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

第一章 緒論

中國大陸自 1978 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確立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改革 開放路線後,逐漸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轉型。1中國大陸於經濟體制改革時,同 步啟動了對外開放。使中國大陸由「自力更生」的閉關自守戰略,向出口導向戰 略緩步轉型。2由於中國大陸具備發展勞動密集產業的比較優勢,中國大陸的開 放迅速吸引東亞國家的勞動密集產業向大陸轉移。從 1990 年代開始,「中國大 陸的外國直接投資總額一直都是全世界開發中國家首位」。3大量海外資金和技 術的投入,推動了中國大陸的經濟迅速成長,並提高了國家綜合實力。隨著中國 大陸經濟實力逐步提升,對支持經濟發展所需的能源和技術的缺口,成為改變中 國大陸政策上支持企業對外直接投資的因素。但回顧中共對企業向海外投資政策 的轉變,是深具政治經濟學意義的。

在 1991 年,中國大陸國務院同意國家計委「關於加強海外投資項目管理意 見」。該「意見」建議「目前,我國尚不具備大規模到海外投資的條件,到海外 投資辦企業主要應以我國需要出發,側重利用外國的技術,資源和市場以補充國 內的不足」。4這個建議基本上是由限制海外投資的思維出發,但也不得不同意 在「補充國內不足」的條件下,企業可以對海外投資。1991 年,正是中共保守 派當道,尚未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之時,因此當時計委的意見具有政治現實結 合經濟需求的政治經濟考量。5

1992 年,在鄧小平南巡講話後舉行的中共十四大中,江澤民在十四大政治 報告中指出:要「積極擴大我國企業的對外投資和跨國經營」。但在這個階段,

1中共十四大報告:「...堅持公有制和按勞分配為主體,其他經濟成份和分配方式為補充的基礎

上,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經濟體制」,新華網,

http://www.xinhuanet.com/ziliao/2003-01/20/content697148.htm

2吳敬璉,當代中國經濟改革 ( 台北:美商麥格羅.希爾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台灣分公司,2005

年 6 月 ),頁 354-355。吳敬璉指出:由於對進口替代和出口導向的分野認識不清,官員在工 作中繼續執行進口替代的配套政策,並未貫徹出口導向方針。

3陳明祺,陶儀芬,「全球資本主義,台商與中國經濟發展」,田弘茂,黃偉峰主編,台商與中國經

濟發展 ( 台北:國策研究院,2010 年 11 月 ),頁 55。

4趙曉笛,中國對外直接投資長期發展趨勢 (北京:新華出版社,2008 年 9 月),頁 57。

5楊繼繩,中國改革年代的政治鬥爭,頁.11。

http://www.bannedbook.org/researches/files.1910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

中國大陸的對外開放主要還是在〝引進來〞,但〝走出去〞開始進入政策範疇。

1997 年,江澤民在中共十五大政治報告中強調:要「鼓勵能夠發揮我國比較優 勢的對外投資。更好地利用國內國外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在這期間中國大陸 企業的對外投資開始穩步增長。6

隨著中國大陸改革開放深化,經濟高速發展,石油消費增加,在 1993 年中 國大陸成為石油淨進口國。為支持經濟永續發展,中國大陸極需彌補資源和技術 的缺口,因此中共在 2001 年的「十五計劃」(2001-2005 年)中提出:「實施『走 出去』戰略,鼓勵能夠發揮我國比較優勢的對外投資,擴大國際經濟技術的合作 領域,途徑和方式。繼續發展對外承包工程和勞務合作,鼓勵有競爭優勢的企業 展開境外加工貿易,帶動產品,服務和技術出口。支持到境外合作,開發國內短 缺資源,促進國內產業結構調整和資源置換。鼓勵企業利用國外智力資源,在境 外設立研究開發機構和設計中心。支持有實力的企業跨國經營,實現國際化發 展」。在「十五計劃」的政策推動下,中國大陸的對外直接投資流量自 2002 年 後呈逐年走高的態勢。依據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的統計資料,中國大陸對外直 接投資流量走勢在 1990-2001 年間起伏不定;2002 年以後呈穩定成長之勢,2002 年為 25 億美元,2012 年為 842 億美元。2002-2012 年間中國大陸對外投資流量 請參閱附圖一。

就投資區域而言,中國大陸做為開發中國家,在直接海外投資的區域選擇上 是既投資已開發國家,也投資開發中國家。就投資產業而言,是從資源開發,生 產製造,運輸,貿易無所不包。但就中國大陸整體海外直接投資而言,非洲的直 接投資佔很小的比重。

但 2006 年以來中國大陸在非洲的經濟援助和資源投資,突然引起西方媒體 注意並稱之為中國對非洲的「新殖民主義」。7實況為何?中國大陸在非洲的投 資是殖民主義行為嗎?或者這僅是因為中國大陸在非洲的商業行為觸動了西方 國家原有的利益格局?今日的中共已遠離「革命輸出年代」,縱然對外經濟活動 免不了帶有經濟外交的意涵。但取得最大化的經濟利益,可能才是中國大陸「走 出去」戰略的初衷。

