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平衡計分卡意義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碩 士 論 文 (頁 32-3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2.3 平衡計分卡

2.3.2 平衡計分卡意義

Kaplan and Norton從事前述研究計畫的主要目的是在探討「組織未來之 績效評估制度」,因此很容易予人產生錯誤的印象,認為平衡計分卡只是績 效評估制度的一種,其實平衡計分卡係「策略管理制度」的一環,不能取代 組織通常使用的衡量系統,其所選擇之量度是用來指引策略方向,促使管理 階層及員工專注有關提升組織競爭力之相關因素,唯有將平衡計分卡由衡量 系統轉化為管理體系,才能發揮其應有功能【13】。

吳安妮【14】歸納分析平衡計分卡具有下列特質與功能:

一、引導性的特質:可引導組織之預算、目標及行動方案。

二、問題診斷系統:可協助企業診斷出策略性議題、策略性目標、及衡量指 標之水平與垂直面之問題,作為改進之參考。

三、因果關係系統:可協助企業設計領先、落後之績效指標,並找出驅動企 業價值創造之動因來源。

四、變動性系統:具有隨著時間、環境變化而反應策略變化之特質。

五、特色溝通系統:協助展現公司差異化競爭之重點。

六、綜效及整合性之系統:可結合並創造事業單位之間的綜效,並串聯組織 到個人之綜效,及整合各項價值管理技術。

七、問題彙總系統:可建立平衡計分卡遭遇問題之分析思考邏輯,協助企業 避開實施平衡計分卡的陷阱。

平衡計分卡如同飛機駕駛艙內的儀表板與指針,為完成複雜的飛行任 務,飛行員需要許多有關飛航的詳細資料,如:油料、航速、高度、方位、

目的地、濕度、經緯度等數據,及其他歸納目前情勢與研判未來環境的預測 指標,若僅依賴某項指標資料,將對飛航安全造成嚴重後果。因此,現在管 理一個機構其所面臨的複雜度相當高,經理人必須能同時從許多方面來檢視 績效表現。平衡計分卡包括反映既有行動成果的財務指標,亦輔以用來提升 未來財務績效的營運指標(如:顧客滿意度、內部流程、組織創新及各項改善 活動等),其與衡量績效指標息息相關【19】。

平衡計分卡係將組織的使命、願景與策略具體轉化為行動,以創造組織 競爭優勢,其以四個構面之連結,將組織的使命、願景與策略轉換成目標與 績效量度,協助組織聚焦(Focus)在策略議題上,並整合(Align)有限資 源於策略重點,有效執行策略,協助組織目標達成與願景的實現【4】。平衡 計分卡是促進策略行動之制度,藉由三項要素(第一要素:把策略說清楚,講 明白;第二要素:就多個構面的策略目標進行衡量;第三要素:有效的管理 策略),使策略成功的轉化為行動,其相互關係可利用平方計分卡方程式加以 描述【35】:

突破性的成果=「策略地圖」(第一要素)+「平衡計分卡」(第二要素)+「策 略核心組織」(第三要素)

許士軍【31】認為平衡計分卡是一種嶄新的績效評估制度,它具有下列 特色:

一、以追求顧客滿意度為基本導向,要求經理人採取顧客觀點來界說績效標 準。

二、將績效評估提升到策略層次,要求組織的高階管理者必須參與標準的訂 定和評估結果的詮釋與決策。

三、採取整體觀點以考慮績效,打破傳統的功能部門觀點,不僅為了避免不 同功能間的本位主義,而且藉此消除由於部門觀點所造成的繁複而多餘 的活動。

四、更進一步擴大到不同組織間價值活動鏈的整合,這樣才能配合目前所謂

「供應鏈」(supply chain)或「依訂單生產」(build - to - order, BTO)

的趨勢。

平衡計分卡是一種績效評量的方法與工具,可迅速提供組織所需之各種 資訊,以協助高階管理者帶領組織在未來產業競爭中勝出,並據以達成組織 願景及策略目標。故企業除需衡量財務構面外,亦應兼顧顧客、內部程序、

創新與學習等構面的衡量,用以彌補傳統績效評估模式之不足。是以平衡計 分卡是一轉述組織願景與策略的架構,它以衡量標準告知組織成員如何驅動 目前及未來的關鍵成功因素,而高階管理者則透過平衡計分卡闡述組織所期 望之成果,及達到這些成果之驅動因素,藉以凝聚組織成員的能力與知識,

共同為組織期待之目標而努力【40】。

平衡計分卡包含反映過去營運結果的財務性指標,同時再以顧客滿意 度、內部流程、組織創新及改善行動等營運性指標,彌補財務性指標之不足,

其營運性指標可提升未來財務績效【20】。平衡計分卡實施之先決條件,係 公司要先明確訂定其「策略」,當策略形成後,再實施平衡計分卡,則較易 促進公司願景之具體達成,進而使公司增進長期效益【13、44】。

因此,經理人想要得到組織績效之真正全貌,財務資訊雖極重要,但還 不夠,尚須導入平衡計分卡建立策略控制之績效指標,評估構成組織競爭優 勢「效率、品質、創新、顧客回應」四個部分達成情形,其衡量方法如下:

一、效率:可以用生產成本水準、勞工生產力、資本生產力與原料成本等事

項加以衡量。

二.品質:可以用被顧客拒絕或退還瑕疵產品的數目與產品可靠度隨時間的 變化加以衡量。

三.創新:可以用推出新產品的數目、特定時間新產品所產生的收益百分比、

發展下一代心產品所需時間、R&D生產力加以衡量。

四、顧客回應:針對重複購買的顧客數目、顧客背離率、準時遞送貨物給顧 客的水準、顧客服務水準等加以衡量【37】。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碩 士 論 文 (頁 3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