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資訊融入教學

第二章 第二章 第二章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文獻探討 文獻探討 文獻探討

本章分成以下三個主題,探索與本研究相關的文獻資料:第一節:資訊融入教學;第二 節:電子白板的介紹;第三節:科技接受行為相關理論。

第一節 第一節 第一節

第一節 資訊融入教學 資訊融入教學 資訊融入教學 資訊融入教學

壹、資訊融入教學的意義

資訊教育在國小現場教學大概可分為兩類:一種是電腦課;另外一種則是將課程透過科 技媒體呈現出來。曾瑞蓮(1993)指出:「依據電腦運用於中小學教育工作內涵可以發現,

學校資訊教育包含兩方面,一為將電腦視為一獨立學科,教導其知能;一為將電腦視為一種 工具,輔助教師從事教學」。早期在科技不普及的情況下,我國資訊教育的重點放在電腦學 科能力的培養。而當目前科技已經發展迅速,幾乎大部分的家庭都有電腦,故此時資訊教育 的重點也著重於資訊科技融入於教學之中。而關於資訊融入教學的意義,許多學者提出個人 的定義與見解。

表 2-1-1資訊融入教學的意義

研究者 年代 資訊融入教學的意義

邱貴發 1990 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並非只是單純資訊技術的學習,而是要將科 技融入於課程、教材、教學及學習中,使科技相關產品成為教 學環境境中不可缺少的工具

Sprague 和Dede 1999 科技整合將科技視為課程的工具之一,以幫學生解決問題。

Dias 1999 科技整合應該是在融入、整合與無間隙的方式之下進行,應用 以科技以支援及延伸課程的目標,達成有意義的學習。

張國恩 1999 教師運用電腦科技於課程與日常活動上,培養學生主動探索與 研究精神和運用科技與資訊能力,讓學生養成獨立思考與獲得 解決問題的能力,並完成生涯規劃與終身學習。

王全世 2000 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是將資訊科技融入於課程、教材與教學之 中,並且能延伸地視資訊科技為一個方法(method)或一種程序 (process),不受空間與時間限制來尋找問題的解答。

邱廣興 2002 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是指教師將資訊科技作為課程內容與學生 學習的橋樑、或是當成學生學習的伙伴,用來強化教師教學或 幫助學生學習。

6

綜合上述學者對資訊融入教學的見解可知,在今日資訊科技發展快速的數位e化時代中,

「資訊教育」不應只限定於以電腦為主的教育,資訊教育泛指以「數位科技設備」為推展工 具,教師將教學內容,透過資訊器材的呈現,使學生可以獲得更高層次的學習。同時亦讓學 生把資訊科技當成生活中的一部分,用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或是幫助學習。

貳 貳 貳

貳、、、、資訊融資訊融資訊融資訊融入入入入教學的目的教學的目的教學的目的 教學的目的

在九年一貫課程裡資訊教育為六大議題,認定此為重大議題,且認為應該將資訊教育融入 於各領域教學中,而此處我們探討由專家學者提出的論點,來了解在進行教學時應該注意要 達到的目標有哪些。

曾錦達(1997)指出我國資訊教育發展的初期,國中小學資訊教學包括三個目標,分別 是:(一)、喜愛使用電腦處理日常生活中相關事務、(二)、習慣於利用電腦搜集資料、運用資 料,從而成有意義的資訊、和(三)、喜愛使用電腦作為學習其它學科的輔助工具。

就第一項目標而言,就是在利用資訊科技增進學生適應日常生活的知能。其次,就是如 何透過資訊教學,培養國小學生正確的資訊觀,有效的搜集相關資料,組織成有意義的知識,

進而解決問題。最後,國小資訊教學正可以運用其多樣化功能的電腦整合其它學科的學習或 作為各學科學習的輔助工具。

王全世(2000)認為資訊融入教學的目的如下:

一、培養學生的資訊素養;

二、培養學生運用科技與資訊的能力;

三、提升教學品質與學習成效。

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之後,教師必須利用當時的課程與教育情境來教導學生所需要的電腦 知識和技能。當學生在國小階段接觸電腦時,電腦將更容易操作和使用,那麼學生就已經具 備有基本的資訊素養。而為了使學生把電腦當作是學習工具,就必須實施資訊科技融入教學,

教師使用資訊科來進行教學活動,讓學生在課堂上都能接觸到資訊科技,且運用資訊科技來 解決問題,進而培養運用資訊科技的能力。將資訊科技融入於教學時,由於資訊科技的特性,

7

可以使比較傳統式的教學型態做一番轉變,進而提升教學的品質,使教學達到優質化,也能 使學習活動更多元,激盪出學生的創造力,讓學生培養批判思考的能力,進而提升學生的學 習成效。

而依據九年一貫資訊教育的課程目標,資訊教育旨在培養學生資訊擷取、應用與分析、

創造思考、問題解決、溝通合作的能力,以及終身學習的態度。藉由「資訊科技概念的認知」、

「資訊科技的使用」、「資料的處理與分析」、「 網際網路的認識與應用」、以及「資訊科 技與人文素養的統整」等核心能力之規劃,在認知、情意、技能上培養學生達成以下之教育 目標(教育部,2003):

