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親密關係的內涵、理論與相關研究

本節分三部份說明,第一部份為親密關係的內涵與相關理論;第二部份為影 響婚姻中親密關係之因素;第三部份為親密關係的相關研究。

一、親密關係的內涵與相關理論

美國心理學家Campbell(1980)認為親密關係是一個所謂的旅程,藉由另一個 人進一步去認識自己的一個旅程。「親密」(intimacy) 源於拉丁文「intimus」,

本身具有「較內在的」或「內心最深處」(inner or inmost)的意思,故「親密」本 身就是指「內心深層、深邃私密」的一種親近的情緒感受(易之新譯,2005;曾 文志,1996)。

「親密關係」為人際關係中最親近的情感,伴侶雙方能自我揭露、相互瞭解、

肯定對方特質,相互覺得有價值和安全感且願意分享彼此共同的興趣和活動、關 心彼此的幸福(王純娟,2001;王慶福,1995;Scharf & Mayseless, 2001)。其 是一種與他人在深度的情緒、智慧及肢體的溝通(藍采風,1996)。利翠珊(1997)

和Mackey、Diemer與O’Brien(2000)則將伴侶間的親密關係定義為一種親近的情 感聯結,並認為親密的情感來自於個人的付出與共同生活經驗,兼具角色的基礎 與互動的本質,其形成是一個循環互動的過程。李怡萍(2006)提出的觀點則綜 合上述學者的看法,認為親密關係除了是一種親近、分享、接納、自我揭露、支 持與信任外,尚包含了投入和承諾,即彼此間積極的情感表達、願意承諾及溝通、

認同愛與忠誠的重要性、願意花時間與對方共處、任務分工,以及能與伴侶享受 性的親密。其形成與發展是一個動態循環的過程,需要時間投入、回饋與互動。

由於每位學者的著眼點不同,對親密及親密關係的定義也略有不同。研究者 綜合上述學者的論述後,將親密關係定義為「透過個人角色的付出與共同生活經 驗的動態循環過程,個體內心深處能感受到彼此的親近、分享、接納、支持與信 任,進而達到自我揭露、願意承諾、相互瞭解、肯定對方特質,相互覺得有價值 和安全感的關係」。且親密關係發展過程中,個人的「自我揭露」(self-disclosure) 是將兩個個體緊密連結的重要元素(王純娟,2001)。因為自我揭露過程所展現 出來的脆弱而真實的自我,能增進自我和對他人的覺察,透過伴侶對真實我的接 納,個體也能感受到內在的資源和力量。

本研究重點在探究婚姻關係中伴侶之間的親密關係,但根據Simpson、Rholes 與Phillips(1996)的研究,談到親密關係時一定會涉及到愛情,男女雙方都將愛情 視為結婚之要件,因此要在婚姻中建立親密關係,愛情是不可或缺的元素。故以 下將先介紹幾個學者的愛情相關理論,如Sternberg(1986;引自楊適冰,2009)的 愛情三因論、Reiss(1960;引自楊適冰,2009)的愛情車輪理論,以及Baxter(1988, 1993, 1994;引自李茂興、余伯泉譯,2002)的關係論證理論;接著再介紹學者對

影響婚姻中親密關係之因素的理論與觀點,如張春興(1971;引自曹中瑋,1984)

的婚姻五經論、利翠珊(1997)的四種親密情感關係,以及林松齡(1998)對親 密情感連結和婚姻調適的看法。

(一) Sternberg的愛情三因論

美國耶魯大學教授Sternberg(1986;引自楊適冰,2009)提出愛情三因論 (triangular theory of love) 來說明伴侶之間愛的特性,對愛情的分析兼具「量」與

「質」並區分出愛情各元素的特性和其向度。他認為愛情係由三種不同成分所組 成,分別是:

