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貳、 教學活動設計

在文檔中 第二節 研究目的 (頁 60-65)

教學活動設計的定義,是指教學活動中教學者所有的聽、看、做、說的一切 行為活動,而活動設計主要的目的,在於使教學內容活潑有趣,提高學生的學習 興趣,也在提升老師教學的品質與豐富教學的內容,同時在多元的教學設計單元 中,達到多元評量效果(張惠貞,2008:128)。本教學研究教學活動設計分成 教 學活動設計重點、教學活動設計原則和教學活動流程 。

一、教學活動設計重點

羅秋昭指出(1996:248),「單元教學活動設計」,即為教師教一個新單元之 前的計劃,單元活動設計概括來說是:

(一)一種思考的工作。

(二)各種教學原則的綜合應用。

(三)一種有計劃的教學應用。

(四)一種以達到預期教學目標的教學活動 。

教學老師在課堂裡,透過單元教學活動設計,有計劃的安排課程和進度,才 能對單元教學的目標,作充分的準備,使教學有效率。本研究教學單元教學活動 設計重點如下:

(一)教學目標與對應能力指標:教學設計過程中有「單元目標」,為每一個教 學單元的重要目標,為了使單元目標能具體實行,於是依據單元目標,設定「教 學目標」和「對應能力指標」,包括語文知識學習和語文能力培養 。

(二)教學研究:單元教活動設計中重要的一環,研究範圍包括教材、教法和對 象,其研究項目如下:

1、教材分析:教師在教學時,對教材能充分掌握,教學才能靈活運用,所以教 學的第一件工作就是分析教材 。

2、學生經驗:在學習策略上,從舊經驗到新經驗的認知,在學習過程中收到事 半功倍的效果。

3、教法研究:教學活動中運用的每一種教學方法 ,其教學目地皆在引起學生學 習之興趣,啟迪學生想像力和創造力。

(三)活動流程:活動流程是教學活動是否能達成學 習目標的關鍵,包括教進行 的方式和教學的內容,所以單元教學活動設計是以行動目標式教學設計為原則 。

二、教學活動設計原則:

本研究教學單元教學活動設計,除在教學上要符合單元目標外,課程設計要 與實際互相配合,還要思考怎樣的教學情境與方式是最有利於學生學習,其設計 原則如下:

(一)以教學單元主題為中心設計活動內容,兼顧單元目標、教學方法及教學對 象。

(二)以學生為中心,將學生視為一個具有情意、思想的活體,突破傳統的單向 灌輸模式,透過雙向互動的活動自然學習 。

(三)在聽、說、讀、寫過程中進行,將教學活動與聽、說、讀、寫同步結合統 一發展,混合交替進行,讓學生反覆練習,增加其語文能力,擴充學習內容,在 學習上收到更多的效果。

(四)從教學過程中訓練思維,指導學生探討詩歌中的內容和形式,訓練學生的 思維和思想,由聯想和仿作練習中衡量出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及思維組織能力的 高低。

(五)透過聽故事、競賽、帶動唱、戲劇創作、角色扮演、看圖說故事、畫畫等 活動設計,引發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有發表、探索、主動學習的機會。

(六)將教學活動與評量相結合,讓學生在活動中評量,在評量中學習。

三、教學活動流程

教學活動流程即為教學的進行方式,指課堂上教學的內部組織形式和呈現在 外的教學表現技巧。學生的學習是一個學生內在建構的歷程,教學流活動程則是 教師安排的學習情境,一個完整、流暢的教學流程可以有效引發學生的學習建構 歷程。本研究教學將教學活動流程分成詩歌欣賞教學、詩歌朗讀教學和詩歌習作 教學三個階段。

(一)詩歌欣賞教學活動流程

詩歌欣賞是兒童詩歌教學很重要的一個過程,透過詩歌的欣賞,經由分析和 探究,帶領兒童進入詩歌的領域,由共鳴而激發創造能力。宋筱惠認為,兒童詩 歌欣賞教學可以依循下列四個步驟 (1989:210):

1、介紹範詩。

2、讓兒童發表閱讀的心得。

3、統一講解分析。

4、引導兒童從欣賞中獲取新經驗和情趣 。

本研究教學詩歌欣賞教學參考宋筱惠論述,強調由外至內、由淺至深和循序 漸進,其教學活動流程如下:

1、進入情境,引起動機:教師設計與課文主題相關的活動 ,利用音樂、圖片或 影片,進行故事、猜謎、畫畫、觀賞影片等教學活動,引導學生做好情感思想上

的準備,進入詩歌情境,以引起學生學習興趣。

2、概覽課文:老師帶唸課文,講解語詞、語句和課文語意。

3、內容探討:

(1)依課文題目、內容和關鍵句等,探究其主旨、意趣,透過討論、欣賞、想 像和發表等方式,深究課文內涵,了解詩中含義,培養學生閱讀能力,觸發豐富 的想像力,展開想像的翅牓,陶醉在詩歌中迷人的景象,歸納所要表達的中心思 想,了解其深層意義,準確的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學習課文所要傳達的精神和 觀念,啟發其思考能力,得到人文素養的陶冶。

(2)心得發表:讓學生以書面或口語報告,發表詩歌欣賞後的心得或感想 ,提 出意見和看法,可知學生對詩歌內容的領悟和體會 。

4、形式探究:

