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認知風格

一、 認知風格的意義

認知風格是一個假說性的構念(hypothetical construct),是指一 個人從事認知活動時特有的風格或方式(Witkin & Goodenough, 1981;

Riding & Cheema, 1991; Morgan, 1997)。國內外各學者對於認知風格 的涵義解釋各有不同,例如Messick(1976)認為認知風格是個人組 織與處理訊息的習慣,是個人知覺、思考、問題解決和記憶的模式;

Witkin(1976)認為認知風格是個人在知覺或人格方面所表現的特 質;Sternberg(1988)則認為認知風格是一種思考的方式、態度,是 個人喜好施展天資能力及使用發揮才智的傾向。國內學者張春興

(1996)認為認知風格是個人在面對情境時,經由其知覺、思考、記 憶、問題解決等內在心理歷程,在外顯行為上所表現的習慣性特徵;

陳密桃(1995)認為認知風格是個體在認知的組織和作用上,相當穩 定且一致的心理傾向;楊坤原(1996a)則將認知風格解釋為學習者 對其所接受的訊息予以編碼、分析及統整、儲存等處理過程的偏好。

雖然各家學者對認知風格的定義不同,但歸納起來可知,學者對 於認知風格都傾向於認為其是一種個人面對外界資訊與情境時,隱藏 在內的知覺歷程、表現在外的處理方式的一種恆常的特質,影響其整 個認知行為的表現。

二、 認知風格的特性

關於認知風格的特性,可歸納以下六點(引自張韶瑩,2003):

(一)自我一致性:不同的認知風格測驗所測出的個人之認知風格的 類型均十分一致。

(二)普遍性:個人在不同的情境下所表現出的行為,均可顯現出其 風格的認知特質。

(三)穩定性:認知風格具有穩定的特性,雖然會隨年齡增長而稍有 改變,卻不會因時間、空間或認知對象而有太大的改變。但原 處於兩個極端的中間者,其認知風格的表現可能會出現變動情 形。

(四)價值中立:每種相對的認知風格屬性均有其適應環境的價值,

其表現的適切性,需視作業的性質和發生的情境而定。

(五)連續性:認知風格是一種傾向,代表對某種刺激知覺所呈現的 不同程度的表現。

(六)獨特性:每個人的認知風格表現均有差異之處。

透過上述特性可發現,認知風格可讓學習者表現出參與學習的獨 特行為,足以作為考慮學習者的特質以進行教學的分類依據。

三、 認知風格的分類

認知風格的分類,因各學者的定義、觀點及考慮的因素不同,而 有各種不同的分類,但無論如何分類,都只能說明個體在該類型中的 相對地位。在眾多認知風格理論中,Witkin等 (1954)所提出的場 地獨立性理論(field dependent/independent),是目前在研究認知風 格方面發展最為完整、被研究最多、也是最廣泛應用在教育情境中的 理論。(Witkin, Moore, Goodenough, & Cox, 1977;郭麗玲,2000)。

測量場地獨立/場地相依的工具有很多種,例如傾室傾座測驗

(Tilting Room Tilting Chair Test)、身體調整測驗(Body Adjustment Test)、棒框測驗(Rod and Frame Test)、藏圖測驗(Embedded Figures Test)。其中藏圖測驗因所需器材最少,實施最為簡便,故被大量使 用於認知風格的相關研究中。藏圖測驗是將一簡單幾何圖形隱藏於複 雜的背景圖形中,要求受詴者從中找出該圖形,依受詴者的速度與確 度來區分場地獨立與場地相依。場地獨立者容易從知覺背景中獨立出 來而感知事物的特徵,場地相依者則常受背景中潛藏之內容所左右。

四、 場地獨立與場地相依的特性

場地獨立與場地相依有許多差異之處,分述如下(楊淑娟,1997;

郭重卲,1987;陳耀豐,2002):

