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質性研究的特色之一就是研究者本身即為重要的研究工具。因此,釐清研究 者的專業素養及角色定位就顯得重要。

一、研究者(同訪談者)

在質性研究中,研究者本身即是研究工具,欲從事質性研究,研究者必須接 受應有的研究訓練與技巧,了解與描述研究對象的主觀意義,並重視事物的獨特 性,才能掌握研究對象獨特性的重要意義。研究者大學畢後,曾在事業機構的研 究部門工作多年,又進入台東大學師資班及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班就讀,期間曾 修習質性研究在教育上應用等課程,對質性的研究深感興趣,並多方閱讀質性研 究的相關文獻與書籍,能充分掌握此種研究取向的重點。

研究者在進行本研究之前,在教學的經驗當中,所任教的班級雖然未曾直接 接觸過動症兒童,但是在五年的教學經驗中,每一年所任教的班級都安排有身心 障礙兒童。因此,對於身心障礙兒童母親所面臨的壓力,大都能了然於胸,所以,

當個案母親在敘說其所面臨的壓力時,能夠深入理解。

在實際展開訪談之前,先閱覽研究主題相關之文獻,幫助對訪談對象的相關 疾病形成初步概念,也同時閱讀關於訪談技巧等書籍。接下來才進入家庭,隨著 實地訪談之進行,研究者對於注意力缺陷過動症兒童母親的壓力有了基本雛形。

訪談過程中,以積極傾聽,並適時給予回饋受訪者述說之內容,單純以研究 者的身分接近當事人的世界,在資料分析的過程中,隨時提醒自己秉持中立原 則,循著新脈絡而調整原本的架構。

二、資料轉謄及資料分析者

本研究之資料轉謄及資料分析工作由研究者本身擔任。研究者透過錄音的方 式紀錄訪談內容,在會談中仔細的聆聽個案語言表達的部分與觀察非語言表達的 部分,之後,逐字的謄寫錄音的內容及分析,以增加資料收集的完整性和豐富性。

並利用訪談大綱協助研究者順利完成資料的收集,以避免產生訪談內容遺漏及減

少因資料不足而需再安排拜訪個案的情形。

訪談結束後,研究者秉持專業研究倫理謹慎保存受訪資料,除相關研究人員 外,絕不向他人洩漏受訪者資料。

第五節 研究程序

黃瑞琴(2001)談到,質的研究過程是一個開放式的探究過程,研究者需要 在研究現場中持續地獲得回饋和線索。在研究的過程中,研究者一方面充實相關 的理論知識來增強自身的研究能力。因此,文獻探討的工作從研究動機觸發開始 便不斷的持續著;另一方面,資料的蒐集亦是一個不間斷的工作,才能更真切的 反映研究的現實性。圖3-2是研究者以流程圖的方式,將探究的過程作一清晰的 呈現:

初定研究方向與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