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二節 補救教學的實施歷程與分析

本節就各關係類型和數學遊戲的教學實施,予以觀察並檢測,然後從觀察 和檢測的結果做問題反省和教學修正。下圖是補救教學流程圖4-2-1:

圖4-2-1 補救教學流程圖

117

一、關係類型一:ax+b=k的實施歷程分析 (一) 教學實施與觀察

1. 教學實施

教學內容是學習單一:由具體物物操作理解未知數、等量公理、移項法 則、解的概念及方程式ax+b=k的問題解決。

教學方式是先由老師舉例示範「等量公理」操作,再由學生按照學習單的 問題,小組討論解決策略並執行操作,最後記錄於紀錄單中,教師則於小組討 論操作期間,觀察並指導各組。

2. 教學觀察

一開始,雖然學習單中對任務的說明及教師對操作示範已經很清楚了,但 層次二、三學生一來可能是自信心不足,深怕做錯了,二來不清楚教材設計的 用意,所以,學生不太敢操作,經老師不斷鼓勵,才比較放得開。

張福松(2010)指出低成就學生的注意力不夠集中,常無法專心完成一道題 目、無法從事多步驟的計算、缺乏耐心、無法有效的集中和保持注意力。在補 救教學的過程中,因為能力層次二、三的學生閱讀能力差、記憶力差、理解力 差及抓不到重點,所以得不厭其煩地說明、示範和重點提示,這樣教學活動才 能順利的進行。但對於層次一的學生而言,問題又過於簡單,學生顯現出不耐 煩的樣子。

此類型問題中,單步驟問題最容易操作,也只需畫圖像而已,所以操作和 紀錄都進行的不錯。但兩步驟問題就難以進行,需做檢討修正。

(二) 隨堂測驗結果分析

在關係類型 ax+b=k 的補救教學後,實施該類型的隨堂測驗,其結果如下 表:

118

表 4-2-1 學生在關係類型一隨堂測驗的答題情形

層次 學生 解方程式情形 解文字題情形

S1 能解方程式。 能解文字題。

S2 能解方程式。 能解文字題。

S3 能解方程式。 能解文字題。

S4 能解方程式。 能解文字題,但缺乏假設。

S5 能解方程式,但代數的解題紀 錄有瑕疵。

能解文字題,但缺乏假設。

S6 能解方程式,S6所用的是珠子 模式來思考解方程式,但用算 術的解題紀錄。

無法解文字題。

S7 能解方程式。 無法解文字題。

從上表得知,如同前測的檢測結果一樣,能力層次一、二的學生都可以解 決關係類型 ax+b=k 的問題,而層次三的 S6、S7 之前對於兩步驟文字題的基模 知識是完全缺乏的,如今卻會解 3x+5=50 方程式,可見只要賦予代數式珠子罐 子情境,他們就能由操作的心像找出方程式的解,但在解文字題時,他們還是 無法從文字題中掌握正確的數量關係並列方程式,需要再尋求其他補救策略。

接下來是研究者依據學生的作答情形對 S6、S7 所做的訪談,目的是釐清 問題原因並嘗試解決,茲將訪談情形分述如下。

1. 穩固S6的代數紀錄格式

S6在解方程式時,雖然是用的是珠子模式來思考解方程式,但用算術的解 題紀錄,研究者希望他能用代數的解題紀錄。

T:請你用珠子罐子畫出 4x-5=15 的情境。

119

S6 畫出如下左圖。

T:你要怎麼做才能找出一罐有幾顆珠子。

S6:先補回 5 顆,然後再平分成四等分。(S5 邊說邊畫)

T:好,你把剛剛的操作(也就是畫圖),用 x 的方程式表示出來。

S6 對應圖像的解方程式記錄如下右圖

T:所以,你以後解方程式時,就心中想著珠子罐子,再對應寫出代數符號就 行。

(S6評一訪050705) 從以上訪談得知,只要穩固操作的心像,就能穩固 S6 的解方程式紀錄。

2. 引導S6、S7解文字題

S6、S7 無法解此類型的文字題,原因可能在於列方程式這歷程出現問 題,研究者希望釐清原因並引導他們學會此類型的解文字題。

T:問題中有甚麼未知數?

S6、S7:守守有多少元。

T:那要假設甚麼為 x 呢?

S6、S7:假設守守有 x 元。

T:問題中的數量關係是什麼?

S6、S7:不會。

T:問題中有哪些東西?

S6:創創和守守。

120

S7:應該是創創和守守的錢。(S7 比較有數量概念) T:S7 說的對,那創創和守守的錢有甚麼關係?

S7:創創的錢是守守的 3 倍少 5 元。

T:所以,創創的錢可用 x 表示為多少?

S7:3x-5 元。

T:可列出方程式是什麼?

S7:3x-5=100。

T:你們把答案算出來?

