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臺語學習情形問卷前後測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分析

第三節 學生對讀者劇場融入臺語教學之看法

一、 臺語學習情形問卷前後測

為了能了解學生學習臺語的狀況和看法,筆者在學期初與學期末時,分別實 施了臺語學習情形量表調查,量表內容主要針對臺語聽、說、讀的能力,平日使 用臺語的情形、及對與臺語學習的態度作調查,本問卷共十五題,採 Likert 四點 量表方式呈現「完全不符合」、「有些不符合」、「大致符合、「完全符合」四 選一作答,為了能清楚表示各問題的答題分佈,筆者將四個向度分別以分數來表 示,完全不符合為負二分,有些不符合為負一分,大致符合為一分,完全符合為 兩分,分數與人數的乘積即為比分,總人數共二十三人,因此各問題的最高總分 為四十六分,而最低分為負四十六分。

問卷結果共回收二十三份有效問卷,其結果如下:

表 13 臺語學習情形量表前測

表 14 臺語學習情形量表後測

為了瞭解學生在本研究中,學習臺語的能力與動機是否提升,因此將前測與 後測比分分數列出比較如表 15,以分析其研究成效

表 15 臺語學習情形量表前後測比較

1. 我聽得懂臺語 14 29 15

2. 我能講出流利的臺語 0 10 10

3. 我常用臺語和家人對談 -22 -11 11

4. 我常用臺語和朋友交談 -30 -24 6

5. 家人希望我能多說臺語 -9 1 10

6. 我喜歡上臺語課 4 17 13

7. 我看得懂臺語課本的內容 13 29 16

8. 我能自己念出臺語課本的內容 14 26 12

9. 我能看臺羅音標唸出語詞 8 13 5

10. 我能看臺羅音標唸出完整的句子 -2 2 4

11. 我喜歡上臺表演 -22 11 33

12. 上臺表演時我不會緊張 -17 17 34

13. 我喜歡和同學合作、討論 17 22 5

14. 這學期用臺語讀劇,我覺得很好玩 -2 29 31

前測 比分

後測 比分

比分

由表 13 臺語學習情形量表前測及表 14 臺語學習情形量表後測,可以發現,

學生在本學習臺語學習的動機及能力,有明顯的差異。

問題一「我聽得懂臺語」,在前測的部分僅有 69%表示完全符合或大致符合,

不論研究對象在家中是否有臺語的學習情境,本土語課程從小一開始安排,至今 已經五年級了,聽不懂臺語的學生比例實在偏高;在後測部分,有 96%表示完全 符合或大致符合,研判是因為在讀者劇場實施過程中,必須「聽」別人怎麼說,

才能順利接讀臺詞,也在學習唸讀的過程中,強迫自己必須聆聽、模仿,因此在 聆聽能力有顯進步。

問題二「我能講出流利的臺語」,在前測的部分僅有 50%表示完全符合或大 致符合,本研究是以都會區五年級學童為研究對象,母語流失情形嚴重;所幸孩 子在三次循環的讀者劇場活動後,完全符合或大致符合的比率提升至 65%,且完 全不符合的比率降至零,顯示讀者劇場反覆唸讀的練習方法,有助於提升學生臺 語的流利度。

問題三「我常用臺語和家人對談」,在前測的部分僅有 21%表示完全符合或

問題十四前測「如果要用臺語演戲,應該會很好玩」僅有 48%表示完全符合 或大致符合;但課程實施後,在後測「這學期用臺語讀劇,我覺得很好玩」則有 87%表示完全符合或大致符合,顯示學生對於讀者劇場運用在臺語課程的認同度 頗高。

問題十五前測「如果要創作一個臺語劇本,我有興趣試試看」僅有 31%表示 完全符合或大致符合;筆者考量到學生意願並不高,且為第一次接觸讀者劇場活 動,又沒有充裕的教學時間,因此並沒有讓學生自行創作劇本。

綜合以上前後測問卷分析,可以發現:學生自認對於臺語「聽」和「說」的 能力皆有提升,對自己的臺語能力提升自信後,用臺語和家人、朋友用臺語交談 的頻率也有小幅度增加;而整體問卷學生進步幅度最多的,是問題十一「我喜歡 上臺表演」及問題十二「上臺表演時我不會緊張」,學生在一次次上臺讀劇的磨 練下,漸漸能克服緊張,享受上臺表演的樂趣;而整體問卷學生進步幅度最小的,

是問題九「我能看臺羅音標唸出語詞」,及問題十「我能看臺羅音標唸出完整的 句子」,筆者礙於時間所限,未將音標教學列入此次研究重點項目中,不過,或 多或少,學生在本問卷的各項度中,皆有正面的回應與進步,尤其在問題十四「這 學期用臺語讀劇,我覺得很好玩」,進步幅度高達 39%,顯示將讀者劇場運用臺 語教學上,實在可行。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