(一)智力:Witkin, Moore, Owen, and Raskin (1977)的研究發現,

場地獨立者與場地相依者在智力與記憶力上並無顯著的差異存

在,顯示兩者在智力上的表現並沒有差別,只是在認知的型態上 的偏好不同。此意味著場地獨立性理論確實能和智力概念相區 隔。

(二)認知活動:場地獨立者能夠區辨學習情境中的隱藏線索或內 容,將情境組織化,並且能夠擺脫周圍場地的影響,以「清晰的」

場地取向來執行知覺的辨析能力;場地相依者則無法將場地中的 部分圖形加以區分出來,傾向於把整個情境視為整體不加分析,

所以在認知上以「整體的」場地取向來進行知覺辨析的能力。

(三)人格特質:由於場地獨立與場地相依者在認知活動上的差異,

因此處理訊息的參考架構會有所不同,場地獨立者傾向以內在自 我為參考架構;而場地相依者則以外在場地為參考架構,因此在 人格特質上也會有些許差異。例如:在價值判斷時,場地獨立者 通常以自己的價值、道德標準為參考依據,但是場地相依者則以 仰賴別人或是依賴權威為價值判斷的標準。

(四)社會行為:場地獨立與場地相依者在以感覺、需求為核心的「我」

與外界為對象的「非我」的分化程度不同。場地獨立者其「我與 非我的分化程度」較大,在社會行為上比較傾向於自我,不擅於 處理人際關係。而場地相依者其「我與非我的分化程度」有限,

在社會行為上喜歡接近他人,擅長於人際互動。

(五)情緒表現:場地獨立者比較不容易衝動,能夠調節失控的情緒 和行為,表現較為理性、冷漠,但是場地相依者則比較容易激動、

衝動,比較無法控制與調節情緒的表現,表現較為率真。

(六)學習活動:場地獨立者在不明確的環境之下,不需要他人的協 助,以現有的環境自行加以組織學習材料,達到學習效果;反之 場地相依者在高結構的材料下學習表現會較好,若在低結構的環 境中則需要他人的協助才可以達到有效學習的目標。因為上述的 差異,場地獨立者在學習科目上較擅長於處理抽象概念、與人際 關係無關的科目,例如:科學、數學等。而場地相依者比較擅長 於人際關係的科目上,例如:人文學科、社會學科。

(七)在學習動機上,場地獨立者比較重視內在動機、自主學習的機 會高、傾向於自我設定目標、不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場地相依 者則需要靠外在動機增強其學習行為,而外在動機有可能是同儕 團體或是權威人士,因此場地相依者容易受到外在增強所影響。

五、 場地獨立、場地相依型與學習成效

根據沈佳萍(2007)的研究整理指出,認知風格與學生對不同學 科的學業成就表現及興趣上有所關連。傾向場地獨立者在數學、自然 科學、數學解題、及電腦程式的學習等方面表現較優,這可能是因為 場地獨立性者較擅長於組織、重建資料及分析,因而在數學與科學方

面的表現比場地相依者較好。同時,傾向場地獨立者,在學科興趣上 也表現較喜愛數學與自然學科;相反地,場地相依者較喜愛語文與社 會學科,但是,他們在這些學科方面的學習成就並未顯著較優(林生 傳,1984;Morgan, 1997; Bertini, 1986)。此外,亦有研究表明場地 相依者是需要外部幫助,並且場地獨立者是需要具有內部提示來幫助 他們解決問題。場地獨立者容易產生自定義的目標,場地依賴者很可 能由外部需要來定義目標和加強(Witkin et al., 1977)。

綜合以上所述可看出,認知風格是一種隱藏在內的知覺歷程、表 現在外的處理方式的一種恆常的特質,會影響整個認知行為的表現。

而不同認知風格的學習者表現出參與學習的獨特行為,可作為考慮學 習者的特質以進行教學的分類依據。

網路化的模擬學習環境雖提供較大的學習彈性,但也可能讓學習 者無所適從,因此在進行教學時,若能考慮到學習者的認知風格特 性,從歷程中進一步發掘出學習行為,或可作為教材設計與系統規劃 的參考依據。

第三節 學習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