6「十四,十五大政治報告」,新華網,

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

7中央社引用外電報導:...中國在非洲推行新殖民主義, ( 2007 年 8 月 2 日 ), http://www.cooloud.org.tw/node/7321。

2011 年 6 月 14 日,美國國務卿希拉蕊在贊比亞首都盧卡薩稱:中國在不斷加強與非洲關係時,

非洲必須警惕新殖民主義出現。http://www.phtv.ifeng.com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在全球化和經濟自由化的驅動下,1980 年代中期開發中國家開始參與海外 直接投資。當時在美國市場端,用擠壓消費品製造成本,以擴大消費市場策略之 下,要求東亞國家勞動密集產業向要素價格低廉的中國大陸和東南亞轉移。等到 金磚四國崛起,開發中國家向海外直接投資的主角轉而以金磚四國為主。這其中 以中國大陸的對海外直接投資最受矚目,並屢有爭議搬上檯面。例如 2005 年, 中海油以 185 億美元標購美國加洲聯合石油公司( UNOCAL ),美國國會以安全為 由致使併購案作罷。

新興市埸經濟體向海外投資不僅是參與全球經濟,更重要的是經由對外投資 擴展在區域和全球的市場。8中國大陸對外投資的目的除企業以開發市埸為主要 動機外,在政策指導上更著重於資源,技術和管理經驗的取得。因此中國大陸對 外投資的戰略意涵在於:利用國外資源,彌補國內的不足;引進技術,設備,學 習管理經驗;輸出過剩產能,促進產業結構調整;促進國際收支平衡。這也是非 洲佔中國大陸對外直接投資比例不高的原因。

但西方國家為什麼要指責中國大陸在非洲實行新殖民主義呢?我們可以從多 個途徑去解釋,例如經濟意識形態的歧異,政治體制的差別等。本論文假設:中 國大陸在非洲的投資是以經濟安全和利益最大化為主要目的,但在實際做法上有 高度歷史制度主義的路徑依賴。在此假設基礎上,本論文從回顧中共政權和非洲 的關係,到改革開放後在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驅動下對外投資政策的轉變,以 探索中國大陸對非洲投資的政策機制,投資模式和動機。以評估中國大陸對非洲 投資的具體成效和限制,以為深入研究中國大陸對非洲的政治經濟發展影響的參 考。

第二節,研究範圍

要研究當前中國大陸在非洲的直接投資,不可忽略歷史的延續性,一方面因 為中共在政經決策上有強烈的路徑依賴慣性,同時當前中國大陸在非洲的經濟活 動是鑲嵌在制度和援助的框架中。因此本論文會簡略回顧 1955 年萬隆會議以 來,中共的對非政策和援助,及改革開放之後政策的轉變,新的對非洲經濟外交 機制的建立。但本論文將研究重點置於 2000 年到 2012 年期間中國大陸對非洲的 直接投資上。正如前述,中國大陸在非洲的投資面向不一,途徑各異有些是以基

8Address delivered by Shri. Harun R Khan, Deputy Governor, Reserve Bank of India, Mumbai on March 2, 2012.

http://ribidocs.rbi.org.in/rodcs/speeches/PDFs/OV27022012.pdf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

礎建設援建切入,換取資源開採權,有些又以合資入股進入能源產業。況且中國 大陸在非洲投資的企業又可區分為國企和私營企業,而投資領域廣泛,遍及採 礦,製造,批發零售,交通運輸及金融服務業。本論文置研究於非金融類投資上。

至於在產業選擇上,本論文側重挑選國有企業中,在非洲具代表性的企業做個案 分析。因此本論文以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做為個案,分析他們在非洲的業務 情況,他們的業務和國家政策是否存在內在連結。在民營企業領域,本論文選華 堅鞋業做個案研究。

雖然我們通常把非洲視為一個整體,但非洲是面積 3020 萬平方公里,10 億 人口的世界第二大洲,他由 54 個國家組成。中國大陸對外投資在非洲的覆蓋率,

於 2011 年高達 85%;2012 年在非洲的礦產投資覆蓋率達 40%;工程承包覆蓋率為 73%。9因此非洲做為整體,其中存在個體的特殊性。本論文將以 UNCTAD-The World Investment Report 2013 選出的海外直接投資回報最高 20 國中的四個非洲國家 之中的三個國家,安哥拉( Angola ),尼日利亞( Nigeria ),贊比亞( Zambia ) 外加蘇丹( Sudan )做為個案,以探討中國大陸在非洲投資的模式及成效。

有關中國大陸在非洲投資的數據資料,主要以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國家 統計局,國家外匯管理局所發佈的「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統計公報」,和聯合國貿 易發展會議( UNCTAD )所發表的「世界投資報告」做為分析基礎。對非洲國家個 案研究的相關數據,以聯合國貿易發展會議,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有關 資料為分析基礎。為避免引用不同數據來源,所導致的落差,在比較分析相同變 項時,本論文將採用相同數據來源。為行文方便文中所提及的非洲國名,以大陸 中文譯名和英文併用。

9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2011 年度中國對外投資統計公報,

9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2011 年度中國對外投資統計公報,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