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臺灣與韓國之普惠金融發展比較

第五章 臺灣普惠金融發展問題分析與解決之道

第一節 臺灣與韓國之普惠金融發展比較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五章 臺灣普惠金融發展問題分析與解決之道

上個章節探討了臺灣之普惠金融發展現況,而本章節著重在臺灣普惠金融發 展現況與韓國之比較,藉由此比較來觀察兩者在普惠金融發展上的差異,找出臺 灣普惠金融之問題,並且綜合前一章節所提到之韓國與各國發展方式,提出臺灣 能更好發展普惠金融,更有效率的實現普惠金融願景之策略。

第一節 臺灣與韓國之普惠金融發展比較

如第一章所述,韓國與臺灣人民之金融帳戶比率相近,表示兩國有相近比率 之人民滿足使用金融服務之最低要求,然而在各種衡量普惠金融之指標上,臺灣 卻與韓國有著明顯的差距,在各項指標的排名上,大多落後於韓國許多名次,而 本章節將列舉各個不同指標上臺灣與韓國之差異,以及探討造成其差異之原因並 且探究臺灣該如何縮小其中之差異。

一、 儲蓄與借款行為 - 臺灣偏鄉族群儲蓄比率偏低;借款來源多以 非金融機構管道為主

儲蓄與借款是相當重要的金融行為,也是消費者能運用資金及信用額度使得 生活得到改善。儲蓄及借款的比率與管道可以看出該國家/地區金融體系是否完善,

而儲蓄、借款比率與管道之間的性別、年齡、教育程度、收入程度的差異可以得 知該國家/地區儲蓄服務之特點。臺灣之儲蓄比率為 73.8%,略高於韓國的 68.8%,

排名高收入國家/地區中第 16 名,而在不同的性別、年齡、收入、教育程度之儲蓄 比率上,臺灣皆高於韓國,顯示出臺灣之儲蓄體系完善,使得更多的臺灣消費者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願意將資金存於金融機構中,而不同於在各條件下臺灣皆高於韓國的情況,唯獨 在鄉村地區消費者儲蓄比率上,臺灣以 66.2%略低於韓國的 67.3%,而從此一比較 可以觀察出臺灣的鄉村地區人民在使用儲蓄服務上處於相對弱勢,可能的原因有 該地區人民偏好持有現金、儲蓄據點過遠等原因。若將臺灣與韓國以不同條件的 差異做比較,包含不同教育程度、不同收入程度等,而從此比較中,臺灣於不同 教育程度、年齡、收入程度之間的儲蓄比率差異皆低於韓國,表示臺灣儲蓄服務 相對於韓國較少出現特定族群相對弱勢的情況。值得注意的是在不同教育程度之 儲蓄比率差異上,臺灣與韓國以 30.4%及 31.7%分別位居高收入國家/地區第 10 名 與第 8 名,比起其他條件的差異,臺灣與韓國與此差異皆明顯較高,而如同上一 章節所述,韓國教育程度相當高且教育較為便宜,因此僅受基礎教育之族群多為 較年長者,臺灣的狀況與韓國相似,臺灣的九年義務教育以及大學教育之價格相 對便宜,大部分人能夠負擔的起,也使得僅受基礎教育之人口大多集中在 50 歲以 上之族群且為人數相當少,不過此差異仍顯示出此少數族群屬於相對弱勢。

借款比率與管道能顯示出該國家/地區之借貸體系的完善性,如同上一章所述,

借款比率高表示該國家/地區有多數消費者能夠進行借款的行為,而貸款管道則多 來自一般金融機構則表示消費者能夠取得合法、有保障、明確借款利率之貸款,

而若借款管道多來自於朋友或家庭,則表示消費者較難以透過金融體系取得貸款,

也表示金融體系較為不完善。臺灣於 2017 之借款比率為 58.6%,位於高收入國家/

地區中排名第 19 名,與韓國的 72.6%有著明顯的落差,而以借款管道來看,臺灣 僅有 4.5%的人民曾透過金融機構進行借款,此比率為高收國家/地區中倒數第 2名,

