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本研究主要探討音樂治療對改善社區失智症長者行為問題,根據研究結果進一步分析探 討,將本章分為三節,第一節人口學特性分析與討論;第二節音樂治療對社區失智症長者行 為問題之探討;第三節研究建議及限制。

第一節 人口學特性分析與討論 一.人口學特性分佈

本研究之失智症長者,其基本屬性,健康狀況,認知狀態,CMAI 及 NPI 量表得分,在 實驗組與對照組無明顯差異,本研究結果與國內外多篇文獻相符合。 有一台灣之社區研究 發現女性以 AD 居多,而男性以 VAD 為主(Liu et al.,1996),與本研究女性多於男性(71.4%) 相似,其可能原因是血管性失智症常合併其他內科疾病(高血壓,糖尿病)等,死亡率也較高,

且與本研究收案條件限於中、重度有關。在藥物方面,目前針對緩解阿茲海默氏症長者認知 功能為乙醯膽鹼抑制劑,而減緩精神行為干擾則以抗精神科用藥及抗憂鬱劑,與本研究服藥 情形服用乙醯膽鹼抑制劑者佔 85.7%,服抗精神病藥者佔 57.1%,服用抗憂鬱劑佔 21.4%相 似,且兩組無顯著差異,與王(2011)對北部某家養護中心 20 位失智症長者之研究亦發現兩 組服藥情形無顯著差異。

二.人口學特性與問題行為

本研究之人口學特性(年齡,性別,教育程度,宗教信仰,婚姻狀況,罹患慢性病種類) 與 CMAI 問題行為無顯著差異,與張等(2004)及 Sung 等(2012)研究結果相似。但也有學者指 出性別與問題行為有相關性,女性失智症長者語言攻擊行為比例佔 35%,男性則佔 13%(Burgio et al,2000);Beck et al(1998)的研究指出已婚的失智症男性呈現較多且顯著的攻擊行為。研究 結果不同之原因,可能是問題行為的總類,項目太廣泛之故(張等人,2004)。

本研究認知功能與 CMAI 問題行為無顯著差異,在 Chang 等(2010)研究發現認知狀態與 身體攻擊行為呈負相關,認知功能愈差,身體攻擊行為愈多,亦有研究指出認知功能愈差,

其身題攻擊行為及身體非攻擊行為頻率愈多(Cooke,2010),本研究與文獻不同,可能與收案 條件不同所致,所以在臨床上仍需定期評估失智症長者的認知功能,而給予不同的照護措施。

使用藥物情形與 CMAI 問題行為無顯著差異與何(2011)研究結果相似,但 Chang 等 (2010)研究結果顯示服用抗精神病藥者的身體非攻擊行為高於未服用抗精神病藥者,與本研 究不同,經由分析可能是照顧者給予失智症長者服用抗精神病藥物都採必要時才給予,而無 一致性的給藥原則。

目前並沒有研究社區失智症長者之人口學特性與 NPI 次項目之相關性,故無法針對本研 究結果與類似研究做比較及分析,故只針對部分相關做分析討論。本研究發現年齡與激動/

攻擊性、冷漠/毫不在意、言行失控、暴躁易怒/情緒易變及睡眠/夜間行為有顯著相關性;年 齡與激動/攻擊性、言行失控、暴躁易怒/情緒易變呈負相關,Cohen-Mansfield,Marx 與 Werner(1992)研究發現越年輕之失智症長者越容易出現身體的非攻擊行為,而年齡較大的失智 症長者,因併有較多疾病與聽力障礙,所以會有較多攻擊行為與語言攻擊行為。年齡與冷漠/

毫不在意、睡眠/夜間行為呈正相關,Hwang et al(1997)發現年齡愈大與睡眠障礙呈顯著正相 關。

憂鬱/情緒不佳,焦慮與教育程度有顯著差異,Hwang et al(1997)研究指出高教育程度 者出現問題行為次數較多。暴躁易怒/情緒易變與性別有顯著差異,Schreiner(2001)指出男性 失智症長者的身體攻擊行為發生頻率顯著多於女性,而女性則以語言攻擊行為較多。教育程 度,基因與性別與 NPI 分數無相關性(Tscbanz ,2011),目前國內外文獻對人口學與問題行為 之相關性,尚無一致的定論。

