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七節 醫療資源與醫療利用之影響

依據 Andersen 的定義,家庭資源(如收入保險、是否有固定求醫場所) 和社區資源(如醫療資源的多寡、醫師人口比、交通時間、候診時間)等皆 屬於能用因素。

對於國內醫療資源分布之概況,從 1989 年洪錦墩及李卓倫以 GINI 係數描述台灣地區醫師人力在 1975~1985 年間分佈情形,發現分佈情形 有愈形集中之趨勢(37);1990 年胡幼慧在區域發展差異中指出,台灣地區 社會資源(包括醫療人力資源)之地理分布受地區社經發展程度之影響,差 異性隨著時間日益嚴重(38)。顯示國內的醫療資源在地理上之可近性並未 盡完善,而中醫醫療資源同樣有地理分布不均之情形。

Andersen(1976)當醫療資源愈多(如專科醫師人口比愈高),醫療利用 也愈多,顯示二個變項之間的相關性;國內多數的中、西醫醫療研究亦 顯示相似結果。以下同時引用中西醫療利用研究來探討中醫醫療資源對 中醫醫療利用之影響:

吳肖琪(1991)針對醫療區域網資源對醫療利用之影響發現(39):民眾是 否就醫不受醫療供給者影響,但就醫次數多寡則受醫療資源之可用性影 響。在西醫門診方面,醫療資源不足區,民眾的醫療需求隨醫療供給的 增加而增加;醫療資源充足區,則不受影響。在中醫門診方面,有保險 者亦不受影響;但若考量自覺疾病嚴重度和生病日數時,中醫醫療資源 可用性越好的區域,民眾利用中醫越多。

陳秋瑩(1999)於民國 80 年對台灣地區民眾使用中醫門診服務因素之 調查結果(40):以求醫偏好、有無固定中醫師及受訪前一個月是否生病等 三個變項會影響是否去使用中醫門診服務。其中,習慣看中醫者比不一 定看中醫者去使用中醫門診服務的勝算比為 2.28;有固定中醫師比無固

定中醫師去使用中醫門診服務的勝算比為 5.84。

邱清華等(1990)對抽樣台灣地區中醫醫療狀況及需求之調查研究發 現(5):勞保特約中醫診所三家以上之地區的使用量為三家以下之地區的 1.75 倍。

林芸芸(1992)對新店居民的研究顯示(9):有社會保險的民眾,以坐車 就診者是較常利用西醫醫療;且就醫交通時間愈少者的醫療利用率愈高。

羅紀瓊(1992)探討勞保被保險人中醫醫療利用之研究顯示(8),中醫師 愈多的地區勞保被保險人使用中醫的機率愈低,但有使用中醫門診的勞 保人口中,中醫師愈多的地區使用次數愈多,但二者均未達統計顯著水 準。

侯毓昌(1995)立意取樣台中市七家中醫醫院的門診病人探討中醫門 診病人選擇中醫醫療之影響因素(41): 受 訪 者 年 齡 以 20~39 歲 居 多 (67.4%),。受訪者的「三個月來的中醫門診次數」(7.58 次)比「三個月 來的西醫門診次數」(1.61 次)高,顯示受訪者利用中醫頻率較西醫多。

朱僑麗等(1994)對醫師人力供給多寡是否影響被保險人的門診利用 之結論(42):地區內醫師數的多寡,對有保險者的門診利用機率及次數並 未造成顯著差異,其解釋可能的原因為,就醫可近性較差地區民眾已付 出較高的時間及交通成本以尋求必要的醫療。

賴芳足(1995)調查全民健保後民眾醫療利用影響因素(43):比較醫療資 源充足地區與缺乏地區的民眾醫療利用,發現門診及住院次數上無顯著 差異,其結論解釋可能未考慮交通因素及鄰近地區醫療資源所導致。

賴俊雄等(1996)針對中部五縣市民眾之中醫醫療利用發現(44):每萬人 口中醫師與中醫門診成正相關。

翁瑞宏(2000)抽樣全民健康保險中醫門診醫療利用之研究顯示(13):投 保地區的每萬人口西醫師數愈少其中醫利用愈高;投保地區的每萬人口

中醫師人數低於 0.50 名其中醫利用則較低。

鄧振華(2002)台灣地區中醫醫療資源對中醫醫療服務利用之研究顯 示(14):每萬人口中醫師數與醫療利用呈正相關。有固定中醫師者其利用 中醫門診之人數比率約 85.71%,未固定中醫師者約 46.81%;有固定西醫 師而又利用中醫門診的比率約 68.09%,未固定西醫師而又利用中醫門診 的比率約 56.44%,以上均具有統計上的的差異。

