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本章之內容主要在陳述本研究之動機與目的,以及說明研究架構及問題,內 容共分為四節,第一節為研究動機與目的;第二節為研究架構;第三節為研究問 題;第四節為名詞釋義。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教育是百年大計,也是一國之本,它所面對的是國家幼苗、下一代,透過教 育的方式,可以培養及儲備國家未來的競爭力。呂祖琛、林萬義、陳迺臣和蔡義 雄(1997)提出人為何需要接受教育的七大論點:滿足生存的需求、促進身心健 康及人格健全發展、提供職業知能及工作素養、學習社會規範、發揮潛能及實現 自我、培養國家建設的人才、促進人類文明的創化進展,可見教育小至對個人、

大至對國家,都具有相當的影響力。

隨著社會的變遷,教育也面臨到必須改革的浪潮,而站在第一線現場、從事 教育工作的教師,更應該要與時並進、尋求突破,運用創意的方式協助學生建構 可以帶著走的能力,並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及成效,這便是本研究最主要探討的 範疇。

一、創意教學是時代趨勢

我國早期的教育是由國立編譯館統一編選、設計教材,加上受到升學主義觀 念的影響,教師多採取填鴨式的教學方法。但隨著科技的發達,學生可以從網路 上獲取從前在教室或圖書館才可得到的知識,於是教育的觀念開始改變,從聯考 升學改為多元入學,從統一教材到現在開放由坊間設計,各校可依需求選擇適合 的版本,在這一片改革的聲浪中,教師當然也要開始跟著改變。Slimplicio(2000)

就認為,教師若不能跟著世界轉變的腳步挑戰自我的改變,那便會被遺棄在過去

的洪流中。柯寶鵬(2008)也認為教師應該隨著世界的改變,隨時不斷地改變自 己的教學方法及教學內容,以符合時代的需求。Mirah 和 Teresa(2001)也提到未 來學生需要的老師是能夠創新且富有創意。所以現在的教師不能再繼續堅持傳統 的教學方式,而需要在教學中加入創意,運用新穎的方式來進行教學,並持續不 斷地創新,才能在電腦、電視等強大的誘惑下,成功地吸引住學生的目光和興趣。

而當全球進入科技化的時代,世界也開始掀起一股「創造力」的熱潮,因為 算術、繪圖、分析等工作都能被電腦取代,但「思考」和「創意」卻是只有人腦 才能做的。所以在未來的社會中,「創造力」便代表一個人的競爭力,於是各國莫 不致力於推動創造力的教學,為了讓國家更具競爭力,有學者便提出若教師能以 創意的方式進行教學,學生較能夠長成創意人才(林麗娟、洪久賢、洪榮昭、蔡 長艷,2007)。所以創意教學除了可以激發學生學習動機外,還有助於學生創造力 的提升。

有鑑於創意教學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創造力,我國教育部自民國 89 年起開始陸 續推動「創造力師資培育計畫」,又於民國 91 年公佈「創造力教育白皮書」,針對 生態文化、行政法制、學校經營及課程與教學四個層面,提出具體之策略,並同 時提出六個先期行動方案,「創意教師成長工程」便被列為六個之一。為了幫助、

鼓勵教師在教學中加入創意,各縣市教育局也舉辦了許多與創意教師相關的研習 活動,以及創意教師或創意教學、教案的比賽。

而在各年齡階層中,又以培育幼兒創造力最為重要,Brown(1988)便提出創 造力會隨著年紀的增加而下滑,年紀越高則提出創意作品的機率越小,所以為了 鼓勵及提升幼兒的創造力,幼兒教師所表現的創意教學就更是重要。臺北市教育 局在民國 94 年六月的施政報告中,將「提升幼師創意教學能力」列為幼稚園教育 未來施政的重點目標,可見政府也相當重視幼稚園創意教師的培育。

林碧芳(2004)的研究中發現,小學教師在創意教學行為的表現上優於國中 教師,她認為這可能與小學教師在課程設計或教學方式上有較多的自主性有關。

黃琬琪(2002)從現場的觀察中也發現,幼稚園及小學的教師教重視啟發性及創 意性的教學,而與小學相比,幼稚園階段因為沒有統一的課程綱要及教材內容,

所以幼稚園教師在教學上擁有更高的自主性,可以自由選擇教學的內容、方式、

策略等,在創意教學上擁有更多的有利條件,應能展現出較多的創意教學行為,

所以研究者期望透過調查,了解臺北市幼稚園教師所表現出的創意教學行為現 況,並鼓勵幼稚園教師能在教學中加入更多的創意。

二、教師教學效能對學生學習成效有重大影響

教育不僅重要,良好的教育品質更有助於國家的進步和成長,所以世界各國 對於教育都相當重視。近年來我國政府不斷地推動教育改革,並提出許多新穎的 教育政策,期待藉此提升我國的教育品質,而在這當中,教師便扮演了相當重要 的角色,因為教師是教育現場中的實踐者,教師所表現出的行為及教學品質的良 窳,會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成效,便間接影響了改革和政策的成功與否。饒見維

