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回顧

第二節 製造業與銷售服務業對外投資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8

第二節 製造業與銷售服務業對外投資

製造業對外投資之討論及實證研究頗多,相對地,零售與研發等銷售服務業 的討論則較少,本節藉由文獻初步探究瞭解影響製造業及銷售服務業對外投資的 影響因素是否有所不同,謹將影響因素區分為「廠商特性」、「投資動機」、「地 主國特性」及「營運特性」四大構面,並由各構面中不同的項目分別進行文獻綜 整。

一、 廠商特性

(一) 廠商規模

依據 Fletcher and Godley(2000)觀察英國零售業發現,一般而言外國零售 業的投資規模較製造業小,且存在較高流動性,低固定初期成本使進入及退出市 場都比較容易,所以規模小的廠商多半以零售服務業的方式海外進行投資,以降 低期初成本。

(二) 行業類別

在 Kuo and Li(2003)針對台灣汽車、機械、電器與電子設備及不鏽鋼加工 業的實證發現,屬重工業或電子產業的廠商,其生產具有經濟規模的效益,若廠 商規模大至足以負擔海外製造廠房的巨額初期投資,則將傾向投資於海外進行製 造經營,以期能利用增加產能達成經濟規模來降低成本。

(三) 資本密集度

一般而論,製造業涉及廠房及設備的投資,相較於銷售服務業,較偏向資本 密集,李慧中(2004)研究認為,多數的服務業較屬於勞動密集,並不會發生如 同製造業產品由技術密集到資本密集再到勞動密集的生命替換過程;另胡名雯等

(2001)研究發現,臺灣製造業廠商的對外投資多集中於中小企業,而資本密集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9

生產者較具海外投資傾向。由此顯示廠商若具有較高之資本密集度,其海外事業 傾向於製造業之經營。

二、 投資動機

依據 Shenkar and Luo(2004)將廠商對外投資的動機區分為:1. 市場動機

(Market Motives)、2. 經濟動機(Economic Motives)與 3. 策略動機(Strategic Motives),其中市場動機中再細分為(1)擴張型市場動機(Offensive Motives)

與(2)防禦型市場動機(Defensive Motives),本研究將據此將文獻整理說明如 下:

(一) 擴張型市場動機

許多研究都認為,服務業因為無法經由貿易出口來擴大其服務產品的銷售市 場,故大多以直接投資的方式來擴展市場至海外。李慧中(2004)指出服務業的 直接對外投資通常是因為地主國市場的潛力,目的是建立或跨大在該國服務產品 市場,與製造業不同的是,直接投資的地主國對於製造業來說,可以僅是生產基 地,非必然在當地進行銷售,但服務業銷售和生產同時發生,故必頇以地主國為 市場。另劉兵權與彭菲婭(2007)研究亦指出,大多服務業的跨國企業投資多屬 市場尋求型;而林淑瓊(2004)研究多家臺灣網通及遊戲廠商發現,服務性產業 進軍大陸的主要目標係為其龐大的市場潛力,利用擴大經濟規模,有效提升獲利 率。依據前述的研究及實證,均說明服務業的對外投資相較於製造業較注重市場 擴展的功能。

(二) 防禦型市場動機(Defensive Motive)

依金正立(2014)研發發現,國際零售業大致集中於美、歐及日本等已開發 國家,而其國際化原因多是母國不景氣、市場飽和及土地取得不易等防禦型市場 因素。另陳信宏(2004)研究指出,近代資通訊的進步增加了生產與研發分離的 彈性,有利於研發的跨國分工及整合,加上工業化國家研發人力的短缺及高薪資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10

成本等相對優勢不再的原因,促使研發跨國投資的發生。李吉仁(1999)發現企 業新事業發展或是國際化多為防禦型的作為,亦即面臨國內本業的衰退或是成長 受限,而新事業大多為前景看好的服務業與科技發展事業。由以往的研究可以發 現,學者們都傾向認為銷售服務業或是研發產業的對外投資,多是廠商因應母國 的不景氣或是優勢不再等原因的防禦性市場動機。

(三) 經濟動機(Economic Motives)

由李慧中(2004)研究中發現製造業考量地主國生產成本較母國低,所以衍 生出製造業的對外直接投資,但服務業的生產及消費都只能在地主國,無法運送 到母國或出口到其他國家去消費,是以不存在價格及成本的比較問題;相較之下,

