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屏東縣國小教師應用電子白板教學現況 調查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屏東縣國小教師應用電子白板教學現況 調查研究"

Copied!
122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國立臺東大學教育學系 學校行政碩士在職專班

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熊同鑫 博士

屏東縣國小教師應用電子白板教學現況 調查研究

研究生:黃國栓 撰

中華民國一Ο一年八月

(2)
(3)

國立臺東大學教育學系 學校行政碩士在職專班

碩士論文

屏東縣國小教師應用電子白板教學現況 調查研究

研究生:黃國栓 撰 指導教授:熊同鑫 博士

中華民國一Ο一年八月

(4)
(5)
(6)

謝誌 謝誌 謝誌 謝誌

大學畢業後,算一算八年了,終於又回到母校的懷抱了。當火車駛過一個又一個的山洞 之後,那一幕的風景,依然是那麼的熟悉,彷彿自己從沒離開過。熟悉的校園、美味的小吃、

秀麗的景點,再次相會時依然是如此動人,因為我正細細的品味著那些年的回憶。

三個暑假不知不覺就這麼悄悄的溜走,首先要感謝我的指導老師:熊同鑫教授,感謝老師 這些日子的指導,老師的工作很忙,常常要四處奔波,但老師還是會利用時間不厭其煩的指 導我們,回想起來我們到過許多地方留下了足跡,老師,真的很感謝您。此外也非常感謝兩 位口試委員鄭燿男老師和李鴻亮老師,在口試過程中,給與我相當多的寶貴建議,讓我釐清 不少問題,在此由衷的感謝。

再來要感謝寫論文的過程中,協助我過我的人,感謝鄭燿男老師與廖本裕老師,協助我 填寫專家問卷,尤其廖老師的叮嚀更令人倍感溫馨,老師謝謝您。還有在問卷的填寫與訪談 中,幫助我許多的范揚文校長、曉強、志雄,感謝你們的大力相助。

相逢即是有緣,可以在茫茫人海中,跟來自四面八方的人變成同學,真是奇妙的緣分,

這三個暑假以來過得非常的愉快,幾乎每堂課都充滿著笑聲,可以在這個班上課真是太幸運 了,特別感謝正凡、紀哥、國傑、千淑這些日子的相處,真的很開心。

可以在碩士求學過程,跟一群同事一起奮鬥是多麼幸運的事,感謝克環、清華,想起當 初剛考上時,一夥人到台東找房子的趣事,到最後終於找到滿意的落腳處,而且一住就是三 個暑假,我們還真是幸運,而我們在台東最困擾的是:今天要去哪裡吃飯?幾乎台東的各大美 食小吃,我們都一一的造訪過了,改天我們還要一起回來喔。

我們彼此互動最多的好夥伴:英素、子奇,很榮幸可以跟大家同組,這段時間裡大家互相 砥礪與打氣,因此大家有了更深的認識,尤其在最後衝刺的階段還有口考時,那麼的團結,

可以跟大家同一組真是太好了。

台東充滿了我無數的美好回憶,我跟妳第一次在台東相遇,也在台東留下那麼多深刻的 回憶。妳順利考上教職,我完成碩士學業,感謝妳這些日來來對我的付出與包容,這一路走 來,有妳真好,終於我們要結婚了。

最後感謝我的家人,從小至今給予我最溫暖的愛,給予我支持、給予我信心、感謝我有 一個幸福的家庭。

最後以誠摯的心,感謝所有幫助過我的朋友,感恩。

(7)

i

屏東縣國小教師應用電子白板教學現況 調查研究

作者 作者 作者

作者: : :黃國栓 : 黃國栓 黃國栓 黃國栓

國立臺東大學 教育學系

摘要 摘要 摘要 摘要

本研究透過問卷與訪談調查法,瞭解屏東縣國民小學教師使用互動式電子白板教學現況 並分析困難與可能解決之道。研究工具為研究者自編「屏東縣國小推行電子白板教學現況調 查研究問卷(A問卷)」與「屏東縣國小教師運用電子白板教學現況調查研究問卷(B問卷)」。

半結構式訪談,以「屏東縣國小教師運用電子白板教學現況調查之訪談大綱」為工具。A問 卷,共發放50份問卷,回收有效問卷為50份,有效率為100%。B問卷,共發出問卷430份,回 收有效問卷376份,有效率為96.5%。訪談三所學校,每校行政與教師各一位,共六位受訪者。

研究結果與結論如下:

一、屏東縣國小推行電子白板教學在設備購買前的規畫情形良好,設備使用期間教學資源提 稍嫌不足,設備開始使用後多有專人維修與管理。

二、屏東縣國小教師科技接受度高,主要教學對象為高年級,最多運用在數學與國語教學,

示對學生學習有助益。

三、教師對電子白板的整體評價及滿意度均為正面,認為對教學最主要的助益為互動增加、

提高學生注意力、教材呈現更多元。

四、學校及教師進行電子白板教學所面臨的困境是缺乏長期穩定的E化教育政策,缺乏教學 素材,軟硬體問題造成使用不便。

五、對使用白板教學的建議為擬訂教學計畫行政與教學充分配合、資訊專業教學團隊的組成、

驗分享與交流讓教學更豐富多元。

關鍵字關鍵字

關鍵字關鍵字:資訊融入教學、互動式電子白板

(8)

ii

A Survey of Teaching Situation of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on Using White Board in Pingtung County

Huang Kuo Shuan Abstract

Through questionnaire and interviews, this research was to underst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in Pingtung using whiteboard and analysis the difficulties and possible solutions. The methods were self-edited “questionnaire of teaching situation of elementary school in Pingtung promoting whiteboard (questionnaire A).” and “questionnaire of teaching situation of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in Pingtung using whiteboard (questionnaire B).” We distributed 50 copies questionnaire A, with 50 effectively returned questionnaires; the effective rate was 100%.

For questionnaire B, we distributed 430 copies, returned 389 copies; the returned rate was 90.4%.

Effective questionnaires were 376 copies, effective rate was 96.5%. In interviews,there were six respondents,of three schools.They were a administrator and ateacher at each school. The results are showed as following:

1. Promotion plans of elementary school in Pingtung promoting whiteboard are sufficient before purchasing, but providing of teaching resource is inadequate when the equipment is used. The equipment is maintained and managed by designated personnel.

