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讀者劇場應用語文教學相關研究

一、 讀者劇場

(一) 讀者劇場之基本概念

讀者劇場(Readers Theater,簡稱RT)有人稱為:口述者劇場( Interpreters Theatre )、朗讀音樂會(Concert Reading )、集體朗讀( Group Reading )、多重朗讀 ( Multiple Reading )、舞臺朗讀( Staged Readings )、室內劇場( Chamber Theatre ) 和平臺劇場( Platform Theatre )等。也有人翻譯為「朗誦劇」或「朗讀劇場」等中 文譯名。另外,在英文書寫方式:Reader’s Theater、Readers’ Theater、Readers Theater 都可稱為「讀者劇場」(張文龍,2004)。

讀者劇場乃戲劇形式之ㄧ,在 1960 年代,被廣泛運用在美國大學之中,爾 後更在中小學課程中出現。在美國反戰運動期間,讀者劇場受到社會大眾之喜 愛,廣為流傳運用,後雖受到傳媒發達、票房衰退影響逐漸不受注意,但在教 育上的運用卻日益蓬勃(張文龍,2005)。

讀者劇場是一種口述朗讀的劇場形式,由二位或二位以上的朗讀者手持劇本,

在觀眾面前以聲音、表情呈現劇本內涵。朗讀者們可以事先將詩、散文、新聞、

故事、繪本、小說及戲劇等各種文學素材,改編為劇本型態,在練習後,不需使 用戲服、佈景或道具,直接以口述朗讀手持劇本之方式,讓觀眾藉由對劇本內涵 的想像與朗讀者的聲音、表情,欣賞文學劇場的表演(張文龍,2005)。美國「讀 者劇場學會(The Institute for Readers Theatre)」將「讀者劇場」定義為:「經 由二名以上的口述者,運用口述朗讀的方式,來向觀眾傳達文學內容的知性、情 感和審美意涵的一種劇場形式。」(引自Adams, 2003)。

Kelleher(1997)指出,讀者劇場是經由讀者的口語朗誦,呈現出對文學作品的 詮釋,不需背誦臺詞,也不求服裝、道具、佈景等佈置,聲音與劇本編寫是讀者 劇場最重要的元素。張曉華(2003)認為,讀者劇場是一種戲劇化的說故事形式,

藉由兩個以上的朗讀者搭配簡單的姿勢、動作及臉部表情,朗讀出故事的內容。

Lois Walker(2005)指出,讀者劇場是一種簡單的戲劇形式,它與一般戲劇最大的 差別,就是讀者劇場是透過口語的唸讀詮釋,而不講求走位、服裝、燈光等細節。

讀者劇場可在任何空間舉行,沒有舞台佈置、服裝與背台詞的限制(Presscott, 2002) ,其雖為學習者營造了一個表演情境,其主要目的卻不在表演,而是以此 種劇場型式,提供學生語言練習的機會,是一種利用口語闡述故事的發聲閱讀活 動,以戲劇的方式來詮釋文字,其表演內容可包括各類型的文學,例如短篇故事、

小說、詩文、信件、廣播劇、新聞專欄等。(鄒文莉,2005;Shepard, 2004a; Walker, 1996)。

綜合以上論點,我們可以說,讀者劇場是一種簡化的戲劇形式,在讀者劇場 中,透過劇本的改編與創作,演出者經由口語朗讀,呈現出他們對於文學作品的 詮釋。在讀者劇場的表演過程中,並不要求服裝、動作、佈景與道具,朗讀者也 不需要死記或背臺詞,為教師節省了許多排練及前製作業的時間,其劇本可由學 生自行編寫,也可由課文、生活時事改編,或由老師針對教學素材編寫,是一種 非常彈性的教學方式。

(二) 讀者劇場進行的方式

讀者劇場運用在教學上已經十分普遍,Walker指出常見的進行方式包括有初 階唸讀、輪流唸讀、即時唸讀、合作唸讀及舞台讀劇等方式(李晏戎譯,2005)。

以下就這五種操作模式來說明。

1.

初階唸讀(Primary Reading)

孩子剛接觸到新劇本時,可以先實施初階唸讀。在初階唸讀中,教師扮演著 主要的旁白,而學生藉由複誦簡單的字彙、片語、韻文以及重複台詞的方式來參 與活動。教師將劇本先發下給每個學生,教師先示範朗讀,然後與學生共同大聲 讀一兩次,並請學生將困難的詞語劃線下來,多唸讀幾次,並鼓勵學生回家與家 人練習。

2.

輪流唸讀(Circle Reading)

輪流唸讀是讓學生圍成一個圈圈,依座位讓第一位學生唸讀出第一個唸讀的 部份,第二位念第二個部份,以此類推,先不用指派固定的人念某一部份,亦即 不固定角色輪流唸讀。輪完一圈之後,花點時間討論故事的背景與情境,例如:

每個角色應該是如何呢?他們的個性是怎樣?他們的聲音會是如何?,應該用何 種語氣來詮釋,以及如何幫助每個角色的唸讀者建立適當的語氣和節奏。

輪流唸讀能夠使孩子經歷每個不同的角色,用自己的方式來詮釋並賦予劇本 的人物生命,並且在最後他們可以找到自己最喜愛的角色。教師在活動中營造輕 鬆、公開討論的氣氛,孩子因而樂於參與學習。

3.

即時唸讀(Instant Reading)

學生拿到劇本後,請同學先默念劇本,再將劇本的台詞分配給不同的同學,

請他們在自己的台詞上畫線。然後唸讀者大聲的朗誦自己的台詞,老師可以隨時 糾正他們的發音、說明字義,甚至要求朗讀者在他們的劇本上做筆記,唸讀過程 儘可能不要停頓下來。唸讀一兩次後,大家一起討論故事或劇本,也可以重新分 配角色和台詞,再唸讀一次。

4.

