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一、績效指標的定義

(一)績效

謝智正(1998)認為,績效是衡量成員運用組織資源之效率與效果的資訊 過程。另有學者認為績效(performance)是一個非常廣泛且模糊的概念,在不 同環境下,對於不同對象會有不同的意義(Carter,1991),它也可說是一個組 織營運的指標,且不同組織或是不同決策者對績效的認知標準也不盡相同。所 以,績效標準之建立需配合組織目標不同而訂定(簡建忠,1994)。績效也可 解釋為是一種整體性的概念架構(framework),包括:1.輸出:目標達成、品 質。2.適應與成長:爭取資源、滿足外界環境需求。3.運作過程:士氣、激勵 與合作等三個層面。因此,績效會因人、因事、因時、因地之異,而有不同之 解讀(葉日新,1994)。

至於績效制度的重心就是在於使員工樂於工作,使個人發揮其潛在能力,

並朝向組織所訂之目標邁進 (鮑惠明,1998)。人們努力工作之原因是因為他 們認為努力會產生績效,並且認為好的績效會帶來好的獎賞。所以績效有激 勵、測量以及表現等功能,也能夠使組織營運的概況很明確的表示出來

(Robbins,1990)。所以績效是最直接、最客觀將組織目標呈現之方式。

管理學大師 Drucker(1974)認為績效就是企業目標之表現,也是企業持 續成長的理由。而績效有其組織性、部門性及個體性的行為含意。其所展示的 實際包括生產力、整合力、組織力、系統力、創新力、思考力、領導力、溝通 力、人際力、決策力、技術力、工作力等的綜合運用(李長貴,1997);是經 營與業務推動之結果,因此,是一種客觀的存在,同時也是管理者與社會民眾

心目中,所認定之滿意程度的主觀判斷。所以,績效是既客觀而又主觀的存在,

是比較對照計畫與期待水準而得的結果判斷(潘文章,1994)。

從方法論的角度而言,績效應是屬於一種價值判斷的問題(彭文賢,

1996);因此,績效的定義可說是:「組織能達成組織目標且符合環境中內外組 成之相關團體或是個人,認定組織應有之表現」(戴文隆,1998)。換言之,績 效的意義,不僅要將現有資源做最有效的運用,同時也需兼顧此一運用方式,

要能滿足其所處環境的要求(蔡秀華,2002)。

因此,研究者將績效定義為:「組織達成內、外部環境之整體目標的程度,

及其經營策略與組織願景的達成情形。」

(二)績效指標

至於「績效指標」的意涵,藉由各學者看法,以呈現其重要性,說明如下:

陳志明(1979)認為,「績效指標」為衡量一系統效率與效果的變數;必 須聯繫於系統並能說明系統行為狀態與目標成就值的關係,才具有意義。

郭文仁(2004)表示,「績效指標」係屬一客觀性之評量指標,其可運用 量化、非量化之描述或運用警示之方式,作為衡量組織現況及未來發展與成效 的工具。

Sayers(1992)將「績效指標」定義為(引自戴文隆,1998,頁 12):

1.為一種測量及評估一個組織中的一個時期或一段時間之效能;

2.提供一個客觀評估管理運作方式是否成功的方式;

3.好的績效指標提供一種可測量每日每月的績效評估方式;

4.為評估組織現況及未來發展方向的指標。

Carter、Klein and Day(1992)將「績效指標」分為三種類型:

1.規制性的績效指標(prescriptive performance indicators):此類指標有明確的

標準可循,只需透過數量化的計算,與所建立之標準加以對照後,即可得 知績效的好壞。

2.描述性的績效指標(descriptively performance indicators):此類績效指標無法 經由直接地測量,獲知績效的好壞,只能藉由描述事實來反應績效。

3.警示性的績效指標(prescriptive performance indicators):此類指標藉由指出 組織「不應如何」而發揮指標作用,其主要功能在於防止組織產生偏差。

由上可知,研究者認為「績效指標」可說是「以客觀及有系統的評估類目,

做為檢核組織營運現況及未來發展策略的評量要素」。

二、績效評估的意涵

(一)績效評估的定義

從企業經營的觀點,Robbins(1987,1990)認為,績效評估即是對於員 工最近的績效加以評價,然後根據此評價來決定賞罰。如果評價是正面的,則 通常會以獎賞來強化員工的行為;如果評價是負面的,則尋求矯正的方法,或 依其脫軌的性質而給予訓誡。

張火燦(1996)認為,績效評估是一種過程,是組織用來衡量和評鑑員工 某一時段的工作表現。

黃英忠(1997)認為,績效評估乃是企業對員工在過去某一段時間內之工 作表現或任務完成後,所做的貢獻之評估,具將來執行業務上之適應與前瞻性 功能。

許士軍(2000)於績效評估一書中提到,在本質上,績效評估即是管理活 動中之「控制」功能。其消極之意義,是為化解與修正執行進度時之歧異,而 積極之意義,則是為了引導每一關係人朝向組織目標前進。

