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節 基本資料分析

一 、 研 究 對 象 與 全 國 人 口 特 性 分 析

本研究為全民健保之所有被保險人母群體,並無所謂代表性的問題。

研究對象與全國人口比較,在性別和年齡的比例分布上大致是相 同,各年度各年齡投保人數的變化,除年齡 14 歲以下的投保人數有逐年 遞減(因生育率逐年下降)外,其他年齡層均是逐年遞增,與全國人口組成 的改變也是一致。因此,本研究以全民健保中醫門診利用率代表全國民 眾的中醫醫療利用率應是最具代表性。

在投保地區方面,各年度分局之投保人數比例的變化亦不大,均以 台北分局的投保人數佔最多,東區分局佔最少,主要與全民健保是以職 業場所為優先投保地區有關。

二 、 各 縣 市 中 醫 師 人 力 之 分 布 情 形

全民健保實施後,中醫師執業人數和中醫醫療院所均是逐年增加的 趨勢,但中醫師分布一直有集中於台中縣市和台北縣市的現象,而離島 地區和東部區域佔有很多無中醫師鄉鎮及中醫師普遍不足情形(48);若與 衛生署醫師人力規劃之每十萬人口 22 名中醫師數(22)相比較,則只有台中 縣、市、嘉義市和台南市等四個縣市已達目標數,其中台中市甚至超過 目標數的 2 倍之多。因此中醫師人力存在地理分布不均的問題,和台灣 地區其他醫療資源有患不均甚於患寡之問題相似。

三 、 中 醫 門 診 檔 遺 漏 值 之 分 析

整體而言,全民健保中醫門診資料庫內容的正確性與否,目前並無 法測量,但就各變項遺漏值佔全部母體比例都是非常少的情況,顯示本 研究資料在量化指標上大致均維持良好的品質,且各年度遺漏值非常低 對研究結果並不造成影響。

資料分析過程,全國或分局是以原始資料進行分析;年齡、性別和 科別方面,則是分別剔除各變項的遺漏值後再進行相關統計分析,如各 年齡的就醫件數是以年齡分析件數進行分析;性別的就醫件數則是以性 別分析件數進行分析。因此,性別或年齡分層在就醫件數的加總結果會 比全國總就醫件數較為少;在進行各項就醫人數統計時,可能與全國的 總就醫人數會出現些微差異是正常的,主要是因其遺漏值的關係。

四 、 申 報 案 件 種 類 之 分 析

中醫門診申報案件種類中,以一般專案比例偏高,主要和國內中醫 師人力多集中於中醫診所(佔 86.45%)執業之關係,而醫療服務提供體系 的特徵常來自於醫療衛生政策制定的影響;其他專案申報比例逐年增 加,乃與健保施行後西醫醫院逐年增設中醫部(科)有關;而中醫慢性病申 報比例增加之因素,則與中醫衛生政策之放寬中醫慢性病申報作業相關。

至於針傷科診療申報比例呈先下降之後又回升的情形,是值得另外 探討的問題。誠如郭德銘(1997)在“健保之下的中醫危機”(49)一文中提 及,健保開辦以來,新增中醫醫療院所如雨後春筍林立,尤以中醫傷科 及針灸科成長為最多;然而目前台灣中醫課程教材與臨床教育過程中,

有關骨關節系統之生理、病理及復健等專業知識教育並不多的情境下,

是否會造成部份醫療院所為滿足酸痛症病患的需求及增加收益而引進一 些非醫療人員(通稱技術員),致可能導致中醫醫療服務品質下降之影響,

第二節 中醫門診醫療利用之分析

一 、 全 國 中 醫 門 診 利 用 情 形 (一 ) 全 國 中 醫 門 診 利 用 量 之 分 析

由國內針對醫療服務利用率的眾多研究中不難發現,有健康保險者 的醫療服務利用率高於無保險者;而全民健康保險屬於全民強制性投保 又是推行初期,將可能提升民眾對中醫門診醫療利用的機會。

因此,本研究全國中醫門診利用量(如總就醫人數及總就醫件數)前幾 年成長的趨勢,主要即可能和全民健保的推行初期是有相關。除此,1999 年 9 月發生 921 大地震,許多建築物倒塌而造成很多民眾的死亡與創傷,

以及後續災民卡免部分負擔政策的實施,都可能是影響民眾增加中醫門 診利用,導致 1999 年就醫人數在本研究期間成長率最高(5.63%)的原因之 一,但同年的就醫件數成長率卻未同步最高,此一現象單從本研究資料 並無法加以驗證,須配合其他相關資料再探討之。

總之,中醫門診的利用量大致上是逐年的成長,但期間總就醫件數 之成長受衛生政策推行的影響應是最為明顯。例如 1998 年總就醫件數成 長率達最高,之後陸續受到 921 地震、E 卡的部份負擔提高及中醫總額支 付制度等各項因素影響,導致 2000 年的全國就醫件數呈現急遽下降,而 2001 年又呈略微上升的情形。

另外就各項的平均年增率比較,總就醫件數的平均年增率 1.55%和總 投保人數的平均年增率 1.56%大約相當,顯示就醫件數的增加應與投保人 數的增加有關;而中醫門診總就醫人數的平均年增率 3.54%則為總投保人 數及總就醫件數的二倍多之情形,亦可能因愈來愈多民眾對於中醫的認 識與療效有愈趨於肯定之關係,進而提高了中醫門診總利用量。

