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資料來源 資料來源

表 表

表 2222----2222 教學氣氛的四種型態 教學氣氛的四種型態教學氣氛的四種型態教學氣氛的四種型態

資料來源 資料來源

資料來源 資料來源: : : :Borich, G. D.(1999). Observation skills for effective teaching. (3rd ed.). Upper

Saddle River, N.J.: Merrill

教學得以在和諧有序的情況下進行,有益於達成教育目標;除此之外,更有增進 社會化、培養學生具備自治能力與民主精神之積極目的(吳清山,1990;金樹人,

1994;張新仁,1999)。建立班級常規時務必讓學生參與,因為除了增加學生的 參與感與認同感,也讓學生從中學習到自主的精神並引發學生對自己行為的責任 感(周淑瓊,1999)。

而常規的經營策略通常包含了常規的訂定與執行,亦即教師除了應與學生共 同訂定確實可行的規範,並且應教導學生如何實行,以維持班級流暢的運作。其 中訂定的主要原則是具體明確並易於實踐,其他五項原則綜合朱文雄(1992)、單 文經(1998)與陳虹君(2006)分別簡述如下:

(1)共同制定原則:透過全盤性的規劃與協商,由師生共同訂定應遵守的規範,

以符合師生的期望與民主精神。然而,低年級的班級則需要由教師訂定,向學 生說明其意義與重要性;中高年級就可以由師生共同討論與訂定之。

(2)積極正向與簡明扼要原則:班規內容宜積極正向,不要有否定或是負面的字 詞,並且應簡明扼要,以利於學生銘記在心中。

(3)由簡而繁與公開原則:一開始常規的數量不宜太多,除了方便學生牢記之外,

也可避免過多的規範導致學生因為不清楚而違規,導致負面的情緒產生。規定 宜公佈於教室內顯眼之處,例如:班級公佈欄,可以不時地提醒學生,避免學 生遺忘。

(4)適時更換與增加原則:班規的內容可視班級的需要進行增加或是更換。

(5)把握時機原則:有些常規需要在開學第一天就訂定,及早教給學生,其他的 常規可在日後把握機會再進行指導為原則。

此外,班規的執行則應該把握示範、提醒與演練原則、全班參與原則、確實 貫徹原則、公開公平原則,共五項原則綜合張新仁(1999)、單文經(1994)、姚培 鈴(2005)分別簡述如下:(1)示範、提醒與演練原則:是指班規訂定之後,教師

在執行前應適時地提供示範、提醒與演練的機會,使學生能夠養成遵守的習慣,

特別是低年級的學生。(2)全班參與原則:部分班規是屬於程序性的規範時,教 師必須讓全班都參與為原則。(3)確實貫徹原則:教師在執行的過程中,堅定的 態度與確實落實乃是有效執行的重要關鍵。(4)公開公平原則:執行班規時應具 有公開宣導與公平對待的態度,不應因個別差異而有差別的待遇。

是故,在常規的訂定上,師生應共同訂定常規的內容,內容應符合積極正向 與簡明扼要為原則,訂定後應公佈在教室中最明顯之處,一開始常規的內容不應 太多,方便學生記憶與落實,日後可依照班級的需要適時的增加或更改。而常規 的執行上,在訂定後就應提供示範、提醒與演練的機會,在執行的過程中,應保 持一致、確實貫徹與公平公開的原則,以確保班規的執行程度。

2.

2.

2.

2.獎懲制度獎懲制度獎懲制度 獎懲制度

建立常規內容的同時,必然也會搭配訂定相關的獎懲制度。獎懲制度的善 用,是改變學生行為的成敗關鍵所在;但是,如果使用不當,反而會降低學生的 內在學習動機(Emmer 等人,1996)。因此獎懲只是一種手段,本身並不是目的,

教師要引導學生從一開始的依賴獎賞與懲罰來約束行為,進步到透過內在的自我 約束,自動自發的表現適當的行為,如此才真正的發揮獎懲的意義(林清山,

1995,張新仁,1999)。

Richard S. Perers

認為,教師如果能夠謹慎的施行懲罰,將 有助於學生習慣的養成,處罰是一種當頭棒喝,使違規者發現不可以以自我為中 心,而忽視別人的存在,忽視其他社會實體(引自吳明隆,2006)。因此教師經由 善用獎懲制度,能協助學生由外在動機提升為內在動機,養成自律的好習慣。

教師在訂定獎懲制度時,應該考量下述的幾項原則:1.事先訂定行為標準:

無論獎賞或懲罰,都應和學生約法三章。2.獎懲須即時且合理:獎賞與懲罰的效 果,最重要的是掌握時機,如果時間拖太久之後才進行獎懲,也就失去意義。此 外,進行獎懲時教師不應有差別待遇,也避免使用連坐法,殃及無辜也易讓學生

心生不滿。3.善用獎賞的類型:多用社會性獎賞取代物質性的獎賞,可避免學生 把獎賞手段當目的,失去獎賞的意義與價值,造成獎賞的副作用。4.個人與團體 獎懲並用:教師進行獎懲,可透過團體的力量,激勵學生為爭取團體的榮譽而努 力;同時,也可經由團體的力量,使不當行為者有所警惕,互相約束。

教師應適時的運用多樣化的獎懲類型,引導學生從外在動機提升為內在動 機,從外控轉為內控的行為行為表現,才能達到獎懲的目的與價值。

3.3.

