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第五節 資料處理

本研究收集的資料包括自我學習評估問卷和地球科學學習成效量表(包含學 科態度、學習信心、學習成就)前後測以及學生對實驗教學的回饋及訪談資料。

資料分析方面,以SPSS (Statistical Package for Social Sciences)進行分析,統計方 法包括描述統計(descriptive statistics)、變異數分析(ANOVA)與逐步迴歸(stepwise regression)分析,並計算實驗效果量(effect size)。

一、描述統計

描述統計(descriptive statistics)是指說明及顯示樣本或母群資料之意義與特 徵的統計方法。在描述統計裡,通常都使用次數分配、集中量數、變異量數及相 關量數來呈現資料的性質(周文欽,2004)。本研究的描述統計是根據學生在自我 學習評估問卷和地球科學學習成效量表(包含學科態度、學習信心、學習成就)的 前測與後測作答結果,計算出各分量的平均值與標準差後,以表格及長條圖方式 來呈現資料的內容。

二、變異數分析

使用變異數分析(Analysis of Variance, ANOVA)方法必須滿足的基本假設 有:樣本獨立性(independent observations)、常態性分配(normal distribution)及變 異數同質性(homogeneity of variance)等。本研究針對兩校的控制組與實驗組共 10 個班級進行變異數分析,各班級彼此獨立符合樣本獨立性。而在常態性分配上,

檢定結果顯示並未達常態性分布,但根據 Glass 與 Hopkins(1996)指出,即使違 反常態分布的假設,如果其中一組樣本數超過 20 人時,對於考驗的結果也並無 影響。在變異數同質性檢定方面,若未通過變異數同質性檢定時,當其 largest n / smallest n < 1.5 時,對考驗結果並無影響。

三、逐步迴歸分析

在社會科學的研究中,逐步迴歸(stepwise regression)分析使用得相當普遍 (Marascuilo & Serlin, 1988),它可處理連續的和類別的變項,且多元迴歸亦可達 成變異數分析(ANOVA)的功能,它也具有平方和(SS)、均方(MS)和 F 值的訊息。

採順向選擇法將自變數依序進入迴歸模式中,挑選只對依變數有顯著預測力的自 變數,即迴歸模型排除對依變數未達顯著水準的自變數。首先進入方程式的是自 變數是與依變數關係最密切者,即與依變數有最大正相關或最大負相關者;其次 選取與依變數的淨相關為最大之自變數進入迴歸模式,如果標準化迴歸係數顯著 性考驗之 F 值大於或等於內定的標準,或 F 值進入的機率值小於或等於內定的 標準(.05),則此變項才可以進入迴歸模式中。

四、實驗效果量

根據美國心理學會(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APA)於 2001 年的文 件報告與 Thompson(2002)對於社會科學量化研究的建議,在呈現量化分析資料 時,應進一步提供實際顯著性(practical significance)的資料,亦即實驗效果量 (Effect Size)。本研究採變異數分析的實驗效果量(f2),其計算方式為

。Cohen(1988)指出,當 f2值為 .02 表示實驗效果量為低度(small),

f

2值為 .15 表示為中度(medium)實驗效果量,而 f2值為 .35 表示為高度(large)實 驗效果量。

綜合本章各節所述,本研究方法採用不等的準實驗研究設計,在兩個不同 學習情境的學校,探究介入自我效能對高一學生地球科學學習成效之影響。兩所 學校的主要差異有:

一、 教科書的差異:兩校教學所使用的教科書版本不同,其中A 高中使用龍騰 版高一基礎地球科學(上),依自我學習評估問卷所編製的地球科學概念次

序,配合教科書單元順序進行教學,B 高中使用康熙版高一基礎地球科學 (上),配合自我學習評估問卷所編製的地球科學概念次序,而彈性調整教科 書中教學單元順序,即未配合教科書單元順序進行教學;

二、 教室環境的差異:A 高中學生主要在地球科學實驗室上課,以小組分組座 位方式的學習環境進行教學,B 高中則大多在一般普通教室上課,每個人 一個座位的學習環境進行教學;

三、 編班方式的差異:A 高中學生為常態編班,B 高中學生為非常態編班;

四、 入學成績的差異:A 高中學生的國中基本學科能力測驗分數換算 PR 值約 70-95,並以 PR 值 70-85 居多,B 高中學生的國中基本學科能力測驗分數換 算PR 值約 60-95,並以 PR 值 60-85 居多。

以隨機分派的方式分成實驗組與控制組進行實驗教學,實驗組學生接受介 入自我效能的教學(SEI 教學);而控制組學生則是接受無介入自我效能的教學 (NSEI 教學)。在實驗教學前後,兩組學生施以「地球科學態度量表」、「地球科 學學習信心量表」與「地球科學學習成就測驗」前後測,針對兩組學生收集課程 回饋之書面資料及進行個別訪談,並依收集到的資料進行統計分析,最後歸納研 究分析的結果,並提出結論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