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本研究為參與實踐大學鄧蔭萍教授及臺東大學郭李宗文教授國科會母 親親職效能、婚姻滿意度、教養態度的研究計畫案,旨在探討城鄉地區育 有幼兒母親的婚姻滿意度、親職效能與教養態度相關研究。本章共分為五 節,第一節研究背景與動機、第二節研究目的、第三節研究問題、第四節 名詞釋義、第五節研究範圍與限制。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由於社會經濟結構、家庭型態的轉變,以往「男主外、女主內」的觀 念正逐漸改變,為了讓生活品質、經濟條件更好,臺灣地區已婚婦女的就 業比例逐年增高,使得「雙薪家庭」成為 目前最主要的家庭型態之一;再 者女性教育水準提高,家庭事務方面,夫妻共職分工儼然成為趨勢,而國 內學者田安里、黃財尉、楊素圓(2006)根據國內外學者的研究顯示,兩性 對婚姻的角色期望及分工,仍無多大改變,多期待女性應以家庭為重,男 性則多重視工作方面的投入而較少參與家務;除此之外,隨著孩子的誕生,

家庭加入新的成員後,夫妻之間必須多扮演另一種「父母」的角色與責任,

如果夫妻彼此對家庭沒有達成共識的話,將使得夫妻在婚姻當中容易產生 許多的衝突或壓力。

夫妻結婚形成婚姻關係,孕育下一代開始,除了婚姻關係外,夫妻同 時還須扮演著父母的角色,擔負教養兒女的責任,而依林雅薰 (2004)研究 發現,無子女或是尚無子女的夫妻婚姻滿意度較高,但在子女出生後,造 成了夫妻減少共同參與活動時間,使得夫妻婚姻滿意度降低 (曹中瑋,

1985),顯然身為人母、人父的角色責任會影響婚姻關係,那麼婚姻關係是 否也可能影響父母的親職參與呢?學者 Belsky(曹中瑋,1985)的觀點認 為,婚姻關係是父母角色運作時最主要的支持系統,因此特別強調 婚姻滿 意度對親職參與以及教養態度的影響;研究者服務之公立幼兒園中,常聽 到母親闡述對於自己婚姻上的委屈、困境與壓力, 也發現到常參與孩子學 校活動、指導孩子學習或是接送孩子的工作大都落在母親身上,致使研究

2

者欲探究母親對於自己婚姻滿意程度以及背後原因,此為研究動機之一。

教養是父母的天職,父母教養方式會直接影響日後幼兒人格 發展方 向,且將影響孩子發展領域,父母所採取教養態度對子女不論是在生理、

心理、情緒與行為等層面發展,尤其是對於性格養成具有影響性 (魏美惠,

2005),而父母對子女的管教方式,包含父母 態度、價值、興趣、信念、照 顧和訓練等行為,而以達成子女身心健全發展為目標 (鄧蔭萍,2009);雖 然一些常見的教養行為,例如指導孩子對、錯的觀念或行為,或者是念故 事給孩子聽、與孩子互動等方式,都有可能影響孩子發展,則家庭 結構是 不是也是影響因素之一?因為目前臺灣在多元文化衝擊下,社會及家庭結構 起了相當大的變化,尤其家庭功能的改變,傳統 大家庭結構已日漸稀少,

轉而多為小家庭型態,研究者目前服務之公立幼兒園所,平常上課時間與 幼兒園孩子互動,發現幼兒個性或人格行為表現各自不同,子女在成長過 程中的行為,是否與父母的教養態度方式,有很大關聯性呢?其次,幼兒階 段時期,子女最常接觸的人、事、物,即是家庭中父母親,因此母親與父 親之間情感是否良好、配偶的支持 度,以及母親對於婚姻的感受與親職效 能,是否影響對孩子的教養態度,亦是研究者想探究的動機之二。

親職效能(parenting self-efficacy,PSE),是一個心理上的構成,

是家長對自己的教養行為能力評價 (Bandura,1997),多數研究中可發現具 較高親職效能的父母親比起低親職效能的父母親,在與孩子互動表現得 將 更加樂觀、威信,且與孩子的互動具有一致性(Holloway,2010),因此親 職效能是父母教養孩子的先決條件,而高親職效能與支持性的教養行為 具 有正向關聯,研究發現,高效能感的父母會設下高標準的教養目標、較正 向的教養信念與教養行為(陳富美,2005);在教學現場中,有些父母常提 起不知如何與孩子建立良好關係,與孩子的關係緊張, 研究者也發現,通 常在家庭氣氛穩定環境中成長的孩子,父母樂於參與孩子 學校活動,且孩 子與父母相處融洽,孩子也有較多正向行為出現 ;陳富美(2005)強調,父 母要扛起教養的責任,父母對孩子的教養非常重要,若父母親職效能提高,

但沒有伴隨有益孩子的教養方式,反而令人憂心;現代父母較傾向施行何 種教養行為,對孩子影響又如何?為研究者欲想探究親職效能與教養態度相 關聯性,亦為其三。

3

綜上所述,婦女在傳統「男主外、女主內」與現今「職業婦女」雙重 角色夾擊下,對婚姻滿意度與親職效能是否具有影響,甚至是否影響母親 對子女的教養態度,而隨著國內教育水準日益提升,生育率逐年 卻降低的 情況下,母親對子女教養態度的差異,影響親職效能的分工,進而 影響婚 姻滿意度;因此本案 研究目的,冀能比較不同社經背景的母親, 釐清婚姻 滿意度、親職效能與母親教養態度,彼此間的牽引關係。

