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調查研究法 調查研究法 調查研究法 調查研究法

3.3 研究 研究 研究 研究方法與工具 方法與工具 方法與工具 方法與工具

3.3.1 調查研究法 調查研究法 調查研究法 調查研究法

調查研究法是教育學者常用的一種標準方法,也是大家所熟知的方法,但是為 了方便以後的學弟妹有一個依據的參考,還是將所參考的三本書中的定義與分類 分述如下。

調查研究法(survey research methods)是科學研究方法中的一種,近代的調

學、教育學、社會學、政治學以及公共衛生學等各領域的研究方法。到了 1960 年代,實證主義成為教育研究的主流,實證主義的學者主張,要充分了解社會現 象,唯有透過客觀的測量,提出科學的數據,這樣才能夠符合科學的要求(葉重 新,2004)。在教育的領域中,運用調查研究法所進行的研究文獻或專題報告,

為數相當的多。美國兩位學者採用內容分析法,分析 1964 年的四十種教育期刊 發現,約有三分之一的研究採用調查研究法(Lazarsfeld & Sieber,1964;郭生玉,

1981)。根據 1972 年英國社會科學研究委員會的調查發現,有 60%的社會科學研 究報告採用調查科學法(Marsh,1982)。民國 60 年至 73 年國內的教育博士、碩 士論文有 66.66%採用調查研究法(陳伯璋,1987)。民國 61 年至 73 年我國 66 篇教育專案研究中,採調查研究法的比率更高達 87.88%(林新發,1991)。除了 在學術研究上時常採用調查研究法之外,商業界也經常使用市場調查來蒐集商業 情報,藉以了解消費者對其產品的態度與使用情形,以便在商業競爭中提高產品 的市場佔有率。如:美國蓋洛普(Gallup)公司所做的民意調查,在了解受調查 者的意見或態度具有相當高的準確性,因而聞名於世(葉重新,2004)。因此本 研究以調查研究法為準則,研究學生的錯誤類型、教師的訪談記錄與大學教授的 問卷。

在教育上,調查研究的目的,在探討教育現象的實際情況,以作為研擬教育 計畫、改進教育現況、解決教育問題的依據。分析而言有以下五項:蒐集現況是 十、確立改進標準、研擬教育計畫、決定採行錯失與提供研究依據(林新發,

1991)。王文科(2000)定義調查研究是「研究者採用問卷(questionnaire)、訪 問(interview)或觀察(observation)等技術,從母群體成員中,蒐集所需的資 料,已決定母群體在一個或多個社會學變項或心裡學變項上的現況,或諸變項間 的關係。」;郭生玉(1995)認為調查研究是「根據母群體(population)所選出 來的樣本,從事探求社會學變項與心裡學變項的發生、分配及彼此互相關係的一 種研究法(Kerlinger,1973)。」簡單來說,調查研究就是對母體性質作描述的 一種研究(林重新,2001)。而調查研究的特徵有以下三點(郭生玉,1995):

1. 調查研究通常是以從母體抽取樣本為研究對象,有時也被稱為樣本調查研究

(sample survey research)。

2. 調查研究的變項多為心裡學或社會學的變項,社會學的變項是用來描述各人 所處的社會的特徵,如:性別、年齡、社會、職業、收入、宗教等;而心裡變 項包括個人的態度、行為、信念、動機等。

3. 調查研究可以是簡單的設計或複雜的設計,簡單的設計如屬於描述現況的調 查,而複雜的設計不僅只在描述現況也在探討變項間的關係。

調查研究的種類繁多,依名詞定義的不同,所包含的範圍也略有不同。以下 綜合參考郭生玉(1981)、蔡保田(1987)、林新發(1991)、王文科(2000)、蔡 重新(2004)等學者對調查研究的分類將其綜合整理如下:

˙依描述內容而分:

1. 描述性的調查(descriptive surveys):描述性的調查旨在對現況(status quo)

加以描繪,但並不解釋變項間的關係或因果關係。此類調查多為事實,爭 議較少。

2. 解釋性的調查(explanatory surreys):解釋性的調查是屬於事後回溯研究的 一種。目的在蒐集資料並且解釋變項間的因果關係。此類調查大抵只能解 釋變項間的關係而非因果。