績效評估是企業用來衡量、評鑑組織及成員在某一時段的工作表現,並將

結果用來激勵員工、提供員工工作回饋、了解企業現有的人力資源、協助員工 生涯發展及組織未來的策略方向等功能(陳慶安,2000)。

從運動設施管理研究方面的觀點:不論是營利或非營利組織,在一定期間 內,皆會從事績效評估工作。而各種運動設施之營運管理績效優劣之評定,唯 一的方法就是透過「績效評估」,將各種運動設施的營運管理成果做一系統性 的檢視,以做為改善現況以及未來規劃的參考指標(鄭志富、錢紀明、田文政、

劉碧華,1999)。

謝文偉(2000)認為,績效評估是在探討一段時間內組織整體之表現,因 此,績效評估的對象不只為評估個人之績效,而在組織整體之運作績效方面,

也是需透過評估方式呈現。

蔡秀華(2002)認為,績效評估可視為監控組織整體績效的過程,目的在 衡量個人或組織運用資源的效率與效果,以引導組織朝既定之目標前進。

郭文仁(2004)表示,「績效評估」乃是一組織中為達永續經營不可或缺 的過程或手段,透過績效之評估,可瞭解組織於發展之過程中是否依既定之目 標邁進,當然組織員工也可透過績效評估之機制,得到回饋甚或得到賞罰。

林惠明(2005)認為績效包含效率(Efficiency)與效果(Effectiveness)

兩層次的意義,效率是以產出與投入的比率來衡量,效果是指組織目標達成的 程度。而若以企業經營的績效來說,「績效」除效率、效果外,更包含員工的 滿意度。至於評核則是考量事實,作出價值判斷。

綜觀上述之學者專家所言,針對績效評估的定義本研究者認為績效評估是 組織、企業為達到其營運遠景、目標,在營運一段時間後必須實施的手段或過 程,用以衡量個人或整體運作資源過程中的效率與效果,以期達到組織、企業 永續發展為宗旨,並可將其結果回饋於員工、組織,以獲得獎賞或懲處,提供 組織、企業於未來協助員工生涯發展及未來營運策略方向之重要參考依據。

(二)績效評估的目的

Luthans(1979)認為,績效評估之目的應為:

1.回饋:促進主管單位瞭解組織整體運作狀況;2.認定:可以使組織內、外 相關人員肯定營運成效;3.紀錄:績效評估之記錄可以作為組織目標調整之依 據;4.開發:透過績效評估可以決定員工是否應增加其專業知識,以促進其成 長與發展;5.業務改進:績效評估可以瞭解組織運作之缺點,以增進組織整體 的績。

程瑞玲(1984)認為,績效評估的目的可歸納為下列幾點:

1.在非營利組織,不以營利為目的,沒有利潤作為自動警告的信號,更無市 場競爭,藉以淘汱績效不佳者。因此,為了使有限的資源作最佳的運作,

必須對非營利組織的績效加以衡量,使稀少的資源不致浪費在無績效的非 營利組織中。

2.績效衡量是就各項活動的總檢討,了解工作成果,然後經由回饋系統的作 用,以提高未來的工作績效。同時,經由績效評估,對績效較佳的加以鼓 勵,對較差的給予警惕。

3.資源是組織賴以生存的血,而現有資金提供者及潛在資金提供者是否提供 資金,全取決於組織績效的良窳。因而為了要管理人力資源,提高生產,

故必須衡量績效,並提供可信、有關的和可了解的績效報告。

4.改變過去非營利組織之會計人員的職責。即僅限於控制投入,會計系統對 組織目標的成就或資源使用的效率,僅提供極少的資訊。

French(1990)認為,就推動組織生產力而言,績效評估的目的可以分為:

評鑑性的目的以及發展性的目的。

陳靜怡與楊佩棻(1997)在組織行為一書中表示,好的績效評估制度具有 兩種一般性目的:評估、回饋以及發展。

蔡秀華(2002)認為,隨著管理知識不斷創新下,績效評估之發展與組織 經營目標的結合,逐漸受到重視,績效評估的目的,不僅可以評量現況,還可 以預估未來。同時,也可使管理者了解,不能只看短期和靜態的成果,要有關 注長期核心競爭力遠見。

郭文仁(2004)認為,績效評估之目的,乃指藉由績效評估的過程,以隨 時檢視組織或個人是否能在多變的環境中適應,在透過學習型組織之機制及既 定之共同目標下,發揮組織各項資源效益,使更具競爭力並創造最大之價值。

(三)績效評估的方法

李長貴(1997)認為,組織績效管理與評估,首先須對組織性質及外在環 境進行瞭解,再依其組織需求,找出合適之評估方式,所以績效評估必定有其 測量的方法。

國外學者Robbins(1990)認為績效評估可採用下列五種方式:

1.書面評語(written essays):這是最簡單的評估方法,但趨於主觀缺乏客觀。

2.特殊事蹟評估(critical incidents):把注意力放在員工有哪些特別優、劣的

2.特殊事蹟評估(critical incidents):把注意力放在員工有哪些特別優、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