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思考」是主宰人類歷史發展的引擎,數千年來人類不斷尋找能將思考發揮 至淋漓盡致的方法,但近幾年來,人們開始好奇「思考的歷程」是如何開始及進 行,因而將研究的焦點轉放在思考歷程的解謎上。畢竟,人類因學習而偉大,學 習因記憶而產生。人腦雖然重量不及人體的二十分之一,但卻是最重要的角色,

所以各領域的科學家們無不渴望能夠完全理解這個人體內不及排球大的小宇宙 是如何運作的。早期認知心理學家以電腦的作業流程與人類心智運作二者作為比 較,但卻逐漸發現人腦的運作機制也許比電腦更為精密與繁瑣,透過不斷的研究 與分析,訊息處理的理論愈加完備,同時也對相關領域如學習與問題解決上產生 極大影響。

壹、訊息處理論之介紹 一、訊息處理論之定義

最早由 Piaget 提出,認為人腦在面對刺激時會產生三種轉換機制,

分別是「同化」、「適應」與「平衡」,目前對於訊息處理各家說法與探 討的重點雖均著眼在人類的思考過程,但在解釋上則各有巧妙不同,可 是若眾合各家重點則不難發現多數學者們均認為思考是一種「訊息處理 的過程」,重視探究「訊息轉換的過程」與「記憶上的限制」(方淡,1989)。 此理論中最重要的三項要素為「感官刺激」(SR)、「短期記憶」及「長 期記憶」(張春興,2002)。以下再針對各家巧妙及說法作一簡介:

1. 訊息處理論(方琰,1989)

Atkinson & Shiffrin 針對視覺及聽覺進行一連串實驗,假設人

類的訊息處理系統有兩大主體,一是內部結構,二是執行控制。而 內部結構包含了三部份,分別是「感受器」、「短期記憶」及「長期 記憶」,在感受器及短期記憶的階段,其所接收到的訊息均有可能遺 忘,而儲存至長期記憶的訊息則可能受到干擾或是逐漸衰退。

Atkinson & Shiffrin 認為短期記憶的容量約有七個位元

(chunk/unit),且位元的單位是指有意義單位而非形式上的單位,

短期記憶約能維持十五至三十秒,透過「複誦」可延長保留期限。

至於長期記憶則可永久存在,只是偶爾會有提取上的困難,或是產 生「舌尖現象」。且訊息儲存在長期記憶的方式是「分別儲存」(store in separable units),而不是以全有全無的形式儲存。因此,長期 記憶中的訊息常是片片段段,非指全部記得。Case 的說法則受到 Atkinson & Shiffrin 訊息處理模式的影響,但為克服短期記憶量容 量的限制,而又增加了兩項假設:「工作記憶」與「生理上的成熟」。

Case 以不同年齡的兒童進行實驗,發現兒童的致力發展之所以會由 簡單而複雜,是因為工作記憶的容量有所增加。也就是說兒童隨年 齡的增加,面對問題時考量的因素亦會增多,並透過練習將部分認 知過程轉為自動化,進而節省記憶空間。而生理上的成熟是指大腦 認知發展程度與生理成熟度有所關聯。Hasher & Zacks 則認為即使 人們不刻意的去記憶某些訊息,但仍會知曉,這類訊息便稱之為「經 常性訊息」,它會經常性的出現在同一物體上,經過一段時間後會自 動形成概念,又稱之為「自動化的歷程」。Spellke 等學者亦推論有 效練練習有助於訊息處理的自動化。

2.策略建構理論(方琰,1989)

Sternburg 提出,將訊息處理要素分為三類:「統合認知要素」、

「知識獲取要素」及「實作要素」。其中統合認知要素負責指揮及監 督另外二種要素,這三種要素分別是是智力發展的重要基礎。知識 獲取要素又包含選擇性編碼、選擇性連結和選擇性統整三種功能。

選擇性編碼是指剔除不相關的訊息,只對有用的訊息加以編碼。而 選擇性連結及選擇性統整則是指針對已編碼的新訊息,連結提取有 用的舊訊息進行有效的統整。實作表現要素乃指問題解決的執行過 程。包含「編碼」、「連結」(mapping)、「推論」及「歸納」。 3.後設認知派典下的訊息處理論(陳李綢,1990)

主要代表的學者有 Siegler、Klahr、Sternberg 及 Trabasso,其 認為從後設認知的角度來看,訊息處理理論共可分為三種研究模式。

第一種是有關控制及執行過程方面的研究模式,主要在探討個體的自 動化歷程,針對個人認知活動中如何迅速的作出決定與執行工作進行 研究。第二種是自我調節機制的研究模式,主要在探討個體內在調節 功能,用來了解個人如何透過內在評量與自我監控使認知活動得以順 利運轉。第三種則是策略訓練的研究模式,旨在探究策略的獲得與運 用。

二、訊息處理的歷程(張春興,2002;鄭婉敏,1998)

1. 感官記憶階段(SR)

人類感官的刺激包含視覺的、聽覺的、觸覺的、味覺的及嗅覺 的。此階段的記憶很短暫,約在三秒鐘內。因為人的注意力有限,

透過這些刺激收納進來的訊息只有一部份會被注意到。而未被注 意到的訊息則被遺忘,感官記憶具選擇性,通常個體選擇的標準 與其動機、需求及經驗等因素有關。

2. 短期記憶階段(STM)

