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1.1 研究背景與動機

近年來環境保護已經是一個全球性的議題,主要源自於 1990 年前後大氣臭 氧層的破壞,大氣臭氧層破壞使得太陽紫外線直接照射到地球表面,不但引發 人類易罹患皮膚癌之問題,同時也會使全球暖化加劇。根據研究破壞臭氧層之 主兇為氟氯碳化物,其產生之最大來源為工業,其次為運輸部門。交通運輸會 燃燒大量的石油,同時產生大量的空氣汙染物,也帶給人們罹患心血管及呼吸 道疾病的隱憂。石油是一種不可再生之能源,終究有用完的一天,因此減少各 部門的石化燃料消耗是勢在必行。

在此一環保風潮下,台灣必須正視全球性的溫室效應問題,尤其是近年來 我國由於產業及社會結構的改變,經濟發展迅速,都市人口快速的成長,國民 生活水準不斷提高,使得私人運具持有持續上升,,10 年內增加了約 150 萬輛 機動車輛,伴隨而來的是污染的增加,其中以機動車輛在行駛時所排放的二氧 化碳所帶來的汙染最為嚴重。根據經濟部能源局統計資料,台灣運輸部門中石 油產品的消耗比例,最高者為公路運輸,占總量的 84%,如圖 1.1 所示,公路 運輸中最貼近一般民眾的就是私人運具之使用,因此若是能減少民眾使用私人 運具,對於二氧化碳的減量會有很大的幫助。

資料來源:經濟部能源局

圖1-1 運輸部門石油產品消耗比例圖

交通是一項需要與社會互動的行為,不只需要與其他用路人互動,還必須 學習應當遵守的社會規範,不論是法律規範或是道德規範。此種學習過程從孩 童時期便開始產生,社會學者將其稱為社會化,係指一個人在出生之後以至長 大成人的過程中,學習各種知識、技能、價值觀以及各種規範,並且學習在社

13.35%

0.58%

84.00%

0.18% 1.89%

國際航空 國內航空 公路 鐵路 國內水運

2

會中扮演適當的角色。

Baslington (2008) 所提出的旅運社會化便是從這個觀點出發,認為孩童對於 運具認知的學習過程其實與其文化建構方式相同。孩童是國家未來的主人翁,

因此落實學習正確的運具模式以及使用之知識更顯重要,這個時期最重要的社 會化媒介是學校及家庭,隨著年齡增長,同儕團體及媒體的重要性也會逐漸提 高。因此,若能針對特定時期關鍵的社會化媒介,讓孩童社會化的過程中不要 深植孩童有「使用私人運具完成旅次很正常」的想法,而是「用私人運具和公 共運具都很正常」,則未來要讓孩童使用其他運具可能會較為容易,政府要推 廣大眾運輸的政策也會較為容易。

故本研究期望能透過更深入心理學與社會學理論,從社會化的觀點出發探 討車輛使用以及車輛依賴度的內因性動機。藉由問卷設計與調查收集實證資料,

驗證理論模式之適合度,期望藉由對於孩童成長過程中所經驗的旅運社會化歷 程的探索,能提出未來大眾運輸推動之更有利的政策,使其能讓民眾有較高的 意願配合。

1.2 研究目的

本研究嘗試以旅運社會化之觀點探討車輛使用之個人規範的形成過程,並 探討個人車輛依賴度之影響因子,並藉以尋求減少國內私人運具使用之可能對 策,以下為研究內容之歸納。

1. 回顧國內外探討旅運社會化、規範理論、車輛依賴度的相關文獻。

2. 定義孩童成長過程中社會化媒介對其之影響與個人成長後不使用車輛之個人 規範以及車輛依賴度之間的假設關係。

3. 發展對於車輛使用之個人規範、車輛依賴度之測量量表。

4. 比較不同社經背景特性之受訪者車輛依賴度之差異。

5. 根據分析結果提出結論與相關的建議,以供相關單位未來推動大眾運輸政策 時之參考。

1.3 研究步驟與流程

圖 1-2 為研究流程圖,透過觀察現況並確定研究動機與目的,其次進行各 相關研究領域之文獻回顧,包含旅運社會化、規範理論及車輛依賴度相關議題,

之後根據理論基礎提出研究假設與建立研究架構,之後將進行問卷設計與調查 工作,待資料回收後使用統計方法以驗證本研究所建立之假設模式,最後做出 結論與建議。

3

圖1-2 研究流程圖

(1) 研究問題之確立

首先透過觀察現況發現問題的存在;接著搜尋相關證據支持研究問題是否 值得探討,以產生本研究之研究背景與動機;其次依據研究動機界定研究命題,

以確立研究目的與內容;最後根據研究內容選擇適合之分析方法。

(2) 相關文獻回顧與評析

在界定研究命題與確立研究目的之後,針對本研究所所需之相關文獻進行 廣泛的回顧與評析。主要有五部分,第一部分為旅運社會化之相關文獻,其內 容包含各社會化媒介對於運具選擇之影響;第二部份為規範激起論之相關文獻,

界定社會規範(主觀規範)以及個人規範之間的差異,以瞭解兩者在運具選擇行 為中所會產生的影響;第三部分為習慣相關文獻,內容包含習慣對運具選擇的 影響;第四部分為車輛依賴度相關文獻,內容包括車輛依賴度的成因以及對運

研究問題之確立

相關文獻回顧與評析

研究假設建立與模式構建

問卷設計與調查

實證分析與模式驗證

結論與建議

4

具選擇的影響;第五部份為回顧用來解釋人類行為的行為理論,以建構適合預 測運具選擇行為的模型。

(3) 研究假設建立與模式構建

在回顧完相關文獻後,綜合其文獻所提出孩童在成長過程所會經歷的旅運 社會化歷程,從中找出影響車輛依賴度形成之關鍵影響媒介,用以探討各媒介 對孩童成人後的運具選用行為所造成的影響,並與預測車輛選用的行為理論模 型作整合,推測其相關性,假設各個因素對於車輛選用行為有何種的影響。

(4) 問卷設計與調查

依照文獻回顧所提出可能影響車輛使用行為的因素,建構量測各個因素的 問項。先以初測結果進行信度分析,篩選出不適當的問項,接著擬定正式問卷,

調查台北市以及新北市地區持有駕照的機動車輛駕駛人。

(5) 實證分析與模式驗證

利用結構方程模型進行實證分析,瞭解不同影響因素的影響程度,透過相 關的統計檢定,進行模式驗證。

(6) 結論與建議

根據分析結果,歸納影響國人從小養成的車輛依賴度之相關因子,討論何 種影響因子是可以有效的降低國人車輛依賴度及使用私人運具的意願,期望藉 由對車輛依賴度的探索與了解,能為未來大眾運輸政策之推動提供更有用之資 訊,使其能在符合民眾需求之下順利推動。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