2. The technology acceptance of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in Pingtung is high. The main teaching objects are fifth and sixth-grade students. Whiteboard mostly is utilized in teaching mathematics and Mandarin Chinese. Students’ learning effectiveness increases.

3. Teachers generally have positive evaluation and satisfaction towards whiteboard. They think the main advantage of whiteboard for teaching is increasing interaction with students, improving students’ attention and making material presentation multiple.

4. The difficulties of teachers using whiteboard are the lack of long-term steady e-education policy and teaching material, and the inconvenient the software and hardware problems.

5. Suggestions for using whiteboard to teach are the administration and teaching collocating well to draft up teaching plans, composition of information professional teaching team, and

experience sharing and communication to make teaching more diverse and abundant.

Keywords: integration in teaching, interactive whiteboard

(9)

iii

目次 目次 目次 目次

中文摘要 ... i

英文摘要 ... ii

目次... iii

圖次... v

表次... vi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 2

第三節 名詞釋義 ... 2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 3

第二章 文獻探討... 5

第一節 資訊融入教學 ... 5

第二節 電子白板的探究 ... 15

第三節 科技接受行為相關理論 ... 25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方法 ... 35

第一節 研究架構 ... 35

第二節 研究對象 ... 36

第三節 研究工具 ... 38

第四節 研究流程 ... 43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 45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 47

第一節 屏東縣國小行政推動電子白板現況分析 ... 47

第二節 屏東縣國小教師使用電子白板於教學之現況分析 ... 51

第三節 屏東縣國小教師使用電子白板於教學的評價 ... 63

第四節 學校推動使用電子白板面臨之困境與因應之道 ... 66

第五節 半結構式訪談分析 ... 71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 79

第一節 研究發現 ... 79

第二節 結論 ... 83

第三節 建議 ... 83

參考文獻 ... 87

一、中文文獻... 87

二、英文文獻... 93

(10)

iv

附錄... 95

附錄一 屏東縣國小行政人員推行電子白板教學現況調查研究 ... 95

附錄二 屏東縣國小教師應用電子白板教學現況調查研究 ... 98

附錄三 屏東縣國小教師運用電子白板教學現況調查之訪談大綱 ... 104

附錄四 電子白板運用於國小學童各學科的教學研究 ... 105

(11)

v

圖次 圖次 圖次 圖次

圖2-2-1 互動式電子白板系統架構及其運作原理圖 ... 15

圖2-3-1 理性行為理論 ... 25

圖2-3-2 計畫行為理論 ... 27

圖2-3-3 科技接受模式理論示意圖 ... 29

圖3-1-1 研究架構 ... 35

圖3-4-1 研究流程圖 ... 44

圖4-2-1 有無使用電子白板者科技接受 分析圖 ... 55

圖4-2-2 教師使用電子白板進行教學科目百分比分析圖 ... 57

圖4-2-3 教師持續使用電子白板進行教學的原因百分比分析圖 ... 59

圖4-3-1 使用電子白板對教學的益處分析圖 ... 65

圖4-4-1 影響教師使用電子白板的原因分析圖 ... 67

圖4-4-2 未使用電子白板的原因分析圖 ... 68

(12)

vi

表次 表次 表次 表次

表2-1-1 資訊融入教學的意義 ... 5

表2-1-2 教育部推動資訊教育相關計畫 ... 9

表2-2-1 國小電子白板使用現況與科技接受度相關研究 ... 21

表2-2-2 電子白板於各學科教學研究統計表 ... 22

表2-2-3 屏東縣推行電子白板教育政策 ... 24

表2-3-1 科技接受模式相關研究 ... 31

表2-3-2 科技接受度量表題目 ... 33

表3-2-1 屏東縣國小推行電子白板教學現況調查研究問卷(A問卷)預試受測人數一覽表 ... 36

表3-2-2 屏東縣國小教師應用電子白板教學現況調查研究問卷(B問卷)預試受測人數一覽表 ... 36

表3-2-3 屏東縣國小推行電子白板教學現況調查研究問卷(A問卷)正式受測人數一覽表 ... 37

表3-2-4 屏東縣國小教師應用電子白板教學現況調查研究問卷(B問卷)正式受測人數一覽表 ... 38

表3-3-1 專家學者名單 ... 39

表3-3-2 專家效度意見表(屏東縣國小行政人員推行電子白板教學現況調查研究) ... 40

表3-3-3 「屏東縣國小行政人員推行電子白板教學現況調查研究-學校推行電子白板進行教 學之情形量表」內部一致性Cronbach α係數 ... 42

表3-3-4 「屏東縣國小教師應用電子白板教學現況調查研究-科技接受模式量表」內部一致 性Cronbach α係數 ... 42

表3-3-5 「屏東縣國小教師應用電子白板教學現況調查研究-學校推動電子白板進行教學之 情形量表」內部一致性Cronbach α係數 ... 42

表3-3-6 「屏東縣國小教師應用電子白板教學現況調查研究-教師使用電子白板進行教學之 情形量表」內部一致性Cronbach α係數 ... 43

表3-3-7 「屏東縣國小教師應用電子白板教學現況調查研究-使用電子白板的評價量表」內 部一致性Cronbach α係數 ... 43

表4-1-1 屏東縣教務主任個人背景統計資料 ... 47

表4-1-2 屏東縣電子白板設置地點 ... 48

表4-1-3 建置電子白板前規劃的統計資料 ... 49

表4-1-4 建置電子白板後至使用前規劃的統計資料 ... 49

表4-1-5 開始使用電子白板後的管理與規劃的統計資料 ... 50

表4-1-6 屏東縣國小推行電子白板教學時所遭遇到困難統計資料 ... 50

表4-2-1 屏東縣教師使用電子白板個人背景統計資料 ... 52

表4-2-2 科技接受度統計資料 ... 54

表4-2-3 科技接受模式個構面相關統計資料 ... 55

表4-2-4 屏東縣國小教師使用電子白板進行教學時間統計資料 ... 56

(13)

vii

表4-2-5 屏東縣國小教師最主要使用電子白板教學的年級統計資料 ... 56

表4-2-6 電子白板教學的領域統計資料 ... 57

表4-2-7 電子白板教學科目之決定歷程統計資料 ... 58

表4-2-8 教師持續使用電子白板進行教學的原因統計資料 ... 59

表4-2-9 教學設計及課程準備歷程統計資料 ... 60

表4-2-10 班級實施電子白板教學之情況統計資料 ... 61

表4-2-11 學生學習情況統計資料 ... 62

表4-3-1 電子白板滿意度統計資料 ... 63

表4-3-2 使用電子白板對教學的益處統計資料 ... 64

表4-4-1 影響教師使用電子白板的原因統計資料 ... 66

表4-4-2 未使用電子白板的原因統計資料 ... 67

表4-4-3 願意開始嘗試使用電子白板的因素統計資料 ... 69

表4-5-1 受訪教師基本資料 ... 71

(14)