短期記憶是暫時保留訊息的儲存系統,容量有限且通常只能維 持三十秒左右,存於其內的訊息若不經複誦則會快速消退。短期 記憶對個體的行為具有兩個重要的作用:一是對刺激表現適當反 應,如對談與閱讀等均是邊接受刺激邊做出反應的心理活動。二 是個體對於短期記憶中重要的訊息,可透過複誦使其進入長期記 憶中。

3. 長期記憶階段(LTM)

長期記憶的容量為無限大,且儲存於內的訊息可永久存在。

只是這些訊息在重要時刻未必都能被有效的提取出來。長期記憶 中的內容包含陳述性知識(declarative knowledge),也就是個 人生活經驗與對周遭事物的認識。另外就是程序性知識

(procedural knowledge),即個人對於具有先後順序活動的知 識。長期記憶又分為兩類,一是情節記憶(episodic memory),

指與生活情節有關的實況記憶。二為語意記憶(semantic memory),指有關語文表達之意義的記憶,也就是個人習得的知 識。語意記憶中包含的不只是單字或事物的名稱,而是語文所表 達的概念、原則及技能。

另外,在訊息處理模式中,還有兩個因素會影響反應與記憶,首先是「期 望」,也就是指個體想要達成某種目標的一種特殊動機,會影響個體注意的目標。

另一個是「控制歷程」,是指個體本身如何控制與主宰上述三種階段的運作。會 影響個體的注意力與選擇性,決定短期記憶中有哪些部分需要加以複誦以進入長 期記憶(吳瓊洳,1997)。訊息處理的歷程如下圖 2-2-1 所示:

圖 2-2-1 訊息處理心理歷程圖

資料來源:出自張春興(2002:225)

貳、記憶、提取、遺忘

Smith(1993)明確指出越容易將新接收之訊息連結至既有知識基模者,

越容易記得高層次之知識內容。短期記憶區內的訊息如要進入長期記憶區 內,需經過「複誦」的處理,Sternberg & Wagner(1999)認為訊息可被解 碼成不同的類型如視覺上的、語音上的及心像的,然後才進行複誦並進入長 期記憶區並被提取使用,否則便會產生遺忘。而 Graesser、Mcnamara ,et all

(2003)則指出在閱讀的過程中,部分讀者對於剛看過的部分難以跟正在閱

而記憶與提取的方法如下:

一、 記憶的方法(陳雪麗,1993)

1. 重整法:將一個事件或是周遭的環境加以回想或是重新整理,亦可從 不同的面向進行記憶的搜尋,將欲記住之主題相關知識整合成一體的 資料後,再加以記憶。

2. 再認法:學習者將學過的資料從新展現在眼前,並加以確認。「再認」

只要是針對時間與空間的定位及熟知之感二項,前者就是確定過去經 驗發生的時間與地點;後者則是指舊經驗與新印象結合後的結果。

3. 情境助益法:指利用過去學習時的情境來幫助記憶。

二、提取與檢索的方法(鄭昭明,1993;)

1. 自由回憶(free recall):個體在學習一個列表項目後,盡可能把所 學到的項目寫出來,而不考慮這些項目原來的列表位置,著重在答對 的總數目。

2. 序列回憶(sequential recall):與自由回憶不同,此種回憶不只要 把所記得的項目寫出來,而且還要放在正確的位置上,也就是說二者 需同時答對才算正確。

3. 按序回憶(ordered recall):此回憶法又比序列回憶嚴格,不僅要 把所記得的項目寫在正確的位置上,而且還需按照順序逐項回憶列 表。

4. 線索回憶(cued recall):指受試者使用某些線索或是提示,把項目 一一回憶出來。

三、系統性遺忘(Brown,2000)

Ausubel 根據己身提出的「有意義的學習理論」認為:如果個體認 知系統的基石是基模,那麼遺忘的產生必定有其用意。Ausubel 認為遺 忘其實是記憶中一項系統性運作,具有其必要性及功能性。人腦之所以 會有遺忘的情況產生,其實是刻意針對不常用的訊息進行刪除或是刪 減,以挪出更多空間好記憶新接收的訊息,這種運作屬於認知性刪減

(cognitive pruning)。因此有意義的學習更顯重要,因為訊息一但經 過統整或是調和,則較容易被提取使用而不容易被遺忘。反之,死背強 記得來的訊息因彼此間連結性弱,而容易產生全面性遺忘。故欲避免遺 忘的產生,應注意基模之間的「成核作用」(nucleation),將新舊訊息,

甚至基模加以系統化或是意義上的處理,使之獲得增強,那麼即使有系 統性遺忘的發生,也只是將既有訊息去蕪存菁,而不致影響學習。

Brown 根據 Ausubel 的理論,以幼童經驗學習的過程為例,表示幼 兒在小的時候,成人一再告知燙的東西不可碰,但是效果均不大,一旦 幼兒被某項物品燙到,就會記得該項物品不可碰,但仍有可能去碰其他

Brown 根據 Ausubel 的理論,以幼童經驗學習的過程為例,表示幼 兒在小的時候,成人一再告知燙的東西不可碰,但是效果均不大,一旦 幼兒被某項物品燙到,就會記得該項物品不可碰,但仍有可能去碰其他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