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46(2), 185-213

((

(五五五)五)))成就動機論成就動機論成就動機論成就動機論

David Mcclelland 提出成就動機論認為人類生活是目標導向,朝向追求卓越與 成功為標的,並不是只是單純為了酬賞而努力。其認為學生的成就動機受到家庭 環境的影響,家長鼓勵孩子勇於接受挑戰、尋求競爭,孩子運用自己的方式解決 問題,遭遇挫折時,家長在一旁的鼓勵,增添孩子追求成就的信心與動機。而成 就動機與成功機率是互相影響的,並且成功的結果又會進而影響與提升成就動機 的層次(李坤崇,1990)。John Atkinson 擴張 Mcclelland 的論點,主張人們的動機 是由兩個方向相反的心理需求相互作用的結果,一是追求成功(seek sucess),另一 個是避免失敗(avoid failure)。也就是,唯有當個體追求成功的心理需求大於避免 失敗的心理需求,才會有追求成就的動機產生(張春興,2004)。此外,又可分為 高成就動機者與低成就動機者:高成就動機者喜歡難度適中或是具有挑戰性的工

教 師 期 待 學生的訊息資料

學 生 自 我 評 量

教 師 行 為 : 互動方式

增強與回饋內容 發問的類型與內容 學 生 行 為表 現

圖 2-3 教師期待與學生行為改變的循環歷程

資料來源:Braun, C. (1976). Teacher expectations: sociopsychological dynamics.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46(2), 185-213.

作,透過過去的經驗對工作的成功機率進行正確的預測,對工作抱持著追求完美 的態度,並且具有正向的自我概念。低成就動機者喜歡極度簡單或困難的工作,

所以結果不是容易成功,不然就是失敗了可將責任歸於工作的難度太高;另外,

對於工作結果的成敗常歸因於運氣、工作難度或是能力等因素,卻忽略了自己的 努力程度,並且對於工作常抱持著消極的態度,有著不如一事少一事的想法,面 臨成敗不定、極具冒險性的工作,則是採逃避的態度(李坤崇,1990)。

根據成就動機論的論點,對於成就動機低落的學生,教師應該跟據多方面的 資料,判斷分析學生成就動機低落的影響因素,協助學生建立成就動機,由於學 生的成就動機受到家庭環境的影響,因此,教師與家長有良好的互動、家長與教 師的合作與互相配合,都能有莫大的助益。

肆肆

肆肆、、、、班級經營班級經營班級經營策略班級經營策略策略模式策略模式模式模式

班級經營策略的模式發展,主要劃分為四個時期:創始期、建立期、轉變期、

與充實期(陳木金,1997),在每個時期學者們所提出的模式,分別對班級經營有 不同的貢獻,因此,以下將簡述幾位學者的觀點。

一 一 一

一、、、、行為塑造模式行為塑造模式行為塑造模式 行為塑造模式

Skinner 本身對於學校訓練方面並沒有提出模式,行為塑造模式乃是後續學 者們根據 Skinner 的基本概念,發展出的新 Skinner 模式(金樹人,1994),其基 本要義:1.行為之後若緊接著增強物,則該行為會被強化,反之,行為之後若緊 接著處罰,或是沒有給予增強物,該行為會被消弱。2.在學習前期,連續增強可 達到最好的效果,一旦學習行為達到所期望的程度,間歇性增強可以使行為長久 保持下去。

許多教師從 Skinner 的研究中獲得很大的啟示,並頻繁地運用增強來作為影 響學生行為改變的一種手段,進行有效的班級經營。行為塑造模式主要提供四項 原則,作為教師班級經營的參考(金樹人,1994):

1.教師應多用正增強鼓勵有良好表現的學生,良好行為表現時就應立即給予 增強,對於學生的違規行為不予以注意,亦即對於違規學生有意忽視,此即 RIP(常 規-忽視-獎賞)。這種方式很適用於低年級與小學階段;

2.另外一種方式稱為 RRP(常規-獎賞-處罰),如同 RIP 的方式一樣,先建立 常規而且強調獎賞,但是它不忽視違規行為,違規後的處罰是由全班共同制定 的,因此學生很清楚也願意接受違規後的處罰。這種方式對於高年級以及行為常 有問題的學生而言相當適用。

3.教師應善用不同的增強物,包括社會性、活動性、實物性、符號性等增強 物,使用增強物亦應搭配適當的時機。

4.教師評估學生良好行為的出現頻率後,可搭配變時增強與變率增強,使學 生良好行為根深蒂固,成為習慣。

5.教師應審慎地使用處罰措施,盡量多用獎勵增強原則,因為懲罰雖可暫時 性的遏止不當行為,卻無法達到徹底改善的效果,此外亦可能造成更多偏差行為。

二 二 二

二、、、、果斷紀律模式果斷紀律模式果斷紀律模式 果斷紀律模式

果斷紀律模式又稱為”肯特模式”,是由 Lee 和 M

arlene Canter 夫婦所發展 而成的班級經營模式。綜合

金樹人(1994)、單文經(2004),此模式的基本精神:教 師對於學生所表現出的行為要有果斷的堅持,意即,此模式要求教師是果斷的,

而不是優柔寡斷或是敵對的,清楚地陳述規則並徹底的實行。當學生表現出期望 的行為時,教師立即採用正面的獎勵,當學生不能表現期望行為時,教師通常給 予 負 面 的 懲 罰 。 果 斷 型 教 師 經 常 應 用 肯 特 的 破 唱 片 法 (broken-record response),透過一再重複相同的或類似的要求,最多三次,超過三次則給予適 當的懲罰。肯特認為教師唯有採行果斷型的反應行為,才能給教師及學生創造雙 贏的局面,滿足師生教室內的權力。教師教室內的權力有:1.建立最佳的學習環 境;2.對學生要求適當的行為;3.如果有必要,可從學校行政人員和家長那裡獲

