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身心障礙兒童母親壓力因應之相關研究

「建構」世

第四節 身心障礙兒童母親壓力因應之相關研究

母親在面對身心障礙兒童時,壓力主要反應在身體及情感上,因為生殖者角 色而受到內心責任、意義歸屬,出現自責與他責現象,對孩子美好期待與事實的 落差,加上因不瞭解所帶來的想像恐懼,憂心遺傳、未來的何去何從(就學、就 業與安置);有時卻又不願主動求助資源,卻也不知如何教養,夾雜在照顧孩子 與家庭、家務、家人等角色間,母親面臨多重角色的負荷,及角色衝突的調適。

國內多數有關家庭面對身心障礙兒童壓力的研究,焦點大多鎖定在母親的角 色及所感知的壓力來作探討,可見母親角色是家庭壓力的關鍵人物。因此,研究 者將有關身心障礙兒童母親壓力之相關研究,臚列於后:

表2-2 身心障礙兒童母親與因應策略為主之相關研究(續下表)

表2-2 身心障礙兒童母親與因應策略為主之相關研究(接上表)

表2-2 身心障礙兒童母親與因應策略為主之相關研究(接上表)

表2-2 身心障礙兒童母親與因應策略為主之相關研究(接上表)

幾乎所有母親壓力最大的來源就是來自於患者的身體狀況。患者因疾病所產 生身體結構與功能改變、疾病典型狀況等造成原因及歸因,因此,母親要了解疾 病的特性及照顧方法,生活照顧、生活自理等日常生活照顧,加上患者的心理調 適問題及問題行為所造成的人際困擾等,均費時傷神;患者特殊的身心特質讓母 親的生理壓力高於心理壓力。

三、家庭

來自家庭所帶來的壓力最常見的是與父職或婆媳之間價值差異衝突。根據家 庭系統理論,家庭成員間的關係因患者產生的衝突,患者的醫療過程如往來家庭 與醫院或復健、求醫等,生活起居照護及社會互動,加上額外的經濟支出,均會 造成母親壓力。

四、社會

社會大眾的眼光,對於患者母親帶來的負面影響多於正面鼓勵;母親擔心增 加其他人負擔或遭到拒絕而不敢主動求助於他人,負面的烙印帶來焦慮、退縮及 挫折的心理壓力。

五、醫療

若孩子的身體狀況較差,則會尋求較多的醫療照顧。從最初的發現異常、尋 求解答、等待宣判到確定病情;之後的醫療措施矯正復健或未來預後,種種的過 程接需要在醫院間來回往返。對於孩子的未來會產生不確定感,若和醫護人員的 互動不良,沒有得到他們的支持,皆易引發母親心理、情緒與人際關係的緊張。

母親的壓力源與其為主要照顧者息息相關,不僅母親本身以外的生理、心理 衝擊,還牽動與母親有關的家人、配偶、公婆或親子等家庭系統,進而影響患者 照護、家庭互動、社會人際關係及醫療行為等,讓他們因與母親交互作用而滋生 壓力,除了家人的情感、社會上的衝擊及人際關係,連整個外在的生活系統更是 受到波動。因此,母親知覺到的壓力愈高,整個身心狀況愈差,所感受到的社會 支持愈少,心理調適行為相對愈差。

綜合以上研究的結論發現,個體經由認知評估後,面對問題情境時的因應方 式,大約可分為兩種,一是以問題為導向,另一種是以情緒為導向。面對問題情 境的行動策略,包含積極的趨向性行為(親自處理、尋求支援)及消極的迴避性行 為。

針對以上研究的結論,一般壓力因應方式,其中有些可以解決壓力來源,有 些或是只能降低身心的壓力感受。而選擇將問題擱置不理者,往往導致壓力問題 日益複雜,身心遭受嚴重傷害。

家庭面對壓力時應採取較積極的因應策略,坦然面對問題親自處理、或尋求 相關資源,支援協助解決問題;不應消極的迴避問題,否則,問題不但無法解決,

往往還延伸出家庭的其他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