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行動支付

在文檔中 行動支付使用意圖之研究 (頁 18-23)

行動支付廣義來說,可以被視為透過無線網路特性以及通信功能 的優勢,提供行動電話或行動設備等類型的產品,作為支付以及繳納 的服務(Dahlberg et al., 2008, 2015; Dermish et al., 2012; Evans and Pirchio, 2015)

資策會(2017)將行動支付定義為:「使用智慧型手機作為行動載具,

透過特定技術或裝置,在實體環境中取得商品或使用服務的支付方 式」。Dahlberg, Mallat, Ondrus, and Zmijewska(2006)認為行動支付是 一種特殊形式的電子支付,它利用通信技術,使用戶能夠使用互聯網 連接移動設備進行服務、繳費的支付過程。

林秀英(2015)認為「行動支付」(Mobile payment)是以手持行動裝 置,進行轉帳、帳單繳款、線上購物等商業金融交易。行動支付是行 動銀行的核心交易,期望將錢包、信用卡、折價券、優惠券等相關金 融支付整合在智慧型手機中,藉以完成約定或非約定轉帳、帳單繳費、

納稅、實體或虛擬網路商店的行動消費轉帳等帳務上交易。

根據國際清算銀行(Bank of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BIS)對行動 支付之定義為,凡使用聲音控制、文字傳輸,並以簡訊(Short Message Service, SMS) 或是近距離無線通訊(Near-Field Communication, NFC)

7

技術完成交易的行為,皆為此範疇。翁世吉(2014)指出舉凡使用移動 存取設備(移動存取設備不僅僅只局限於手機,平板電腦也包含在內) 連接網路,無論採用語音、短訊或近場通訊方式,所啟動的支付行為 都可稱之為「行動支付」。且Ghezzi, Renga, Balocco, and Pescetto(2010) 認為行動支付,是透過至少一項科技行動裝置(例如手機、平板電腦、

其他無線裝置等),且利用網路或是無線科技(藍芽、近端感應技術、

RFID…等)完成安全性金融交易的過程。許嘉琤(2013)將行動支付定 義為:「將行動裝置結合錢包以及信用卡,利用網路或透過無線通訊 技術,讓使用者能夠完成非實體現金服務與交易」。

綜合各位學者對於行動支付定義的探討,本研究對於「行動支付」

定義為:「使用者使用行動設備作為其行動載具,當使用者進行消費 購物或購買服務有現金支付需求時,利用行動設備連結網路功能或離 線模式與賣方完成非現金付款的金融支付方式」。

2.1.2 行動支付關鍵技術

行動支付後端建置技術,目前普遍被大家所認知的支付系統,大 致上可分為二維碼(Quick Response Code, QR Code)以及近場通訊 (Near-Field Communication, NFC)兩類,相關說明如下:

1.二維碼(QR CODE)行動支付

二維碼比普通一維條碼具有快速讀取和更大的儲存資料容量。二 維碼可應用在記錄網址、文字、聯絡人資料、電話、產品追蹤、店家 付款等功能。且二維碼的使用上,不受限於手機種類或型號,僅需下 載商家提供之應用程式(APP) ,並完成身分驗證與鍵入卡片資訊後,

即能使用手機消費。

2.近場通訊(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NFC)

近場通訊技術是一種近距離的無線通訊技術。它是2004年由 Nokia、Sony與Philips成立的NFC論壇所提出的新一代感應與通訊技 術,改良自無線射頻識別(RFID)技術並整合了智慧卡的技術。NFC技 術可以被視為RFID技術的第二代,它改良單向的無線感應為雙向傳

8

輸,使傳送方與接收方可以雙向交換資料(李威勳、繆嘉新,2015)。

此方式須搭配特定手機型號,並利用信用卡以及端末機設備執行感應 支付,其優點為安全、付款快速、且不必開啟APP,商家也不必額外 添購端末機設備,但其缺點為限定手機型號或須綁定信用卡。近場通 訊型的行動支付,大致上可分為以下四種。

(1)TSM(Trusted Service Manager)手機信用卡

此形式有一定的使用限制,用戶必須更換TSM-SIM卡。由於行動 網路業者,與發卡機構共用SIM卡做為安全元件,但各自有保密的需 求,因此需透過公正的第三方,也就是TSM信託服務管理機構來負責 中間的資料交換與整合。目前現有知名的服務系統商為:台灣大哥大 Wali智慧錢包(Zhang,2017)。

(2)HCE(Host Card Emulation)手機信用卡

透過內建的NFC服務與應用程式模擬晶片卡,讓使用者以智慧型 手機進行感應支付,同時讓發卡機構將支付帳戶存放在安全與虛擬雲 端中管理。交易時,由手機發出虛擬卡號及金鑰,不受限於電信商的 SIM卡。目前現有知名的服務系統商為:台灣PAY(金融監督管理委員 會,2016)。