˙依調查的範圍來區分可分為:

1. 普查(censuses):普查是將母體內的元素都納入為觀察的對象,基於時間、

經濟上考量,普查比較少見,但有時母群體不是很大時,普查是可以進行 的。

2. 樣本調查(sample survey):是從母體中抽出某些樣本作為調查的對象,

˙若以對象的性質可區分為真實事物(tangible)與非真實事物(intangible);態 度、動機與行為發生次數等是屬於非真實事物,而學校大小、桌椅與設備等 則是屬於真實的事物,在教育研究中多數是屬於非真實事物(抽象)的調查。

˙依照研究變項的性質分為:狀況調查(有形的變項)、調查研究(無形的變項); 狀況調查的研究變項如桌椅、教室、電腦與圖書設備等,而例如成績、績效、

態度、意見與工作動機等,則為調查研究。

˙依資料蒐集的方法可分為:

1. 問卷調查(questionnaire survey)

2. 訪問調查(interview survey)

2-1 訪問調查依照人數可區分為:個別訪問、團體訪問。

2-2 訪問調查依詢問的方式可分為:結構性訪問(標準化訪問)、無結構性 訪問、半結構性訪問。

2-2-1 無結構訪問又可分為:重點訪問法、客觀陳述法、深度訪談。

3. 控制觀察(controlled observation)又稱調查表調查:研究者可以使用標準 化測驗來蒐集資料,或者請求學校提供一些學生的基本資料(考試成績、

一般記錄)。

˙依照資料蒐集時間的長短可分為橫斷式調查(cross-section survey)與縱貫式 調查(longitudinal survey)。

縱貫式調查可分為:趨向研究、同一團體研究、小組研究。

˙教育上的調查研究又可依其他標準分為:學校調查、電話調查 學校調查又可分為:綜合調查、教育調查、校舍調查

從上述的整理,可以看出在調查研究方面的分類相當的多,但是調查研究亦 有其優缺點的存在。以下列舉一小部分來說明,以問卷調查法來說,其優點有:

經濟方便,容易在短時間之內得到大量的研究資料、具有廣布性,樣本代表性高、

受調查者可自由表達意見,而且沒有及時作答的時間壓力、問卷可不具名,誠實 回答的可能性高與可以對受調查者呈現標準化刺激等;但其缺點有:問卷回收率 低,容易導致調查結果的誤差、若以匿名方式填寫,不易掌控填答者的身份、若 有受調查者不明白的問題,無法當場解說、受調查者對敏感性問題或開放性問 題,填寫意願不高、容易得到表面性資料,不利於深入探討問題的真相與無法了 解未寄回者的態度與意見等等。而在訪問調查亦有其優缺點,優點如:可以使受 訪者暢所欲言,蒐集更深入的調查資料、當面訪問,可以讓受訪者有受人尊重的 感覺、可以從受訪者的心情、言語或行為,觀察其動機、態度與人際關係、彈性 大可以重複訪問與可以了解受訪者內心深層的意念等;但其缺點可能有:訪問的 樣本小,不易向問卷調查採大樣本實施、當面訪問相當花時間、由少數受訪者的 意見,不適合推論到母群體、訪問所得的資料不易整理、訪問所得資料難以量化 與訪問員的能力、價值觀、經驗、宗教信仰等,都可能影響訪問結果。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調查研究有其好處亦有其壞處,所以在實施調查研究時,

應設定好大致上的重點,以其將誤差減到最小,避免影響眾多研究結果。而在本 研究中,因為大學教授人數較多,所以採取問卷調查,避免因為人數眾多而訪問 不易,但是確實遭遇到問卷回收不易的狀況,所幸最後有達到預定的 1/3 回收率。

因為高中教師人數較少,所以採取一對一的訪問,在訪問時,有時因為老師下一 節有課,受限於時間而不能侃侃而談,所幸在持續老師相約與等待後,可以得到 較為完整的訪談內容。

3.3.2

3.3.2

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