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第五節 討論

研究結果顯示,研究對象網路成癮總分介於 26-104 分,平均值為 52.36 分,標準差為 12.24,此得分介於正常範圍,未達到網路成癮高危 險群的標準。然而,根據陳淑惠等(2003)中文網路成癮量表(CIAS-R)

之分類,達 58 分以上為網路成癮高危險群,本研究有 187 人(30.3%),

接近全體的三分之一;達 64 分以上為網路成癮的疑似個案,本研究有 102 人(16.5%),接近全體的六分一。針對其他使用陳淑惠中文網路成癮量表

(CIAS-R)的高中職相關研究作比較,以瞭解網路成癮總分與高危險群 之差異(見表 4-5-1)。

戴秀津等(2004)的研究對象與本研究最為相似,皆是以高中職生 為樣本,其網路成癮總分為 51.3,相較於本研究略低一些,推測可能與 年代有關,因現今網路使用更為普遍,故本研究得分較高。而年代與本 研究較為靠近的曾建勳 (2013),則是以高職生為研究對象,網路成癮總 分為 54.0,略高於本研究一些,可能與學校類別的差異有關,而有較高 的的得分。至於,褚志鵬等(2008)研究之網路成癮總分為 65.41,遠高 與於本研究,推測可能與年代、地域性的因素或學校與學生特質的不同 有關。與其他年齡層的研究作比較,網路成癮平均得分大多介於 50-60 之間,本研究屬於正常範圍。

73

關於網路高危險群方面,本研究網路成癮總分超過 58 分有 187 人

(30.3%),曾建勳(2013)的研究有 65 人(18.5%),而戴秀津等(2004)、

魏希聖等(2006)、褚志鵬等(2008)的人數較少,分別為 54 人(5.0%)、

97 人(10.0%)及 100 人(10.0%),其原因為分類方法的不同。本研究與

74

進一步與各構面做探討,本研究最嚴重的構面為「網路成癮耐受性」; 次嚴重的為「網路成癮戒斷症狀」,其結果與曾建勳(2013)、褚志鵬等 人(2008)的研究相同,然而,與戴秀津等(2004)的研究最嚴重排序 第一為網路成癮戒斷症狀,其次才是網路成癮耐受性(見表 4-5-2),此 結果希望能提供家長,若孩子有明顯的耐受性或戒斷症狀的出現,能及 早介入關心孩子的日常生活及協調上網時間,避免孩子繼續惡化。

表 4-5-2 高中職生網路成癮相關研究各構面之比較 作者/年代 網路成癮

耐受性

網路成癮 戒斷作用

強迫性上網 人際健康 問題

時間管理 問題 戴秀津等

(2004)

2.10 2.12 1.86 1.97 1.88

褚志鵬等

(2008)

3.45 2.72 2.65 1.97 1.88

曾建勳 (2013)

2.18 2.12 2.04 2.02 2.02

本研究 2.19 2.11 1.91 1.93 1.91

二、 研究對象人際關係現況

研究對象真實人際互動量表總分平均為 2.96,高於平均值 2.5,至 於分量表得分依序分別為「與朋友的訊息性揭露」(平均值 3.31)、「與朋 友的親密性」(平均值 3.07)、「與父母的親密性」(平均值 2.66),而網 路人際互動量表總分平均為 1.67,分量表依序分別為「與網友的訊息性

75

揭露」(平均值 1.77)、「與網友的親密性揭露」(平均值 1.60),其得分 排序結果與溫婉玉(2009)相同。本研究的網路成癮疑似個案有 102 人,

佔全體的六分之一(16.5%),疑似個案在網路人際關係方面較佳、在真 實人際關係方面較差,推論可能疑似個案已經有在網路上穩定共同活動 的網友,而在真實生活中較為特立獨行、鮮少與他人互動,建議家長、

學校老師、輔導人員,針對疑似個案的青少年能更積極給予關心及心理 輔導。

本研究的性別在人際關係達顯著,在網路人際關係方面,男生高於 女生,其結果與黃琪皎(2007)、溫婉玉(2009)相同,推測可能因男生 喜歡玩網路遊戲,常會在網路上與網友同盟或組團進攻,故男生高於女 生。而真實人際關係方面,則是女生高於男生,其結果則與大多數研究 相同(陳嬿竹,2002;溫婉玉,2009;盧浩傑,2007;蘇逸珊,2002),

推測可能因女生心思較細膩、較注重心理層面的感受,所以比起風險較 高、較不穩定的網友,女生更注重真實人際中的朋友。

三、 研究對象個人背景變項與網路使用行為、人際關係、網路成癮之間 的關係

(一)學校類別

本研究網路使用年數與真實人際關係方面,高中優於高職;網路使 用時數與人際健康問題,則是高職優於高中。戴秀津等(2004)的研究

76

指出高職生比高中生更容易有網路成癮的現象,與本研究相同,學校類 別是重要的網路成癮的因素之一,相關的學校及輔導人員應多加注意。

(二)性別

本研究性別在網路使用年數、網路使用時數、網路成癮方面達顯著,

男生高於女生。男生網路使用年數平均為 8.81 年,女生網路使用年數平 均為 8.18 年,本研究男女生在網路使用年數方面差不多,但高於褚志鵬 等(2005)的研究 5 年以上未滿 6 年。關於一週網路使用時數方面,男 生一週網路使用時數平均為 38.84 小時,女生一週網路使用時數平均為 28.77 小時,相較於曾建勳(2013)的研究 24.08 小時,結果是更高的。