1

第一章 第一章

第一章 第一章 緒論 緒論 緒論 緒論

本章敘述研究之「研究背景與動機」、「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研究範圍與限制」、

「名詞釋義」與「研究範圍與限制」等內容,於以下各節分別介紹。

第一節 第一節

第一節 第一節 研究 研究 研究背景與 研究 背景與 背景與 背景與動機 動機 動機 動機

21世紀是知識經濟的世代,數位科技已經走入人們的生活中。在教學上也應該有所應 變,運用資訊媒體的學習方式也為現有的傳統教學方式注入新的能量,資訊科技教學透過有 趣的圖案、活潑的畫面、生動的語音和逼真的影像可以提供多樣化的學習素材,讓學習者從 事更有效的學習,得到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民國九十五年教育部公布「資訊教育基礎建設」

方案,其中「建構縣市e 化學習環境」方案主要內容為,建構資訊化校園、寬頻上網等資訊 化環境,並充實數位化內容,讓學習與教學資源跨越書本與學校的藩籬,達到資源共享,以 改善教學與學習環境及開創新的教學模式與學習情境。

而互動電子白板因其具有高互動性之特色,是當前應用於教室中的先進科技教學輔具之 一。在研究者服務的縣市之中,在九十六學年度首先有八所學校試辦,隔年九十七學年度再 增加十一所試辦學校,兩年的試辦經驗後,由縣府的資訊團隊成為種子教師,到試辦學校辦 理電子白板相關軟硬體研習課程,再由各視導區分區到試辦學校進行研習,分享經驗。之後 再由各校進行申請,現今電子白板設備已經是各校都具備的資訊科技教學輔具,各校的數量 依班級數配發一至三個不等,平時在與外校教師進行交流時,有些學校電子白板教學推動的 有聲有色,但有些學校因使用人數不多,導致讓電子白板冷落在E化教室裡,真是辜負當初政 府的美意。學校還沒有建置電子白板前,資訊融入教學的教材,普遍都由教師自行研發設計,

但是學校建置電子白板之後,此時出版商開始配合課程,也推出了一系列的數位教材,隨著 不斷的經驗累積,出版商的數位教材功能也開發的越來越多元與生動,所以各校使用互動式 電子白板的老師也愈來愈多。如今使用一段時間之後,在實施的過程中衍生的問題及困境,

(15)

2

引起研究者想要探討,期待經由本研究了解屏東縣目前實施「電子白板教學」的現況,並將 結果做為推動相關教學政策時之參考 。

第二節 第二節

第二節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壹、研究目的

一、探討屏東縣國小執行「電子白板教學」學校行政運作之情況。

二、探討屏東縣國小執行「電子白板教學」之教學現況。

三、探討屏東縣國小執行「電子白板教學」之困境與解決之道,以提供國內推動相關教學政 策時之參考。

貳、待答問題

一、探討學校在推動教師使用「電子白板教學」之歷程為何?

二、學校實施電子白板教學的現況為何?

三、教師對於使用電子白板進行教學之評價為何?

四、學校及教師對使用電子白板所面臨之困境為何?

五、學校及教師對使用電子白板之建議為何?

第三節 第三節 第三節

第三節 名詞釋義 名詞釋義 名詞釋義 名詞釋義

一、電子白板

互動式電子白板(Interactive Whiteboard, IWB)又稱為交互白板、電子白板或互動白板。互 動式電子白板是大型的觸控板,連結電腦、投影機而運作,利用白板感應器即能操控電腦,

使得教師能透過觸控白板, 在課堂直接使用網路、影音設備及工具軟體等資源協助教學。而 電子白板具有將手寫文字轉換為電腦文字的功能,同時亦能將板面上的圖像、文字、影像等 訊息立即儲存至連線的電腦中,在操作的每一步驟,皆可以數位方式存檔,提供學生課後複 習使用。

(16)

3

二、屏東縣國小行政人員

本研究的行政人員單指屏東縣166所縣立小學當中,教師兼任學校教務主任者,其他處室 主任與組長,不在研究範圍內。

三、屏東縣國小教師

本研究的對象為屏東縣立國小專任教師,包括主任、組長、級任老師和科任老師;不包 括兼任、代課、實習教師等。

第四節 第四節

第四節 第四節 研究範圍 研究範圍 研究範圍 研究範圍與限制 與限制 與限制 與限制

本研究範圍界定如下:

壹 壹 壹

壹、、、、 研究對象研究對象研究對象研究對象

本研究以屏東縣內98學年度至100學年度推行電子白板工作的教務主任與實施電子白板 教學的國民小學教師為研究對象。

貳 貳 貳

貳、、、、 研究方法研究方法研究方法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問卷調查法為主、半結構式訪談為輔的資料蒐集方式,回答待答問題,最後依 據問卷調查結果與訪談所得,提出結論與建議。

参 参 参

参、、、、 研究限制研究限制研究限制研究限制

此研究以屏東縣內國小教師為研究的對象,由於城鄉之間數位化的程度差距,不同地區 也將有所差別。故此結論只適合應用在屏東地區的教師,不適用於其他縣市。

(17)

4

(18)

5

第二章 第二章 第二章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文獻探討 文獻探討 文獻探討

本章分成以下三個主題,探索與本研究相關的文獻資料:第一節:資訊融入教學;第二 節:電子白板的介紹;第三節:科技接受行為相關理論。

第一節 第一節 第一節

第一節 資訊融入教學 資訊融入教學 資訊融入教學 資訊融入教學

壹、資訊融入教學的意義

資訊教育在國小現場教學大概可分為兩類:一種是電腦課;另外一種則是將課程透過科 技媒體呈現出來。曾瑞蓮(1993)指出:「依據電腦運用於中小學教育工作內涵可以發現,

學校資訊教育包含兩方面,一為將電腦視為一獨立學科,教導其知能;一為將電腦視為一種 工具,輔助教師從事教學」。早期在科技不普及的情況下,我國資訊教育的重點放在電腦學 科能力的培養。而當目前科技已經發展迅速,幾乎大部分的家庭都有電腦,故此時資訊教育 的重點也著重於資訊科技融入於教學之中。而關於資訊融入教學的意義,許多學者提出個人 的定義與見解。

