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四節 讀書會

綜合以上之觀點,本研究中的數學讀書會之課程設計採用了黃富 順(2003)提出的「親子共學」理念,父母與子女針對相同主題一起展 開學習活動,而達到共同的成長,潛能的開發。透過親子共學培養彼 此間的興趣、感情和互相瞭解的氣氛。不僅家庭氣氛因親子共學而變 得溫馨融洽。更可以增加親子接受更多的新知識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有助於學習多元智慧的試探與啟發。

言,是可行且有效的。這也就證明了瑞典為了擺脫文盲、留住人才、

提升競爭力等因素,對讀書會的教育方式相當重視的原因。

國外學者,瑞典的Blid(1983)定義讀書會為「以互助合作的原 則,應用在追求知識及文化上,並借重所有成員的能力予以付出。這 種學習是以合作學習獲得更多報酬,並在幽默、快樂、充滿刺激的環 境中學習」。丹麥學者(Orsak,1982)對於讀書會的定義較為簡單明 瞭,係指一群人透過成員的運作與參與,並用特定的圖書資料為基 礎,以闡明有關人文、社會和科學等科目的問題。

國內學者,邱天助(1995)認為讀書會可說是民眾教育意識覺醒的 具體表現,也是落實終身教育理念的實際行動。似乎藉著讀書而達成 知識成長或增進友誼的團體,就稱之為讀書會。它使教育脫離學校的 框框、回歸生活的品質,最主要的,它是成人教育理念的結晶,使成 人教育發揮實際的功能。

讀書會不同於傳統學校教育的單調與僵化,具有平等與民主、合 作與友誼,以固有的經驗為出發點、自主性的學習、持續性與計劃性 等學習特質(Blid,1983),同時具有促進成員自我成長、培養成員的 閱讀方法與態度、改善成員人際互動態度與能力、提昇成員思考與一 般的分享表達,開拓成員的知識廣度,並且改善其人生與處事的態度 等功能(何青蓉,2000)。又由於讀書會不同於傳統學校課堂,沒有入

學的必要條件,也不給予正式的學分證明。讀書會以領導人取代教師 或某領域專家,而成員係透過意見交換的討論過程,來深入所欲探討 的主題。

黃文棟(2000)認為讀書會是企圖集合一些人,透過閱讀同一材 料,分享彼此的知識經驗,比較眾人感想心得,以發現自己之思考盲 點,全面提升彼此認知層次的學習型組織。中華民國讀書會發展協會 (1997)則對讀書會界定為一群朋友透過閱讀與討論的方式,以增進思 辨與批判的能力,以擴大心靈空間的小團體學習模式。所以讀書會可 說是一種以閱讀共同材料,討論分享心得為主,參觀、體驗、講演等 活動為輔,來達到自我成長的非正規學習組織。讀書會也可解讀為是 獲取新知,培養才能,滿足求知慾,促進自我成長、自我實現,進而 建立良好人際關係的管道。

國際讀書會組織(Study Circle International, SCI)對於讀書 會的基本型式及其哲學基礎有以下的描述:「在讀書會中,以 5-20 人為主,聚會來討論其所關心的社會或政治議題,每次討論時間約 2 小時,由一位充分準備的讀書會領導人來引導進行,其角色主要是主 動協助及凝聚討論焦點。……讀書會是成人學習及社會改革的有效方 式,其特質是自願的、非正式的、民主的及高度參與性的,合作及參 與在讀書會中是如此重要,以使讀書會團體可利用其所有成員的經驗

來相輔相成,讀書會實施的方式是小團體的民主;所有的觀點均能被 嚴肅討論,而且所有的成員皆有同等的參與機會。」(引自繁運豐,

1998)。

余玉玥(2005)「讀書會」是由一群主動參與的成員,在安全而彼 此信任的環境下,藉由對閱讀材料的討論,增進成員們對知識的吸 收,並促進成員的成長。它通常是以小團體五到十二人左右的方式進 行,有固定的聚會地點、時間,成員之間的關係是平等的,大家都有 發言的權力,也有傾聽他人的義務,透過人與人之間互動的過程,不 僅可以跳出個人閱讀的思考盲點,還可以達到彼此勉勵,相互扶持的 效果。讀書會的性質可以是多元的,只要是大家感興趣的主題,都可 以當作討論的內容;讀書會也可以是單一主題的,端看召集人在成立 之初設定的目標,或是由所有成員共同決定。事實上,讀書會雖然名 之為「讀書」會,但在閱讀材料的選擇上,並不是只限於書本而已,