服務業對外投資的目的在於經濟規模的擴大,廠商從品牌效應的市場擴散、邊際 成本為零的技術與信息傳遞、管理經驗在更大的範圍重複運用來降低經營成本,

同時伴隨融資條件改善、議價能力提高,讓服務業從對外投資中獲利。

另李穎貞(2005)亦指出當前的多國企業生產多朝向在低成本、高效率的地 區,以供應附近區域內的銷售需求,顯示製造業的對外投資主要考量市場所在區 域中生產成本較低之國家,以追求規模經濟與降低成本,Bitzenis et al(2007)依 據馬其頓的海外企業投資實證更是直接指出製造業對外投資受到低成本勞工的 驅使。又承立帄(2010)認為許多服務業的對外投資多是因為地主國市場的管制 解除或是鬆綁,讓廠商傾向國際化以增加生產力;另金正立(2014)藉由研究中 南美洲的外國零售業投資發現,自由貿易協定後,因關稅障礙及外資投資限制的 排除與放寬,相當程度上具有吸引外國企業的效果。依據以往文獻研究,經濟動 機對於製造業及銷售服務業海外投資均具有相當之影響性。

(四) 策略動機(Strategic Motives)

依李慧中(2004)研究,服務業的跨國投資一般是跟隨在製造業跨國活動之 後,係因製造業在地主國將衍生一系列服務需求,吸引服務業跟隨進入投資。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11

Nefussi(2010)亦由法國的實證研究中發現製造業在外國當地對商業服務公司區 位的選擇有積極的影響。另外 Amighini et al(2013)對中國大陸的實證研究則發 現,服務業對外投資多是為支援其出口活動,其與出口間是互補而非替代性,更 進一步證實服務業傾向於跟隨製造業客戶至海外進行投資。

而金正立(2014)論及,中國 90 年代以後的經濟成長及 13 億人口的龐大商 機,成為世界各國企業的兵家必爭之地。另 Amighini et al(2013)發現中國大陸 在高收入國家的直接投資,不論在製造業或服務業多為戰略資產尋求,特別是針 對地主國的研發及人力資源稟賦。由上述文獻中可以發現,製造業與服務業都可 能因為地主國的戰略資源(產)或其當地市場的戰略地位而前往當地進行海外投 資,而服務業更進一步發現有跟隨製造業投資的傾向。

三、 地主國特性

(一) 投資地區

依劉怡媛與吳貞和(2010)認為服務業的投資會受投資地主國的影響,由於 服務業性質上是生產及消費同時發生,通常易受地主國的政治及經濟情勢及文化 差異性影響而決定是否進入,除非該地主國的市場規模夠大,讓企業願意冒較大 的風險求取相對較高的利益。Amighini et al(2013)亦由中國對外投資廠商實證 中發現,政治的不穩定性通常對於資源密集及服務業有影響性,對製造業者較無 影響性。

在陳信宏(2004)研究中發現,一國若有充沛且較低廉的研發人力或可吸引 研發活動於當地進行。中國及印度為近代研發直接投資接受國,主要原因係因這 兩個國家所擁有的市場潛力、人力資源及科學條件。除此之外,地主國與母國之 間的溝通聯絡成本亦為廠商進行研發直接對外投資的考量因素之一。另劉孟俊與 陳信宏(2007)研究發現,跨國企業比較傾向在擁有豐富研發資源的先進國家進 行相關研發投資,是以說明了地主國的技術及市場條件會影響海外研發投資。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12

四、 營運特性

(一) 當地銷售占比

由陳信宏(2004)研究中發現企業為因應地主國的銷售就近服務需要,可能 利用直接投資把研發活動推展到地主國,以利產品當地化及提高其當地銷售比,

但後續劉孟俊與陳信宏(2007)研究則指出,跨國企業海外子公司可能因為地主 國的相對優勢進行研發活動,並藉由出口滿足其全球的市場需求,故以研發為主 的海外事業並不會以提高當地的銷售為主要目標,而是旨在支援附近區域的生產 或是銷售服務。

而在零售業部分,金正立(2014)認為沃爾瑪(Wal-Mart)3在德國失敗的原 因係為生活習慣及法令的不同,造成擴展困難未能達成經濟規模,最後退出德國 市場,相反地,在薩爾瓦多的成功因素之一即是因為達到銷售經濟規模,產生優 勢得以與當地的同業競爭。

(二) 投資時間

在李慧中(2004)研究中發現服務業很明顯有先入者的優勢,一旦先進入市 場後,其資本的利用效率會產生與製造業經濟規模相仿的效果。另郭淑瓊(2004)

的研究認為多國籍企業的中國大陸投資分為四個階段:

1. 1979-1986 考察試探期:投資大多為勞力密集加工及旅遊、商業、飲食及服務 業。

2. 1987-1991 持續發展期:以工業項目為主,此時期臺灣企業也大舉前往投資。

3. 1992-1995 快速發展期:資金及技術密集的產業開始大量投資,外資大舉進 入大陸房產市場,部分外國企業開始壟斷市場。

3沃爾瑪(Wal-Mart)是美國跨國零售業公司,在全球有 27 個國家有近 11,000 家零售店,以營收而言,屬

全球第一大企業,也是零售業的霸主。

廠商規模 Fletcher and Godley

(2000)

Bitzenis et al (2007) 承立帄(2010)

Amighini et al

(2013)

Amighini et al

(2013)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