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實證結果分析

4.1 資料說明

本文主要探討台灣地區實質匯率是否影響了所得不均之情況,而本文採用行 政院主計處總體資料庫及國際清算銀行資料庫之資料,從其中取得「吉尼係數、

五等分位所得差距倍數、實質有效匯率指數、每人平均國內生產毛額、失業率、

女性工作者占總工作者之比例、工業生產毛額占 GDP 之比例及服務業生產毛額 占 GDP 之比例」以上各種變數之數據,其數據之說明如下:

1. 吉尼係數(GINI):資料來源為台灣行政院主計處。吉尼係數為一比例 數值,其值介於 0 和 1 之間,通常用以表示所得分配之公平程度的指標。

意即當吉尼係數越小,所得分配越平均(若吉尼係數為 0,則表示絕對 平均,每戶的所得都相同);若吉尼係數越大,則所得分配越不平均(若 吉尼係數為 1,則表示絕對不平均,所得只集中在一戶)。本文之迴歸模 型選用吉尼係數做為兩種被解釋變數之一,用來衡量所得分配不均的程 度。

2. 五等分位所得差距倍數(FIVE):資料來源為台灣行政院主計處。五等 分位所得差距倍數是將家庭所得由小到大排序,並將全部家庭分成五個 等分,將最高所得組與最低所得組相除所得到之倍數。所得差距倍數由 1(完全平均)至無窮大(最不平均,所得全部集中在一戶),其值越大 則表示所得分配越不平均。本文之迴歸模型選用五等分位所得差距倍數 做為兩種被解釋變數之一,用來衡量所得分配不均的程度。

21

3. 實質有效匯率指數(REER):資料來源為國際清算銀行(BIS)。實質有 效匯率指數是用來衡量新台幣相對於主要貿易對手國一籃貨幣經考量物 價相對變動後之加權平均匯率,BIS 編製的實質有效匯率指數是以 2010 年為基期,當年的值為 100。實質有效匯率指數上升代表本國貨幣相對 價值的上升,下降則表示本國貨幣貶值。實質有效匯率指數為本文迴歸 模型之主要解釋變數,若迴歸分析結果出來其係數為負,意即當實質有 效匯率指數上升時,也就是本國貨幣相對升值時,所得分配不均之情況 會減少;反之,若迴歸分析結果出來其係數為正,意即當實質有效匯率 指數上升時,也就是本國貨幣相對升值時,所得分配不均之情況會惡化。

4. 每人平均國內生產毛額(GDP):資料來源為台灣行政院主計處。國內生 產毛額是對一國經濟在一段期間內所有單位生產的最終產品總量的價值,

通常做為國家經濟狀況的一個重要指標。每人平均國內生產毛額為本文 迴歸模型之控制變數,根據現有文獻資料顯示,其係數正或負都有可能。

由於根據 Kuznets curve 假說,國內生產毛額對所得分配不均之情況呈現 倒 U 曲線,其表明:在經濟發展過程開始的時候,尤其是在國內人均生 產毛額從最低上升到中等水平時,所得分配狀況先趨於惡化,接著隨著 經濟發展會漸漸改善,最後達到比較公平的所得分配狀況。

5. 失業率(UER):資料來源為台灣行政院主計處。失業率是指失業人口占 勞動人口的比率,通常被視為落後指標。失業率為本文迴歸模型之控制 變數,根據現有文獻資料顯示,其係數應為正,也就是說當失業率越高,

被解釋變數也會越高,意即台灣國民所得分配不均之狀況會惡化。

22

6. 女性就業人數占總就業人數之比例(FEMALE):資料來源為台灣行政院 主計處。顧名思義為女性就業人數除以總就業人數之值。女性就業人數 占總就業人數之比例為本文迴歸模型之控制變數,根據現有文獻資料顯 示,其係數應為負,也就是說當女性就業人數占總就業人數之比例越高,