3.3.偏差行為偏差行為偏差行為 偏差行為

不當行為是所有教師都深感棘手的問題,有時連成功的資深教師也會感到束 手無策(簡紅珠與江麗莉,1996)。此外,隨著家長教育權的提升以及教師管教權 力的明文規定後,教師究竟該如何處理學生的不當行為將會是教師的一大挑戰。

所謂的偏差行為就是違規行為,張新仁(1999)將之分為擾亂秩序的違規行 為,以及影響教學效果的行為,擾亂秩序的違規行為可分為五類:(1)侵犯他人:

如打罵、推撞與訕笑等行為;(2)親暱動作:如與同學交頭接耳、低聲私語與傳 遞紙條等行為;(3)惹人注意:如口出怪聲、敲打作響、滑稽表情、怪異動作等 行為;(4)反抗權威:如故意不守規定、反抗老師等行為;(5)衝突紛爭:如惡意 批評、互相爭吵、打架鬥毆等行為。至於影響教學效果的行為,也可分為五類:

(1)不能集中注意力:如上課發呆、心不在焉、胡思亂想等行為;(2)工作態度不 當:如作業胡亂塗寫、草率或無法完成等行為;(3)人際關係欠佳:如不與同學 往來、逃避被動等行為;(4)不能遵守時間:如遲到或逃學、遲交或缺交作業;

(5)缺乏獨立行動:如過分依賴等行為。其他學者如 Cangelosi(2000)則認為偏差 行為包含:上課講話、干擾教學、不禮貌的行為舉止、破壞與暴力行為等行為。

張春興(2003)也將偏差行為分為破壞規範的違規行為與不適於表現的不當行 為。因此,綜合上述得知,學生的違規行為主要可分為違反規範的不當行為以及 干擾教室秩序或教學活動的行為。

教師面對學生偏差行為的策略可包含事前的預防措施,與事後的處理措施。

事前的預防措施綜合張新仁(1999)與陳寶山(1992)有以下幾項原則:(1)訂定班 規:針對學生常規問題,指導學生訂定不當行為的矯正計畫,並配合獎懲措施的 執行,減低學生不當行為的發生率。(2)隨時掌握情況:教師應對學生的所有活 動,都能瞭若指掌,對不當行為的發生產生及時遏止的效果。(3)流暢豐富的教 學活動:教師在事前應做好準備工作,依照學生的需求與特質,安排生動且多元 變化的活動,讓學生在學習過程感到有趣,並且活動之間銜接的流暢也可避免學 生分心的狀態,藉此來降低學生不良行為的發生率。(4)給予成功的經驗:適時 的給予學生成功的經驗,建立學習的意願與自信心,可減少問題行為的發生。

在事發後,教師處理學生偏差行為時,綜合吳清山(1990)、張新仁(1999)、

單文經(1994)與 Jones 和 Jones(2001)可把握以下的原則:(1)以溫和的態度接 近學生,了解不當行為背後的原因。(2)針對眼前的行為問題就事論事,著重在 問題的解決。(3)協助學生針對行為作思考與價值判斷。(4)與學生共同達成協 定,擬定矯正行為的計畫。(5)持續追蹤學生是否確實執行計畫。(6)如果學生沒 有依照約定執行,並持續產生不良行為時,教師不可接受任何藉口,但也不可用 挖苦的口吻來嘲諷學生。(7)獎勵好的行為,鼓勵以好的行為取代不適當的行為。

因此,教師面對不當行為的經營策略可包含,事先的預防措施與事後的處理 措施,兩者的靈活運用就能夠減少學生不當行為的發生率。

( (

( (三三三)三)))班級人際關係經營策略班級人際關係經營策略班級人際關係經營策略班級人際關係經營策略::::

本研究班級人際關係經營策略包含了師生關係、同儕關係與親師關係。

1.1.

1.1.師生關係與同儕關係師生關係與同儕關係師生關係與同儕關係 師生關係與同儕關係

良好的師生關係不僅有助於學生認知、情意與技能的學習,更有助於學生對 於班級與學校的向心力與認同感(朱文雄,1991)。而師生之間良好的關係具有以 下幾項特點:相處融洽、具有良好的溝通管道、建立對班級的同榮感、對彼此的

積極肯定、教師了解學生的需求、願意傾聽學生的聲音、並且給予建設性的回應 等特點。建立良好師生關係策略綜合吳明芳(2001)、陳奎憙(1996)與陳虹君(2006) 包含以下五點:1.無時無刻的關注,包括學生的課業、情緒、家庭狀況與同儕互 動狀況等,教師應該具有高度的敏感力能夠察覺之。2.注重學生的個別差異,教 師面對不同的學生,應充分考量學生的個別差異情況,給予不同的協助,唯有彈 性調整的師生互動模式,才能奠基良好的師生關係。3.採用有效的溝通技巧,包 含接納、積極傾聽。4.建立適當的教師期望,依照學生的不同特質與能力,給予 適當的期望,有助於追求成功的動機,避免挫折感。5.注重非正式的師生互動,

包括課餘時間的談話或是課外活動的相處。

同儕關係的培養上,教師應教導學生與其他人的正面互動,以及傾聽的技術 與合作的態度,並營造班級團隊合作的機會增進學生的向心力,教師也應了解學 生次文化,引導其向正面發展。

2.

2.

2.

2.親師關係親師關係親師關係 親師關係

教師班級經營的成效會受到家長因素的影響,因為對學生而言,家長是學生 生活中最重要且最具影響力的人物,家長對學校與教師的態度會影響學生的感覺

教師班級經營的成效會受到家長因素的影響,因為對學生而言,家長是學生 生活中最重要且最具影響力的人物,家長對學校與教師的態度會影響學生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