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學生對讀者劇場的看法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分析

第三節 學生對讀者劇場融入臺語教學之看法

二、 學生對讀者劇場的看法

表 16 及表 17 是本學期課程結束時,筆者為了瞭解學生對於本學期臺語課進 行讀者劇場活動的看法,所調查的問卷,問卷結果分析如下:

問題一「我能看得懂劇本的的內容」,有 91%表示完全符合或大致符合,本 研究所採用之劇本是教師根據本學期臺語教科書內容所改編,在進行讀者劇場活 動之前已經先教學課本內容,因此學生對於劇本內容大致都能看得懂。

問題二「老師範念之前,劇本中的語詞我大多會唸」,有 78%表示完全符合 或大致符合,問題三「老師範念之後,劇本中的語詞我大多會唸」,則提升至 95%

表示完全符合或大致符合,顯示雖有 91%學生表示看得懂劇本,但教學前實際會 念的只有 78%,因此教師的範唸、教學仍十分重要。

問題四「我覺得分配角色時不易協調」,有 52%表示完全符合或大致符合,

筆者在教學過程中,發現學生拿到劇本後,常常會先觀察哪個角色的臺詞最少、

最好唸,哪個角色比較符合他自己的性格,因此常會先入為主的想爭取某個角色,

因此分配角色的協調的確常造成學生的紛爭,需要老師適時在旁引導與協助。

問題五「小組分組練習時,大家都很配合」,有 78%表示完全符合或大致符 合,筆者在教學過程中也發現大多數學生都能認真投入小組練習,但是有少部分 同學沒有做到,這些不願配合練習的孩子,有的是因生理上因素(過動)無法靜下 來參與練習,有的則是因為老師必須在各組之前巡視、指導,無法一直關照著同 一組,使學生有機可乘,因此在班級經營方面須多加留意。

問題六「我覺得練習時間足夠」,在有 74%表示完全符合或大致符合,在本 研究中,每個星期只有一節本土課的時間,恐怕無法將豐富的課程完整呈現,因 此筆者在課程設計時,將教科書中原有的五課課文選取四課進行教學,除第一、

的二課獨立改編劇本外,並將第三、第四課合併改寫為一個劇本,因此練習時間 大致還足夠,但教學者須將教學的流程及節奏掌握得很流暢。

問題七「我喜歡這學期這三個劇本題材」,有 70%表示完全符合或大致符合,

問題八「透過讀劇活動,讓我對臺語課本的內容有更深入了解」,有 87%表示完 全符合或大致符合,由於是以劇本內容是以教科書改編而成,因此筆者在改編劇 本時也盡量符合日常生活情境,因此學生接受度還不錯,且學生多認同可以透過 讀劇活動,增進對教科書內容的了解。

表 17 學生對讀者劇場學習情形調查結果(二)

共同討論,互相學習。

問題十二「能使學習內容比課本更加深加廣」,有 87%表示完全符合或大致 符合,及問題十四「學習的內容比課本生動」,也有 87%表示完全符合或大致符 合,相較於只以課本為上課內容,透過讀者劇場活動,可以使學生學到更多的詞 彙,使學習內容更深、更廣;且學習內容比課本更生動。

問題十三「上臺讀劇的呈現方式生動有趣」,有 83%表示完全符合或大致符 合,筆者發現,學生在舞臺讀劇時,顯得十分興奮,透過這個活動,能滿足他們 的表演慾,也能觀摩欣賞別組的演出,所以他們大致認同上臺讀劇的呈現方式生 動有趣。

問題十五「能透過反覆練習,使臺語更流利」,有 92%表示完全符合或大致 符合,印證讀者劇場活動中,透過反覆唸讀、小組練習,是學習語言提升流利度 的有效方法。

問題十六「我喜歡讀者劇場這個活動」,有 78%表示完全符合或大致符合,

顯示將讀者劇場運用在臺語教學上,學生的學習必須化被動為主動,但仍有近八 成的學生喜歡這個活動。

問題十七「我覺得我的臺語能力進步了」,有 92%表示完全符合或大致符合,

以往臺語課學生多只是跟著老師唸讀,但在這學期讀者劇場活動中,學生必須熟 練自己的臺詞,才能使小組的舞臺讀劇順利呈現,所已有超過九成的人都覺得自 己的臺語能力進步了。

問題十八「我希望下學期的臺語課還有讀者劇場的活動」,有 86%表示完全 符合或大致符合,顯示學生多半認同讀者劇場活動,因此希望下學期的臺語課還 有讀者劇場的活動。

綜合以上問卷分析,可以發現,學生對於讀者劇場活動是持高度的肯定態度;

他們認為劇本的內容、題材、語詞等,並沒有造成他們太大的負擔或困擾,而最 令他們煩惱的是分配角色時不易協調;另外他們認同讀者劇場的多項優點,如:

