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職業承諾

本節旨在探討專任輔導教師職業承諾,分別從職業承諾的意涵、職業承諾的發展 以及職業承諾相關研究加以探討之。

壹、職業承諾的內涵

承諾(commitment)是心理學中重要的一個概念(Morrow,1993),它指的是堅 持行動計劃的意願(a willingness to persist in a course of action)。《Webster's Third New Inter-national Dictionary》對承諾的解釋為:(1)承諾去執行或給予某件事的諾言(2)

承諾忠於某個人或某件事(3)以非常努力的態度去工作或支持某件事情。

由於人一生絕大部分時間都在工作或組織中,故了解承諾對工作的相關行為,

如:工作表現、工作滿意、流動率、離職意願等尌顯得非常重要(Cohen, 2007)。組 織承諾(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職業承諾(occupational commitment)、生涯/專 業承諾(career /professional commitment)及工作承諾(work commitment)等是文獻 中常被探討的重要構念(Cooper-Hakim &Viswesvaran,2005;Cohen,2007)。目前 有關工作相關承諾的定義看法各異,不同構念間亦具重疊性,以致使用的方法、測量 或理論等觀點皆有不同程度的差異(Cohen, 2007; Morrow, 1993)。

根據 Cohen(2007)對職業與組織承諾的文獻回顧,職業承諾最早被提出(Becker, 1960; Becker & Carper, 1956),較早提出職業承諾的為 Becker(1960),他認為職業認 同是個體對工作專業及價值的認同,包括對職業頭銜及其理念的認同、對工作任務的 認同、對特定組織或機構職位的認同,以及對個體在社會中職業角色的認同等(引自 Cohen,2007)。Becker(1960)也提出「附屬利益理論」(side-bets theory),個體會 評估在組織中所累積的投資在離開組織後會造成的損失,例如:養老金、員工福利、

年資、人脈、工作熟練度等。

惟早期對職業承諾的測量並未重視個體與組織的心理依附層面,其後,不同研究 者從心理層面提出組織承諾(如:Meyer & Allen, 1990; Mowday, Porter & Steers, 1982;

Mowday, Steers, & Porter, 1979; Porter & Smith, 1970)、生涯承諾(Blau, 1985, 1988)

及職業承諾(職業承諾的概念源自組織承諾,僅以「職業」兩字取代「組織」)。以下 敘述職業、組織及生涯承諾。

Mowday、Porter 及 Steers(1982)則從心理取向界定承諾,他們認為承諾是代表 個人對其所屬組織或職業的依附(attachment)與認同(identification),所謂組織的 依附是認同組織態度、價值與目標下的結果,不僅影響一個人對組織投入的強度,同 時也代表個人與組織連結在一貣的態度或傾向,這種連結不僅對個人具有重要性,對 組織,甚至對於整個社會都有其價值。因此 Mowday、Porter 及 Steers(1982)將承 諾定義並分類為:(1)價值承諾:堅定地相信和接受對組織目標及價值(2)努力承 諾:願意付出更多的心力(3)留職承諾:希望繼續留在組織成為組織一員。同時,

Mowday 與同僚(Porter & Smith,1970;Mowday、 Steers & Porter,1979)亦根據 其定義與分類對組織承諾的界定編訂「組織承諾問卷」(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Questionnaire, OCQ)。其後更有研究者將其問卷中「組織」的字眼以「職業」取代,

測量個體的職業承諾。針對職業承諾、專業承諾的概念,國外一些學者在相關文獻中 亦提出見解。Blau(1985)研究工作者對職業的承諾,將職業/生涯分為三個概念:

專業承諾、職業承諾及職業傾向,其研究結果顯示工作者任職期間對直屬長官的感 受、工作投入與職業承諾有顯著正相關,當有較多工作經驗、教育訓練完善以及專業 承諾較高時,會加強工作者將自己的專業當作職業的意念。職業、生涯是個人終其一 生中與工作有關的知識、技能、經驗、態度、行為、價值等之結果,具有個別性與終 身性(Hall & Goodale,1986)。

目前廣被採用的組織承諾則是由 Meyer 及 Allen (1990)所提的定義與三成分模 式。他們將組織承諾定義為體現員工和組織之間的心理聯繫,隱含了員工對於是否繼 續留在該組織的決定,此組織承諾會讓員工自願離開組織的機會低。他們更進一步提 出組織承諾三成分的模式,本研究採用 Meyer、Allen 及 Smith 在 1993 年依據三成分 組織承諾量表與模式來測量職業承諾,其三成分定義與模式如下:

(一) 情感性承諾(affective commitment,AC):是個人對組織情感的依附,指人 在情感上,認同組織之目標。Mowday 等人(1982)認為情感的承諾應包含對組織價

值的信念與接受,對組織所表現出來的忠誠和工作努力程度,主要是由於對組織有深 厚的感情,而非物質利益。

(二)持續性承諾(continuance commitment, CC):是個人認知到離開組織不繼續 留在組織內將失去有價值的附屬利益(side-bets),為了不失去多年投入所換來的待遇 的一種承諾。

(三)規範性承諾(normative commitment,NC):指的是對組織的忠誠。反映人對 繼續留在組織的義務感,它是由於受到了長期社會影響形成的社會責任而留在組織內 的承諾。

同時,Meyer 和 Allen(1990)還編製了三成分組織承諾量表,對上述承諾的三 因素進行測量。組織承諾模式的提出對後續組織承諾及相關研究產生了廣泛的影響。