被解釋變數會越低,則台灣國民所得分配不均之狀況會改善。

7. 工業生產毛額占 GDP 之比例(INDUSTRY):資料來源為台灣行政院主 計處。顧名思義為工業生產毛額除上當年 GDP 之值。工業生產毛額占當 年 GDP 之比例為本文迴歸模型之控制變數,根據現有文獻資料顯示,其 係數應為正,也就是說當此比例越高,被解釋變數會越高,則台灣國民 所得分配不均之狀況會惡化。

8. 服務業生產毛額占 GDP 之比例(SERVICE):資料來源為台灣行政院主 計處。顧名思義為服務業生產毛額除上當年 GDP 之值。服務業生產毛額 占當年 GDP 之比例為本文迴歸模型之控制變數,根據現有文獻資料顯示,

其係數應為正,也就是說當此比例越高,被解釋變數會越高,則台灣國 民所得分配不均之狀況會惡化。

本文為了探討台灣地區實質匯率是否影響了所得不均之情況,採用上述八種 變數之數據。由於台灣的吉尼係數及五等分位所得差距倍數之資料僅從 1981 年 才開始記錄,且只有年資料,雖然實質有效匯率為月資料;失業率、女性工作比 例等等變數為季資料,但礙於資料限制只能選擇年資料。基於以上原因,最後選 擇之資料時間為 1981 年到 2015 年的年資料,共計 35 年。

以下圖一至圖八為各變數由 1981 年至 2015 年之資料趨勢圖:

23

圖一 吉尼係數

圖二 五等分位所得差距倍數

0.2 0.22 0.24 0.26 0.28 0.3 0.32 0.34 0.36

1981 1986 1991 1996 2001 2006 2011

3 3.5 4 4.5 5 5.5 6 6.5 7

1981 1986 1991 1996 2001 2006 2011

24

圖三 實質有效匯率指數

圖四 每人平均國內生產毛額

(單位:新台幣)

80 90 100 110 120 130 140 150

1981 1986 1991 1996 2001 2006 2011

0 100000 200000 300000 400000 500000 600000 700000 800000

1981 1986 1991 1996 2001 2006 2011

25

圖五 失業率

圖六 女性就業人數占總就業人數之比例

0 1 2 3 4 5 6 7

1981 1986 1991 1996 2001 2006 2011

0.3 0.32 0.34 0.36 0.38 0.4 0.42 0.44 0.46

1981 1986 1991 1996 2001 2006 2011

26

圖七 工業生產毛額占 GDP 之比例

圖八 服務業生產毛額占 GDP 之比例

0.2 0.25 0.3 0.35 0.4 0.45 0.5

1981 1986 1991 1996 2001 2006 2011

0.3 0.35 0.4 0.45 0.5 0.55 0.6 0.65 0.7 0.75 0.8

1981 1986 1991 1996 2001 2006 2011

27

以下表 4-1 為所有變數資料之敘述統計表:

表 4-1:所有變數資料之敘述性統計表

平均數 標準差 最大值 最小值

吉尼係數 0.3206 0.0202 0.35 0.28 五等分位所得差距倍數 5.4535 0.6594 6.39 4.21 實質有效匯率指數 121.96 15.06 146.54 98.69 每人平均國內生產毛額 383697 188659 703697 100113 失業率 3.1165 1.2837 5.85 1.36 女性就業人數比例 0.3981 0.0311 0.4481 0.3333 工業占 GDP 之比例 0.3616 0.0511 0.4606 0.2974 服務業占 GDP 之比例 0.6048 0.0702 0.7447 0.4842

註 1:實質有效匯率指數是以 2010 年為基期,其值為 100,其餘年份則為比照基期經過計算 得出來的值。

註 2:每人平均國內生產毛額之單位為新台幣。

註 3:失業率之單位為%

表 4-1 為所有變數資料之敘述統計表,由此表之結果可以得知各個變數的平 均數、標準差以及最大值和最小值,配合圖一至圖八,可大致初步判斷各個變數 資料之走勢。其中,值得注意的是,每人平均國內生產毛額(GDP)變動之幅度 稍大,從 1981 年人均 GDP 為 100113 元(單位:新台幣),而到 2015 年時已增 長為 703697 元,這也正好是最小值與最大值,這也表示人均 GDP 是逐年增長的。

28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