表 2-1-1資訊融入教學的意義

研究者 年代 資訊融入教學的意義

邱貴發 1990 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並非只是單純資訊技術的學習,而是要將科 技融入於課程、教材、教學及學習中,使科技相關產品成為教 學環境境中不可缺少的工具

Sprague 和Dede 1999 科技整合將科技視為課程的工具之一,以幫學生解決問題。

Dias 1999 科技整合應該是在融入、整合與無間隙的方式之下進行,應用 以科技以支援及延伸課程的目標,達成有意義的學習。

張國恩 1999 教師運用電腦科技於課程與日常活動上,培養學生主動探索與 研究精神和運用科技與資訊能力,讓學生養成獨立思考與獲得 解決問題的能力,並完成生涯規劃與終身學習。

王全世 2000 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是將資訊科技融入於課程、教材與教學之 中,並且能延伸地視資訊科技為一個方法(method)或一種程序 (process),不受空間與時間限制來尋找問題的解答。

邱廣興 2002 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是指教師將資訊科技作為課程內容與學生 學習的橋樑、或是當成學生學習的伙伴,用來強化教師教學或 幫助學生學習。

(19)

6

綜合上述學者對資訊融入教學的見解可知,在今日資訊科技發展快速的數位e化時代中,

「資訊教育」不應只限定於以電腦為主的教育,資訊教育泛指以「數位科技設備」為推展工 具,教師將教學內容,透過資訊器材的呈現,使學生可以獲得更高層次的學習。同時亦讓學 生把資訊科技當成生活中的一部分,用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或是幫助學習。

貳 貳 貳

貳、、、、資訊融資訊融資訊融資訊融入入入入教學的目的教學的目的教學的目的 教學的目的

在九年一貫課程裡資訊教育為六大議題,認定此為重大議題,且認為應該將資訊教育融入 於各領域教學中,而此處我們探討由專家學者提出的論點,來了解在進行教學時應該注意要 達到的目標有哪些。

曾錦達(1997)指出我國資訊教育發展的初期,國中小學資訊教學包括三個目標,分別 是:(一)、喜愛使用電腦處理日常生活中相關事務、(二)、習慣於利用電腦搜集資料、運用資 料,從而成有意義的資訊、和(三)、喜愛使用電腦作為學習其它學科的輔助工具。

就第一項目標而言,就是在利用資訊科技增進學生適應日常生活的知能。其次,就是如 何透過資訊教學,培養國小學生正確的資訊觀,有效的搜集相關資料,組織成有意義的知識,

進而解決問題。最後,國小資訊教學正可以運用其多樣化功能的電腦整合其它學科的學習或 作為各學科學習的輔助工具。

王全世(2000)認為資訊融入教學的目的如下:

一、培養學生的資訊素養;

二、培養學生運用科技與資訊的能力;

三、提升教學品質與學習成效。

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之後,教師必須利用當時的課程與教育情境來教導學生所需要的電腦 知識和技能。當學生在國小階段接觸電腦時,電腦將更容易操作和使用,那麼學生就已經具 備有基本的資訊素養。而為了使學生把電腦當作是學習工具,就必須實施資訊科技融入教學,

教師使用資訊科來進行教學活動,讓學生在課堂上都能接觸到資訊科技,且運用資訊科技來 解決問題,進而培養運用資訊科技的能力。將資訊科技融入於教學時,由於資訊科技的特性,

(20)

7

可以使比較傳統式的教學型態做一番轉變,進而提升教學的品質,使教學達到優質化,也能 使學習活動更多元,激盪出學生的創造力,讓學生培養批判思考的能力,進而提升學生的學 習成效。

而依據九年一貫資訊教育的課程目標,資訊教育旨在培養學生資訊擷取、應用與分析、

創造思考、問題解決、溝通合作的能力,以及終身學習的態度。藉由「資訊科技概念的認知」、

「資訊科技的使用」、「資料的處理與分析」、「 網際網路的認識與應用」、以及「資訊科 技與人文素養的統整」等核心能力之規劃,在認知、情意、技能上培養學生達成以下之教育 目標(教育部,2003):

一、奠定學生使用資訊的知識與技能。

二、導引學生了解資訊與日常生活的關係。

三、增進學生利用各種資訊技能,進行資料的搜尋、處理、分析、展示與應用的能力。

四、培養學生以資訊知能做為擴展學習與溝通的習慣。

五、導引學生了解資訊倫理、電腦使用安全及資訊相關法律等相關議題。

六、培養學生正確使用網路的態度,善用網路分享學習資源與心得,培養合作、主動學 習的能力。

七、開展學生資訊科技與人文素養的統整能力,應用資訊科技提升人文關懷、促進團隊 和諧。

綜合上述專家學者的見解,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目的乃在培養學生資訊素養、運用資訊 能力和提升教學品質、教學方法與學習成效。而從目的中也可以看出,資訊融入教學是教師 與學生並重,並非只是教師或學生單方面完成就是成功的資訊融入教學。

参参

参参、、、、資訊教育的發展資訊教育的發展資訊教育的發展資訊教育的發展

我國政府在推動資訊教育上可說是不遺餘力,投入大筆經費與人力,在民國87 年之前重 點都放在基礎建設上,民國88 年之後至今,是我國資訊教育發展最為蓬勃的時期,故資訊教 育發展至今已具有相當的成效,回顧近十五年,國內資訊教育推行重要的關鍵性政策有:「資

(21)

8

訊教育基礎建設計畫」、「資訊教育基礎建設計畫-擴大內需方案實施作業計畫」、「中小學 資訊教育總藍圖」、「建構縣市e化學習環境」、「教育部中小學資訊教育白皮書」,以下就 針對各政策推行做下列說明:

一一

一一、、、、資訊教育基礎建設計畫資訊教育基礎建設計畫資訊教育基礎建設計畫資訊教育基礎建設計畫

教育部為 配合行政院提升國家競爭力政策,整合資訊教育 「改善各級學校資訊教學計 畫」、「電腦輔助教學軟體發展與推廣計畫」、「E-MAIL 至中小學計畫」等相關計畫(教 育部,1997),此計畫目標共計七項,分別是:充實資訊教學資源、改善教學模式、加強人 才培訓、推動調整組織制度、提升設備、延伸台灣學術網路、和普及資訊素養。