1.動機的成分:愛情行為背後的動機,兼具了生理的性驅力動機和心理上的 誘因。例如:被愛的渴望。

2.情緒的成分:情緒是由刺激而引起的身心激動狀態。屬於愛情的情緒,除 了愛與欲之外,可能夾雜著其它的成份。在愛情滋潤中的男女,都曾體會「酸、

甜、苦、辣」的愛情滋味。

3.認知的成分:對情緒與動機兩種成分而言,愛情中的認知作用是愛情行為 中的理智層面。

Sternberg 又進一步從動機、情緒、認知三者發展出維繫愛情的三個元素,

分別稱之為「熱情」(passion)—雙方關係中激情的部分,熱切地勾起和對方聯結 之意,屬於動機向度;「親密」(intimacy)—彼此依附、投契及親近的感覺,屬 於情緒向度;「承諾」(decision/commitment)—包括短期的決定愛一個人和長期 的承諾去維持愛的關係,屬於認知向度。當激情與親密消失殆盡時,承諾是唯一 僅存以維繫兩人關係的元素。這三個基本元素有不同的特性:承諾的穩定性高,

熱情的穩定性低,但熱情的短期效果強,而承諾和親密則較具長期的效果(引自 柯淑敏,2003)。Sternberg 認為,愛情需要三個元素的平衡發展及交互作用,若 有其中一個元素特別突出,都不是完美的愛。

(二)Reiss的愛情車輪理論

Reiss(1960;引自楊適冰,2009)提出「愛情車輪理論」(wheel theory of love) 來說明伴侶間親密關係的發展,認為愛情的發生、進行與結束就像一個滾動的車 輪一樣,若往順時針方向轉動,則兩人關係日益增進,直到披露私密的自我、彼 此依賴加深,最後終能達到情感上的成熟與滿足;若輪子往逆時針方向轉動,便 會將原先所建立的親密關係抵消,從親密感減少開始,兩人的依賴變少、不再深 度自我揭露,最後會退回友誼,甚至連友誼也沒有。而愛情的形成有以下四個階 段,也可將之視為四個輪輻。

第一階段「和諧」(rapport):雙方社會背景、個人經驗和基本價值觀相近時 容易達到和諧,即彼此相處感覺舒坦、互相了解且易於溝通。第二階段「自我披 露」(self-revelation):兩人多半會露出平常不輕易示人的自我,即把自己真實的 心 思 意 念 和 感 情 表 露 出 來 與 對 方 分 享 。 第 三 階 段 「 相 互 依 賴 」 (mutual dependency):雙方發展相同習性,就會相互期望對方執行自己特有的活動,一 方開始變成傾聽對方說故事、講笑話、希望和恐懼的忠實對象並希望對方時常陪 在身邊。第四階段「親密關係的滿足」(personality need fulfillment):每個人心理 都存在被滿足的需要,需要愛與被愛,需要瞭解別人與被人瞭解等,感覺到對方 的情感充實了自己的生命和生活,使生命顯得有活力、有意義,也提高了彼此扮 演社會角色的能力。

(三)Baxter的關係論證理論

關係論證(relational dialectics)理論強調關係是一種人際歷程。Baxter(1988, 1993, 1994;引自李茂興、余伯泉譯,2002)認為親密關係可以由三組對立又相關 的力量之間的張力來加以描述。這三組力量為「自主與連結」、「新奇與可預期 性」及「開放與封閉」。而這三組力量間張力的改變會導致親密關係的持續性改 變。「自主與連結」間的張力意指當我們在情感上和他人較親密時,我們會有重 獲自主的需要,而想要暫時離開。但當我們與他人較疏離時,我們又渴望與人建

立更親密的情感連結。「新奇與可預期性」間的張力則指出我們一方面期待關係 中存在著新鮮、驚喜的興奮,一方面又渴望關係間存在穩定性和安全性。「開放 與封閉」間的張力則表示伴侶間在溝通表達上總是遊走傾訴與保密間的狀況,說 與不說形成了一股張力。這幾組對立卻又相關之力量的張力,使親密關係總是處 在一種變化的狀態中。