無論是電影欣賞、畫作賞析、古蹟參觀、賞鳥之旅…舉凡能夠促進自 我成長,擴大彼此視野的題材,不論任何形式,都是可供討論的對象。

讀書會具有合作學習與平權互動的特質,透過有計劃的閱讀與討 論,目的是促進成員的自我成長,進而落實終身教育。而這樣學習團 體正符合Bernier與McClellend(1989)所認為的參與式、分享式,與 基於追求個人終身學習的專業成長方式。讀書會是以『閱讀』與『對

話』為主要的活動。閱讀,本身即是知識傳播的方式之ㄧ,較著重於 讀者自身對讀物內容的理解。對話,是一種人際關係互動的主要方 式,主觀的將自我對事物的理解作一個清楚表達。然而,在讀書會中 的對話,則是指讀書會的參與者彼此面對面的溝通,除了表達自身對 討論內容的看法,更應該以開放的心胸、尊重的態度來接納他人的想 法與意見。

葉秀琴(1999)在讀書會的討論過程中,參與人員不僅能傳遞和吸 收彼此的知識、經驗和見解外,還能訓練表達己見的技巧,並且有助 於反省以及對自我的瞭解,而這些效用是緊湊的學校教育,與採用課 堂教學規劃的成人教育課程所無法提供給學習者的。然而,讀書會的 運作除了有參與成員、領導人、閱讀教材及對話討論等四個要素之 外,還需符合「平等互動」與「合作學習」的精神。邱天助(1998) 說明「平等互動」意指建立一個平等且自主的對話環境,使每一個成 員都有同等的機會來參與對話,有相等的機會去選擇及運用言談,如 此才能排除溝通結構上內(自我貶抑、壓制等),外(權力宰制等)

的限制。也就是只要在平權互動的情境下,學習者才能建立學習的自 信心及自主性,而這正是讀書會與正規教育最大的差異。「合作學習」

的精神則是強調學習是社會化的行為,唯有與他人互動、溝通,學習 才能產生較大的效益。許多實證研究亦證實了合作學習能幫助學習者

提高學習品質、增進學習成就,同時改進人際關係及成員之間的相互 關懷,並培養問題解決能力(Ames & Archer,1988; Davis,1985;

Klein & Freitag,1991; Yager,1984)。

學者Blid(1983)不僅是成人教育的專家,同時也是讀書會的領導 人,他將讀書會與傳統學校教育的學習形式相互比較,對於讀書會的 學習特質提出以下八大原則:

(一)平等與民主:成員本身是教師也是學生,透過對話和交談來學 習,非依賴專家的講授。

(二)合作和友誼:成員共同為目標努力,不論成功或挫折皆能一同 分享,是個安全並且開放的學習環境。

(三)成員固有的能力和內在資源的釋放:以成員原有的經驗及知識 為出發點,激發其內在的潛能,賦予其行動的能力。

(四)學習的自主性:成員基於本身及彼此的需求,決定讀書會的組 織結構和運作方式。

(五)持續性與計劃性:讀書會應提供足夠的交談時間,克服成員片 面性的思維以及過度堅持己見的觀點,從事有計劃性的學習。

(六)成員的主動參與:讀書會應鼓勵成員積極參與,互助合作,共 同分擔學習的責任。

(七)讀書材料的運用:不管是小冊子、雜誌、報紙專欄或學術性教

科書等,皆可成為讀書會的材料,目的是幫助成員之間的對 話。

(八)改變與行動:當成員有改變的意圖時,讀書會應鼓勵其採取具 體的行動,使學習更有意義。

綜合以上的說法,讀書會即是透過個人的閱讀與他人對話的過 程,從不同的思考角度來建立不同的面向。因此,本研究中的數學讀 書會則是透過體驗與討論,分享彼此參與活動的心得。讀書會的運作 方式只要能針對參與人員、領導人、閱讀材料及討論與對話等四個要 素,加以妥善設計,符合「平權互動」及「合作學習」的精神,必能 充分達到讀書會的教育目的。

本研究中的數學讀書會是以余玉玥(2005)提出的「讀書會」為參 考模式,是由一群主動參與的家長,固定於星期五下午(兩週一次), 進行兩小時的聚會。研究者本身即為讀書會的召集人,更為主題課程 教學引導者,而參與的家長則為主題教學課程器材準備者。更以邱天 助(1998)提出「平等互動」與「合作學習」的精神,來引導數學讀書 會的討論與分享。增進家長對知識的吸收,並促進家長的成長,達到 彼此勉勵,相互扶持的效果,並培養問題解決能力。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