合作唸讀(Cooperative Reading)

教師將全班分為數組,請小組到各自的場地練習,小組中的成員自行分配台 詞並彩排劇本,教師則穿梭在小組之間提供協助與鼓勵。也可以要求學生將劇本 帶回家練習,和家庭成員一起大聲唸劇本。讓小組練習個二到三次,直到他們做 好在觀眾面前表演的準備。

5.

舞台讀劇〈Staged Reading〉

學生經過幾次練習,漸漸對劇本熟悉之後,教師可安排學生上台表演、呈現。

舞臺讀劇時,小組成員須共同努力合作,用聲音和音量的變化、面部表情、姿態 和不同的節奏變化,讓角色活起來。有些舞台讀劇還會加上簡單的道具、肢體動 作,是上述的操作方法中較為正式的一種。

以上 Walker(李晏戎譯,2005)所提出的五種操作模式,分別由簡單到複雜,

非常適合初次使用讀者劇場的教師。而教師也可以視學生的程度,來選擇適當的 教學模式。

(三) 讀者劇場的教學特色

讀者劇場近年來被廣泛應用在語文教學上,且教育局也大力推動相關研習及 競賽,究其因,讀者劇場在教學上有以下特色:

1.

提升學生學習動機

張虹瑩(2007)指出讀者劇場的讀本本身即是一個充滿創意的想像空間,也 是一個反應社會真實情況的縮影。學生在閱讀劇本時,體驗到的是真實的語言情 境,其內容有別於以往制式的教科書,這樣的新刺激,能使學生感到新鮮有趣。

在練習過程中,教學活動從以往教師講述,轉為以學生為主體,透過反覆練 習,學生主動參與,並在上臺呈現的過程,滿足學生的表演慾及成就感。

另外,因語言學習情形落差頗大,尤其在母語與第二語言教學時,在選擇閱 讀材料,時常面臨到語言程度與文章內容落差的窘境,要找到既適合學生心智年 齡發展又符合其語言能力的閱讀材料十分困難。若是由教師自行改編文本為劇本,

讀者便可閱讀到同時適合其心智年齡與語文能力的文章,如此一來學生學習語文 的挫折減少,其學習的意願自然提高(徐雅惠,2008)。

2.

培養學生聽說讀寫能力

讀者劇場的劇場式發聲閱讀,除了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外,更可以是一種 結合聽、說、讀、寫四種能力培養的教學活動(鄒文莉,2005;Walker, 1996

)。其對聽說讀寫四種能力的影響茲陳述如下:

在聽、說部份,演出前,學生必須不斷反覆排練,重複朗誦劇本,藉由不斷

的練習,其朗讀的流暢度與準確性便會提高;在演出時,學生必須注意聆聽其 他角色的台詞,以求適時呈現自己的台詞,另外,當自己的組別未上台表演前,

學生亦可聆聽、欣賞他組對劇本之詮釋。因此在聽和說的部分,讀者劇場是個很 好的練習過程。

在讀、寫部分,讀者劇場反覆排練時的重複閱讀會使學生的閱讀流暢性提升,

而良好的閱讀流暢性對於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是非常有幫助的(Hoyt, 1992;

Margaret, 2004; Rasinski, 2003; Shepard, 2004a; 2004b; Walker, 1996)。鄒文莉於 Walker(李晏戎譯,2005)所著之《RT 如何敎-讀者劇場》一書之序言中曾提 及讀者劇場對於常見字(sight word)的認識有所助益,常見字了解的越多,解 碼的速度越快,閱讀理解度自然提升。而閱讀與寫作能力乃一體兩面,閱讀能力 提昇,寫作能力也會連帶進步。

3.

重視團隊合作

讀者劇場是一種合作學習、積極互賴的學習方式,重視小組的整體呈現。在 分組練習的情況下,高、低成就學生群聚於一組。為求完善的表演,學生自然產 生彼此協助的動機。能力較佳的同學,可負責台詞較長的部份,作為流暢讀劇的 模範;程度較差的同學,則可負責較短或重複性較高的台詞,練習過程中,藉由 同儕的觀摩與糾正,重複不斷的練習,可累積其成功經驗,強化其自信心。

4.

讀者劇場簡單易行

在教學現場,教師常受限於時間與空間的不足,而使教學方法受到限制,而 讀者劇場不需製作道具、戲服,也不必費心於動作與走位等編排,可以使教學時 間得到有效的控制,是一種適用在教室課堂中、簡單易行的教學方式。

二、 讀者劇場應用語文教學相關研究

以讀者劇場應用於語文教學相關研究,在國語教學與英文教學皆有豐碩成果,

詳細敘述如下:

(一) 國語方面

筆者收錄到結合國語與讀者劇場的論文有八篇,何洵怡(2004)以香港大學大 四學生為研究對象,研究發現對於演出者而言,他們要反覆閱讀原著、整理參考 資料才能編寫劇本,然後透過一起合作,揣摩角色,務求透過聲音表情及有限動 作傳情達意;透過讀者劇場的活動,學生對文學作品的興趣和瞭解比傳統教學為 佳。黃國倫(2006)提到讀者劇場改編課文的用意,是要學生自己將課文教材戲

劇化,以幫助學生更理解課文的內涵,而學生就可以從課文的情境中覺察如何解 決問題及作決定,並且將自己的想法以語言、表情與手勢表達出來。

劇化,以幫助學生更理解課文的內涵,而學生就可以從課文的情境中覺察如何解 決問題及作決定,並且將自己的想法以語言、表情與手勢表達出來。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