認知功能(MMSE)與食慾及飲食行為改變呈顯著負相關,認知功能愈差,其食慾及飲食行 為改變越好,可能是當失智症長者認知功能退化到中度末期或重度時,以趨向穩定狀態,反 抗進食的情形也會減少。

抗精神病藥與幻覺有顯著差異,Suzuki et al(2012)針對 38 位失智症長者研究服用抗精神 病藥後其 NPI 分數及次項目分數之情形,研究發現 NPI 總分與次項目中妄想,幻覺,激動,

暴躁易怒,怪異動作有下降情形,但無顯著差異。本研究結果發現有服抗精神病藥其幻覺情 形會比沒有服抗精神病藥多。

52

第二節 音樂治療對社區失智症長者行為問題之探討 一. 音樂介入對 CMAI 之分析

(一)CMAI 總分:本研究以中文版 CMAI 總分經獨立樣本 t 分析發現兩組間無顯著差異,並由 成對樣本 t 分析顯示實驗組前後測分數由 85 分下降至 54.8 分,達統計之顯著差異,先前許 多文獻與本研究結果相似(Sung et al.,2006;Park & Pringle Specht.,2009;Wall & Duffy.,2010;

Zare,Ebrahimi, & Birashk., 2010 ; Ueda et al.,2013;Raglio et al.,2013) 。然而有些研究與本研究 結果不同,Cooke et al(2010)音樂治療未改善問題行為及焦慮狀態,可能是因為音樂種類及 研究設計不同所致。Chang et al(2010)給予八週的音樂治療,結果顯示 CMAI 總分沒明顯改變,

可能因統計方法及音樂介入時間不同所致,Winckel et al.(2004)針對中重度失智症者給予六週 的音樂治療,結果發現明顯改善認知功能,但對問題行為沒有明顯的進步。Sung et al(2012) 也指出團體音樂治療可降低問題行為及焦慮,但統計無顯著差異。

(二)身體非攻擊行為:中文版 CMAI 身體非攻擊行為前後測分數下降 13 分,達統計之顯著差 異,先前的文獻與本研究結果相似(Sung et al.,2006;Goddaer & Abraham.,1994;何,2011)。

但是仍有其他研究與本研究不同,Chang et al(2010)研究指出音樂介入後對身體非攻擊行為 分數有增加的趨勢,但未達顯著差異,可能因統計方法及音樂介入時間不同所致,Cooke et al

(2010)音樂介入對身體非攻擊行為無顯著改善,可能是因為音樂種類及研究設計不同所致。

(三)身體攻擊行為:中文版 CMAI 身體攻擊行為前後測分數下降 7.33 分,達統計之顯著差異,

先前的文獻與本研究結果相似(Chang et al.,2010; 何,2011)。但是仍有一些研究與本研究不 同,(Cooke et al.,2010)發現男性失智症者在音樂介入後對身體攻擊行為未改善,如同 1992 年 Cohen-Mansfield et al 的研究結果。

(四)語言非攻擊行為:中文版 CMAI 語言非攻擊行為前後測分數下降 7.58 分,達統計之顯著差 異,與先前的文獻結果相似(何,2011),Cooke et al(2010)指出,音樂介入對語言非攻擊行為 有改善但未達到顯著差異。有些研究結果與本研究不同,Remingion(2002)及 Chang et al(2010)

研究指出音樂介入對語言非攻擊行為無顯著改善,反而得分有增加的趨勢,可能因為統計方

法或音樂介入方式不同的關係。

(五)語言攻擊行為: 中文版 CMAI 語言非攻擊行為前後測分數下降 2.33 分,達統計之顯著差 異,先前的文獻與本研究結果相似(Goddaer & Abraham.,1994;Chang et al.,2010 ;何,2011)。

但仍有一些研究與本研究不同,Cooke et al(2010)及 Ledger & Baker(2007)研究皆發現音樂 治療反而會增加語言攻擊行為,可能因研究設計給予音樂方法不同所致,有學者指出音樂治 療可能會改善失智症者的言語表達,所以會增加語言攻擊行為(Brotons & Koger,2000;Dileo &

