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英語學習成就與動機之學理探討及其測量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英語學習成就與動機之學理探討及其測量

教師的教學影響學生的學習成就的因素有很多,本節將針對學習成就與學習 動機詳述說明。

一、學習成就

學習成就即為學習者所學到的知識量,教師可透過評量得知學習者習得的知 識及學習成果,以下說明其定義。

(一) 學習成就之意涵

Brwon、Campione 和 Day(1981) 認為個體透過特定教學,如: 正式課程和透 過教特殊教育經驗的教學設計,個體得到的知識、理解能力和技能,展現出來的

23

學習成就即為學習成果表現。張春興(1996)認為「成就」是先天的遺傳加上後天 環境努力學習的成果,使得個人在某方面的實際能力;或是經由正式課程、教學 設計之特殊教育經驗所獲致的知識訊息和技能(Brown,1981)。

根據余民寧認為(1987,2006)學習成就廣義定義泛指學生在校的各種表現資 料,比方說是作業、平時小考及定期評量,學習成就狹義定義係指各學科成績或 是各學科綜合後的平均,也就是說評量方式檢視學生學習情況,因此,家長及教 師若要了解學生所學的技能和知識,透過評量是最快速且容易解釋的一種方式。

(二) 語言學習評量定義與內涵

語言學習的重點即是語言能力,因此完整的語言評量應該涵蓋觀察學生態度 是否積極、學生學習方法是否正確,並評估對外國文化習俗了解是否增長(取自 施玉惠、周中天、陳淑嬌、朱惠美、陳純音、葉錫南,1999)。

施玉惠、周中天、陳淑嬌、朱惠美、陳純音、葉錫南等人(1999)認為 1﹑評量的編製須配合教學目標

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英語科的教育目標包含三方面︰(1)語言能力;(2) 學習態度與方法;(3)文化習俗,另外也需要配合聽、說、讀和寫四大技能。

2、多元評量

語言評量必須多元化,主要是評量時間、評量方式和評量者。就評量時間來 看,評量可以是課程結束的期末考試也就是「總結性評量」,或是平時考查的評 量,也就是「形成性評量」,而評量方式除了傳統的「測驗式評量」(test-based assessment),也可以以活動、遊戲方式進行的「活動式評量」(task-based assessment),另外可運用多媒體,如電腦、錄影機、電子白板等,最後是評量 者可以是教師、同儕互評,甚至是自我評量。

24

3﹑重視效度與信度

學科的評量相當重視信度與效度。首先,信度指的是評量工具的精確、穩定 程度,而效度則重視「建構效度」與「內容效度」。

4、形成性與總結性評量同等重要

總結性評量為傳統的紙筆測驗、口試等比較正式性測驗,而形成性測驗可以 是學生上課的種種表現,如口頭回答等。

5﹑根據學生年齡設計學習目標

Halliwell(1992) 將外語課程的學習目標分為兩類:「課程內容目標」

(content goals) 與「態度目標」(attitude goals),國小較偏重情意培養,而 國中須隨著年齡增長加重「課程內容目標」。

6、教師評量為主,輔以自我或同儕評量

學生的評量仍以教師為主導者,但是若增加一部分的自我評量或同儕評量,

除了讓學生有主導權外,也可以減少學生不必要的焦慮感。

7、語言表達比語言形式正確更重要

傳統初學者在使用英語的表達上很難將流暢與正確性同時兼顧,如果教師著 重在語法正確上,將使學習者產生畏懼,而不敢表達,因此,教師應該要容忍學 生犯的錯,若是嚴重錯誤,則應事後告知為佳。

8、透過評量了解學習困難

評量主旨是在於診斷學生學習困難與進步情況,傳統測驗無法負荷多元多次 的評量,但可以透過不同活動、遊戲的方式進行形成性評量,來了解學生的狀況。

另外,檢視評量的規劃,可從下列三個方向著手。

1.文法重點及句型結構(specification in terms of grammar points and

25

structures)每一單元的教材所含之重要文法與句型一定要仔細考量。

2.功能性語言(specifications in terms of functional approach)命題內 容可就語言溝通功能方面,諸如詢問某人資訊、描述人物、自我介紹等等,讓學 生以所學的英語進行上述內容的溝通。