綜合上述多數的研究實證,(吳肖琪 1991)醫療資源的多寡並不會直 接影響民眾去利用醫療服務,但對於民眾醫療服務的利用量可能有所影 響。另賴、翁、鄧三人的研究皆同樣顯示每萬人口中醫師數與醫療利用 呈正相關之結果,和吳肖琪的結論是有相呼應之處。

再則,中醫門診是屬於基層的醫療服務,民眾較多傾向於在居住地 或其附近的範圍內就醫,因此地區醫療資源的供給與醫療服務的利用之 間,應有直接相關性。是故,醫療資源分布對民眾醫療利用之影響,可 能會因某些地區的特性而產生不同的結果。基於此觀點,本研究亦嘗試 探討各縣市中醫師人數比與中醫醫療利用率之相關分析。

第八節 健康保險與中醫醫療利用率之探討

當勞、公、農保及全民健保等醫療保險制度陸續介入後,有關民眾 中醫醫療的需求與利用得逐步反應出來,往後的中醫研究內容多偏向探 討保險介入對中醫醫療利用之影響。以下引述相關之文獻:

羅紀瓊(1991)於 1988~1989 年勞保中醫醫療利用調查顯示(8):一年期 間有利用中醫的比率為 14.7%,複向就醫比率為 16.0%,年平均就醫次數 為 1.18 次,女性中醫就診比例大於男性,女性 40~44 歲及 50~59 歲平均 中醫利用次數顯著高於同一年齡層之男性。

李卓倫等(1992)在中醫醫療需求與供給之整合研究的分析(6):受訪者 平均每人每月就醫次數為 0.085 次,推估一年約為 1.02 次。另外,作者 同時也假設,如果公元 2000 年每個人皆有保險,則預估平均每人每月就 醫次數為 0.106 次,一年約為 1.272 次。

賴俊雄等(1993)立意取樣調查四家省立醫院附設中醫部及中國醫藥 學院附設醫院之中醫門診病人發現(45):受訪者過去一星期的中醫就診為 1.2 次,有保險者比無保險者多使用 20.6%的中醫門診。主要就診的疾病 有呼吸系統疾病(21.1%)、徵候症狀與其他疾病狀態(20.0%)、骨骼肌肉疾 病(15.3%)、損傷(12.5%)、消化系統疾病(11.4%)、泌尿生殖疾病(7.3%)。

蔡文全(1994)對公保各類保險被保險人中醫醫療利用之研究顯示(46) 有三項:Ⅰ.被保險人中醫利用次數隨年齡增加而遞增,至 65~69 歲達最 高,之後下降;三個月的總平均就醫次數 0.462 次,男性平均為 0.414 次,

女性平均為 0.509 次。Ⅱ.中醫的利用比率隨年齡增加而遞增,至 35~39 歲達最高,之後遞減;三個月的總平均利用比率為 10.5%,男性利用比率 為 9.6%,女性 11.4%。Ⅲ.每就診人中醫利用次數隨年齡增加而遞增,至 65~69 歲達最高,之後下降;三個月的總平均就醫次數為 4.27 次,男性

平均利用次數為 4.23 次,女性 4.31 次。此外,主要就診的疾病有肌肉骨 骼系統(40.7%)、呼吸系統(20.0%)、消化系統(10.2%),共佔 70.9%。

賴俊雄等(1996)針對中部五縣市民眾之中醫醫療利用(44):女性使用中 醫門診的勝算為男性的 0.645 倍,有慢性病的中醫門診勝算比為 2.103。

林致坊(1998)針對 1996~1997 年北區健保局中醫門診利用之抽樣研 究(11):北區分局中醫醫療利用人口比率為 22%,平均每人每年利用中醫 0.96 次。

