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第四節 資料蒐集與分析方法

整個行動強調在自然的情境中,以研究者本身為工具,為避免一般實證研 究中人工化的模擬情境或對複雜社會情境的簡化,本研究以質性研究為主要方 法,以觀察記錄、訪談和文件分析為主。

壹、資料蒐集

一、觀察記錄

(一)教學觀察記錄

研究者在本研究中的角色為完全參與,藉由研究者親自教學體驗、觀察學 生學習以及和其他參與者討論,來深度理解本研究的各個面向。研究者透過隨 堂的教學觀察與教師省思札記,記錄教學過程、師生互動、學生特殊反應與教 學檢討,以了解學生在正義課程的學習行為及改變歷程。為能確實掌握班級現 場的情況與學生的反應,以錄影及錄音作為資料蒐集的輔助工具(附件八)。

(二)班級活動記錄

班級活動進行時,例如:班級幹部的選舉、班級座位的安排和班級法庭開庭 時都進行實況錄影,與教師省思札記相互對照,檢視需要修正和補強的部分(附 件九)。

二、訪談

在質的研究中,訪談運用的方式主要是為了作為搜集資料的主要策略,或 是配合參與觀察、文件分析及其它研究技巧,作為搜集資料的輔助方式。觀察 是在自然情境直接看到人們所做所說,但是研究者如果想要瞭解人們的內在觀 點,就需要訪問他們,才能瞭解他們的信念、判斷、價值及態度等(黃瑞琴,

民 80)。訪談大綱僅供做指引訪談的方向,目的在於避免偏離本研究所要探討的 主題,至於訪談的問題及順序,將會依照現場情境彈性調整。

(一)正式晤談

進行訪談之前,研究者先與受訪的協同教師、批判諍友與科任教師聯繫,

進行正式訪談前的溝通,說明研究者的目的、研究主題、訪談內容與進行方式。

在第二次約定時間見面時,再進行正式訪談。開始訪談之前,先行說明錄音的 目的在於掌握訪談內容之正確性,避免不必要的誤解。經取得研究對象同意錄 音之後,開始進行訪談。

在與批判諍友與科任教師訪談結束之後,將錄音資料轉譯成逐字稿,列印 送請研究對象確認,為避免干擾,訪談地點選在教室休息室或教師會辦公室。

訪談結束之後,將訪談的心得、當時情境、重要談話及發現等記錄下來,以作 為後續資料分析與詮釋之參考(附件十)。

(二)非正式訪談

研究者隨機利用下課時間與學生談話,在自然的情境下,讓學生自由發表 個人的意見及想法。研究者在過程中積極傾聽、保持同理心,鼓勵學生盡情、

自由地談話,並做好完全的保密,訪談後立即做成訪談整理稿,以作為書面資 料。訪談內容可以是研究者在之前觀察記錄所發現的問題,或是在觀察現場所 發現的問題等,這些都可以是非正式晤談的資料來源。

三、文件資料

文件是對於過去事件寫下或印出的紀錄,包含存檔的書面資料。文件是一 種準觀察的工具,可以補充其他方法如觀察法或訪談法的不足(歐用生,民 78)。 所以文件分析主要是在增強資料來源,而本研究所蒐集的錄影資料、教室觀察 紀錄、班會記錄、學生及教師訪談、教師省思札記等都保存下來並備份歸檔。

對於蒐集到的文件需加以確認,並歸納、整理、分析。本研究文件的蒐集,

主要包括教師省思札記、學生日常生活觀察記錄表、課程學習單、聯絡簿的生 活日記、學生課程和班級活動的回饋表、班級經營效能的學生問卷等,分述如 下:

(一)教師省思札記

教師省思札記是每次教學與班級活動進行後,研究者紀錄過程、想法與心 得,包括對教學內容的理解、轉換(教材準備、教學形式的選擇、表達方式)、 觀察學生的學習情形、教學者的反思以及對教學所產生的新理解,班級活動的 歷程,作為下次教學與班級經營的修正參考,為便於對照觀察記錄,故設計於 同一表格中。

(二)學生日常生活觀察記錄表

學生日常生活觀察記錄表為記錄學生在每日生活情況、日常表現、與同學 互動,方便研究者在分析資料時,可將事件和現場狀況做一相關連結,藉此得 到更多相關線索(附件十一)。