二 二 二

二、、、、資訊教育基礎建設計畫資訊教育基礎建設計畫資訊教育基礎建設計畫資訊教育基礎建設計畫---擴大內需方案實施作業計畫擴大內需方案實施作業計畫擴大內需方案實施作業計畫 擴大內需方案實施作業計畫

為加速推動資訊教育基礎建設,擴大資訊產品的需求,且由學校內的資訊教學進而擴大 帶動家庭對電腦的需求,促進資訊與通訊產業界的發展,乃提報「資訊教育基礎建設計畫」

擴大內需追加預算案,八十八年度共追加預算六十四億七千二百三十萬元,將計畫原訂於民 國九十年六月完成的短期目標,提前二年(至八十八年六月)達成,使所有國民小學皆有電腦教 室且可上網路,並且加速培訓所有的中小學教師具備資訊基本素養,使資訊教育向下扎根 (教 育部,1997)。

三 三 三

三、、、、中小學資訊教育總藍圖中小學資訊教育總藍圖中小學資訊教育總藍圖中小學資訊教育總藍圖

為迎接二十一世紀知識經濟社會的來臨,提昇國家競爭力與科技實力,應積極培養國民 具備運用資訊科技主動學習與創新思考的基本能力,有鑑於此,教育部推動中小學資訊科技 融入教學,以培育符合時代需求之國民(教育部,2001)。中小學資訊教育總藍圖的對象為全國 的高中、高職、國中和國小。總藍圖的推動是以老師為起始點,然後藉由老師帶動學生、學 生影響家長,進而提昇全民運用資訊的能力與學習素養。除了教師、學生與家長之外,在推 動過程中,教育行政人員、產業與社區的參與也將扮演關鍵的角色(教育部,2001)。

(22)

9

四 四 四

四、、、、建構縣市建構縣市建構縣市建構縣市eeee化學習環境化學習環境化學習環境化學習環境

本計畫為建構整體資訊化基礎環境及共享數位化學習資源,將建構資訊化校園、寬頻上 網等資訊化環境,並充實數位化內容,讓學習與教學資源跨越書本與學校的藩籬,達到資源 共享,以改善教學與學習環境及開創新的教學模式與學習情境。 請直轄市及各縣市政府教育 局(以下簡稱地方政府教育局)協助組織整合相關資源團隊,並對網路品質、資源庫、應用 系統軟體、統整學習資源及教師資訊融入教學等統整規劃;在學校「e化教室」中應含電子白 板及其應用軟體、投影機及可供教學之網路環境;在地方政府教育網路中心端應含教學資源 庫及其主機與優質的網路。另亦可結合民間相關學習資源協助建置相關教學與學習資源(教 育部,2006)。

五 五 五

五、、、、中小學資訊教育白皮書中小學資訊教育白皮書中小學資訊教育白皮書中小學資訊教育白皮書

中小學資訊教育是培養中小學學生資訊科技應用能力、態度與行為的教育。資訊科技應 用能力涵蓋軟體應用、硬體應用及網路應用能力。資訊科技應用態度與行為則包括合法、合 理使用軟硬體及網路的正確觀念與行為。為提升中小學學生的資訊科技應用能力、態度與行 為,中小學資訊教育白皮書以學生構面為主,以教師、數位教學資源、資訊通訊設施、國內 外資訊教育合作及資訊教育行政機能等構面為輔,提出願景、目標、推動策略及行動方案(教 育部,2008)。研究者茲將這15年來,教育部所實施的資訊教育相關計畫做一整理如表2-1-1:

表2-1-2 教育部推動資訊教育相關計畫 時間 推動計畫

86年 資訊教育基礎建設計劃。

87年 資訊教育基礎建設之擴大內需。

88年 教育部發布施行之「國民教育法施行細則」修正條文第十七條確立資訊教師與資 訊組的設置規定。

90年 1.實施九年一貫課程,將「資訊教育」列為六項重要議題之一。

2. 中小學資訊教育總藍圖

91年 1.資訊種子學校建置與教師團隊培訓計畫。

2. 挑戰2008 國家發展重點計畫」。

95年 建構縣市e化學習環境。

97年 中小學資訊教育白皮書。

(23)

10

這十五年來關鍵性資訊教育的規劃與實施,自民國八十六年的資訊教育基礎建設計畫與 擴大內需方案起,這階段的計畫著重於資訊設備的建設,而在課程、設備、師資、教材等方 面著手規劃,奠定資訊教育發展的根基。中小學資訊教育總藍圖整體的願景是透過教師的資 訊教學,由學生推廣至家長進而影響社會,提升全民的資訊素質,而希望透過網路突破學習 時的時空限制,使網路教學資源互相分享,並且做到沒有障礙的科技化學習環境,使學習管 道多元化。而教育部在2006年公佈的『「建構縣市e化學習環境」建置參考說明』中,指出:

在學校「e化教室」中應含電子白板及其應用軟體、投影機及可供教學之網路環境,這也讓傳 統的課程中老師教學生學的模式,演變成在課堂上可以立即做師生的互動。而在近期公布的 中小學資訊教育白皮書則是期望教師能善用資訊科技提升教學品質,學生能運用資訊科技增 進學習與生活能力。每個政策推行有其時空背景,而要落實資訊教育要靠行政部門、課程規 劃、師生互動與親師交流與e化社區,每個環節的互相配合,來使得資訊教育的發展更為完善。

肆 肆 肆

肆、、、、資訊融入教學的影響因素資訊融入教學的影響因素資訊融入教學的影響因素資訊融入教學的影響因素

影響教師運用資訊融入教學的因素相當多且複雜,Ertmer (1999)將這些影響因素分為兩大 類,Ertmer把阻礙資訊融入教學的第一類因素稱為外在因素或是組織因素,第二類因素稱為內 在因素或個人因素。本研究採用Ertmer的架構,將資訊融入教學的影響因素,分成外在與內在 兩部分,並綜合國內學者的研究做出說明。

一、外在因素

(一)時間的因素

林紀慧(2000)的調查結果指出國小老師覺得資訊融入教學最大的困難在於時間不足,

包括沒有時間選擇適合課程需要的數位教材、沒有時間利用資訊設備做教學準備、以及課程 時間有限等。蔡俊男(2000)在高雄市國小教師運用資訊設施教學意願之研究指出,「時間」