劇本內容比教科書生動有趣,且內容更加深加廣,小組組員能能共同討論,互相 學習,在生動活潑的上課氣氛下,透過反覆練習,提升臺語的流利度;整體而言,

他們認為自己的臺語能力進步了,他們喜歡讀者劇場這個活動,且希望下學期的 臺語課還有讀者劇場的活動。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本研究旨在探討讀者劇場教學在臺語教學之應用。本研究以研究者任教的五 年級學童為研究對象,進行各為期一學期、每週一次之教學實驗課程,課程內容 共分三次循環。本研究以改編自臺語教科書(康軒版第九冊)課文之劇本為教學媒 材,以學生三次循環結束之舞臺讀劇評分情形為主要研究工具,由研究者與協同 研究者分別評分後所得之量化資料以相依樣本 t 檢定進行統計分析,並輔以訪談、

學生課後省思、學習單與教師教學省思,以瞭解學童的學習歷程及反應。

茲將本研究之結論歸納於第一節,第二節則根據本研究結果提出相關建議,

以提供後續研究之參考。

第一節 結論

以往的臺語教學,內容通常是以閩南語課本為主,以康軒版第九冊為例,一 學期有三個單元,總共分為五課,其中每一課的課文約在八至十句之間,課文之 後則為延伸的語詞、造句練習。這樣的分量,以一學期二十週計算,每一課的上 課時數約在四次左右,因此,若僅是要熟讀課文,應不是件困難的事;然而,除 了熟讀課文之外,該如何讓學生能更深入學習其母語與文化,則是教學者必須秉 持良心與專業,才能達成。

歷經一學期的讀者劇場應用在臺語教學課程中,筆者的發現如下:

(一) 學生經由讀者劇場學習臺語,能增進口語能力

本研究結果顯示,學生歷經三個循環的讀者劇場教學,在口語能力上有明 顯的進步;根據三次的舞台讀劇評分,研究者針對學生的發音與流利度、態度、

情感、音量加以評分,評估口語能力,由 t 檢測顯示,學生逐次皆有進步,且達 顯著標準。由問卷調查顯示,有 92%的學生認同讀者劇場「能透過反覆練習,使 臺語更流利」;學生也在回饋單表示:跟前兩次讀劇相比,我覺得我進步很多,

本來我有很多台詞都不會,但是後來都會唸了。(S2)

筆者認為,學生經由讀者劇場學習臺語,能增進口語能力,應該是因為學生 在讀劇的過程中,透過不同的唸讀方式,不論是輪流唸讀、即時唸讀、合作唸讀、

彩排、舞臺讀劇,學生反覆不斷練習台詞,因此讀者劇場的確是增進口語能力有 效的學習方式。

(二) 讀者劇場教學應用在臺語教學能提升學生學習動機

筆者整理與分析教學觀察內容、學生回饋單及問卷統計資料發現,學生在

讀者劇場的活動過程中能得到樂趣與成就感,提升學習動機。筆者發現學生在進 行課程教學時,會主動詢問或要求是否還能再進行讀者劇場活動、什麼時候要再 上台表演讀劇;根據學生對讀者劇場看法的問卷結果,有 78%的學生喜歡讀者劇 場這個活動,更有 86%的學生希望在下學期臺語課還能進行讀者劇場;學生也在 回饋單表示:我覺得跟大家一起練習讀劇好快樂,我很開心。(S8)

此研究結果,與張虹瑩(2007)、徐雅惠 (2008)等人提出讀者劇場與學 生學習動機的關聯性相符。

(三) 學生經由讀者劇場學習臺語,能增進課堂參與度

研究發現,學生經由讀者劇場學習臺語,能增進課堂參與度。由問卷調查顯 示,有 82%的學生認同讀者劇場能使小組共同討論、互相學習,學生也在回饋單 表示:我們這一組會互相幫忙,所以我比較不會緊張了,現在我已經可以念得清 楚又順暢了呢!(S4)

在讀者劇場活動進行中,每個角色的參與都是不可或缺的,如果其中有一個 角色不參與,就會使劇情無法完整呈現,筆者發現,在以往臺語課時,許多學生 常常認為這不是自己所熟悉的語言,所以參與度不高;但在進行實驗教學時,學 生感受到自己在讀者劇場活動的重要性,且經由小組合作學習,使低成就學生能 在輕鬆的環境與同儕學習,因此課堂參與度提高許多。

(四) 教學活動實施情形與問題因應

從讀者劇場應用在臺語教學的實施過程中,可以發現學生對此活動的評價大 致良好,但在教學活動實施的過程中,層出不窮的問題,如:班級秩序的維護、

教學時間的掌握、特殊學生的狀況、參差不齊的程度等,恐怕讓有心進行課程的 老師卻步,筆者歸納本次研究的經驗,提出以下因應策略,提供教師在進行讀者 劇場教學時參考:

1. 教學前建立共同的班級規範、小組競賽,運用自評與互評機制,對表現 優良的組別給予獎勵,建立良好班級經營機制,有助於教學活動流暢進 行。

2. 分組有益於學生合作學習,教師在分組時宜將不同能力的孩子異質分組,

鼓勵能力好的孩子幫助能力較弱的孩子,使學生間能相互學習。

鼓勵能力好的孩子幫助能力較弱的孩子,使學生間能相互學習。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