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自覺健康狀況與健康促進生活型態之相關性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四節 自覺健康狀況與健康促進生活型態之相關性

Pender(1987)指出自覺健康狀況會影響個人從事健康促進行為,自覺 健康狀況其主要指個人對自己的健康情形之評價。而自覺健康狀況是研 究者探討健康促進生活型態常用的預測因子(Gillis,1993)。國內外許多研 究者,針對不同的族群加以探討,發現自覺健康狀況為健康促進生活型 態之重要預測因子之一,也顯示自覺健康狀況會影響個人之健康促進行 為。

Weitzel(1989)探討179名藍領勞工之健康促進生活型態,經由逐步迴 歸發現自覺健康狀況為健康促進生活型態的預測因子。

Pender等曾對美國中西部六家工廠589名員工研究健康促進生活型 態 , 結 果 發 現 自 覺 健 康 狀 況 為 健 康 促 進 生 活 型 態 之 預 測 因 子 (Pender,Walker, Sechrist,& Frank-Stromborg,1990)。

Gould(1990)對349名20~86歲成人所做的研究顯示,個人自評的健康 狀況與其健康促進行為有顯著相關。

Garcia ,Norton-Broda,Frenn,Coviak,Pender & Ronis(1995)研究286名學 生的運動行為,結果發現自覺健康狀況會影響健康行為。

Fardy, White, Clark, Amodio, Hurster, McDermott & Magel(1995)針對 54名青少年進行健康促進課程計畫,結果發現越常活動者的自我健康知 覺越好。

Wang(2001)針對台灣地區鄉村的老年婦女進行健康促進生活型態之 探討,發現自覺健康狀態與健康促進生活型態呈顯著正相關。

Pullen,Walker,& Fiandt(2001)以鄉村老年婦女為對象,進行健康促進 生活型態之探討,發現自覺有更好的健康狀況的婦女,其健康促進生活 型態也較正向。

于漱(1988)對620名台北市20-60歲居民預防性健康行為之調查,研 究發現自覺健康狀況愈健康者,其各項預防性健康行為的得分也愈高。

黃毓華(1995)對大學生健康促進生活型態及其預測因子之探討,

發現自覺健康狀況與健康促進生活型態呈顯著正相關。

陳美燕、廖張京棣(1995)在桃園地區針對醫護人員進行健康促進 生活型態的探討,研究結果呈現自覺健康狀況愈好的人愈會執行健康促 進生活。

黃毓華、邱啟潤(1997)以高雄地區三所大學院校562名二年級學生 為對象,進行健康促進生活型態之相關研究,研究發現自覺健康狀況對 大學生的健康促進生活型態最具影響力,自覺健康狀況與健康促進生活 型態呈正相關。

賴瓊儀(2001)以台北市北投區40-55歲的中年人(有效問卷275人)

為對象進行健康促進生活型態探討,研究發現自覺健康狀況與健康促進 生活型態呈現相當顯著的正相關。

張彩秀、黃乾全(2002)對679名中老年人進行健康促進生活型態之 相關研究發現,當自覺健康狀況較同年齡好時,愈會從事健康促進行為,

自覺健康狀況與健康促進生活型態呈正相關。

張聖如(2002)針對更年期婦女健康促進生活方式、蕭順蘭(2002)

針對台北縣公共衛生護理人員進行健康促進生活型態之探討及林美聲

(2004)研究中小學學校護理人員健康促進生活型態,研究均發現自覺 健康狀況與健康促進生活型態呈顯著正相關。

仇方娟(2007)針對南區五專學生進行健康促進生活型態之探討,

顯示個人自覺健康狀況和健康促進生活型態呈顯著正相關;即自覺健康 狀況愈好者,其健康促進生活型態愈正向。

吳昇忠(2008)以臺東縣警察人員為研究對象,發現自覺健康狀況 與健康促進生活型態總量表及自我實現、健康責任、人際支持、壓力處 理、營養、運動等六個分量表,均呈顯著正相關,亦即自覺健康狀況愈 好者,健康促進生活型態執行愈佳。

胡益進(2009)探討1,161名三所師範大學新生的社會人口學變項、

健康概念、自覺健康狀態及健康生活狀況的關係,發現研究對象之健康 概念、自覺健康狀況及健康生活狀況之間呈顯著正相關。自覺健康狀況 會因「學校別」、「性別」、「有無零用錢」、「同學或朋友的評價」

及「BMI值」的不同水準而有顯著差異,其中男性自覺健康狀況優於女

性。

沈東翰(2010)以基隆市公立國民小學教師進行健康促進生活型態與 自覺健康狀況相關之研究,發現不同年齡、薪資、教育程度、教學年資 及每月薪資的研究對象在自覺健康狀況因素達顯著差異;自覺健康狀況 與健康促進生活型態六個因素相關皆達顯著水準,且為正相關。

丁家羚(2011)對新北市某教學醫院護理人員進行健康生活型態之相 關研究,發現年齡在自覺健康狀況上有顯著差異;自覺健康狀況、健康概 念與健康生活型態呈顯著正相關;自覺健康狀況越好,對健康概念得分 高,健康生活型態表現愈好。預測因子為年齡、自覺健康狀況與健康概念,

其中以自覺健康狀況為最強的預測因子。

綜合上述研究之結果顯示,自覺健康狀況與健康促進生活型態有相 關性。自覺健康狀況較好者,其健康促進生活型態亦較好。因此,本研 究針對進修部學生之自覺健康狀況與健康促進生活型態之相關性加以探 討。

表2-2 自覺健康狀況與健康促進生活型態相關文獻

作者(年份) 研究對象 正向或相關結果

Weitzel(1989) 179名藍領勞工 預測因子

Pender(1990) 589名員工 預測因子

Gould(1990) 349名20~86歲成人 顯著相關

Garcia等(1995) 286名學生 影響健康行為

Fardy等(1995) 54名青少年 影響部分健康行為

Wang(2001) 台灣地區鄉村老年婦女 顯著相關

Pullen等(2001) 鄉村老年婦女 正相關

于漱(1988) 620名20-60歲居民 預防性健康行為得分

黃毓華(1995) 大學生 正相關

陳美燕、廖張京棣(1995) 桃園地區護理人員 正相關

黃毓華、邱啟潤(1997) 562名大學生 正相關

賴瓊儀(2001) 40-55歲的中年人 顯著相關

張彩秀、黃乾全(2002) 679名中老年人 正相關

張聖如(2002) 更年期婦女 顯著相關

蕭順蘭(2002) 公共衛生護理人員 顯著相關

林美聲(2004) 小學學校護理人員 顯著相關

仇方娟(2007) 南區五專學生 顯著相關

吳昇忠(2008) 警察人員 顯著相關

胡益進(2009) 1,161名三所師範大學新生 顯著正相關

沈東翰(2010) 小學教師 正相關

丁家羚(2011) 護理人員 正相關;預測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