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臺灣媽祖祭典記錄影像之描述與解釋

第四章 研究實施與討論

第二節 臺灣媽祖祭典記錄影像之描述與解釋

作為比較的另一方面,臺灣臺中大甲媽祖遶境同樣是可以與祖廟祭典相比肩 的盛事,然而研究者在搜尋了大量資料之後,並沒有找到早期的官方拍攝的類似 於湄洲媽祖祭典記錄影片的有關大甲媽祖遶境的影像資料。1988 年,臺灣人均 GDP 為 6308 美元,而中國大陸的浙江省於 2012 年才達到這樣的數字(浙江省發 展和改革委員會,2012)。2002 年,福建省的人均 GDP 為 1.2 萬元人民幣,人均 GDP 最高的上海也只有 3.2 萬元人民幣。經濟發展水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應時 代的特色,因此 1988 年臺灣方面的記錄影像同 2002 年中國大陸的記錄影像是有 一定同時代背景比較的意義的。同時考慮到 1988 年以前,大甲媽祖遶境是經過 北港朝天宮的,因此在此之前的北港迎媽祖祭典內容與大甲媽祖遶境祭典內容和 形式上大致相同。本研究採用了一則 1988 年攝製的有關北港朝天宮迎媽祖的紀 錄片,以此作為早些年臺灣媽祖祭典的參考影像資料。另外與過去的影像相對應 的,本研究選取了能在鎮瀾宮官方網站上找到最早的 2012 年大甲鎮瀾宮官方拍 攝的紀錄片作為研究對象,來進行描述與解釋。

一、1988 年北港迎媽祖記錄影像

首先進行分析的是 1988 年播放的有關北港朝天宮迎媽祖的紀錄片。全片是 由兩個 YouTube 影片片段組成,全長 20 分鐘。

全片的開始是一段廟會上,參與民眾的行為。他們或是舞動幡幔,或是抬轎,

或是喊號(In Which Channel)。臺灣的媽祖信仰從 17 世紀開始就隨著閩粵移民的 渡海來台而傳播開來,抬轎時轎夫動作誇張,故意把轎子弄得顛簸不堪(Says What),意在象征路途遙遠,崎嶇顛簸(With What Effects)。如圖 4-2-1 所示,這 也是臺灣民間媽祖信仰以及其衍生的祭典儀式的特點之一,便是人人的參與(陳

冬,2013)。

圖 4-2-1 迎媽祖的抬轎隊伍 資料來源: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eptn_dTOAE(閱覽時 間:2013 年 10 月 17 日)

接下來的解說詞(Who)是北港朝天宮的歷史沿革簡介(In Which Channel)

(Says What)。康熙三十三年(1694),佛教臨濟宗第三十四代禪師僧樹璧奉湄洲天 后宮神像來台,於農曆三月十九日在諸羅海口笨港登入,這便是北港朝天宮的前 身,此後香火日盛,規模漸大。畫面則是北港朝天宮迎媽祖活動之前所舉行的廟 會上,人們參與到其中的畫面(Says What)。圖 4-2-2 展現了在出巡開始前,廟前 參與舞獅的人們(Who & To Whom)·。作為中華民族的傳統習俗,舞龍舞獅被廣 泛地應用在各種節慶活動之中。舞獅屬於遊藝性雜技,舞獅也反應了民間習武的 風俗,因此舞獅人有時會手持刀槍劍戟等兵器隨獅而動。

圖 4-2-2 朝天宮前的舞獅人群 資料來源: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eptn_dTOAE(閱覽時 間:2013 年 10 月 17 日)

甲午戰爭之後,臺灣割讓日本,原本的回湄洲祭媽祖的活動也漸漸中斷,改 為每年的三月十九、二十在北港朝天宮迎奉媽祖(陳國強,林加煌,1988)。每

年的出巡都會吸引大量信眾和其他民眾(To Whom)前來,對於他們來說,這已 經不是一種宗教儀式,而是一種節慶。圖 4-2-3 的內容則是迎奉媽祖開始之前,

所舉行的一些表演(In Which Channel)內容,如藝陣三太子、醒獅、舞龍等活動

(Says What)。這些活動已經是宗教儀式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充滿了民俗特性(孫 振玉,2002)。

圖 4-2-3 藝陣三太子與舞龍舞獅 資料來源: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eptn_dTOAE(閱覽 時間:2013 年 10 月 17 日)

