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1.1 研究背景與動機

在「資源有限」而「需求無度」的現實環境下,資源分配問題的重要性可想而知。

也因為資源稀少更凸顯出資源合理分配的重要性,無論是國家資源的分配、公營機構資 源的分配,亦或是民營企業資源的分配,都必須盡力做到合理有效的分配,使資源的效 益極大化,但是要如何做到資源合理有效的分配?要如何創造資源的效益極大化?此等 資源配置的相關問題一直是產、官、學、研各界不斷努力的目標。

我們不難觀察到,當面對資源配置時,總有些單位會採取儘量向上階層機關爭取資 源的策略,而造成多數資源流向少數單位的現象,倘真如此,可能會因大部份的資源被 不當分配,其結果除造成資源的浪費外,更會影響下階層單位的長期發展。以國內的統 籌分配款為例[11],中央決定對直轄市的統籌分配款比例由原來的47%調降到43%,然 台北縣的土地面積幾近台北市的八倍,而人口亦多了近90萬人,結果只拿到統籌分配款 的1.4%,與台北市的統籌分配款比例足足相差了41.6%,而台中市更只有全部分配款的 0.64%。因為統籌款分配模式的失當,不斷地擴大了城鄉間的差距,而造成地方上發展 的失衡。然而應如何制定出更合理公平的分配制度與辦法,也一直是政府部門近年來非 常頭疼的問題。

另一種現象係肇因於審查機制失靈所形成的資源分配不當,方彥永(2003)[3]以經濟 部業界開發產業技術計畫為例,從事研發績效的評估,研究發現各項研發專案之有效單 位數偏低,在46項受評估研發專案當中,僅16項研發專案屬效率專案,佔34.78%,有30 項研發專案屬非效率專案,佔65.22%,整體來看業界開發產業技術計畫之研發效率普遍 偏低。再進一步分析後顯示,大部份非效率研發專案發生在政府補助款投入過多,甚至 有20項研發專案應刪減50%的研發經費(詳如表1.1),該研究結果顯示政府的審查與預算 分配機制應更加嚴謹,以避免不必要的預算浪費。

表1.1 非效率DMU應減少投入項之百分比分佈表

減少項目/比例 0-25% 25%-50% 50-75% 75%-100%

政府輔助款 5 5 16 4

廠商自籌款 5 5 13 7

研發總人力 10 5 12 3

資料來源:方彥勇(2003),「知識經濟體系下政府協助產業創新之研究-以業界開發產業技術計畫為例」,

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頁 96。

資源分配無論對於企業乃至於國家均極為重要,其影響層面即深且廣。但如何才能 制定出更合理公平的分配制度呢?雖然許多組織在面對資源分配的相關問題(諸如物資 分配、預算分配、能源分配、運輸、農業補貼分配等)時,在「魚與熊掌」如何兼得的 考量下,常常造成決策者許多決策上的猶疑與困擾。一般而言,資源分配的方法多傾向 依據專家的主觀經驗來判斷,而審查標準通常係依據申請單位過去的績效表現為衡量指 標,以作為資源分配的依據。然傳統上經常運用資料包絡分析法(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DEA)或層級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從事績效的評估,惟上述 方法最後多半將求得的績效值以簡單加權法(Simple Weight Additive; SWA)、或算術平均 法(Arithmetic Average Method)來執行資源分配。在檢視傳統資源分配作業的過程中,不 難發現二個癥結問題:第一是由上而下的單向決策行為模式,忽略了下階層的決策行為 與個別目標;第二是簡單加權、或算術平均等方法雖然簡單,但卻很難達到資源配置最 適化之目標。

Wayne F Bialas(2002)[48]說明多層級最適化技巧可應用於層級結構中的決策分析,

並提出多個層級在目標與限制的交互影響下,若不適時尋求妥協與合作,將會發生資源 配置效率不佳的問題;Liu Yi-Hsin & Hart Stephen M (1994)[43]運用二階層數學規劃模式 來處理資源配置最適化的問題,他倆同時指出在二階層規劃問題中,各階層有不同的目 標,每階層的決策者控制部分的決策變數,並追求各自目標的最適化。倘每個階層決策 者在控制其決策變數時,當上階層作出決策之後,下階層決策者則依據上階層的決策,

在自己目標最適化的前提下選擇最佳方案;Shuh-Tzy Hsu, An-Der Huang & Ue-Pyng Wen (1993)[47]則指出多階規劃是用來解決分權決策的數學規劃尋優問題,在一個階層式的 管理結構內,它讓各階層決策者各自控制一部份決策變數,且擁有本身獨立的目標函 數,彼此之間甚至可能有相當大的衝突,故在決策程序上是由階層較高的決策者先作決 策,然後低一階層的決策者再依此做成對其本身最有利的決策。因此,本研究將運用二 階層線性規劃模式來處理資源的配置,將可有效解決上述二個癥結的問題。