從上述的探討中,研究者對下列問題感到好奇:每個人在愛情中不同元素和 張力間的改變彈性與適應能力,是不是會受到從原生家庭成長經歷中,所形成的 共依附特質和依附風格所影響,而沒有能力提供對方的需要並適時給予包容和接 納,使關係膠著無法往前呢?這也形成研究者在本研究中最想探究,也最關切的 主題之一。

二、影響婚姻中親密關係之因素

張春興(1971;引自曹中瑋,1984)根據Maslow在1970年提出的「需求層 次論」(hierarchy of needs theory),並加入華人的文化特性後,提出「婚姻五經論」,

認為婚姻會受到生理、經濟、社會、心理、哲學五個層面的影響。茲將各項分述 如下:

1、生理層面:婚姻可以滿足兩性最原始的需求,如:被愛和欣賞、性需求 的滿足、繁衍後代等。除此之外,隨著人類文化的演進,兩性的需求也逐漸提升,

如:外貌的吸引、身體健康狀況的影響、生活習慣的配合等。

2、經濟層面:經濟基礎是婚姻、家庭維持的基本需求,其中也包含了人類 生存的基本需求,包括經濟生產力、收支的分配與應用、家計責任的分擔、財產 多寡、衣食住行的滿足等。如果夫妻間長期為了滿足經濟層面的需求而忽視其他 的需求,會影響夫妻親密關係的提升。

3、社會層面:夫妻除了共同努力維繫婚姻外,單一個體也具有社會性的需

求,以得到社會地位、家庭地位、自尊、自我實現等需求的滿足,包括社會地位 的高低、家庭背景的相似、教育程度的適配、共同的宗教信仰與社交活動、職業 地位的滿足、朋友親戚的交往等。

4、心理層面:個體具有情緒支持、關懷與尊重、信任與相伴等心理需求,

故在婚姻生活中,心理的相互滿足是婚姻的感情基礎,包括志趣相投、態度相悅、

性格相近、價值觀契合、彼此欣賞等因素。

5、哲學層面:此一層面為婚姻需求中的最高層次,屬於心靈與心靈的接觸,

精神和精神的契合。即夫妻兩人是否有共同的人生觀、自我實現目標、價值觀以 及個人與婚姻生活中的成長與實現。

利翠珊(1997)提出年輕一代的夫妻受到西方思潮的影響,在走進婚姻的同 時,也逐漸產生與配偶建立親密情感關係的期望,進一步從心理學的角度深入探 討夫妻間的親密情感時,包含了四種獨特的情感:1. 感激之情,如:配偶的付 出與犧牲、配偶的支持與配合、配偶的鼓勵、配偶的退讓、等待與包榮;2. 欣 賞之情,如:欣賞對方的個性、欣賞對方的能力;3. 親近之情,如:獨處的機 會、表達情意、分享與分擔、生命中的特殊經驗;4. 契合之情,如:心情獲得 瞭解、獲得信任。四種親密之情間會彼此相生相長,並隨時日累積而變化。若以 此觀點回應西方文獻中談到的承諾和期望,這兩者雖可說是婚姻的起點,但仍要

利翠珊(1997)提出年輕一代的夫妻受到西方思潮的影響,在走進婚姻的同 時,也逐漸產生與配偶建立親密情感關係的期望,進一步從心理學的角度深入探 討夫妻間的親密情感時,包含了四種獨特的情感:1. 感激之情,如:配偶的付 出與犧牲、配偶的支持與配合、配偶的鼓勵、配偶的退讓、等待與包榮;2. 欣 賞之情,如:欣賞對方的個性、欣賞對方的能力;3. 親近之情,如:獨處的機 會、表達情意、分享與分擔、生命中的特殊經驗;4. 契合之情,如:心情獲得 瞭解、獲得信任。四種親密之情間會彼此相生相長,並隨時日累積而變化。若以 此觀點回應西方文獻中談到的承諾和期望,這兩者雖可說是婚姻的起點,但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