(三)課程學習單

研究者在進行課程時,除了研究者指導教授的部分之外,另有分組的討論 活動。根據課程活動,提供學習單給小組進行討論與書寫,並做部分錄影與錄 音。課程的學習單,藉以協助學生做思考判斷。從學習單的內容中,可以比較 清楚知道學生在做評估及判斷時所思考的層次及重點為何。

(四)學生家庭聯絡簿的生活日記

本班的學生每天要寫生活日記,從學生的生活日記中可以看到一些學生對 課程學習及班級活動的想法,以及平時學生相處、人際互動的事件。這些在學 校生活中發生的小插曲可以做為補充或佐證其它記錄的資料。每一次班級活動 之後,學生須書寫反省思考日記,重新檢視當天所處理的事務,並將印象最深 刻或最感興趣的過程做簡略的描述。透過學生所書寫的反省思考日誌內容,了 解學生在此班級經營活動歷程的想法與建議,並分析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成長。

(五)學生課程和班級活動的回饋表

每個主題課程結束後,研究者會請學生寫下關於本單元的想法和意見,以 提供研究者補充或修改下一個階段行動的參考依據,希望透過不斷地修正,能 讓課程的運作漸入佳境,發揮更好的學習效果。(附件十二)

而班級的活動,如班級幹部的選舉、班規的制定、班級法庭的召開和班級 座位的討論安排等班級經營事務,都是和學生息息相關、密不可分的,學生主 觀的感受,更能提供給身為班級經營的導師更深刻的體悟。班級經營是一動態 的歷程,透過學生對班級活動的回饋,對於日後班級經營模式的調整有一參考 的方向。(附件十三)

(六)班級經營效能的學生問卷

本研究的目的即是希望透過正義的觀念帶入班級經營,能裨益於導師班級 經營的成效。而學生為班級此一團體的生活者、實際參與者,休戚與共,應能 敏銳體察班級中人、事、物的變化。若學生對於班級有歸屬感、認同感,應該 也樂於見到正向的班級氛圍及更好的學習環境。(附件十四)

貳、資料分析

資料整理與分析的過程,是一個不斷的循環與交互形塑的歷程,而非由上 到下的線性模式。因為,在整個研究的歷程中,資料的擴增,除了廣度的擴展,

更有深度的延伸,而且,資料的廣度與深度,會隨著研究者於研究歷程中不斷 的思考與批判而有所增減。甚至可能在初步整理資料之後,發現有些議題,文 獻並未提及,回過頭來再將文獻加以修改,而這樣的歷程一直持續直到研究完 成為止。同時,將所蒐集到的訪談資料,加以適當的編碼,再根據編碼資料形 成適當的、暫時性的主題或類別,並一再地重新組合資料,以詮釋轉化教師參 與研習過程中的意見與想法。由於本研究為質性研究,蒐集到的資料多元又繁 雜,所以如何整理及分類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因此,為了方便分析這些資料,

研究者將蒐集到的資料做分類後給予適當的編碼作業,以便歸檔及做後續的工 作。本研究針對不同的資料來源以不同的代碼表示,詳細內容如表 3-4-1:

表 3-4-1 登錄轉譯符碼說明表

資料類別 符號 意義說明

觀察

YYMMDD 教觀 教學觀察記錄,

民國年兩碼,月、日各兩碼。

YYMMDD 班觀 班級活動觀察記錄,

民國年兩碼,月、日各兩碼。

訪談

YYMMDD 訪 T2

與科任教師正式訪談逐字稿,民 國年兩碼, 月、日各兩碼,T2 為

教師代號。

YYMMDD 訪 S1

與學生非正式訪談逐字稿,

民國年兩碼,月、日各兩碼,

S1 表示代號為 1 的學生。

文件

YYMMDD 教札 教師的省思札記 民國年兩碼,月、日各兩碼

YYMMDD 觀 S1

代號為 1 的學生 的學生日常生活觀察記錄 民國年兩碼, 月、日各兩碼 YYMMDD 學 S1 代號為 1 的學生的學習單。

YYMMDD 記 S1 代號為 1 的學生 的家庭聯絡簿生活日記。

YYMMDD 表 S1 代號為 1 的學生 的回饋表。

YYMMDD 卷 S 代號為 1 的學生 的問卷。

YYMMDD 學 S 全部學生的學習單。

其他符碼

… 省略。

( ) 表情動作、情境描述、

補充說明。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