與「設備資源」是影響高雄市國小教師運用資訊器材進行教學意願的全面性問題。陳桂津

(2002)研究國民小學教師網路教學意願與障礙因素之調查發現,「時間」是影響國小教師 使用電腦網路教學意願的最大因素。由於國小屬包班制,國小教師除了教學之外,尚須負責 班級經營、班級事務和學校行政工作,在原有的課程緊湊、與工作繁重的情形下,在學校可

(24)

11

彈性運用的時間已相當少,再加上較少使用電腦教學的經驗,以及學校的資訊設備不足等種 種不利因素,教師們憂心必須花費更多的時間來準備適合的課程教材及進行課程活動。其實 以現今一個星期課程的課表來看,教師要上課的科目繁多,每個科目分到的節數,各科教師 都覺得不夠,怕耽誤到教學進度,故時間是影響資訊融入教學很重要的因素之一。

(二)軟硬體設備的因素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有充足的設備資源是維持良好教學品質基本要求,在教 學環境中設置完善的資訊軟硬體設備,才能有效支援教師應用資訊融入教學之所需。陳恩賞

(2005)研究國小初級資訊種子學校教師資訊融入教學推展成效提到,硬體設備不足,往往 會致使教師陷入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困境,如學校無專業維修人員,勢必教師需投入更多的 課外時間與精力去維修器材。邱志忠(2002)研究國小教師運用資訊科技融入學科教學之教 學策略指出,高雄市國小教師對資訊教學環境的滿意度偏低,主管單位應持續加強對資訊科 技軟硬體設備的投資,以提升教師教學的品質。而在電腦軟體的部分,各級學校普遍存在著 盗版軟體的隱憂,教師們常擔心是否會違反著作權法觸犯智慧財產權,而對學童造成最不良 的示範。這些因素都會影響教師個人的實施資訊融入教學的意願。

(三)行政支援的因素

邱廣興(2003)在探究教學在資訊融入自然學習領域之研究建議,學校行政方面大力的 支持,一直都是老師教學的最佳後盾。在實施資訊融入教學過程中學校行政支援為關鍵性的 重要角色,教學成效與行政支持有很重要的關係。徐新逸(2003)認為學校成員中的校長、

行政人員和資訊科技專業人員角色與任務相對重要。

校長是課程領導與校務推動的核心角色,校長要推行的任務包括有:領導全校發展學校 願景;推廣資訊融入教學觀念;協助與督導教學過程;提供行政上的支持;確保學生學習品 質,以及尋求社區資源的支持等等。楊雅玲(2009)研究發現:國中小學校之資訊教育實施 現況,不會隨著學校背景變項的不同而有所差異,但國中小校長之資訊素養卻會與學校資訊

(25)

12

教育實施有正向關係。吳國榮(2003)國小校長教學領導行為指標主要是確保教學品質、協助教 師專業成長、發展學校願景、營造學校學習氣氛、提升課程品質、創造支持的教學環境。

行政人員的角色是支援教師減輕教學的負擔,徐新逸(2003)指出行政人員執行的任務 有:依據教學需求規劃校內的課程與活動;執行專業發展課程;依據教學需求,採購設備,

並且建立適當的管理機制;執行多元化評鑑工作;推廣校內發展完善的資訊融入教學課程。

沈敏慧(2007)研究說明,多數國小教師得到學校在資訊融入教學上的支援後,對教學上的 自信及對資訊融入教學程度,皆持認同態度。而且教師自我效能感與資訊融入教學創新接受 度,都跟學校行政支援之間有顯著相關。

資訊科技專業人員擔任的角色是技術支援者,徐新逸(2003)指出以國內國中小人員編 制現況中以「資訊組長」或「網管老師」最接近此種角色。張晉璁(2011)資訊組長執行的工作 有:伺服器建置與管理;網頁設計;校園網路管理與維護;電腦維修與管理;電腦教室管理;

校務行政系統發展;資訊教育規劃。而學校教師普遍沒有電腦專業技術的背景,除了使用或 設計教材所須的電腦基本技能外,其它有關電腦或網路等的設定、管理、及維護,如果有專 業人員的幫忙,對於資訊融入教學的推動會有更大的助益。

在學校中唯有每位同仁了解自己在資訊融入教學所佔的角色是什麼,才能將自己的角色 給扮演好。要將教學設計完善,不是只有特定人的工作,要發展教育專業,必須共同建立學 校整個系統,因此學校的教學工作是否有得到行政部門充分支援,將直接或間接影響資訊融 入教學推展的成效。

二、內在因素

Ertmer (1999)認為內在因素基本上與教師信念有關,這種障礙是無形的,不易發覺,不易 客觀衡量,而且可能是根深蒂固,不容易改變。 陳郁程(2007)指出教師的資訊素養、教師 資訊能力的訓練、和教師接受資訊融入教學的程度這三項在個人因素中相對重要;資訊素養 的培養應融入我們生活當中,讓大家感受資訊生活所帶來的樂趣。九年一貫課程中,把資訊 科技融入教學視為每位老師必備的基本能力。楊秀全(2004)指出教師資訊素養能力的優劣,

(26)

13

也將直接影響學生資訊能力的好壞,也間接將影響學生是否具備自己解決問題的基本能力。

教師的資訊能力是影響資訊教育推展中最重要的因素,若教師現有的資訊能力並不足以 設計出完善的課程,這時就要加強培訓中小學教師運用資訊科技的能力,而訓練課程的重點 就要放在如何與領域課程做整合,而不是只教會教師們如何操作電腦,訓練課程中師資安排 要由有實際教學經驗的教師,來教導他們如何將資訊與課程相結合,讓每位教師有能力將課 本內容製作成多媒體教材。陳桂勤(2006)研究發現,教師若能主動參與各類項資訊教育研 習進修,多數教師在養成教育或參與資訊研習後,均能於教學中適時將資訊融入,協助教師 教學,並提升學生學習成效。

謝鴻達(2009)研究指出,教師的資訊素養與教學創新能力有顯著正相關,表示教師資 訊素養越好,其教學創新能力也越高。王千倖(1998)指出,教師處於資訊教育推展的第一 線上,是學生在資訊社會學習中使用資訊科技的典範,假如教師不瞭解資訊科技的內涵,對 資訊科技抱持恐懼或排斥的心態,不具備應用資訊科技的能力,一定無法利用資訊科技指導 學生學習,也不可能引導、啟發學生靈活使用資訊科技來解決問題,更遑論培養學生正確的 資訊教育觀念與態度。楊叔卿(1999)也認為想要推廣電腦網路學習進入中小學校園,校園 的教師與行政人員是實現理想最主要的執行者,所以,教師與行政人員對電腦網路科技的接 受度是資訊融入教學成功與否的關鍵。