上午八點鐘開始,準備迎請媽祖出巡的六挺神轎先後抬入朝天宮廟庭內。之 所以是六挺神轎,是因為朝天宮祖媽、二媽到六媽這六尊神像所代表的六尊神祇 將全部出動遶境。信徒(Who)用膏錢裝飾(In Which Channel)神轎(Says What), 在巡遊結束後,將由信徒取回懸掛家門以作為除兇煞,求平安的符令。如圖 4-2-4 所示。

圖 4-2-4 信眾用膏錢金紙裝飾轎子 資料來源: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eptn_dTOAE(閱 覽時間:2013 年 10 月 17 日)

在鐘鼓齊鳴,香火裊裊。信徒(Who & To Whom)表情肅穆地迎請(In Which

Channel)六尊媽祖神像上轎(Says What),媽祖出巡正式開始。見圖 4-2-5。

圖 4-2-5 信徒在鐘鼓聲中將媽祖送上神轎 資料來源:www.youtube.com/watch?v=Teptn_dTOAE(閱 覽時間:2013 年 10 月 17 日)

影片的旁白解說(Who)接下來向觀眾們(To Whom)講述(In Which Channel)

了媽祖的生平傳說(Says What)。媽祖在 1000 多年前的宋代生於福建省莆田縣的 湄洲,生下一月未聞哭聲,因此得名林默娘,並在 28 歲那年的九九重陽得道成 仙(俞明,2001)。在臺灣的拓荒、移墾階段,神明信仰往往也是生存力量與基 礎的表徵。媽祖的信仰特色使得她在個人以及社群的整合上有著極其重要的功能

(姚同發,2000),因此也奠定了媽祖信仰在臺灣的特殊地位 媽祖面容慈悲,但 面像顏色不同,有粉面、金面及黑面媽祖,代表意義也各不同。相傳,粉面媽象 徵媽祖成仙前的凡人樣;金面媽象徵媽祖得道前的樣子;黑面媽象徵媽祖奮勇救 苦救難、悲憐世人的精神。因此幾尊媽祖像中,大媽慈悲,是粉面、二媽得道為 金面、三媽辛苦救世因此是黑面。如圖 4-2-10 所表現的就是朝天宮中的黑面媽祖 像。

圖 4-2-6 媽祖生平與朝天宮所供奉媽祖像 資料來源: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eptn_dTOAE(閱覽時間:2013 年 10 月 17 日)

出巡開始之前,住持法師(Who)手持法鈴鼓譟誦經(In Which Channel)(Says What)。見圖 4-2-7。值得注意的是,媽祖信仰特色近似於道教,而在道教廟宇中 由出家和尚擔任住持是非常罕見,一方面是朝天宮初建、迎奉湄洲媽祖的人是和 尚,另一方面原因要歸結於媽祖信仰的本地化與宗教融合(王見川,2006)。

圖 4-2-7 住持法師誦經,信徒虔誠焚香祈禱 資料來源: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eptn_dTOAE(閱覽時間:2013 年 10 月 17 日)

在法師誦唸經文完畢後,廟庭內一片肅靜,隨後則是廟方人員(Who)主持 唱班的儀式。廟方主持高呼(In Which Channel)臺語口號,轎伕與隨行人等(Who

& To Whom)以「好」大聲呼應(In Which Channel),在一唱一和之後,即在歡

呼聲中開拔而起(Says What)。在「進哦」、「進哦」的呼聲(Says What)中,廟 門緩緩打開,鞭炮鑼鼓喧天而鳴,六頂媽祖神轎在信徒的簇擁下,正式開始遶境 出巡(Says What)。隨行頭陣(Who)手執仿古刀扇、節鉞等開道儀仗,沿途歡 呼四起(Says What),如圖 4-2-8 表現的就是廟方組織唱和,信徒將媽祖神轎抬出 的場景。

圖 4-2-8 媽祖神轎被抬出,巡遊開始 資料來源: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eptn_dTOAE(閱 覽時間:2013 年 10 月 17 日)

遊行的神轎(Who)分別載著(In Which Channel)由朝天宮割香分靈之後的 媽祖神像浩蕩出遊(Says What)。信徒們持香火,自發地聚集了起來,跟隨神轎

