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第二節 資料蒐集方法

本研究旨在探討個案學校社區化的歷程與實施情形,以及學校如何與社區互動 的相關議題,重視的是對被研究對象在事件或情境中原本的樣態、如何行動與互動 並相互影響、所產生的意義為何、其個人或團體因此有何成長變化等的探究與詮釋,

這正是質性研究的特點,因此本研究以質化的研究為主要取徑。至於本研究的資料 蒐集則是採用「深度訪談法」並輔以「文件分析法」,茲就其意義及功用說明採用 的理由如下:

壹、 深度訪談法 (In-depth Interview) 一、選擇深度訪談的原因

本研究採用的深度訪談法 (In-depth Interview ),是質化研究中經常採用以蒐集資 料的方法之一,主要是利用訪談者與受訪者之間的口語交談,達到意見的交換與建 構,是一種單獨的、個人的互動方式;訪談者藉由訪談的過程與內容,發覺、分析 出受訪者的動機、信念、態度、作法與看法等。此研究方法是一種訪談者與受訪者 雙方面對面的社會互動過程,訪問資料正是社會互動的產物(畢恆達,1996;李美 華、孔祥明、林嘉娟、王婷玉譯,1998;袁方編,2002)。

本研究目的在探究推動學校社區化的理念、經歷,以及過程中學校與社區互動 的相關議題,這些都須靠相關人士對經驗的充分描述,以達研究目的。深度訪談的 優點之一即是研究者可以提供較長的時間,藉由探詢和傾聽,讓受訪者可以對事件 做更深入的敘述與描繪,談出問題的核心,使問題與答案自然而然浮現;再者,訪 談的另一優點是它不只可以蒐集過去和現在的資料,還可以蒐集研究參與者對於未 來的觀點(Lincoln & Guba,1985;Erlandson et al,1993;引自鈕文英,2013)。本研 究藉由分析受訪者回溯學校推動社區化以來的關鍵點與重要經歷、描述對學校社區 化實施現況與未來之看法,因此採用質化的深入訪談法可以穿越時空,根據訪談對 象的口述,挖掘出其對學校推動社區化,與社區互動的過去、現在之做法的見解與 對未來的建議,同時也可以彌補文件資料不足的問題。

二、半結構訪談方式

鈕文英(2013)綜合相關文獻指出,相對於量化研究的訪問調查採取結構(標 準化)訪談、訪談焦點已事先決定,質性研究的訪談採取的是非結構(非標準化)

或半結構訪談。半結構訪談的特點包括︰有一定主題,但問題、焦點與順序可以保 持彈性,依據研究參與者或訪談情境做調整;開放式提問與回應;可記錄訪談的情 境脈絡以協助解釋訪談參與者的反應等。本研究依據研究目的,主要採行的是面對 面的直接訪談方式,但為了探求受訪者更多的看法與更深刻的感受,以及某現象背 後的意義,因此宜採用半結構式的訪談取向,以引導受訪者能夠更開放地表達出其 想法。本研究先蒐集關於學校社區化、與社區互動之相關研究文獻,加以探討、整 理,以及歸納,以作為本研究之理論基礎,和擬訂訪談大綱的依據。本研究將邀請 清江國小(含附設幼兒園)之教育人員以及社區教育志工等相關人員進行一對一式 的個別訪談,以半結構式之訪談大綱進行對話,藉以讓受訪者分享其經驗及看法,

同時收集口語和非口語訊息,以達到下列目的的資料蒐集︰

(一)了解清江國小與社區雙方受訪人員對於學校社區化所秉持的理念。

(二)了解清江國小與社區彼此互動的策略。

(三)探討清江國小推動學校社區化之成效、阻礙與改善策略。

此外,訪談結果亦將作為補充及印證文件資料對於清江國小推動學校社區化的 重要作法及其關鍵事件之探究結果。

三、訪談對象

本研究基於研究動機與目的,以及人力與時間的限制,選擇清江國小做為研究 學校,特別是國民小學推動學校社區化的歷程以及與社區互動策略的研究個案,研 究參與者(訪談對象)包括學校教育人員以及關心並參與學校教育的社區人士。樣 本的選取上採立意抽樣,以深入瞭解清江國小教育人員及社區人士對於學校社區化 的理念、參與經驗及相關的看法與建議。研究者即屬本研究個案學校的教育人員,

且本研究計畫經校長同意後再親自邀約預定的受訪者,以確定受訪者、訪談時間、

地點以及訪問倫理的相關約定等。訪談對象包括清江國小的校長及教育人員(行政

主管與教師)共5位,以及社區的資深教育志工(含奇岩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共3

2016/4/11(面談1小時)

2016/5/11(面談30分鐘)

Mail補充提問

2016/4/19(面談1小時)

電訪

2016/4/22(面談1小時)

電訪

2016/4/18(面談1小時)

Mail 補充提問

2016/6/21電訪 2016/6/30電訪 2016/7/01電訪

續表3-4 訪談對象與訪談時間及地點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編製

此外,為了瞭解清江國小最早期社區化的情況,研究者經受訪者P5建議,另再 當面訪談A、B二位已退休老師(分別為1977年、1981年進入學校服務),以獲取更 多早期的資料。

貳、 文件分析法(Documentary Analysis)

文件( Document )是指把過去事件寫下來或印出來的記錄,包括信件、日記、地

2016/4/27(面談1小時)

電訪

2016/4/12(面談1小時)

電訪

2016/4/28(面談50分鐘)

電訪

信友堂教會

很早,經驗與成果頗豐,應該會有許多相關的文件資料,因此本研究透過學校主 任與奇岩社區發展協會成員協助提供文書資料及檔案、研究者自行查索學校與社 區組織之網頁或報章媒體的相關報導等方式,盡可能蒐集清江國小與社區合作、

資源交流等的相關資料,包括活動宣傳品或通知單、學校與社區組織的文書檔案 或刊物、報章雜誌以及網頁等媒體之相關報導等,期能藉由更豐富多元的資料而 更能呈現清江國小歷年來推動學校社區化的樣貌;而分析出來的結果亦可作為檢 驗及增強訪談所得資料的可信度及證據。如發現文件資料和訪談內容有差異,研 究者即會進一步回溯探究。

綜上,本研究的資料來源主要有二大類,包括訪談資料與文件資料;而文件資 料的蒐集來源有四,包括學校文件、社區文件、報章媒體訊息,以及相關法規等(詳 見附錄二及附錄三)。研究者將上述各類資料對應各個研究目的,列表呈現如下

(表3-5)︰

表3-5 研究目的–資料來源對照表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編製

研究目的 資料來源

一、瞭解清江國小教育人員和社區人 士對於學校社區化的理念。

※訪談資料

二、探討清江國小推動學校社區化之 情況。

(一)學校社區化歷程

(二)學校與社區的互動策略

※文件資料(學校文件、社區文件、

媒體訊息、相關法規資料)為主

※訪談資料與研究者經歷為輔

※訪談資料為主

※文件資料、研究者經歷為輔 三、探討清江國小推動學校社區化之

成效、阻礙與改善策略。

※訪談資料為主

※文件資料、研究者經歷為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