1.2 研究目的

過去資源分配的決策者多傾向採用由上而下的單向決策行為模式來主導所有的資 源配置,這種單方面(Single-side)由上而下(Top-down)的處理過程中,常會因決策者的偏 執與好惡而左右了資源的配置,其結果通常均非資源分配的最適解,進而因資源配置的 不當,造成綜合效益的急遽下降。因此,如何建構一套客觀、公平、且可量化的「資源 配置最適化模型」來克服資源配置的相關問題,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議題。

本研究將運用數學推導及演譯等理論來驗證方法之有效性,並結合改良式Fishbein 模式,將單位績效值導入二階層規劃模式,來建構一個客觀的「資源分配」模型,採取 線性規劃法及自創的「漸近法(successive approximations)」求解方式,企圖解決各層級 結構中因期望所衍生的取捨(Trade off)問題,以取代傳統的分配模式,讓資源分配者與

被分配者均覺得公平與滿意,使有限的資源能達到最有「效率」的運用。然而二階層線 性規劃模型建構,首應考量如何在有限的資源條件下,將資源作最適切合理的配置,使 資源分配者與被分配者均覺得公平且滿意,並使資源發揮最大效率。換言之,係上階層 資源分配者應在總資源的限制下,確實要求下階層資源需求單位發揮資源的總效益為最 大,同時亦應控制下階層單位間所分配的資源差異為最小,藉以求取資源分配的最適解。

因為過去經濟部「科技專案計畫」決定產業技術領域別之經費分配比率及實際執行 預算分配作業時,由於成本效益分析所需資料不易取得,且難度頗高,故在執行上往往 透過專家評估或專家問卷調查等方式進行,所以分配結果較易受到個人因素或利益團體 的影響。為克服此錯綜複雜的問題,本研究將運用資源配置二階層線性規劃模型用來對 經濟部「法人科技專案計畫」進行實證研究,藉模型的功能來加強「由上而下」的上階 層目標、與「由下而上」的下階層期望之間的決策互動關係,使有限的資源都能分配至 最具效率的計畫上。故本研究主要目的概分如下:

1. 加強二階層線性規劃方法的理論探討與數學模式的推演,使推導過程及結果更能合 乎實務上資源分配的運作情形。

2. 建構資源配置最適化二階層線性規劃模型,以解決各層級結構中因期望所衍生的取 捨(Trade off)問題,使層級規劃模型能達到優化各階層目標之要求。

3. 以經濟部「科技專案計畫」研發經費分配為例,運用線性規劃法及自創的「漸近法」

求解方式,驗證本模型之實用性與有效性,並改善過去透過專家評估或專家問卷方 式進行預算分配之缺點。

4. 對資源配置方法及科技專案計畫分配模式提出具體結論與建議,以供後續研究方向 之參考。

1.3 研究範圍與限制

1. 經濟部「科技專案計畫」包括了法人科技專案、業界科技專案、及學界科技專案三 種類型,而每種科技專案的運作與管理模式均不相同,且績效評估的基準亦不盡相 同,為保持研究架構的嚴謹性,故將研究的範圍限縮在「法人科技專案」上,並以 經濟部 2003 年「法人科技專案」之 87 筆研發計畫進行實證研究。

2. 囿於科技專案計畫預期研發成果之原始數據不易獲得,故本研究乃採用過去科技專 案計畫的實際研發成果,假設為未來各計畫之預期研發成果,以為預算分配二階層 線性規劃之計算基礎。因此,資料來源係以經濟部技術處 2004 年出版「九十二年 度科技專案執行年報」之研究成果為依據,作為研發效益與貢獻度計算之參數,以 利研發經費之分配。未來若能獲得科技專案計畫預期研發成果之原始數據,將有助 於本研究的實用性。

3. 經濟部目前乃採用「專家為主,指標為輔」的作業模式,針對科技專案計畫實施績 效考評,屬於質化與量化兼具的評估方法。惟專家審核態度將可能影響科專研發經 費分配的公平性。因此,本研究將採用「指標為主」的量化評估方法實施績效考評,

共計篩選出「論文篇數」、「研究報告篇數」、「研討會人數」、「專利獲得、應 用件數」、「技術引進件數」、「技術移轉金額」、「分包研究金額」、「委託案 及工業服務金額」、「促成投資生產產值」等九種評估準則來進行實證研究。

1.4 研究流程

本研究係依研究動機與目的、資源分配文獻與基礎理論探討、二階層線性規劃理論 探討、資源配置二階層線性規劃模型建構、科專研發經費分配實證研究、及結論與建議 等流程進行,研究流程詳如圖 1.1。

圖1.1 研究流程圖 研究動機及目的

界定研究範圍及限制

資源分配文獻與 基礎理論探討

二階層線性規劃 理論探討

資源配置二階層線性規劃模型建構

資源配置二階層線性規劃模型建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