Ertmer (1999)說明內在因素與外在因素之間的關係,他指出教師如果將電腦科技設備不足 視為嚴重的障礙,且本身科技接受度低,不相信科技對自己的教學是有幫助的,就會不斷地 要求更多的設備;相對的來說,教師如果是認為資訊融入對教學是重要的,那麼設備不足就 只會視為不便,或是一種挑戰,並非真正的阻礙。綜合來說,外在因素會嚴重地阻礙教師資 訊融入教學的發展,但是內在因素則會降低或增強外在因素的影響力。劉長宗(2005)研究 指出內外在因素所形成的障礙內涵雖然不同,但彼此關係密切,交互影響著。

隨著交通迅速的發展,網路科技的發達,天涯若比鄰地球村的時代已經來臨。為了發展 國家競爭力,教育是培養國家未來競爭力人才的搖籃,社會越來越多元化,教育政策更不能 在原地踏步,所以從教育部推行的教育政策來看,資訊教育佔了很重要的地位。從早期電腦

(27)

14

單機的操作學習,到現今電子白板互動學習都代表了資訊教育的進步,而目前資訊融入教學 發展的趨勢在於互動式電子白板的教學,電子白板的特性在於擁有高度的互動性,教師可在 課堂中立即調整教學內容。而擁有好的教學設備並不代表就能提升教學品質,基層教師的投 入更是影響整個教學成效的重要關鍵,故本研究探討教師應用電子白板融入教學的現況。

(28)

15

第二節 第二節

第二節 第二節 電子白板的探究 電子白板的探究 電子白板的探究 電子白板的探究

壹壹

壹壹、、、、電子白板的介紹電子白板的介紹電子白板的介紹電子白板的介紹

一、電子白板的定義

互動電子白板(Interactive WhiteBoard)是由觸控電子感應板、感應筆等硬體及互動操作系統 軟體組合而成。電子感應板的外觀與傳統白板相似,同時為輸入和輸出設備,相當於觸控式 螢幕,既是白板,也是個人電腦的監視器;類似滑鼠功能的感應筆或者也可用手替代則是感 應器,在書寫時則具有數位墨水功能。而電子白板必須結合PC、投影機才能發揮功能,從外 觀看電子白板與傳統白板(黑板)並沒有太大的差異,但接上PC、投影機後,電子白板可以 透過其驅動軟體並連上網際網路或衛星傳輸,形成人機、人際多重且高度互動的教學體系(陳 惠邦,2006)。

圖2-2-1 互動式電子白板系統架構及其運作原理圖 資料來源:陳惠邦(2006)。

(29)

16

二、電子白板的功能

根據英國教育通信與技術機構( British Educational Communications and Technology Agency,簡稱Becta,2004)所公佈的資訊,認為互動式電子白板有下面五種功能:

( 一 )空白頁功能 :

電子白板要有空白頁功能,供教學使用。教師不但可以在教學前,先利用這些空白頁設 計好上課所需的課程內容,上課時再使用新的空白頁來教學和討論,同時也可以讓討論過程 這些使用頁面都被保留下來,供日後學生複習或教師教學省思使用。

( 二 )筆和螢光筆功能 :

可以利用互動電子白板提供多種特製的筆觸,在螢幕上直接書寫而不用透過滑鼠,可豐 富教學跟學習的過程。

( 三)互動功能:

在課程進行時,如果學生有任何的問題或有趣的資源,教師都可以馬上在互動式電子白 板上呈現,供大家互動和討論。學生可以思考自己或者其他同學所提出的想法和過程,進而 建構自己的知識和能力。

( 四 )模組或背景功能 :

提供一些模組(如:座標圖或五線譜)或背景(如:流程圖、體育球場)。時間跟空間 的概念在傳統的教學是比較難呈現且讓學生比較難懂的,而透過課程設計後是可以節省學生 的時間,並可以直接很清楚地了解。

( 五 )圖庫功能 :

互動式電子白板的軟體提供了視覺功能性,對於處理數學抽象概念和處理物理現象特別 的有用,在講解 旋轉、翻動和反射圖形時,只要輕輕碰一個按鈕就可以達成改變後的效果了,

這樣學生在學習時,就可以馬上確認自己想像的圖形是否正確。

三、電子白板的應用

電子白板的原先的設計是以辦公室簡報的訓練為主,後來引進為學校課堂上資訊融入的

(30)

17

器材, 陳惠邦 (2006)指出當教室中引進使用互動式電子白板可分為四個應用層次,即代替傳 統黑板的展示式、以教師為主主媒體操作平台、以教師為中心的展示平台及師生互動學習平 台, 如下所述:

(一)代替傳統黑板的展示或教學呈現功能:傳統黑板並無法將課本內容顯示在上面,要 靠教師自製教具或者掛圖,才能將內容呈現出來。而將電子白板當成黑板使用,透過 PC 及投影機將教學素材投影於其上,在上面進行板書講解,或將互動白板當成螢幕。

這種作法也只是將書面資料變成數位化,教法並沒有改變,對教學成效並沒有太大的 成效。

(二)以教師為主導媒體操作平台:教師透過電子白板操控PC,開啟相關的學習材料或媒 體,以配合講解。但還是教師為中心,由上而下的傳授知識的教法,對學生而言還是 處於被動的學習角色,但與第一層次不同的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已經有透過電子白 板來操控電腦,來開啟資料上課,已不是單純的將電子白板當成展示內容的工具。

(三)以教師為中心的展示平台:教師將課程應用電子白板裡的軟體功能將內容圖像化、

動態化等,幫助學生加強內容的吸收,而這個層次中教師依然是整個教學的中心,但 教師能引用電子白板資料庫中的教材、遊戲等進行教學,增加互動學習的機會。

(四)師生互動學習平台:教師應用電子白板相關軟體功能(聚光燈、拉幕、超連結、捷 徑、部件與方塊、書寫辨識或語音辨識)及其資料庫裡的教學素材,並擷取與課程相 關的教學資源,設計符合師生互動的教學活動。在這層次中教師利用電子白板的特性,