(2005)便在書中提到,教育改革的主體與動力都在教師身上,教育品質的關鍵 也在教師身上。

Donohue、Perry 和 Weinstein(2007)的研究指出,教師的教學實務可以促進 學生的學術成就、行為的調整與對能力的感受,可見教師的教學品質對學生有相 當程度的影響。而所謂品質好的教學即是指有效的教學,就是學生在經過教師教 學後,能有效提升學習成就,並達成教師預設的教學目標,這才算是有效的教學。

所以一個好的教師除了自己本身擁有充分的學識背景外,更重要的是能透過教學 過程幫助學生認識教材內容,並加深印象,此外,還要能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讓學生能樂於學習,否則即便教師擁有豐富的學養,充其量也只能稱為該領域的 學者專家。

綜觀國內的相關研究,有以教師自我效能感、教學信念、教學效能為變項進 行探討,分析這幾者間的相關,而研究結果指出它們彼此存在著顯著的正相關、

會相互影響,但也有人認為這幾個名詞的意思,其實基本上是相等的(柯寶鵬,

2008),無需分開進行討論。但研究者以為這三者間仍有些微的不同,「教師自我 效能感、教學信念」是指教師本身對教學或教師角色的想法和理念,「教師教學效 能」則是在評鑑教師的教學行為。由於研究者認為比起教師心中的理想,其實際 進行的教學行為,才是影響學生學習成效最重要的關鍵,所以希望針對教師教學 效能方面進行分析和探討。

三、教師教學行為會因教學效能而改變

吳美蘭(1999)認為教師會受個人教學能力知覺及教學效能感的不同,而表 現出不同的行為。因為低效能的教師沒有自信,在教學上缺少計畫、充滿不確定 性,加上對工作感到挫敗,所以工作的態度就顯得消極和無力,反之,高效能的 教師對自己及教師的角色深具信心,對於教學工作充滿正向、積極的看法,清楚 知道自己的目標,能對工作樂在其中,並從而獲得成功的滿足感,所以兩者自然 會展現出不同的教學行為。孫志麟(2001)的研究中指出,教師效能和教學行為 間確實具有相關,教師效能越高者,其教學行為便越趨向進步,反之,教師效能 較低者,其教學行為便越趨向傳統。

而教學並不是教師單方面的行為,它是師生間的互動行為,教師的教學行為 固然會影響學生,學生的學習成效也會影響到教師的教學行為,因為一個有效能 的教師,除了進行教學活動外,還要能在事後進行省思的工作,透過評量了解學 生學習結果是否達到預設的目標,進而自我修正,以讓下次的教學能夠達到更好 的成效。林偉文(2006)的研究中提到,教師若能透過不斷檢視自己行為與目標 間的差距,對自己的教學進行省思,並做出改變,便能產生出越多的創意教學行 為。

四、創意教學與教學效能

在與教師相關的研究中,教師教學效能一直是研究者相當熱衷於探討的向 度,而隨著政府大力推動創造力教育,有關創意教學、創造力教學的研究也逐漸 增多,但其中談及教師教學效能與其教學行為兩者相關關係的並不多,討論教師 教學效能與創意教學行為的更是幾乎沒有。唯吳雪華(2005)透過研究,發現小 學教師在創新教學能力與教學效能具顯著的正相關,林碧芳(2004)的研究結果 也顯示教師創意教學自我效能感會對其創意教學行為產生影響,可見教師在創意 表現中的教學效能感、能力及教學行為間具有相關性。

黃湘媛(2005)認為每一位教師都能成為創意教師,只是可能會受到一些內 在或外在的因素影響,而影響教師的教學自主或創新,張世忠(2002)提到教師 會因為對教學環境及做事方式的熟悉,而開始害怕改變,逐漸缺乏主動積極的態

度及自信。一般都認為教學效能較高的教師便是較「優秀」的老師,因為他們能 透過教學有效地提升學生學習成效,但這些教學效能高的「優秀」老師,是不是 能在教學中持續地求新求變、運用更多的創意?還是會因為眼前教學的成功,而 不再追求突破和創新?

國內有許多研究指出,教師的服務年資會影響其教學效能及創意教學行為,

若教師的服務年資較長,則其教學效能及創意教學行為表現較佳(楊太元,2007;

鍾榮進,2002)。研究者認為服務年資較長的教師表示具有較豐富的教學經驗,所 以教學效能應該較服務年資短的教師為佳,也因為服務年資長,累積了許多教學

鍾榮進,2002)。研究者認為服務年資較長的教師表示具有較豐富的教學經驗,所 以教學效能應該較服務年資短的教師為佳,也因為服務年資長,累積了許多教學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