(In Which Channel)穿梭在大街小巷,他們的旅程從早到晚,一方面表現了信眾 對媽祖的虔誠(Says What),另一方面則是向神靈(To Whom)表達了祈求闔家 平安、四室無災的美好願望(Says What & With What Effects),圖 4-2-9 所展現的 就是信徒自發地跟隨神轎出遊時浩浩蕩蕩的壯觀場面。

圖 4-2-9 陪同媽祖神轎出遊的人群 資料來源: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eptn_dTOAE(閱 覽時間:2013 年 10 月 17 日)

接下來的影片旁白(Who)則是從歷史、風土、建築特色等幾個方面,對北 港朝天宮進行了介紹(In Which Channel)(Says What)。北港舊名笨港,明代天啟 四年由開臺先賢顏思齊率福建民眾渡海墾拓,近 300 年來,由於朝天宮的建廟,

媽祖信仰的廣泛流傳,使得北港成為全臺灣人盡皆知的港鎮。白沙屯媽祖進香的 目的地在此,1988 年以前的大甲媽祖遶境(原名謁祖進香,俗稱「大甲媽祖回 娘家」)的終點就在北港朝天宮。圖 4-2-10 是對朝天宮的幾個特寫。綜合性的介 紹,讓觀眾在了解到巡遊的內容意義之外,也對北港朝天宮有所了解(With What Effects)。

圖 4-2-10 北港朝天宮歷史畫面 資料來源: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eptn_dTOAE(閱覽 時間:2013 年 10 月 17 日)

巡遊路上城鎮的民眾(Who & To Whom)紛紛以各自的方式來迎接(In Which Channel)媽祖(Says What),顯示出普天同慶和熱烈虔誠的氛圍(With What Effects)。除去白天常見的陣頭、藝閣之外,晚上常見的慶祝形式是燃放煙火鞭 炮,花車巡遊,以及更加豐富多彩的陣頭藝閣(In Which Channel),如圖 4-2-11 所示(Says What)。至此我們可以看出臺灣的媽祖祭典活動非常大的特色就是民 眾的參與程度。對比之前所描述的湄洲祖廟媽祖祭典那種莊重的法會儀式,臺灣 的媽祖祭典則顯得生活化和大眾化許多,民眾視這一活動為節慶慶典,除去帶著 虔誠的信仰之外,更多地是帶著喜慶和快樂的心態參與的。

圖 4-2-11 夜晚的花車巡禮與藝閣陣頭 資料來源: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eptn_dTOAE

(閱覽時間:2013 年 10 月 17 日)

在巡遊完畢送返媽祖神像的時候,恭返媽祖神像的信徒(Who&Whom)則 把廟宇的街道擠得水泄不通。三通鐘鼓隆隆陣起(Says What),鼓聲響徹寰宇。

當媽祖從神轎上迎請下來時,所有人高聲呼喊(In Which Channel)「進哦」、「進 哦」(Says What)。前面在開始巡遊時的呼喊意為催促神轎前進,而此時的呼喊表 示迎請媽祖回駕(With What Effects)。在請回神壇之後,立即由慧心法師(Who)

主持安座儀式(Says What),如圖 4-2-12 所示。

圖 4-2-12 巡遊結束,法師主持安座儀式 資料來源: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eptn_dTOAE

(閱覽時間:2013 年 10 月 17 日)

在誦經搖鈴結束以後,信徒們(Who&Whom)高喊(In Which Channel)「風 調雨順,國泰民安,合境平安,五穀豐登,四時無災,八節有慶」(Says What), 以表達對生活美好的祈願與祝福(With What Effects)。至此,北港迎媽祖活動在 香火鞭炮聲中落幕了。

二、2012 年臺中大甲媽祖遶境官方記錄影像

2012 年臺中大甲媽祖遶境紀錄片則是由大甲鎮瀾宮官方拍攝(Who),全片 長達 2 小時,詳細記錄了活動幾乎所有的主要細節。現對影片中的重要畫面和細 節進行描述和解釋。

影片開頭是一段蒙太奇剪接(In Which Channel)的遶境活動的一些盛況和細 節(Says What),配以彭立的「鎮瀾媽」作為背景音樂(Says What)。影片的畫

影片開頭是一段蒙太奇剪接(In Which Channel)的遶境活動的一些盛況和細 節(Says What),配以彭立的「鎮瀾媽」作為背景音樂(Says What)。影片的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