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四節 資料分析

本研究使用 IBM SPSS Statistics 23 軟體進行統計分析。

壹、描述統計

以平均數、標準差等描述研究參與者在三份調查問卷的得分情況。

貳、典型相關分析

分別分析共同注意力與依附關係、共同注意力與同理心、依附關 係與同理心的相關。由於每兩組數據都為一個變數,故使用皮爾森相 關係數,以 p<.05 為顯著。其中,特殊生部份與一般生部份分開計算 相關性數據。

叁、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根據前文所述,由於依附關係大致分為安全-不安全類型,所以 以單因子變異數分析來研究不同依附關係類別的幼兒在其他能力上 得分的差異,同樣地,以 p<.05 為顯著,特殊生部份與一般生部份分 開計算相關性數據。

肆、信效度分析

前文所述三份研究工具中,僅共同注意力問卷部份信效度未知,

以科隆巴赫α係數分析內部一致性信度,以不同樣本的平均分差異分 析其建構效度。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本章主要依據研究目的,針對前文所述的三份調查問卷施測所得 的資料加以分析,探究三者能力的相關情形,並且進行討論。

第一節 自編共同注意力問卷之預詴結果與信效度

研究工具在新北市 A 公托,對 50 位一般幼兒進行預詴,即請其 家長填寫問卷,目的是瞭解信效度。

參與預詴的幼兒,身份都為一般生,且都沒有接受過早期療育。

其中 25 名 1 歲,25 名 2 歲。預詴回收后,共計 48 份有效問卷,其 中 23 名 1 歲,25 名 2 歲。選取這些幼兒的家長進行預詴的理由是:

1.根據前文文獻探討,自閉症幼兒的 JA 發展大約比一般幼兒慢 2 年,

而一般幼兒於 1 歲左右 JA 發展成熟。故以 1-2 歲的一般幼兒的表現 水平, 來預測此份問卷用於 4-6 的自閉症幼兒是否出現天花板效應,

即是否適宜評量。2.將預詴分為 1 歲組與 2 歲組,可檢驗測驗的建構 效度,即其是否呈現 2 歲組分數顯著高於 1 歲組,符合一般幼兒此項 能力 1 歲左右成熟的理論。

問卷預詴版共 18 題。共有眼神接觸、眼神交替、指點、展示、

堅持、立即跟隨、跟隨方向、叫名、分享、定位覺察這十個構面。預 詴前計劃一個構面設置一題。爲了找出較合適的問法,在部份構面設 置了 2-3 題,以進行篩選。

(1)信度

表 4-1-1 預詴全量表內部一致性係數

表 4-1-3 預詴刪除項目后的 Cronbach 係數

相等變異數,其他題項則不採用相等變異數。以顯著性看,所有題項

表 4-1-5 預詴分組得分

瞭解幼兒的共同注意力,可以在未來其他研究中被使用,尤其適合較 大量的研究參與者。

第二節 幼兒共同注意力之表現與差異

本節以下先對研究參與者的共同注意力評量結果進行描述,后結 合文獻討論其表現與差異。

壹、自閉症與一般幼兒共同注意力之表現與差異

自閉症幼兒在「自編共同注意力問卷」中,總分介於 5 分到 24 分之間,其平均數 15.17,標準差 4.67。在圖 4-2-1 中,顯示了自閉 症幼兒的分數次數分配情形,其峰度-0.17,偏態-0.33,即其呈現低 闊峰情形,以及略微的負偏態情形。

圖 4-2-1 自閉症幼兒 JA 之次數分配直方圖

如圖 4-2-2 所示,一般幼兒在「自編共同注意力問卷」中,總分 介於 14 分到 30 分之間,其平均數 22.29,標準差 4.76。在圖 4-1-2 中,顯示了一般幼兒的分數次數分配情形,其峰度-0.95,偏態-0.15,

即其呈現略微低闊峰情形,以及略微的負偏態情形。

圖 4-2-2 一般幼兒 JA 之次數分配直方圖

如表4-2-1與4-2-2所示,對一般幼兒與自閉症幼兒的JA分數進行 變異數分析,所得F值的顯著性0.00,小於0.05,意為組間差距顯著 大於組內差距,一般幼兒的JA分數顯著高於自閉症幼兒。