下圖是他們的解題紀錄

(S6、7評一訪050705) 從以上訪談得知,S6、S7的數量關係的概念很薄弱,在列方程式的教學 上,要慢慢引導學生將題目中所有的數量和數量關係察覺出來,並請他用代數 符號表徵出來。

(三) 問題反省與教學修正

研究者根據教學實施的觀察和隨堂測驗的結果所發現的問題,進行問題的 反省,然後提出解決策略並修正補救教學,其情形分述如下:

1. 學生程度差異過大的問題

對於層次二、三的學生而言,形成心像需要較多時間,所以在教學時務必 有充足的時間讓他們確實反覆操作,當然這會花掉很多時間,但在奠基的初期 應力求形成心像,才能有好的後續發展。

對於層次一這些已經會的學生需要給予心理建設,也就是說請他們等還不 會的同學一下,並且要給他們一個光榮的任務,那就是幫忙老師教導那些不會

121

的同學。

不管在一般教學還是補救教學,學生的程度差異是相當困擾的事,學生程 度不同其需求也就不同,其解決方式就是小組合作學習,當教學內容不管是適 合低層次還是高層次學生,盡量在活動中小組成員都要有角色,例如,在操作 活動中,有人是指導,有人操作,有人紀錄,工作要分配好。

2. 兩步驟教材的教學問題

探究此問題的原因是過多的文字敘述造成認知負荷過大,學生較難自行閱 讀指示而操作。在教材設計之初,研究者的想法是要學生從裝填珠子去感受一 罐珠子的未知數概念,但可能失焦了。因為,學習單一、二的問題主要是讓學 生理解等量公理解方程式的概念,並熟練移項法則,其形成數量關係的操作過 程並不是重點,只要口述或文字說明數量相等即可,必須再將問題的敘述簡 化,所以研究者再將學習單一、二的問題敘述做第二次修改,去掉「操作變 化」描述,全部改為「數量相等」描述,底下舉學習單一第 5 題為例說明:

原來教材:

操作 1

1. 桌上有兩盤裝有相同魔法蛋數(以珠子呈現)的托盤,將左邊托盤中一堆魔法 蛋裝滿 3 個罐子(裝到滿,不必數),再數數看剩下多少顆?

2. 若假設每罐魔法蛋是 x 顆,則原來左邊托盤中的魔法蛋可以表示為多少(以 x 表示)?

操作 2

3. 再數數看右邊托盤有多少顆?

關係與找解

4. 由操作 1 和操作 2 的結果,可以得出甚麼數量關係式(畫圖並以 x 表示)?

5. 最後,請經由等量操作,找出一罐魔法蛋有幾顆?

修正教材:

若左盤放置 3 罐又 5 顆珠子,而右盤放置 23 顆珠子,這時候左右兩托盤 的珠子數量相等,則一罐珠子有幾顆?

在修正教材實施時,學生對題意較為清楚,學生就容易操作,但層次三的 學生面對珠子罐子仍是無法獨立操作,最後研究者才發現自己有個教學迷思,

122

那就是認為只要學生理解「等量公理」就能應用「等量公理解題」,其實這兩者 的概念是不同的,前者是個性質,而後者是解題策略,研究者只示範等量公理 操作而已,而該組小組長雖會操作但卻無法教會他們,以致於層次三的學生對 於解題的目標沒有掌握,而無法進行往目標前進的步驟。在經過研究者的引 導,他們終於了解找出一罐珠子的步驟。

另外,從修正補救教學實施的觀察,兩步驟問題中以拿走、等分的等量操 作比較好運思,如3x+5=23;而補回、倍數的等量操作比較難運思,如x÷2-3=4,需要多花時間說明,在教學實施時要注意學生是否真正理解。

3. 列方程式的問題

由訪談得知S6、S7解文字題的困難發生在列方程式的歷程上,這當中包含 察覺關係、假設知能、以符號代表數及整合出方程式,一般學生也普遍缺乏這 樣的能力,研究者必須設計一套完整的教學,一步一步的導引學生學會列方程 式的歷程,也為後來的更複雜的關係類型教學奠定基礎。最後,研究者將隨堂 測驗文字題的列方程式歷程設計成PPT動畫,在上課時播放並口述引導。動畫 有四個主要步驟:

(1) 分句閱讀並標示數量關係。

(2) 假設未知數。

(3) 簡單圖示並以符號代表數。

(4) 列出方程式 。

PPT的教學如下圖。

123

註:教學實施時,PPT呈現9個動畫一步一步播放出來,因礙於版面的關係,只 呈現最終結果的畫面。

在 PPT 教學後,所有的學生認為這樣的教學很清楚、容易懂、容易學(如 下圖)。S6、S7 終於更進一步學會了兩步驟問題的代數解題方法。

(S4 回 050706)

(S7 回 050706) 二、關係類型二:ax+b=cx+d的實施歷程分析

(一) 教學實施與觀察 1. 教學實施

教學內容是學習單二:由具體物的操作理解未知數、等量公理、移項法 則、解的概念及方程式ax+b=cx+d的問題解決。

124

教學方式是先由老師舉例示範「等量公理解題」操作,再由學生按照學習 單的問題,小組討論解決策略並執行操作,最後將圖像及轉換的符號記錄於紀 錄單中,教師則於小組討論操作期間,觀察並指導各組。

2. 教學觀察

由於之前已有學習單一的操作經驗,學生在學習單二的操作底較能進入狀 況,也能體會研究者的用意,學生能自行討論畫出正確圖像並轉換為符號表 徵,表示其具體操作心像已建立,對於代數符號及運算已有意義的了解。不 過,研究者在教學時發現一個問題待解決:學生從圖像轉換為等量公理代數運 算紀錄時較為容易,但要再轉換為移項法則代數運算紀錄時卻有點困難。

另外,學生中以 B 組的討論氣氛和認真度較好,因為 B 組長較為穩重踏 實、認真面對任務;而 A 組的組長對事不積極,所以整組也不怎麼積極。由此

另外,學生中以 B 組的討論氣氛和認真度較好,因為 B 組長較為穩重踏 實、認真面對任務;而 A 組的組長對事不積極,所以整組也不怎麼積極。由此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