得協助。學生教室內的權力有:1.擁有最佳的學習環境;2.有權要求教師幫助他 們改正不當的行為;3.有權選擇如何行事,而且充分了解其行為後果是跟隨其選 擇而來的。

該理論提出有效管理班級的策略有四點:1.教師建立明確的行為規範原則與 期望,一開始項目不能太多,等到學生熟悉後,再利用機會增加;2.訂定違反規 範原則的後果,並且要徹底的執行,教師執行中要注意不能傷害學生的身心;3.

教師增強正向的行為,當學生有良好行為產生時,要立即增強之;4.教師要爭取 學校行政人員與家長的支持,尋求支援與配合果斷訓練的執行。果斷訓練法,其 優點在於教師的期望可以被強力地執行,但是缺乏學生的參與,違背民主精神,

過於強調外在增強與懲罰對行為的控制,抹煞了學生的內在動機,因此若能與其 他經營策略搭配實施,可以補其不足之處。

三 三 三

三、、、、教學管理模式教學管理模式教學管理模式 教學管理模式

Jacob Kounin 在其經典著作《Discipline and Group Management in Classroom》

中,有許多有效教學技巧對班級經營有莫大的貢獻。庫寧的團體管理綜合金樹人 (1994)、單文經(2004),其主要理念:1.教師應該知道教室內任何時刻、任何角 落所發生的每一件事,庫寧稱之為「掌握全局」技巧;2.當教師糾正學生不良行 為時,這會對其他同學產生「漣漪效應」技巧,使得其他人行為表現良好;3.教 師要一直維持班級內所有學生的注意力,例如教師點名學生回答問題前先不指定 學生,製造一種懸疑的氣氛,並且陸續點名不同的學生;另外,教師要使用技巧,

讓每位學生對課程內容的學習負起責任,才能產生最佳學習效果,也有助於維持 有效能的教室,以及減少學生的不良行為,此即「團體焦點」技巧;4.教師要有 能力可以在同時間處理督導與關照多組學生與多項活動,此即「同時處理」技巧;

5.教師進行課程活動時,教師要能流暢地銜接教學活動,其中課程轉換過程中「急 動」與「滯留」,都是常犯的兩個錯誤,容易導致學生產生不良行為。「急動」意

即課程轉換太快了,轉換太快有四項原因,包含插入-教師突然宣布進行某一活 動,學生並無心準備接受此訊息;另外晃盪-指一項教學活動未完成就進入另一 項;截斷-教學活動未完成就進入另一項,並且不再回到原來的教學活動;搖擺 不定-教師結束第一項活動後,進入第二個活動,而後又回到第一個活動。「滯留」

是指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浪費過多的無謂時間,例如對學生做過多或過長的解釋或 引導,另外,教師將一個原本簡單的活動切割成許多不必要的小步驟,都是相當 不具效能的行為。

對於班級經營有以下建議:1.教師應對學生的一舉一動,瞭若指掌,也就是 掌握全局的能力,一發現問題就可以作有效的處理,並且能夠將欲傳達的訊息,

傳達給教室中的每個學生;2.教師進行有效的進度管理,就可以維持流暢的教學 活動,同時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應具備同時處理的能力;3.要使學生時時警惕、

提高其責任感以維持團體的注意力,例如:隨機點名回答問題,或是讓學生針對 回答問題學生作回饋;4.教師應設計具有挑戰性的教學情境,使用豐富的教材或 不同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集中其注意力。Kounin 的論點最大 貢獻在於,特別強調預防措施重於事後的矯正,並提出具體的建議。

四 四 四

四、、、、正向班級經營模式正向班級經營模式正向班級經營模式 正向班級經營模式

Frederic H. Jones 有關行為管理的專書之一《Positive Classroom discipline》, 說明教師可以透過正向行為的倡導,來協助學生改正層出不窮的問題行為。Jones 主要概念認為教師如果採取三種技術(金樹人,1994;單文經,2004),就可以有 助於常規的維持,分別是:有效的肢體語言、獎勵制度與有效的個別幫助。1.有 效的肢體語言:Jones 曾說:「常規就是 90%有效的肢體語言」。這些有效的肢體語 言包含:眼神接觸、身體接近、身體姿勢、臉部表情與手勢。2.獎勵制度:教師 要提供真正的獎勵,係指學生有機會合理的得到、並且對學生而言是有價值的、

有吸引力的獎勵,另外可輔助使用老祖母原則。3.有效的個別幫助:首先教室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