(二 ) 全 國 中 醫 門 診 利 用 率 之 分 析

本研究整體中醫就診人口率的增加比較過去的研究結果是大為增 加。以 2001 年全國就診率有 28.37%為例,與邱清華(1990)(5)之研究中醫 醫療利用人口將隨中醫醫療納入全民健康保險給付範圍而增加的結果是 相吻合。

與羅紀瓊(1991)研究勞保中醫醫療利用之比較(8),其中 14.7%勞保被 保險人有利用中醫門診的結果,就診率增加了 12.37%。而二者之間就診 率的差距大,主要因投保對象不同有關,羅紀瓊的勞保被保險人屬就業 勞工群體是較為局限,本研究則是針對全國被保險人屬於全民普及,中 醫就診人口將更為擴大。

再比較翁瑞宏(2000)利用全民健保中醫門診抽樣檔研究(13),全國中醫 就診人口為 25.7%結果,則提高了 2.80%。二者都是針對全民健保中醫門 診利用之研究,但取用資料有所不同則結果是略有差異性,在本研究因 採用母體資料,應是全國民眾有實際就診中醫門診的人口率。

本研究前幾年中醫門診利用率呈逐年增加部分,及 1999 年中醫門診 總就醫件數和每人平均利用次數均達到最高峰之情形,除仍與全民健保 推行的初期有關外;也可能受 921 大地震造成很多民眾的死亡與創傷緣 故,而影響民眾中醫門診利用率增加的原因之一,但須再配合其他相關 資料探討之。

2000 年之後各項中醫門診利用均出現較為凸顯的改變,例如中醫總 就醫件數和平均利用次數均為驟降,隔年總就醫件數又再上升;以及有 就醫者平均看診次數亦為降低最多之情形。其中總就醫件數再上升部份 可能與該投保人數的增加有相關外;其他利用率下降的部份,則可能因 E 卡部份負擔與 2000 年 7 月推行中醫門診總額預算產生同儕的制約效應是 有相關,因本資料距總額預算實行尚且一年半的短時間仍屬難以定論。

但總額預算因素是否有效地控制中醫門診增加量,應是期待日後繼續觀 察之。

整體而言,本研究中醫門診之每人年平均利用次數大約是 1.32 次,

較羅紀瓊(1991)勞保中醫醫療利用調查(7)年平均就醫次數 1.18 次的結果 是增加了 0.14 次;也比李卓倫研究(6)推估公元 2000 年平均就醫次數 1.27 次,高出了 0.05 次;及與翁瑞宏(2000)全民健保中醫門診抽樣檔研究(13) 每人每年平均利用次數 1.29 次比較,也高出 0.03 次。

因此,本文結果顯示全國中醫門診平均利用次數,在實施全民健康 保險之後確實較實施之前略為增加;但 2000 年實施中醫門診總額預算及 推行相關醫療政策後,中醫平均利用次數則下降了最多(1.37→1.31 次),

而至 2001 年下降較趨緩之情形,應是值得往後時日續觀之。

綜上所述,當一項新的醫療保險制度初辦時期,因醫療可近性的提 升,可能出現各類醫療服務利用呈現遞增的現象。同樣地,全民健保中 醫門診之就醫人數和件數方面,前幾年都有逐年遞增現象,由於期間遭 逢 921 大地震的關係,整體中醫門診利用大約在 1998~1999 年達最高峰,

到 2000年時就醫件數和平均利用次數均表現下降最多(前因 921大地震緣 故,後因中醫總額預算),至 2001 年又較為緩和下降情形(當然也會有趨 於緩和的階段)。以目前結果顯示全國中醫門診利用乃有逐漸趨緩情形,

至於未來是否漸呈穩定或再降低情形?則尚且需要繼續觀察。

(三 ) 全 國 有 就 醫 者 看 診 次 數 之 分 析

雖然全國中醫門診的就診人口率呈逐年增加情形,但在有就醫者平 均看診次數方面,各年度中醫門診則均以一年就診 1 次的人數為最多。

顯示是否有部份傾向於中醫醫療的民眾,可能因治療過程未能滿足其醫 療需求(如治療成效無法立見),或受其他因素影響,而使其持續使用的意 願降低,此問題有待配合相關問卷以詳細討論之。另外,在六年期間每

年有使用中醫門診者,年看診次數是在 5 次以下者大約均維持 75%左右;

而年看診次數是在 5 次以下(包含 5 次)則為 25%左右,本研究將其視為高 度使用中醫者,亦可提供往後相關中醫醫療利用研究之參考。目前關於 中醫門診有就醫者的平均看診次數的研究不多,且多為抽樣資料來源在 推論上仍有某些誤差存在,並無法多加比較。例如蔡文全(1994)對公保中 醫門診利用(46)顯示三個月之平均就醫次數為 4.27 次,因研究時間只有三 個月,並不適合以比例推估比較;鄧振華(2002)中醫利用之抽樣研究(14) 顯示有利用中醫者平均就醫次數 3.99 次,其抽樣與本研究實際結果仍有 些差距。

唯一與本研究結果相似的是翁瑞宏(2000)針對 1997 年全民健保中醫 門診抽樣檔之研究(13),其結果顯示有利用過中醫者的平均利用次數為

唯一與本研究結果相似的是翁瑞宏(2000)針對 1997 年全民健保中醫 門診抽樣檔之研究(13),其結果顯示有利用過中醫者的平均利用次數為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