一、奠定學生使用資訊的知識與技能。

二、導引學生了解資訊與日常生活的關係。

三、增進學生利用各種資訊技能,進行資料的搜尋、處理、分析、展示與應用的能力。

四、培養學生以資訊知能做為擴展學習與溝通的習慣。

五、導引學生了解資訊倫理、電腦使用安全及資訊相關法律等相關議題。

六、培養學生正確使用網路的態度,善用網路分享學習資源與心得,培養合作、主動學 習的能力。

七、開展學生資訊科技與人文素養的統整能力,應用資訊科技提升人文關懷、促進團隊 和諧。

綜合上述專家學者的見解,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目的乃在培養學生資訊素養、運用資訊 能力和提升教學品質、教學方法與學習成效。而從目的中也可以看出,資訊融入教學是教師 與學生並重,並非只是教師或學生單方面完成就是成功的資訊融入教學。

参参

参参、、、、資訊教育的發展資訊教育的發展資訊教育的發展資訊教育的發展

我國政府在推動資訊教育上可說是不遺餘力,投入大筆經費與人力,在民國87 年之前重 點都放在基礎建設上,民國88 年之後至今,是我國資訊教育發展最為蓬勃的時期,故資訊教 育發展至今已具有相當的成效,回顧近十五年,國內資訊教育推行重要的關鍵性政策有:「資

8

訊教育基礎建設計畫」、「資訊教育基礎建設計畫-擴大內需方案實施作業計畫」、「中小學 資訊教育總藍圖」、「建構縣市e化學習環境」、「教育部中小學資訊教育白皮書」,以下就 針對各政策推行做下列說明:

一一

一一、、、、資訊教育基礎建設計畫資訊教育基礎建設計畫資訊教育基礎建設計畫資訊教育基礎建設計畫

教育部為 配合行政院提升國家競爭力政策,整合資訊教育 「改善各級學校資訊教學計 畫」、「電腦輔助教學軟體發展與推廣計畫」、「E-MAIL 至中小學計畫」等相關計畫(教 育部,1997),此計畫目標共計七項,分別是:充實資訊教學資源、改善教學模式、加強人 才培訓、推動調整組織制度、提升設備、延伸台灣學術網路、和普及資訊素養。

二 二 二

二、、、、資訊教育基礎建設計畫資訊教育基礎建設計畫資訊教育基礎建設計畫資訊教育基礎建設計畫---擴大內需方案實施作業計畫擴大內需方案實施作業計畫擴大內需方案實施作業計畫 擴大內需方案實施作業計畫

為加速推動資訊教育基礎建設,擴大資訊產品的需求,且由學校內的資訊教學進而擴大 帶動家庭對電腦的需求,促進資訊與通訊產業界的發展,乃提報「資訊教育基礎建設計畫」

擴大內需追加預算案,八十八年度共追加預算六十四億七千二百三十萬元,將計畫原訂於民 國九十年六月完成的短期目標,提前二年(至八十八年六月)達成,使所有國民小學皆有電腦教 室且可上網路,並且加速培訓所有的中小學教師具備資訊基本素養,使資訊教育向下扎根 (教 育部,1997)。

三 三 三

三、、、、中小學資訊教育總藍圖中小學資訊教育總藍圖中小學資訊教育總藍圖中小學資訊教育總藍圖

為迎接二十一世紀知識經濟社會的來臨,提昇國家競爭力與科技實力,應積極培養國民 具備運用資訊科技主動學習與創新思考的基本能力,有鑑於此,教育部推動中小學資訊科技 融入教學,以培育符合時代需求之國民(教育部,2001)。中小學資訊教育總藍圖的對象為全國 的高中、高職、國中和國小。總藍圖的推動是以老師為起始點,然後藉由老師帶動學生、學 生影響家長,進而提昇全民運用資訊的能力與學習素養。除了教師、學生與家長之外,在推 動過程中,教育行政人員、產業與社區的參與也將扮演關鍵的角色(教育部,2001)。

9

四 四 四

四、、、、建構縣市建構縣市建構縣市建構縣市eeee化學習環境化學習環境化學習環境化學習環境

本計畫為建構整體資訊化基礎環境及共享數位化學習資源,將建構資訊化校園、寬頻上 網等資訊化環境,並充實數位化內容,讓學習與教學資源跨越書本與學校的藩籬,達到資源 共享,以改善教學與學習環境及開創新的教學模式與學習情境。 請直轄市及各縣市政府教育 局(以下簡稱地方政府教育局)協助組織整合相關資源團隊,並對網路品質、資源庫、應用 系統軟體、統整學習資源及教師資訊融入教學等統整規劃;在學校「e化教室」中應含電子白 板及其應用軟體、投影機及可供教學之網路環境;在地方政府教育網路中心端應含教學資源

本計畫為建構整體資訊化基礎環境及共享數位化學習資源,將建構資訊化校園、寬頻上 網等資訊化環境,並充實數位化內容,讓學習與教學資源跨越書本與學校的藩籬,達到資源 共享,以改善教學與學習環境及開創新的教學模式與學習情境。 請直轄市及各縣市政府教育 局(以下簡稱地方政府教育局)協助組織整合相關資源團隊,並對網路品質、資源庫、應用 系統軟體、統整學習資源及教師資訊融入教學等統整規劃;在學校「e化教室」中應含電子白 板及其應用軟體、投影機及可供教學之網路環境;在地方政府教育網路中心端應含教學資源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