此外,在網路成癮方面,男生也高於女生,此結果與林旻沛(2003)、何 振珮(2007)、游森期(2001)的研究相同。至於關於網路使用媒介與網 路使用動機方面,本研究顯示男生較常使用桌上型電腦,主要目的為玩 線上遊戲,女生則較常使用智慧型手機,目的為檔案下載。性別也是很 重要的網路成癮的因素之一,家長及學校老師若能更瞭解孩子的喜好及 生活習慣,能避免網路成癮的發生及即早建立正確的網路使用觀念。

(三)年級

本研究在網路使用時數方面會因年級不同而有顯著差異,其中,高 三高於高一、高二高於高一,雖然本研究年級在網路成癮方面沒有達顯 著,但褚志鵬等(2008)的研究多為「高三高於高二」、「高二高於高一」。

77

推論可能原因為高三課業繁忙、時間較少,但比起出外運動或旅遊,高 三更常透過網路抒解壓力。建議學校老師能設計多元、有趣的課程,或 融入網路的觀念與網路安全的內容,也能引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及減緩課 業壓力。

(四)學校成就表現

關於學校成就表現,發現在網路成癮方面,學校成就表現後三分之一 者高於中間三分之一、中間三分之一者高於前三分之一,其結果與曾建 勳(2013)之研究相同,而戴秀津等(2004)則指出全班後四分之一者 比全班前四分之三更容易有網路成癮的傾向,雖然分類不同,但皆是學 校成就表現不佳者較容易有網路成癮的問題。而本研究在網路使用時數 方面,則是學校成就表現中間三分之一者高於後三分之一、後三分之一 者高於前三分之一。在網路使用動機中,學校成就表現前三分之一者與 中間三分之一者在「無聊、打發時間」比例最高,後三分之一者則是「玩 線上遊戲」。整體來看,學校成就表現不佳者較容易有網路成癮的問題,

家長及學校老師需多加注意。

四、研究對象之網路使用行為、人際關係與網路成癮之間的關係

(一)研究對象之網路使用行為與網路成癮之間的關係 1.網路使用年數

網路使用年數與網路成癮沒有直接相關。

78

2.網路使用時數

研究對象一週網路使用時數與「網路成癮」(r=.309,p<.01)呈現正 相關。亦即,網路使用的時間越長,網路成癮越嚴重,此結果與溫婉玉

(2008)游森期(2001)之研究結果相同。過去研究較少針對網路使用 媒介做討論,本研究細分「桌上型電腦網路使用時數」與「手機或平版 網路使用時數」,發現不論是「桌上型電腦網路使用時數」或「手機或平 版網路使用時數」與網路成癮皆呈現正相關(r=.234,p<.01、r=.238, p<.01)。由此可知,不論是桌電、手機或平版,只要上網時間越久者,「網 路成癮」越嚴重,但男生較以桌上型電腦使用為主,女生則較偏好手機 或平版。

3.網路使用地點

本研究網路使用地點與網路成癮沒有直接相關,但有 89.3%上網地點 主要為「自己家中」,此結果與何振珮(2007)、褚志鵬(2008)的研究 結果相同。除了自己家中之外,「學校」也是第二排序青少年經常上網的 地點。因此,學校老師及輔導人員也需要更加監督與關心。

(二)研究對象之人際關係與網路成癮之間的關係

本研究人際關係中的「網路人際關係」達顯著,呈現正相關(r=.266, p<.01)。亦即網路人際關係越好,網路成癮越嚴重,此結果與游森期

(2001)、廖家和(2009)、溫婉玉(2009)的研究結果相同,雖然本研

79

究真實人際關係未達顯著,但游森期(2001)與李盈數(2010)的研究 皆顯示呈現負相關。

五、 網路成癮預測情形

1. 本研究個人背景變項、網路使用行為、真實人際關係、網路人際關係 對網路成癮的預測情形不佳,解釋量僅為 16.40%,不能解釋大部分的 變異量,而黃宏民(2013)針對國中生的解釋量為 46.10%,有良好的 預測力,深入探討其研究所納入的預測變項與本研究做比較,本研究 較黃宏民(2013)的研究多增加學校類別、網路使用媒介等變項,而 黃宏民(2013)較本研究多增加家庭社經地位、網路使用活動的變項,

建議未來研究學者也可以納入上述相關變項。

2. 本研究在高一(以高三為基準)、網路人際關係、一週網路使用總時數 對網路成癮的預測為正向。亦即,在網路成癮方面,高一比高二、高 三更高,網路人際關係越好、一週網路使用總時數越長,網路成癮越 嚴重。

80

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