僅勝過希臘,而韓國於此比率為 17.7%,而臺灣曾透過金融機構進行借款僅占所有 曾借款之人民中 7.7%,此比率依舊為全球倒數第 2 名,而韓國此一比率為 24.3%。

綜合上述比例可以得知,僅有少部分的臺灣消費者透過金融機構進行借款,且僅 佔曾借款之人民中極低之比率,從此結果可以得知臺灣之借款體系相對韓國較不

資料來源:World Bank,2017,Global Financial Inclusion Index Database

除了一般借款外,部分消費者會透過刷信用卡的行為取代借款來進行較小額

資料來源:World Bank,2017,Global Financial Inclusion Index Database

從以上探討內容中可以得出以下結論,臺灣雖然曾借款之比率低於韓國,但 仍舊位於高收入國家/地區之中間程度(第 19 名),但臺灣人民與金融機構借款之比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率不僅低於韓國,也同樣位居高收入國家/地區中較低程度,並且占所有曾借款之 比率排名依舊相當低,顯示出臺灣仍有大多數人民透過非金融機構的管道滿足借 款的需求,而加入使用信用卡的比率後則可以發現,臺灣不論是哪個年齡區間的 排名皆有所提升,顯示出臺灣許多人民是透過信用卡的管道進行借款。而觀察年 齡造成的差異,韓國在曾與金融機構借款或使用信用卡之人民占所有曾借款之人 民的比率上出現了明顯的差異,而臺灣在因年齡造成的差異則相對較低,表示臺 灣的借款服務及信用卡服務相比於韓國,能夠較高程度的滿足年輕族群之需求。

二、 數位管道使用帳戶及支付 - 臺灣使用數位管道比率低於韓國,

且不同族群間呈現顯著差異

提高透過數位管道使用帳戶或進行支付行為之普及率,是實現普惠金融願景 的方法之一,透過數位管道能讓使用者不用受到時間於空間的限制,能更無阻礙 的使用金融服務,而同樣根據世界銀行於 2017 年所做之統計數據顯示,臺灣與韓 國擁有金融帳戶之 15 歲以上人民透過數位管道使用帳戶比率分別為 34.6%及 70.7%,分別在高收入國家/地區中排名第 35 及第 9 名,呈現出明顯之落差。

表 16 各國擁有金融帳戶之 15 歲以上人民透過數位管道使用帳戶之比率排名 排名 國家/地區 比率 排名 國家/地區 比率 1 挪威 85.3% 23 斯洛伐克 50.8%

2 丹麥 83.0% 24 以色列 50.4%

3 芬蘭 80.3% 25 新加坡 49.1%

4 瑞典 79.5% 26 英國 48.2%

5 荷蘭 76.1% 27 香港 45.4%

6 紐西蘭 74.2% 28 斯洛維尼亞 45.2%

7 美國 72.2% 29 馬爾他 44.3%

資料來源:World Bank,2017,Global Financial Inclusion Index Database

資料來源: World Bank,2017,Global Financial Inclusion Index Database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名分別為第 6 名及第 3 名,表示臺灣與韓國不同收入人民在此比率上呈現了顯著 的差異。而以教育程度做為比較比較條件來看,可以看到臺灣教育程度較低之人 民在此比率僅有 7.6%排名第 35 名,表示臺灣提供金融教育之管道仍舊以學校教育 為主,較少透過學校以外的管道提供人民需要的金融教育,以至於呈現此現象。

會透過數位管道使用金融帳戶之前提在於消費者有頻繁使用帳戶之需求,或 是消費者有資金在其帳戶中並有進行金融行為之需求,基本的金融行為包含存款 及提款,絕大多數人在使用帳戶或 ATM 時皆曾進行過存款或提款的功能,因此若 曾在近一年都沒有使用金融帳戶進行存款及提款,則代表使用者沒有這樣的需求,

