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畢業後就業是轉銜的一環,轉銜帶來的是一種對於新環境的希望,在這 個充滿疑惑的過渡時期當中,ADHD 成人常感到徬徨、初顯的困難也容易 讓人產生抑鬱。另一方面就業亦能給予人自我實現的一股力量、一種盼望,

而擁有盼望則是生命奮鬥的方向。因此就業對身心障礙者而言,具有標誌性 的意義,若能投入競爭性職場就業,不僅使其能以自身能力賺取合理薪資及 獲得工作福利,減少政府在金錢上的支出、個人對津貼的依賴,變得更獨立 之外,且能參與社會活動,建立友誼與支持網絡 (Wehman & Revell, 1997),

創造共融和諧的社會。

然而,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ttention Deficit and/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的個案,由於其健忘、衝動行為、組織能力低落以及其可能伴隨的 各種共病,比較容易損傷其在生活適應、人際互動上的表現(楊碧桃,2004)。 隨著年紀增長,更會在職業表現中帶來許多負向影響(李信志,2013),他 們的生命歷程中,充斥著許多行程規劃困難、辦事拖延、低自我效能的現象

(丁凡,2000; Teeter, 1998),也因為這些表現,在成長歷程中,長年背負著 負面的評價,導致失去信心(陳昭如,2008)、容易放棄,過著意志消沈的 日子,使其自我概念、工作表現皆傾向負面的表現,而林錫輝(2011)之研 究更顯示,ADHD 成人的負向自我概念,會深刻影響其職業生涯的可能性。

因此,本研究以深度訪談的質性研究方式,探討 ADHD 成人的就業歷 程與策略,祈能為此現況帶來一些活水,提供一些具體的工作策略,不僅供 給雇主思索工作調整的方式,更能提供ADHD 成人參考的楷模與方法。本 章緒論共分為三節,第一節為研究背景與動機,第二節為研究目的與問題,

第三節則為名詞釋義。

2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你可不可以坐好?手跟腳為什麼在那邊動來動去?可不可以請你專 心聽?看我這邊?不要半途而廢、你人太散漫了!拖拖拉拉的怎麼成事?」

有部分人從學校、工作到人際交往總是帶有些問題(Murphy,2005)。

但是,表面上看起來像是缺乏自制力和紀律的毛病,事實上他們可能患有注 意力不足/過動症(Attention Deficit and/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注 意力和學習間有非常大的關聯,其可能影響的能力包括警覺性、執行功能、

衝突解決與抑制能力(林宜親等人,2011)。人類透過注意力來選擇、過濾、

組織、判斷進入腦部的資訊(楊淵勝,2010),每當你睜開雙眼,無止盡的 視覺訊息湧進大腦,為了維持處理訊息的效率,避免大腦的過度負荷,注意 力扮演一個過濾訊息的守門員,讓某些訊息進入高層認知思考階段,也讓某 些不相關訊息的處理量減弱(林宜親等人,2011)。Cepeda(2000)曾探討 ADHD 個案在注意力轉移的能力上,正確率和反應時間都較一般人差

(Cepeda, Cepeda & Kramer, 2000),導致這群人沒辦法輕易將注意力鎖定在 應該完成的事情上,造成整體學習、執行效率的低落(Murphy, 2005)。

令人注意的是,根據研究顯示,ADHD 的症狀並不如大多數人所想的,

會隨著年齡增長逐漸痊癒,仍有 40%~60%的 ADHD 兒童症狀延續至成人

(楊碧桃,2004; Biederman, Faraone, Spencer, Mick, Monuteaux& Aleardi, 2006),這些延續至成人的症狀不再像幼年時、學校中一樣容易被寬容和原 諒。由此可見,這些在兒童時期被鑑定為 ADHD 的群體,隨著時間流逝,

已達工作年齡。因此,就業問題也將要浮現。

隨著時代的前進與觀念的成長,國內對於身心障礙者的各項權益、需求 日漸重視,相關法律因應而生,我國在憲法增修條文第十條中明確規定:「國 家對於身心障礙者之保險與就醫、無障礙環境之建構、教育訓練與就業輔導 及生活維護與救助,應給予保障,並扶助其自立與發展(「憲法」,2005)」。

3

該條文特別保障身心障礙者之基本權利,指出身心障礙者與一般人同樣應 保有社會權、生存權及工作權。其中,工作是人們為了滿足生存需求、尋求 歸屬感、追求自我實現、及他人認同等手段。然而,在工作權的方面,身心 障礙者的權益與一般人相較之下並不對等、求職路也並不順遂。

我國針對身心障礙者之就業保障眾多,包括工作權的維護、就業補助、

就業輔導、定額進用等,透過積極的方式,引導、鼓勵身心障礙者穩定就業,

在社會中找尋自己的位置,並透過法令的強制性,讓公私立企業能依比例進 用身心障礙者。

在我國依據身心障礙及資賦優異學生鑑定標準(2013),將 ADHD 歸 於情緒行為障礙,可接受特殊教育服務。而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2015)