(1)探討課文的組織結構和布局安排 ,並以提問方式引導學生了解其敘寫手法 和修辭技巧,輔導學生認識詩歌寫作技巧,培養詩歌欣賞和寫作的能力,品味語 文美感,感受語文魅力。

(2)以修辭法為主題,讓學生認識修辭法的的運用,帶領兒童聯想和練習閩南 語造句,啟發兒童想像力,體會喻修辭技巧的運用方法,培養了兒童的觀察力和 想像力,也增進了閩南語詞彙和語句的能力,品味語文美感,感受語文魅力。

圖3-3詩歌欣賞教學活動流程圖

(二)詩歌朗讀教學活動流程

詩歌朗讀也是兒童詩歌教學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透過詩歌朗讀過程,不但可 矯正兒童發音,幫助語言學習,還可以認識語言節奏、抒發兒童情感和增進兒童 對詩歌的揣摩和品味,培養對文學的愛好。陳正治指出(2008:123),正確、流 暢、傳神為朗讀指導三個方向:

1、正確:朗讀除了勿丟字、不添字、不顛倒外,更應該注意字音、詞調 和語調的準確性。

2、流暢:朗讀要用自然的語氣讀,詞語之間的強弱要像行雲流水的自然

,不要結結巴巴或重複語句,還要注意斷句妥切、語速和停頓的處理。

3、傳神:朗讀要注意語音和表情的處理 ,要帶有感情,自然而不作做的 讀,把作者的思想和情感表達出來並感動聽眾 。

陳正治還指出(2008:127),指導學生朗讀,訓練的方式常用的有範讀、領 讀、齊讀、個人讀、輪讀、抽籤讀、角色朗讀等多種。本研究教學詩歌朗讀教學 參考陳正治之論述,強調正確、流暢、傳神三個原則,其教學活動流程如下:

進入情境,

引起動機

介紹範詩,

概覽課文

內容探討 心得發表

形式探究 修辭練習

1、唸讀課文:在唸讀的過程中,要求學生要用閩南語發音,不讀錯字、不丟字

、不添字、不重複,注意並指正學生閩南語字音和語詞發音的準確性 ,包括聲、

韻、調和語詞變調。

2、講解朗讀技巧:

(1)體會詩歌情意:針對不同體裁的詩歌特性,把握詩歌的主題重點、情緒起 落、意境情趣與節奏安排,感受作者的心情,進入詩歌的情境。

(2)講解詩歌句形結構:讓學生能夠分辨句子中的重要字詞 ,注意妥切斷句和 語詞的停頓及語調的應用,一氣呵成,行雲流水,流暢朗讀出詩歌所要表達的情 感。

(3)示範並指導學生聲音的表現方法:聲音表現是朗讀教學最重要的一環 ,包 括聲音的輕重、語氣的強弱、音量的大小和音速的快慢,將聲音隨著詩歌的思想 感情,掌握聲音的輕、重、急、徐、抑、揚、頓、挫,在朗讀過程中聲音要明亮 清楚,饒富變化,有節奏性和韻律感,運用想像力經營氣氛,將詩歌中的思想和 感情適切的表達出來並感動聽眾 。

3、課文朗讀練習:由老師帶領全班學生依照本課朗讀技巧逐句朗讀 ,在準確度

、流暢度和傳神的原則下,指正其缺點。

4、設計朗讀活動:朗讀訓練達一定程度後,可運用齊讀、個人讀、輪讀或角色 朗讀,配合道具、音樂、戲劇、肢體動作或節奏樂器,增加朗讀教學活潑性和豐 富性。

圖3-4詩歌朗讀教學活動流程圖

(三)詩歌習作教學活動流程

詩歌習作教學藉由習作練習和活動,激發學生的想想像力,使想像轉化成語 言,讓兒童嘗試運用語言文字做適當的自我表達,滿足兒童的好奇和幻想,符合 兒童階段性的身心發展。宋筱惠指出,教導兒童寫詩,有三個重要的步驟(1989

:212):

1、模仿練習:兒童可以從模仿中培養信心,尤其在詩的基本形式和規則 方面。

2、啟發潛能:採取放任的態度,讓兒童自由自在的寫,使他們在自由的 表現中不斷的進步和突破。

3、批閱改正:對兒童的作品,老師要注意主題、敘述、遣詞用句、結構 和表達等問題,仔細批閱,詳加改正。

依據教育部2003年公布之「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 」,語文學習領域 閩南語的基本理念、教材編選原則和教學原則都著重日常生活應用,以聽說為主

唸讀 課文

體會詩 歌情意

講解詩歌 句形結構

指導學生聲 音表現方法

朗讀 練習

設計朗 讀活動

,讀寫為輔,本研究教學詩歌習作教學參考宋筱蕙之論述 ,不強調教兒童寫詩,

而是從詩歌模仿練習入手,引導學生觀察、思考和表達,運用閩南語漢字、語詞 和語句,學習兒童詩歌和閩南語基本寫作技巧,其教學活動流程如下:

1、培養情境:引導兒童運用五官注意週遭事物 ,細心觀察和體會,從聽到的,

看到的,想到的和感覺到的經驗中,讓兒童對實際的生活或大自然有深切的領悟

看到的,想到的和感覺到的經驗中,讓兒童對實際的生活或大自然有深切的領悟

在文檔中 第二節 研究目的 (頁 60-65)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