韓半島東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