Bradt,2005),反之 Chang et al(2010)研究顯示音樂治療對語言攻擊有顯著進步。

二.音樂介入對 NPI 之分析

(一)NPI 總分:本研究以 NPI 總分經由 Mann-Whitney U test 後,發現兩組之間無顯著差異,

並由 Wilcoxon Sign-Rank test 顯示實驗組前後測總分為 59.43 分下降至 25.57 分,達統計顯著 差異,先前的文獻與本研究相同(Brotons 及 Marti.,2003;Raglio et al.,2008; Weber et al.,2009;

Liu et al.,2013)。

(二)NPI 次項目分析:本研究結果發現實驗組與對照組在 NPI 每次項目中其分數並無顯著差 異,但經六週音樂治療後在 NPI 次項目中,實驗組在妄想,幻覺,激動/攻擊性,憂鬱/情緒 不佳,焦慮,冷漠/毫不在意,言行失控,昂然自得,暴躁易怒/情緒易變,怪異動作,睡眠/

夜間行為,食慾/飲食行為改變有顯著進步;對照組在後測部分雖然幻覺,激動/攻擊性,憂鬱 /情緒不佳,焦慮,冷漠/毫不在意,睡眠/夜間行為,食慾/飲食行為改變其分數有下降,但並 無顯著的差異,與 Raglio et al(2008)針對 59 位失智症長者聆聽音樂治療結果發現 NPI 總分及 次項目中妄想,激動/攻擊性,焦慮,冷漠/毫不在意,暴躁易怒/情緒易變,怪異動作,睡眠/

夜間行為,皆有顯著進步的結果相似,Weber et al(2009) 對 76 位住院輕,中度失智症者給於 音樂治療,發現焦慮與冷漠/毫不在意有明顯改善,Liu et al(2013)針對台灣居住在護理之家 104 位失智症長者給予音樂治療,結果發現 NPI 總分及次項目中妄想,幻聽及激動行為有顯著改 善。

進一步探討聽音樂次數與 CMAI 及 NPI 的相關性,研究發現兩者無顯著相關性,但在 NPI 量表 12 精神行為上,其幻想,激動/攻擊性,憂鬱/情緒不佳,昂然自得/欣快感,冷漠/

54

毫不在意,睡眠/夜間行為,食慾及飲食行為改變等 7 個精神行為皆呈負相關,但未達統計顯 著差異,表示聽音樂次數越多,其幻想,激動/攻擊性,憂鬱/情緒不佳,昂然自得/欣快感,

冷漠/毫不在意,睡眠/夜間行為,食慾及飲食行為改變等行為可能會愈改善。

國內外文獻多針對持續聽音樂時間長短或音樂治療採隔週介入做結果分析,少探討聽音 樂的次數與問題行為的相關性,本研究發現雖無顯著的相關,但因失智症者的精神症狀與情 緒反應(憂鬱,焦慮,激動,冷漠及躁動)有很高的相關性(Raglio et al.,2010),可藉由情緒 放鬆來改善精神症狀。根據漸進式降低壓力閾值模式(Progressively Lowered Threshold Model,PLST model)當失智症長者隨著腦部功能退化,對外在環境壓力的忍受度降低,當外 在環境刺激太多超過長者的壓力閾值時,而容易出現問題行為。而研究指出音樂可有效修正 環境中的刺激,進而預防或降低失智症長者的問題行為。

國內外文獻多針對持續聽音樂時間長短或音樂治療採隔週介入做結果分析,少探討聽音 樂的次數與問題行為的相關性,本研究發現雖無顯著的相關,但因失智症者的精神症狀與情 緒反應(憂鬱,焦慮,激動,冷漠及躁動)有很高的相關性(Raglio et al.,2010),可藉由情緒 放鬆來改善精神症狀。根據漸進式降低壓力閾值模式(Progressively Lowered Threshold Model,PLST model)當失智症長者隨著腦部功能退化,對外在環境壓力的忍受度降低,當外 在環境刺激太多超過長者的壓力閾值時,而容易出現問題行為。而研究指出音樂可有效修正 環境中的刺激,進而預防或降低失智症長者的問題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