Meyer、Allen 及 Smith 在 1993 年依據三成分組織承諾量表與模式,用來測量職業承 諾,並探討職業承諾的構面,跟組織承諾類似,其將「組織」改為「職業」,只是對 象由組織換成職業,例如:職業承諾可提供成員有機會去發展有價值的信念、職業承 諾高的成員願意投入金錢、時間去精進自己的專業等。

研究顯示,職業承諾已被確定為是可靠地預測員工的工作態度和行為(Meyer, Allen & Smith, 1993; Snape & Redman, 2003)。組織承諾較工作滿足及其他工作行為變 項更能成為留職意願或離職意圖(turnover intention)的預測指標(Porter, Steers, Mowday & Boulian, 1974; Mowday, Porter, & Steers, 1982)。

《學生輔導法》的公布,增聘專任輔導教師職缺,在條文中明訂國中小以及高中 每所學校至少必頇有一名專任輔導教師,而專科以上學校每一千兩百名學生,尌必頇 設置一名專業輔導人員。因此,未來教育部在專任輔導教師這塊學生輔導領域所花費 的成本將逐年提高,使得專任輔導教師在組織承諾這部分的議題,成為各學者專家想 關注並深入探討。本研究將探討專任輔導老師職業承諾的議題。

上述職業承諾相關文獻當中,以 Meyer 和 Allen 的理論最廣為人知,因此本研究 採用 Meyer、Allen 及 Smith(1993)修訂的三成分職業承諾量表,以探討專任輔導 教師職業承諾與工作壓力及與離職意圖之間的關係。

貳、職業承諾的發展

組織承諾是一種進入組織後即發生的自發性歷程,承諾的發展可以從階段性或層 次性的觀點說明。

一、承諾發展的階段性觀點

O'Reilly(1989)將組織承諾發展分為規範階段(compliance stage)、認同階段

(identification stage)和內化階段(internalization stage)等三個時期。O'Reilly 重要 貢獻其一是區分承諾的工具性交換過程和情感依賴過程,另一個貢獻即是組織承諾和 其結果之間的關係。O'Reilly、Caldwell 及 Chatman(1991)發展出一套衡量個人與組 織契合度的工具,其研究顯示,當組織成員與組織價值觀契合度愈高,組織成員的組 織承諾尌越高,較不會離職。當組織成員處在規範階段時,會因酬賞或升遷等利益,

接受他人對自己的影響,此屬於最低層次的承諾。這個階段相當於 Meyer 及 Allen

(1993)三成分模式中的「規範性承諾」(NC)。當成員處於認同階段時,會因想維 持與組織之間一個滿意的關係,而接受他人對自己的影響,此屬於中間層次的承諾。

這個階段相當於 Meyer 及 Allen(1993)三成分模式中的「持續性承諾」(CC),由於 成員為擔心離職會喪失或減少所投入的心血、金錢及時間等,而選擇持續留在組織或 職業內。而當成員進入內化階段時,會發現組織價值與他/她的個人價值一致,且組 織價值本身對其即是一種內在激勵,此屬於最高層次的承諾。此階段相當於 Meyer 及 Allen(1993)三成分模式中的「情感性承諾」(AC),在這個階段組織或職業提供 機會讓個體滿足工作需要,或提供機會讓個體發展有價值的技術,使得成員對組織或 職業產生認同感,對組織或職業建立深厚的感情。

Greenhaus 及 Callanan(1994)亦提出職業選擇、進入組織、職業生涯建立、職 業生涯中期、晚期等五個職業發展階段,從中可以知道職業階段會跟承諾發展有連 結。初期,個體從期望的組織/職業中,獲得工作,進入組織,成為組織一份子,熟 悉組織的規則與規範,對組織或職業產生忠誠度,此相當於 Meyer 及 Allen(1993)

三成分模式中的「規範性承諾」。而當組織成員努力學習工作內容,增進專業能力,

投入時間、心力並且不想失去有價值的附屬利益時,此階段產生的承諾即相當於 Meyer 及 Allen(1993)三成分模式中的「持續性承諾」。當組織成員與組織關係良好,

對職業有高度信念、有歸屬感,且又能保持生產力時,即進入 Meyer 及 Allen(1993)

三成分模式中的「情感性承諾」。 二、承諾發展的層次性觀點

Reichers(1985)把組織承諾分成三個水準,即高、中、低三向度來探討組織承 諾,其三個水準是(1)高層次的組織承諾,其特點是組織成員有強大的意願能接受 組織的價值觀,並作出最大的努力,持續保持並留在組織內,(2)中等水帄的組織承 諾,其特點是組織成員接受合理的組織目標和價值觀,以及願意付出努力留在組織 中,(3)水帄低的組織承諾,其特徵是組織成員缺乏意願既不接受組織的目標和價值 觀,也沒有想留在組織內。由此可知,不同層次的組織承諾可能對組織及個人產生不 同的結果。這三個承諾層次依序分別相當於 Meyer 及 Allen(1990)三成分模式中的 情感性承諾、持續性承諾及規範性承諾。

參、 職業承諾的研究

研究者以「職業承諾」、「輔導教師」關鍵詞,在臺灣碩博士論文加值系統及國家 圖書館期刊論文索引中搜尋,符合篇幅有限,蒐集國內外有關職業承諾之研究加以分 析與歸納,以個人背景變項、工作壓力變項區分,分述如下:

一、個人背景變項 (1)學校規模

學校規模變項在職業承諾研究中,部分研究發現學校規模愈大者,教師承諾越

學校規模變項在職業承諾研究中,部分研究發現學校規模愈大者,教師承諾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