(3)代碼化技術(Tokenization Technology)

代碼化技術提供資安防備外,並捨棄了以卡片做為交易媒介的概 念,改讓隨機產生的代碼代替信用卡號來做交易,每個Token都是一 組不重複且不具任何意義的序號,無法被演算法破解回信用卡的資訊,

每個代碼只能在特定時間和店家內使用,降低了機密數據外漏的風險。

商家與收單機構都不會知道真實的卡號,降低刷卡人在商家或收單機 構信用卡資料被盜風險。代碼化技術不僅可用在Apple Pay上,也可 以用在Android Pay與Google Pay等各式各樣的行動支付服務中。

(4)NFC手機電子票證

電子票證指的是「以電子、磁力或光學形式儲存金錢價值,並含 有資料儲存或計算功能之晶片、卡片、憑證或其他形式之債據,作為

9

多用途支付使用之工具(金管會,2018)。台灣目前通行的電子票證有,

悠遊卡、一卡通、愛金卡(icash)、遠鑫電子票證(HappyCash有錢卡),

截至2019年4月為止,發卡量最多為悠遊卡,共發行約七千三百萬張,

因此整合電子票證進入行動支付更成為相關業者積極發展的趨勢。

2018年遠傳電信與icash2.0聯手打造「行動支付、便利生活」目標,

無論到icash2.0合作通路感應支付或搭乘捷運、台鐵,可同時累積點 數,更貼近消費者的生活圈。

表2.1台灣電子票證發卡數

金融機構 悠遊卡 股份有限公司

一卡通票證 股份有限公司

愛金卡 股份有限公司

遠鑫電子票證 股份有限公司 流通卡數 73,400,133 18,666,539 19,746,110 1,746,766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資料月份:2019年4月

2.1.3 中國與台灣行動支付發展過程 1.中國行動支付發展歷程

根據2017「中國電子商務報告」顯示,2017年中國大陸電子商務 交易額達29.16兆人民幣。行動商務能夠在中國大陸發展如此成功的 因素在於「提款機密度不高」、「跨行提款手續費高」、「假鈔氾濫」、「許 多銀行不提供跨行提款的功能」、「交易信用問題」。其中實體交易造 成假鈔氾濫於市面上。唯獨使用電子商務交易是相對安全且方便,而 電子商務的背後關鍵因素為行動支付,這促使行動支付在中國大陸能 夠成功且穩定發展的主要原因,因其解決人與人之間最基本的信任問 題。最著名行動支付服務商包括:阿里巴巴的「支付寶」、騰訊的「微 信支付」、百度的「百付寶」以及京東的「網銀錢包」等。而支付寶 已超過 PayPal,在2013年躍升為全球最大的行動支付公司。中國大 陸行動支付市場也隨著互聯網的發展而日益重要。使用者藉由行動支 付的手段,使用各種共享經濟模式 下的創新服務(例如通過 app 的 行動叫車服務),也成為中國大陸越來越普遍的現象。日常生活上包

10

含食衣住行育樂等需求,皆可使用行動支付功能來付款,除了使交易 變得更安全,更讓生活上變得更便利。甚至完全不需用到鈔票或零錢 的景象,行動支付已成為中國大陸一線城市不可或缺的利器。

2.台灣

台灣電子支付與行動支付的發展相對鄰國而言其實相當落後,根 據金管會2016年「金融科技發展策略白皮書 」指出,台灣電子支付 比率為26%,遠低於鄰近國家南韓77%、香港65%、中國56%和新加 坡53%,行動支付落後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政府過去對新的支付方 式採取保守防弊態度為主,一味以傳統金融的思維看待新的電子支付,

除了政府政策外,使用者對於新興支付技術的安全問題持保留態度。

不過在2017年台灣一舉開放了三大國際行動支付(Apple Pay、Android Pay和Samsung Pay)。除了使使用者對於行動支付認知度明顯提升,

用戶比例持續成長,依金管會統計資料顯示,於2019年3月底,金融 卡流通卡數已達一億兩百萬張。在什麼卡都能輕鬆綁定的設定下,不 僅打出了台灣的消費特色,也結合QR Code提供實體商家與電商遠端 支付的功能,滿足線上線下的支付情境。資策會(2019)進行「行動支 付大調查」,台灣使用者在2018年行動支付調查中顯示,目前台灣領 先行動支付業者前五名分別為Line Pay(22.3%)、Apple Pay(19.9%)、

街口支付(19.7%)、Google Pay(9.1%)與台灣Pay(4.7%)。

11

在文檔中 行動支付使用意圖之研究 (頁 18-23)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