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節 研究緣起與研究架構

一、研究緣起

台閩地區近三、四十年來老年人口快速增加,至民國 82 年,老人人口數有 149 萬,佔總人口 7.09%,正式進入老人國。老年人口持續增加,至民國 93 年 10 月底,老人人口有 213 萬餘人,佔總人口的 9.4%。根據行政院經建會 2006 年的推估(採中推估值),民國 100 年,老人人口數將有 248 萬人,佔總人口的 10.72%;120 年增為 558 萬餘人,佔 24.62%;140 年將有近 689 萬人,佔 36.98

%。在老年人口遽增的時代裡,老人照顧的重要性值得重視(呂寶靜 2002)。 而健康與福祉被聯合國認定為老人的兩大迫切與普及的社會議題(Antonucci, Okorodudu and Akiyama, 2002:618),國內有關老人需求之調查也顯示:健康 醫療之需求總是排在第一位或第二位(謝高橋、陳信木 1994)。

由於長期健康危害因子的累積,老年人口可以說是所有年齡組中,健康狀 況最複雜者。依據吳淑瓊研究,我國老人約 80%以上具有慢性病問題,約 50%

具有兩種以上慢性病問題,約 13%具有日常生活活動障礙,約 5-10%罹患失智 症,約 25-30%具有憂鬱傾向(吳淑瓊、張明正 1997;Wu & Chuang 2003)。這 些健康問題在每一位老人身上的不同組合,造就了老年人口寬廣的健康光譜,

從植物人、具有生活活動功能障礙的重度依賴者、只有工具性生活活動障礙的 輕度依賴者、可以獨立日常生活但具有慢性病或心理問題者、到完全不具有任 何慢性病的健康人士。

在此複雜的身體問題背景下,老人對健康照護服務的需求隨之多元化,在 先進國家中,除了對老人提供長期照護和醫療服務外,整體照顧的理念在老人 不斷增加的壓力以及照顧科技的發展下,一再受到挑戰,其中以 1980 年代 Fries

(1983)所提出的疾病壓縮理論(compression of morbidity)影響最深,主 張對絕大多數老人所需的健康促進與疾病預防需求加以重視,以預防或延緩老

人身心功能的退化,減少長期照護的需求,控制節節升高的照顧經費。此一照 顧理念,主宰著 21 世紀的老人照顧行動,例如:2002 年世界衛生組織發起全 球基層健康照護強化運動,希望藉由持續可近的照護以增進老人的健康。此一 照顧理念也增廣老人照顧服務的發展向度,在西方世界中,除了原有的醫療保 健與長期照護外,還包括預防保健和健康促進(health promotion)。健康促進 旨在使個人增強與掌控自身健康的能力,提升其生活品質,而介入的作法包括 改變個人的健康行為,例如飲食與運動、創造健康的環境、以及改變對健康的 文化態度與期望(林歐貴英、郭鐘隆譯 2003)。

未來 20 年台灣老人占總人口比率將從 2006 年 5 月的 9.85%增加為 20.63%,再加上未來老人教育程度、經濟狀況將大幅提升,將更重視且更有能 力投資在自我健康照護上,此種趨勢對老人照顧服務市場的衝擊當可預期。反 觀在台灣雖然近年來政府與學界在長期照護議題上多所著墨,全民健保也提供 一般老人急性醫療服務的保障,但對於健康促進,疾病預防之相關研究較少;

且對於老人的營養補充品之使用情形,所知更是有限,實有深入探討的必要性。

二、研究架構

本研究試圖以老人為主體進行規劃,並從服務輸送系統本身以及系統外部 之社會面兩個軸線來進行規劃(見圖 1-1)。首先,從分析老人健康和社會照顧 的需要出發,側重在團體差異之分析;接著討論服務輸送中,各類服務之使用 情形,服務包括營養補充品、預防保健服務、醫療服務、長期照護服務等,並 探究不同人口特性老人服務使用之差異;另也正視老人的家庭照顧者支持系 統,側重其對服務使用影響之探究;進而提升到服務組織層次的分析,探討多 元服務模式整合。其次側重在影響老人「健康與社會照顧服務系統」之外部因 素分析,探究專業人力之養成教育(含社工和護理人力)、以及老人的心境與態 度等主題。本文除了呈現上述六項主題之研究果外,尚包括日本、美國和我國 健康與社會照顧政策發展趨勢之比較,期使研究內容能與政策規劃相互呼應,

以提高研究成果之參考價值。

圖 1- 1 本研究之研究架構

三、本研究與其他子計畫的關連性

老人健康和社會照顧需求之滿足會受到其個人經濟資源多寡之影響。而老 人的健康和社會照顧之需求會反映其對住宅的選擇,當然老人住宅之設計也須 考量老人的身心特性;另老人的身心特性也可能是彼等使用大眾運輸系統的障 礙。此外,老人之就業也與其身心狀況有關,且工作環境之設計亦需依老人的 身心狀況作安排。

老人及 其家庭

服務提 供組織

服務使用

服務整合 服務輸送體系

1.老人的需求

2.家庭照顧&家庭支持 3.老人對老化態度

社會

專業人力之養成教育

第二節 研究之重要性

健康與福祉被認定是老人兩大迫切與普及的社會議題。就健康照顧政策研 究而言,需求評估是重要的議題;除了瞭解老人的需求外,老人對各類服務使 用的狀況以及影響服務使用之因素,亦值得探究。當然老人家庭照顧者的社會 支持體系與正式服務使用之關係也應一併納入研究。另就服務提供組織而言,

如何透過機構間的協調合作以發展整合型服務模式應是努力方向。上述四項主 題之研究成果可供政策制定和服務方案規劃之參考。

對於台灣護理和社工專業人力大專養成教育之瞭解,以及美國護理人員和 社工人員教育如何培訓老人照顧專精者之政策、方案和策略等作法之引介,將 可作為台灣之借鏡,以提升專業人力品質。

老人本身對於老的態度影響其福祉甚鉅,也可能是服務使用的障礙或促成 因素,本研究對於老人心境和態度之瞭解,就服務輸送實務面而言,研究成果 可供專業人員與老人一起工作之參考。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執行進度

一、研究方法

針對前述六項主題的探討,本計畫之研究方法有:

(一)文獻探討:國內外相關之文獻之整理、分析並評述,以利後續研究主題 之設定。

(二)大型資料庫之資料處理與分析:運用現有有關老人生活狀況的大型資料 庫,進行分析,譬如: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所建置的老人健康與身 心社會長期追蹤研究之資料庫1、內政部統計處的老人生活狀況調查2及吳

1行政院衛生署國健局台灣老人健康與身心社會長期追蹤研究,自民國 78 年進行第一波調查,至民國 92 年已進行第五 波調查,歷次調查問卷之主要內容有(1)個案基本特性;(2)家庭結構、居住安排及親屬互訪;(3)健康狀況及醫療 照護利用;(4)社會支持與交換;(5)工作、退休及生涯規劃;(6)休閒與社會參與;(7)老年心境;(8)經濟狀況 及(9)老人社會福利認知與利用。

2內政部統計處進行「老人狀況調查」,自民國七十五年開始舉行,至今已舉辦七次(75、78、80、82、85、89、91 年),

以民國八十九年編印之「老人狀況調查報告」為例,就有籍貫、性別、教育程度、居住地區等變項之資料可資分析,

淑瓊等人的全國長期照護需要評估,期能更深入瞭解各主題的問題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