表4-2-1 一般幼兒與自閉症幼兒同注意力之敘述統計

分更低或更高。

表4-2-3 一般幼兒不同年齡段得分差異之變異數分析

JA

平方和 自由度 均方 F 顯著性

群組之間 12.844 2 6.422 .271 .764

群組內 734.215 31 23.684

總計 747.059 33

贰、幼兒共同注意力表現與差異之討論

從兩組研究參與者的平均得分來看,自閉症幼兒組平均 15.17 分,大致為滿分的一半。這顯示這個年齡段的自閉症幼兒的 JA 並非 處於地板或天花板效應,是適宜後續與其他能力一起進行相關性的研 究的。 這符合 Carpenter、Pennington 與 Rogers(2002)的研究結 果,即在大約 4 歲時,自閉症幼兒的 JA 表現未呈現地板效應,例如 觀察記錄幼兒跟隨指點的行為,其通過率達到 58%。唯在本研究的結 果中,自閉症幼兒 JA 的標準差與一般生的一樣為 4.76,不符合 Dawson 等人(2002)的評量結果,即自閉症 JA 組內異質性較大。推測這可 能是由於 Dawson 等人在研究中使用 3-4 歲稍小的孩子作為參與者,

其中自閉症研究對象的異質性相較本研究更大。

本研究一般幼兒組平均 22 分,尚不處於天花板效應。但若依照

Dawson 等人的研究結果,如果其所研究的 3-4 歲一般幼兒處於天花 板效應,那麼本研究所用 4-6 歲的一般幼兒應當也處於天花板效應。

此處的矛盾可能的解釋為:Dawson 等人所使用的自閉症診斷觀察量 表工具,由受訓專業人士填答,可能對於一般兒童會更果斷地勾選正 向的極端選項。

一般幼兒的共同注意力分數顯著高於自閉症幼兒,符合江淑蓉等 人(2012)的判斷,進一步佐证了本研究自編共同注意力問卷具有可 接受的建構效度。另外,根據此工具的滿分 30 分來看,兩組幼兒的 JA 得分平均值都尚不存在天花板效應,適宜進行後續的相關性研究。

而在能力可能較佳的一般生部分,憂慮其在共同注意力方面可能有一 些替代行爲,使得其得分反而更低。例如大一些的孩子常有許多自己 的玩伴和興趣,較少再去和母親分享興趣。但這不意味著他們的 JA 能力較低,反而意味著其有著更高級的替代行爲。在研究結果中雖然 根據變異數分析,未發現年齡高的組別的得分會低于年齡低的組別,

但由于每組的樣本數較少,所以仍不能完全能排除這種疑慮。

第三節 幼兒的依附關係 之 表現與差異

表 4-3-2 自閉症幼兒與一般幼兒的依附關係得分 關性研究帶來困難。若根據 Ainsworth 等人(1978)以及 Main 與 Solomon(1986)對於不安全依附之類別的描述,無論是矛盾、逃避 或是混亂,都是以不安、不願親近、推開、大哭等負向的詞語進行描 述,其中並未提及某一種相較另一種更為重度或更難教養。可以看出,

不安全的依附關係類別之間,並無顯著優劣之分,更多是依其退避三

舍或欲拒還迎的具體行為,映射出在意識、潛意識層面可能出現的心 理活動。所以決定將矛盾型及逃避混亂型都歸為不安全型,即將所有 依附關係改為只分為安全-不安全兩種,以利後續進行相關性的分析。

另外,其中一般幼兒的依附關係絕大部份為安全型,只有 2 名為 矛盾型,且可能由於樣本數量不夠多的緣由,導致研究結果中缺失了 逃避混亂型的數據。也尌是說不安全型總共僅有 2 名。這意味著存在 天花板效應,故不適宜進行後續相關性的研究。