3.閱讀技巧(specifications in terms of reading skills)設計閱讀測驗 可讓學生從上下文猜字意,瞭解文字之間的關係以及文中主要意念等,亦即從字 裡行間(read between the lines)瞭解全文(取自陳秀英,1997)。

本研究所指的「英語學習成就測驗」乃是指透過學校段考評量,來了解低成 就學生在英語學習成就上變化之情形,而段考評量內容包括聽力、字彙、文法選 擇、克漏字、閱讀測驗及翻譯,可以全盤了解學生的能力,可以看出學生在學習 英文上強項和弱項,對於低成就學生來說,字彙是他們比較可以掌握的,翻譯因 為是分段給分,若寫出一段也給分,且段考評量都有審題教師審閱並提供修改意 見,對研究者來說比較容易實施且容易比較學生前、後測的變化,另外,在課堂 實施小考,測驗單字或句型對低成就學生進行形成性的評量,但因為考量教學實 驗時間不長,短時間內學習成就要改變可能也不容易,因此加入實驗組及對照組 全班一起比較結果的差異。

二、學習動機

張春興(1998)指出學習動機係指引起學生自願參與並維持該學習活動,並以 該活動的目標邁進,以達到老師設定的學習動機,而學習活動是屬於心理性動 機,受外在因素影響即為外在動機,若是個人內在需求即為內在動機。學習者內 心感覺需要或是學習目的有所啟發,所產生的自發行為,例如:為了滿足求知慾 而讀書所產生的動機即為內在動機,但為了考試、比賽或是升學所引發的動機即 為外在動機(取自李詠吟、單文經,1997)。

26

Deci 與 Ryan(1985)認為有內在動機和外在動機兩種動機,而內在動機是指 個人從事某種個人覺得有趣的活動,發自內心的行為的一種驅力,這樣驅力通常 能引導個體達到忘我的境界,例如好奇心和求勝心,而外在動機是指個體行為是 出自於外在目的或避免懲罰所產生的動機,例如獎學金和罰寫。

Garndner(1973)和 Brown (1980) 皆認為學習態度對語言會產生影響,而學習 態度是來自於動機的強弱,Brwon (1980) 認為動機是驅使個體從事行動的一種 本能、衝動、情緒和慾望等,也是個體處理工作成敗的一種關鍵。

Brown (1980) 將外語學習動機分為三類:

一、整體的動機

外語的學習者容易受到教師態度、早期學習經驗及社會因素所影響。

二、 情境的動機

學習者在不同的學習情境會有不同的動機,在教室和在自然環境兩種不同情 境下會產生不同的動機。

三、 工作的動機

因為任務的不同,學習者也會產生不同的動機,學習者會因為要迎合教師產 生正向和負向的動機。

換句話說,外語學習的動機有來自內在的因素,例如:想獲得教師的認同或 讚賞,或是為了達到目標產生的外在動機,因此教師在設計教學時,需考慮到學 生的生活經驗、學習情境、教學活動及教師的態度都會影響到學生的學習,也就 是為增加學習效果,教師應深入瞭解如何去激勵學生學習動機,並使用有效的激 勵策略,使其能更加投入學習活動(取自施玄揚,2014)。

27

三、學習動機測量

寫綜合

因此,加入實驗組及控制組全班來和低成就學生作比較。

Everyone Is Practicing

Hard

She Makes Me Sort Trash

1.使役動詞

人是願意改變,而根據表 2-1-7 國中八年級學習內容及能力,並對照表 2-1-4、

2-1-5 和 2-1-6,選擇呂孟宜(2009)根據所編製的「英語學習動機量表」,其量表 分為四個部分,分別為內在目標導向、學習的自我效能、學習的自控信念及外在 目標導向,以測量學生在這四部分之差異。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