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資料整理與分析 資料整理與分析 資料整理與分析 資料整理與分析

第五節

第五節 第五節 資料整理與分析 資料整理與分析 資料整理與分析 資料整理與分析

本研究所需的資料擬於 2008 年 12 月開始蒐集、觀察、訪談、文件分析以及 問卷等;而資料的蒐集得隨時應觀察的結果進行相關對象的訪談或是文件的整理 與分析,予以質性的文字詮釋,而關於問卷方面則以描述性的統計百分比表示。

麥林(McLean)認為完整的資料蒐集以及資料使用方案,有助於有效地導 引教育的進步。在學校情境中所蒐集到的資料,除了可以用來評量學生的學習表 現,也進一步的協助教師能做更好的抉擇,提供更有效率的教學服務。而資料的 蒐集將有助於教育實務問題的解決;歐申(Marilyn Olson)也指出有系統的建立 連貫的、完整且正確的資料,是作為改變方案的有效依據(引自吳明隆,2001),

因此,教師可透過資料的內容,瞭解也確定學生的學習困難和問題所在。整個研 究的探究主要是採用質性的個案研究法,因此本研究的資料蒐集方法是運用甄曉 蘭(2003)在課程行動研究實例與方法解析中所提出的資料蒐集方法:以問卷、

教學觀察、文件資料、訪談、研究者的省思札記作為主軸。

研究者擬依照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彙整蒐集資料內容,確立研究工具,如 表 3-4 所示(修改自張惠珠,2008:39)。

表 3-4 研究目的、研究問題、蒐集資料內容的對照表 成員互評表的部分採用李克特式(Likert type)的五點式量表呈現學生之看法,

從「非常同意」、「同意」、「普通」、「不同意」、「非常不同意」,讓學生勾選一個

最符合自己感受的選項,以此調查方式統計其出現次數並以百分比方式呈現整體 結果。

((

((一一一一)))) 課程滿意度表課程滿意度表課程滿意度表 課程滿意度表

課程實施的期間,每次的教學活動都會請學生填寫一次,利用課堂結束前 15 分鐘填寫,總共有六次的課程滿意度調查資料,利用課程滿意度調查表中,

各題選項的滿意程度,統計其次數輔以百分比方式呈現,從中瞭解學生對合作學 習情境的看法。

((

((二二二二)))) 學生學習自評表學生學習自評表學生學習自評表、學生學習自評表、、、小組成員互評表小組成員互評表小組成員互評表小組成員互評表

課程實施的期間,每次的教學活動都會請學生自互評一次,利用課堂結束前 15 分鐘填寫,總共有六次的學習自互評表資料,利用學習單自互評表中各題選 項的滿意程度,統計其次數輔以百分比方式呈現,分析學生自己在合作學習情境 上的討論概況;同時利用開放性的問題,讓學生得以抒發己見,教學者得瞭解學 生除了以自互評表的分數依據外,所提出具體的事實或理由,使能更客觀性的分 析。

(三三三三)))) 數學解題歷程討論前後的改變數學解題歷程討論前後的改變數學解題歷程討論前後的改變 數學解題歷程討論前後的改變

為培養學生的數學問題解決能力,研究者以學生在學習單上所呈現之數學問 題解決歷程,逐項的分析學生在瞭解問題、擬定解題計劃、執行計劃、回顧反思 四個步驟的表現。首先,學生在合作學習小組討論前先自行解題,以自我數學解 題歷程的表現情形勾選適合自己學習感受的選項,研究者以此作為前測之資料;

隨之,與小組討論或老師講解之後,再以自己對相同試題之數學解題歷程的解題 感受勾選適合的選項,此作為後測之依據。研究者針對學生所填寫的表現程度,

統計其次數輔以百分比方式呈現;進行探究與分析學生在合作學習教學課程實施 討論前後之改變。從中瞭解合作學習教學法對研究對象是否有幫助,也進一步透

過個別訪談,深入了解與探討學生的學習困難之處,隨之進行個別補救教學,提 升學生學習成效。

二二

二二、、、、 質的分析質的分析 質的分析質的分析

質的分析包含教師觀察表、訪談資料、教學錄影資料、教師省思札記、學生 聯絡本小日記,研究者以此作為分析學生的行為表現,做資料的三角檢定。

((

((一一一一)))) 教室觀察表教室觀察表教室觀察表 教室觀察表

本研究進行期間,研究者將隨時觀察、記錄相關資料以及反思教學歷程,將 心得記錄在教學觀察紀錄表中,隨時檢視教學現場所發生的事件,作為實施教學 之分析與詮釋的參考依據。