第二節 研究目的

依據上述研究動機,本研究欲瞭解母親對於 婚姻滿意度、親職效能與 教養態度之相關研究,研究目的為:

一、瞭解幼兒母親的婚姻滿意度、 親職效能及教養態度現況。

二、探討幼兒母親婚姻滿意度、親職效能與教養態度間的相關性。

三、瞭解城鄉地區幼兒母親婚姻滿意度、親職效能及教養態度差異性。

四、父母親與夫妻婚姻背景變項不同的幼兒母親在婚姻滿意度、親職效能 及教養態度差異性。

五、幼兒背景變項不同的幼兒母親在婚姻滿意度、親職效能及教養態度差 異性。

第三節 研究問題

檢視前述動機與目的,本研究探討的問題如下:

一、主要變項現況:

(一)瞭解幼兒母親的婚姻滿意度現況為何?

(二)瞭解幼兒母親的親職效能現況為何?

(三)瞭解幼兒母親的教養態度現況為何?

二、變項間的預測力:

(一)探討母親婚姻滿意度對親職效能的預測力為何?

(二)探討母親親職效能對婚姻滿意度的預測力為何?

(三)探討母親婚姻滿意度對教養態度的預測力為何?

4

(四)探討母親親職效能對教養態度的預測力為何?

三、城鄉母親變項間差異:

(一)瞭解城鄉母親婚姻滿意度是否有顯著差異?

(二)瞭解城鄉母親親職效能是否有顯著差異?

(三)瞭解城鄉母親教養態度是否有顯著差異?

四、家長背景變項與主要變項間差異:

(一)不同父母親背景變項(年齡、教育程度、職業、收入、宗教信仰、

族群、母親手足數、母親排行等)與幼兒母親的婚姻滿意度、親職效 能、教養態度上是否有差異性?

(二)不同夫妻婚姻背景變項(母親婚齡、家庭型態、是否受婚姻教育輔 導、婚姻狀況、婚姻 理由、結婚年齡、第一個孩子結婚多久生)與幼 兒母親的婚姻滿意度、親職效能、教養態度上是否有差異性?

五、幼兒背景變項與主要變項之差異:

不同幼兒背景變項(年齡、性別、手足數、排行)與幼兒母親的婚姻滿 意度、親職效能、教養態度上是否有差異 性?

第四節 名詞釋義

一、婚姻滿意度:

婚姻滿意度是指具有 婚姻關係的夫妻,對婚姻生活整體及各個層面的 主觀感受,這種感受是一種由非常滿意到非常不滿意的連續狀態 (田安里、

黃財尉、楊素圓,2006);也可以說婚姻滿意度是指個人對於婚姻的需求,

期望在婚姻生活中達成的程度;本研究所指的「婚姻滿意度」是採用沈瓊 桃(2002)的「多面向婚姻滿意量表 」共為 58 題,區分為:親密關係、彈性 程度、個人特質、性愛關係、休閒活動、價值觀、財務管理、親友關係、

子女教養、反應心量表量表、婚姻滿意度及性別角色的多面向婚姻滿意量 表;本研究的「母親婚姻滿意度量表」,所得分數越高則滿意度越高,反 之,所得分數越低,則為母親婚姻滿意度越低。

二、親職效能:

親職效能是以班度拉(Bandura)的自我效能感理論應用於父母教養領

5

域;而本研究的親職效能定義為「家長對於自己親職能力的評價和信心,

而親職能力涉及家長的教養態度和行為」;將以郭李宗文、鄧蔭萍、黃韋翎、

張紝楟所設計的親職效能量表問卷,共包括 母職信念、母職技能表現、母 職堅持度、思考模式和情緒反應、母職心理功能 等五個向度,以了解母親 的親職效能;本研究的「母親親職效能量表」,所得分數愈高為母親親職效 能愈高,反之,所得分數越低,則為母親親職效能越低。

三、教養態度:

教養態度是指父母在教導子女時所持之認知、意念和情感;教養行為 則是父母在教導子女時,實際所表現出來的行為與做法 (黃迺毓,1995:鄧 蔭萍,2009)。本研究將以李宗文(2003)的母職教養型態問卷,共包含了「反 應」與「要求」兩個因素,共為 58 題,區分為「反應」有 39 題,及第二 個因素「要求」有 19 題,以了解幼兒母親在教導或約束孩子時所表現出來 的行為;本研究的「母親教養態度量表」,所得分數越高則表示母親對孩 子越要求反應越高,反之則相反。

四、城鄉地區:

「城」與「鄉」的概念,依經濟活動性質、人口密度、地理位置而定,

根據行政院主計處的定義,「鄉村」是指農業人口比率較高之地區,因此鄉 村與農業可說是一體的兩面,「鄉村」地區 的其他特色是,人口密度較低、

地理位置較為偏遠、弱勢族群較多,公共建設相對不足,有賴政府的特別 關照。本研究城鄉地區的定義依據行政區域、人口規模、政府所在地、都

地理位置較為偏遠、弱勢族群較多,公共建設相對不足,有賴政府的特別 關照。本研究城鄉地區的定義依據行政區域、人口規模、政府所在地、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