而造成此現象的原因主要為帳戶擁有者之薪資及其他收入皆以現金為主,帄時也 持有現金並以現金進行支付與消費,或是因其距離金融服務據點或 ATM 過遠,導 致其沒有進行存款或提款之行為。根據數據顯示,2017 年臺灣近一年沒有透過金 融帳戶進行存款或提款行為之消費者佔所有擁有金融帳戶之消費者比率為 10%,

為高收入國家/地區中第 5 高之程度,相較之下,韓國此比率僅為 2.1%,此比率較 高代表著臺灣仍有一部分的人沒有在使用其金融帳戶,而是仍持有實體現金作為 日常之使用。如同前面所述,這些消費者之薪資或其他收入可能皆以實體現金為 主,以至於 2017 年臺灣擁有金融帳戶之消費者中仍僅以實體現金的方式領取薪資 之比率為 19%,為高收入國家/地區中第 7 高之程度,而韓國此一比率僅為 3%,

僅以現金領取現金容易減少該消費者與其金融帳戶之間的連結,若想使用金融服 務還需要將現金存進帳戶中,若是該消費者位於都市地區中,隨處皆有金融機構 或 ATM,則影響不大;若是該消費者位於鄉村地區,周圍並沒有金融機構或 ATM 可以使用,則僅領取現金薪資就會形成一使用金融服務之門檻,此現象可以從另 一比率中可以得知,鄉村地區人民在近一年沒有透過金融帳戶進行存款或提款動 作之比率為 12%,而韓國此一比率僅為 3%,兩者差距相當明顯。

透過數位管道行支付行為,簡稱為數位支付,泛指以非現金之方式進行支付,

資料來源: World Bank,2017,Global Financial Inclusion Index Database

資料來源:Merchant Savvy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此一現象背後存在許多原因,主要可以分成供給面以及需求面進行探討,首 先從人民需求面進行探討。第一,如同以上所述,臺灣之 ATM 密度處於高收入國 家/地區中前段班,與港澳地區、新加坡、韓國一同成為 ATM 密度最高之幾個地區,

除了分行有 ATM 外,便利商店也配置有 ATM 可供民眾操作,因此對於大部分臺 灣人民而言,至 ATM 領錢進行消費或支付並非難事,相較之下,使用數位管道包 含行動支付、信用卡、電子錢包等支付方式則有一定的門檻,包含程式操作、信 用卡申請與額度、設備要求等;第二,臺灣之偽鈔相當少,使用數位支付的好處 之一,就是能夠避免收取或使用到假鈔,根據臺灣中央銀行統計,每 100 萬張紙 鈔當中,僅有約 0.47 張假鈔,也就是帄均 212.8 萬張紙鈔中才會出現 1 張紙鈔,

此比例即便在全球都是相當低的程度,因此對於臺灣消費者而言,偽鈔並不是一 個直接特別防範的問題;而探討供給面的問題,主要的問題在於店家提供非現金 支付之服務所需成本,目前非現金支付中佔大多數之方式為信用卡/簽帳金融卡以 及電子支付,電子支付又分成行動支付、第三方支付、電子錢包、電子票證,臺 灣的行動支付中最常見的為 Apple Pay、Android Pay, Samsung Pay,以上支付方

此比例即便在全球都是相當低的程度,因此對於臺灣消費者而言,偽鈔並不是一 個直接特別防範的問題;而探討供給面的問題,主要的問題在於店家提供非現金 支付之服務所需成本,目前非現金支付中佔大多數之方式為信用卡/簽帳金融卡以 及電子支付,電子支付又分成行動支付、第三方支付、電子錢包、電子票證,臺 灣的行動支付中最常見的為 Apple Pay、Android Pay, Samsung Pay,以上支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