翁瑞宏(2000)針對 1997 年全民健康保險中醫門診醫療利用之研究

(13):Ⅰ.中醫就診人數佔 25.7%,未利用中醫人數佔 74.3%;每人年平均 利用次數為 1.29 次,有利用過中醫者的平均利用次數為 5.01 次;有利用 過中醫者,其使用中醫門診次數在 5 次以下者佔 67.3%,使用 5 次以上者 佔 32.7%。Ⅱ.性別方面,女性各項中醫門診利用情形皆高於男性;年齡 層 45~54 歲及 65 歲以上者之各項中醫門診利用情形皆高於其他年齡層。

Ⅲ.就醫科別以「脫臼,扭傷及拉傷」之利用次數最高;案件別以「中醫 慢性病」最高;有慢性病者中醫門診利用情形皆高於無慢性病者。

鄧振華(2002)台灣地區中醫醫療資源對中醫醫療服務利用之抽樣研 究顯示(14):平均每人每年利用中醫 2.35 次,有利用中醫者平均就醫次數 3.99 次。年齡、性別、家庭組成、醫療資源可近性、有無慢性病病等與 是否使用中醫有顯著差異。在不同疾病選擇中西醫方面:民眾以調理體 質者佔 43.52%、感冒者佔 35.47%、肌肉挫傷者佔 34.21%、咳嗽者佔 33.96%

是看中醫;而以感冒者佔 77.44%、咳嗽者佔 48.82%、腸胃炎者佔 33.51%

是看西醫。

李丞華(2002)針對全民健保中醫門診利用率之抽樣研究顯示(47):以 2000 年為例之每人平均中醫門診利用率為 1.264 次,女性為 1.477 次,男 性為 1.051 次;年齡別利用率呈“ㄇ”型,在 35~65 歲呈現高峰,其年齡

分布迥異於西醫的年齡別利用率呈“J”型。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分析架構

本研究主要是針對中央健保局中醫門診的申報資料,進行分析全民 健康保險被保險人之每年中醫門診利用頻率。本研究分析架構乃依據 Aday and Andersen (1974)醫療服務利用行為的相關影響因素,但因資料的 限制而稍做修改,而形成如圖 3-1 之分析架構,「中醫門診醫療利用」的 情形受到「個人決定因素」和「中醫醫療資源」二方面的影響。

圖 3-1:

分析架構

在「個人決定因素」方面,Andersen (1974)的醫療服務利用模式包含 傾向因素、能力因素及需要因素,但因資料本身的限制,無法和其他資 料串在一起,因此在傾向因素中只考慮年齡和性別﹔在能力因素中只考 慮投保地區如縣市別。

個人決定因素 n 性別

n 年齡 n 投保地區

中醫醫療資源 n 每萬人口中

醫師數

中醫門診醫療利用 n 全國中醫門診利用之趨勢分析 n 各分局中醫門診利用之概況 n 年齡性別分層中醫利用之概況 n 各縣市中醫門診之相關分析

在「中醫醫療資源」方面,考慮中醫師資源的分佈包括每十萬人口 中醫師數。

在「中醫門診醫療利用」方面,因全民健保現階段僅支付中醫醫療 門診部分,因此就中醫門診申報資料分析各層級的利用概況,包括全國 總量、各分局、年齡性別分層的中醫門診利用之分析,及各縣市中醫門 診利用之相關分析,以確實了解台灣地區民眾中醫門診醫療利用的變化 情形。

第二節 變項名稱與定義

表 3-1 研 究 各 變 項 操 作 型 定 義 一 覽 表

變項名稱 類別 操做型定義

自變項

年齡 類別變項 為就醫者就醫行為當年年底時的年齡,共分為「4 歲以下」

「5~14 歲」「15~24 歲」「25~34 歲」「35~44 歲」「45~54 歲」「55~64 歲」、「65~74 歲」、「75 歲以上」共九組。

性別 類別變項 分為男性、女性,由 id-sex(性別)得。

投保地區 類別變項 依地理行政區分為 24 個縣市,其中金、馬地區合計為一。

申報案件 類別變項 依健保局的申報案件分類,共分為「中醫一般案件」「中

醫其他專案」「中醫慢性病」、「中醫針傷科及整復」等四

類。

依變項

就醫件數 連續變項 將每件申報案件視為一就醫人次,計算全年就醫件數

就醫人數 連續變項 將同一身份證編碼的就醫資料進行歸戶計算全年就醫人數

就診率 連續變項 全年就醫人數/年底投保人數

就診率 連續變項 全年就醫人數/年底投保人數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