研究者與協同教師的觀察紀錄都儘可能的客觀詳實記載,再將資料按照時間 的排列順序,進行研讀與編碼,在編碼完成之後,依照研究問題與時間流程將原 始的證據進行比對,同時比較各編碼之間的屬性關係,以便統整與歸納特質相近 的編碼放在同一種資料類別,研究者對於原始資料進行有意義的分析之後,即著 手進行描述與詮釋資料,並盡可能的詳盡描述教學活動之進行,以及學生在教學 活動所表現出來的同儕互動的情形、教學者與學生的上課表現,以呈現在數學解 題歷程的討論活動之現象。

(二二二二)))) 訪談資料訪談資料訪談資料 訪談資料

研究者利用午休的時間進行與學生之間的訪談,與協同教師於每週四第三、

四節的空堂,或數學領域研討時間進行研究相關事宜之對話,以了解學生與協同 教師對教學活動的意見與想法,並使用 MP3 格式的錄音筆進行錄音,時間長度 依據談話主題與研究對象特質而定,對於班上語言表達能力較為不足的學生,採 用放聲思考的方式,瞭解真實的情形。在訪談後記錄時間、地點、對象,抒寫下

心得,訪談的內容需要認真研讀方能瞭解整體的意義,且需針對訪談對象之非語 言表情,進行描述與解讀,以能掌握研究對象的思緒。

根據訪談綱要進行編碼,透過編碼工作可對不同現狀之間加以聯繫,在編碼 完成之後,再把所蒐集的資料進行比對,完成資料的分析與詮釋,進行撰寫的工 作。

((

((三三三三)))) 文件檔案文件檔案文件檔案 文件檔案

本研究所蒐集的文件資料檔案主要包含有:學生的學習單、上課滿意度表、

小組自互評表、聯絡本小日記等,加以整理分類,學習回饋單將以正向百分比表 示方式,加以描述。

資料分析的系統化包含建立編碼系統與歸類系統,當編碼系統建立之後,可 依照分類組成一個編碼本,並照一定的原則進行分類,而在分類時應聚焦在研究 的主軸上,以能有效使用資料,做深入的分析與解讀,輔以文獻的演繹,作充分 的詮釋與統整(陳向明,2002)。

(四四四四)))) 教學錄影資料教學錄影資料教學錄影資料 教學錄影資料

為能完整的紀錄研究活動的教學歷程,與學生學習的相關表現,將採用錄影 與拍照的方式,予以記錄。因此,在每次上課的時候,研究者與協同教師先架設 好錄影機與相機,將教學現場進行全程錄影、拍照,提供研究者與協同教師能再 次的觀看,將有助於瞭解教學者需改進的地方,以及學生的學習狀況。

以上資料,研究者參酌陳鏗任、張育嫻、康翰文、張蕙蘭(2003)、張惠珠

(2008)、甄曉蘭(2003)、簡良燕(2007)擬定資料的編碼方式(附錄八)作為 表示資料的項目與分類,根據研究對象及實施內容、實施日期的編號做重組,以 利於研究者歸納、尋找與整理。編碼的主要原則為先顯示資料的研究方法,接著

呈現資料來源的對象,最後為資料來源的日期;例如:訪 TV,20090312,則表 示研究者於 2009 年 3 月 12 日訪談協同教師 Vicky。

針對資料的蒐集方式,研究者思索如何能有效率地彙整龐大的資料,在請 教益協同教師之下,擬用同質性歸類的方式進行,如圖 3-11 所示,以能順利搜 尋;即依照論文的寫作內容所參考的文獻資料納入相同的檔案資料夾中,以便於 日後的參閱。

圖 3-11 蒐集資料內容的架構圖

蒐集資料內容

教學活動回饋單 資料蒐集對象

學生

學生聯絡本日記

學生訪談記錄與錄 數學試題學習單 小組學習檔案 教師

研究者

協同教師

訪談記錄與錄音

教師會議記錄 教學觀察表

文獻探討

教學活動設計單

數學試題學習單

教師教學日誌

學習成就 (高、中、低)

第四章 第四章 第四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