中,則未將 ADHD 獨立列出,無法領取身心障礙證明。讓 ADHD 成人在 生涯規劃與輔導上之困難乏人問津。尤其在成人生涯轉銜、職業重建與就業 服務方面的提供,更是有所困窘(林宏幟,2009)。 由此可見,即便 ADHD 並不需要其他的社會福利如津貼、輔具補助等,但 ADHD 成人因為沒有身 心障礙證明,故無法接受政府的職業重建服務,在面對就業時,許多問題浮 現,卻沒有獲得專業介入的處理,求助無門,導致就業困難,讓教育階段的 特殊教育服務更顯重要,再再考驗特教教師的生涯規劃課程能力。

談到另外一個撰寫此篇文章的動機,是我在高中時被診斷為 ADHD。

醫生對著我母親說:「你的孩子無法控制自己的注意力、想動的慾望以及心 理的衝動。」自從知道此事,我反而安心了,我終於能瞭解自己的這個面向,

開始原諒自己。無奈並不是每一個 ADHD 成人都能夠有一個好的模範、追 尋對象,至今我仍在尋求當中。我希望能藉由此篇研究,結識職場中活躍、

優秀的ADHD 工作者,並記錄其在台灣職場文化之下,採用的適應工作模 式與方法。並藉由這些觀念,追尋我自己,並從他人人生的體驗、聽他人敘 說自己的生命故事,從而瞭解他人的成功經驗,不僅能應用在即將進入職場 的自己,更能彙整給許多家中有 ADHD 孩童的家長、帶領轉銜階段 ADHD

4

學生的師長、提供職務再設計的專員、僱用 ADHD 員工的雇主等人參考、

思索與應用學習。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一、研究目的

基於上述背景、動機與理由,本研究試圖瞭解ADHD 成人之就業歷程,

及其在職場上所應用的工作策略與職務再設計方式,藉以探討用藥以外的 層面,瞭解是否有其他方式能提高工作表現。本研究將透過深度訪談詳實記 錄受訪者的回應,並進行資料的分析,而後整理與歸納出相關概念/主題,

並進一步提出可行的建議,以供ADHD 個案、家人、教師、雇用單位及未 來相關研究之參考。本研究的目的如下:

(一) 探究成人注意力不足/過動症之就業歷程。

(二) 探究成人注意力不足/過動症提高就業表現之策略與方法。

二、研究問題

根據上述的研究目的,本研究所欲探討的研究問題羅列如下:

(一) 成人注意力不足/過動症之就業的歷程為何?

(二) 成人注意力不足/過動症提高就業表現的策略與方法為何?

5

第三節 名詞釋義

為釐清本研究所欲探討之主題,研究者將於本節對重要名詞作釋義,包 含三項:「成人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就業歷程」、「就業策略」,以下個別 說明之。

一、成人注意力不足/過動症

成人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 主要的徵兆有注意力不集中、過動、衝動、組織能力不佳、情緒控制能力差 等,同時還可能伴隨學習障礙、對立型反抗、焦慮、憂鬱症等多項併發狀況 (洪儷瑜,1998)。

根據精神疾病診斷準則手冊第五版(DSM-5)(台灣精神醫學會,2014),注 意力不足過動症的主要症狀包含過動、衝動行為以及不專注行為。該行為需 在12 歲以前即產生,並持續六個月以上,且在兩個或以上不同情境中出現,

對生活、學習、工作等產生影響。

本研究所指之成人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為經醫師診斷為注意力不足/過 動症,ICD-10 代碼 F90.9。年齡為 30 歲以上,在成長與就業歷程中,擁有 或掌握改善症狀的特質與方法者。

二、就業歷程

以Beveridge、Craddock、Liesener、Stapletonr 及 Hershenson (2002)所 提之INCOME「職業決定發展模式」來做為適性身心障礙者的就業歷程架構,

從狀態觀點來探討職業的決策,其一共分為六個狀態,說明如下:

(一) 想像期(Imagining):個體對工作仍處於「想像」階段,思考工作是什 麼樣的形式或內容。

(二) 蒐集探索期(iNformaing):個體嘗試「蒐集、探索」自己期待、可能 從事之各項工作之訊息。

(三) 選擇期(Choosing):個體從上一階段中,可能從事的目標工作中,

「選擇」想要從事的工作。

6

(四) 求職期(Obtaining):透過「求職」的動作,以獲得工作。

(五) 維持期(Maintaining):嘗試各種方法、策略,投入一定的時間與心 力,以「維持、保有」該工作。出場期(Exiting):從該工作中「退 休、離職」,或「轉換」職場。

本研究所指稱之就業歷程,意指ADHD 成人個體,對於掌握一份工作 之從無到有的經歷,包括想像、蒐集資訊、選擇、求職、維持、離職等工作 上的變化歷程。

三、就業策略

策略(Strategy)一詞源自希臘文 Strategia,具有「軍隊」、「領導」的涵義 在內。早期策略一字用於戰爭,而後才廣泛應用在其他方面,如商業策略、

學習策略、就業策略等。策略是一種為達成目標,而採用的主要政策與計畫,

並整合個人的目標與行動順序,成為一個整體的模式,以讓個人能夠有效率 的獲得超越競爭對手的持續性優勢(Grant. R. M., 2016)。軍事策略的用意在 於消滅敵人,而就業策略則是與之相反,著重於如何與職場、人際、自身三 者共融共存。

本研究所指稱之就業策略,意指個案為穩定就業、提高工作表現、避 免失誤所採用的各項方法,包括紙本、電子等載具,亦可由自身、重要他 人、雇主提供相關方法與協助。

7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