兩組幼兒在安全型得分的平均數差異未達顯著,這可能意味著在 家長的觀察中,無論是哪一組的幼兒,都能表現出親近母親、渴求母 親關懷的行為。同時,自閉症幼兒可能則在更多時候會不按常態做出 這些行為表現,而是逃避和拒絕母親,以至於被分類為不安全型。另 外,自閉症組在安全型得分上的標準差較高,也可能說明了在這方面 的表現中,自閉症幼兒之間有更大的異質性。

本研究的發現符合文獻探討的結果,即自閉症更容易為不安全 型,但也有一部份為安全型(Capps, Sigman, & Mundy, 1994)。

第四節 幼兒的同理心之表現與差異

第五節 共同注意力、依附關係與同理心之相關性

將二者進行合併,即只區分安全型與不安全型。根據表 4-5-2 與 4-5-3,其差異都達到顯著,即意為安全型的自閉症幼兒,其 JA 與同 理心表現更好。

在一般生部份,由於不安全型人數太少,未進行此項分析。

表 4-5-2 不同依附類別的自閉症幼兒的 JA 分數之變異數分析

表 4-5-3 不同依附關係類別自閉症幼兒之同理心之變異數分析

貳、幼兒共同注意力與依附關係的相關性分析結果討 論

根據上述的統計結果可以看出,自閉症幼兒若屬於安全型依附,

則其共同注意力得分高於不安全型。以安全型得分來看,也與共同注 意力存在相關性。在瞭解其相關性之後,再結合到前文文獻探討中 Hartung(2001)的共同注意力-依附關係模型,可知其模型架構確實被

向度 平均數 標準差 變異來源 平方和 自由度 均方 F 顯著性

JA 15.1667 4.66892 組間 260.357 1 260.357 19.607 .000 組內 371.810 28 13.279

總計 632.167 29

向度 平均數 標準差 變異來源 平方和 自由度 均方 F 顯著性

同理心 13.4333 5.95201 組間 292.129 1 292.129 11.125 .002 組內 371.810 28 26.259

總計 632.167 29

相關性研究所支持。此模型揭示了此相關性中可能存在的因果關係,

即依附關係促進 JA 發展的一系列過程。其中重要且具啟示意義的模 型運作內容包括:1.在依附關係中,幼兒由內在運作模式,既理解了 自己與母親所存在的親密的關係,又在此種關係中認識到了母親為具 主觀意志的獨立個體(自己則為另一個),由兩個獨立個體才可發展 出一段關係。2.隨著能力發展,能將對方看做獨立個體,會進一步成 為更高級的能力,能知道對方的意志可被影響操控,也能知道對方可 能會詴圖影響自己的意志。3.幼兒在面對母親以及一件物體時,利用 互為主體性,可知道母親可能會對物體產生興趣,可能會與自己分享;

也可以知道自己可以影響到母親對物體的興趣。如果之於自閉症幼 兒,由於其依附關係較一般幼兒較差(Naber et al., 2007),有更 多比例為不安全依附,這部份的自閉症幼兒可能尌更難發展出互為主 體性概念,導致他們的 JA 能力也較低。相反,有一部份幼兒雖然為 自閉症,但也發展出和母親較安全的依附,所以對其後續的能力則有 更多正面影響,使得其在自閉症幼兒群體中擁有相對較少障礙的 JA 能力。另外,需要指出的是,此類心理學的運作模型,可以用來解釋 相關性中部份的因果關係,但不適宜直接判斷這種因果關係能解釋全

也可以知道自己可以影響到母親對物體的興趣。如果之於自閉症幼 兒,由於其依附關係較一般幼兒較差(Naber et al., 2007),有更 多比例為不安全依附,這部份的自閉症幼兒可能尌更難發展出互為主 體性概念,導致他們的 JA 能力也較低。相反,有一部份幼兒雖然為 自閉症,但也發展出和母親較安全的依附,所以對其後續的能力則有 更多正面影響,使得其在自閉症幼兒群體中擁有相對較少障礙的 JA 能力。另外,需要指出的是,此類心理學的運作模型,可以用來解釋 相關性中部份的因果關係,但不適宜直接判斷這種因果關係能解釋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