設計與課程相關的內容,以學生為學習的中心,教師的角色為引導的功能,透過師生 的討論互動之中,讓欲傳授的知識有了更清楚的了解。

四、使用電子白板的優缺點

國內外專家學者的研究顯示,互動式電子白板在教學使用上有其便利性與特殊性,但事 物一體兩面有好也有壞,以下就統整專家學者對於使用電子白板的優缺點,說明如下。

(31)

18

(一)優點

1. 多元的數位學習課程

互動式電子白板是具有多元性與適性的教學工具,。 Smith (1999)研究指出互動電子白板 具適用性,可用於各年齡層的課程。在白板上可直接顯示文字檔、PPT檔和其他office檔案等 等,另外也可以加入聲音、影像、動畫、軟體和網路資源等,如此的多元式教材讓教師講課 時更為便利。而學生遇到問題時,教師可立即上網路搜尋教科書以外的學習內容, 讓教科書 內容以更多層面的知識來驗證,讓知識不只有教科書內容的單一呈現, 給予學生多元的思考 機會。電子白板整合了多元感官呈現與多媒體的特性,能將複雜或難以理解的觀念更具體且 動態的呈現出來,使學生能理解更為複雜的觀念,藉此幫助學生學習後記憶的連結(Wall &

Smith,2005)。

2.提升教與學成效

教師運用資訊融入課程之中,同時也培養學生的資訊素養。使用電子白板後,不需要像 過去的資訊融入教學模式,教師關注電腦螢幕、學生注視投影螢幕,或是為了講解教材教材 與操作電腦,往返的來回於電腦與投影布幕之間,不僅分散學生的專注,亦無法提昇教學效 果。蕭英勵(2007)使用電子白板可直接在感應白板上進行教學,使整個教學流程變順暢,

提高教與學的品質。Gilbert (2008)研究指出學童喜歡電子白板上課,經過一段時間後,寫作的 文章喜歡和別人分享,寫作的內容有明顯的進步。

3.提高學習動機

電子白板教學有別教室上課的模式,故電子白板其中一個最大的優勢就是吸引學生目 光,改善學生注意力和行為。英國教育通信與技術機構( British Educational Communications and TechnologyAgency,簡稱Becta)(2004)的研究中指出提高學生學習動機似乎是電子白板相當大 的好處,原因如下:

(1)電子白板的呈現能力:教學中老師能有系統的的整合教學內容和相關資料。

(2)互動性高:對於文字與圖像的操控,學生可以跟白板直接互動。

(3)呈現學生作品與討論:把焦點放在在學生作品上,透過分享與討論提升學生自信。

(32)

19

故電子白板的教學其意義不只能提供外在學習的誘因,而且能增強學生自信心,並能對學習 成效有所助益。

4.增加互動

在教室裡的互動包含師生的互動、學生之間的互動、人與資訊器材的互動,Levy (2002) 的研究顯示,因互動電子白板立即互動或回饋的效果,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藉由鼓勵學生 發表、教師揭露答案,或是在教學時呈現概念化、視覺化的圖像教材,能吸引學生注意力及 提高參與度,進而能提升教師和學生的互動。張大明(2009)依據教育現場教師實際使用電 子白板的教學經驗指出,電子白板能激發許多學生義務的幫忙指導他人。故教師在使用電子 白板融入教學時,若能提供充分的時間及具結構性的活動,給與正向的回饋教導學生,在課 程進行時採用合作性技巧,將能有效幫助學生達到學習目標。電子白板是促進教學互動的有 利媒介,電子白板是開啟互動教室的鑰匙,能幫助教學實踐互動理想,並建構出新的理解與 學習(陳惠邦,2006)。

5.兼具環保與健康

電子白板已將教學內容數位化,教師進行部題與學生的討論,都可以在感應白板上完成,

而且可以將過程通通儲存下來,這樣的課程設計可以減少紙張消耗,為地球環保盡份心力。

同時在上課時在清除內容時在清除內容時,並不會產生粉筆灰,在教室裡的人員可以減少呼 吸道方面的威脅。

(二)缺點

1.硬體設備售價太高

整個電子白板系統成本昂貴,學校資金有困難,此將有礙電子白板融入學校教學的普及 性。而研究者所在的縣市則是各校皆設有E化教室,且皆有裝置電子白板系統,但大多數學校 只有一組電子白板,所以設置地點亦會影響使用教師使用意願。

2.電子設備問題

電子白板系統由電腦、投影機及觸控白板所組成,若是在使用期間遇上停電,那麼整套

(33)

20

系統便完全失去功效。再來若這三項設備有其中一個出現機器故障,若狀況不能及時排除,

則會影響整個教學進度與學生情緒。此外電腦的設備若太老舊,則會影響軟體操作時間,讓 整個教學流程很不順暢,都會影響到教學的品質。

3.設備裝置問題

電子白板的設備在教學現場大約有兩類,一種是將白板直接固定於牆上,另一種則是可 移動式。固定式白板的缺點是:會因為學生座位角度的問題,觀看到的效果可能不佳。移動 式白板的缺點是:雖然可配合調整角度,但因為常移動會使投影機失去焦距,要常常定焦而 造成不便。其實還有一種設備是比較適合的,就是投影機是跟觸控白板連接起來,投影機是 屬於短焦設備,固定於觸控白板的上方,這樣就沒有觀看時角度與常移動造成失焦的問題,

但重點是這樣的設備要比前兩者售價高上許多。

總歸來說,任何資訊科技皆有其方便性,但仍有使用上的限制與需要克服的問題,互動 式電子白板也不例外。設備畢竟不是主導教學活動的唯一因素,要讓資訊融入教學有好的成 效,重點在於學校如何推行,與教師如何將資訊融入課程之中 ,在行政方面本研究也將探討 教學團隊進行教材的研發與課程的推行、專門人員負責電子白板的管理與維修、介紹教師電 子白板的軟硬體功能與操作,這些面向上有多少的著力。在教師方面探討教師是否擁有,熟 悉操作電子白板軟硬體的能力、掌握課程進度的能力、選擇適當的數位教材。探討這些相關 的能力對進行電子白板融入教學的影響。

貳 貳 貳

貳、、、、電子白板電子白板電子白板電子白板應用於應用於應用於教育應用於教育教育教育上的相關研究上的相關研究上的相關研究上的相關研究

分析目前在台灣博碩士論文知識系統關於互動式電子白板的研究發現,電子白板的相關 研究在2008年前,研究論文並不多見,但由於2009年教育部「振興經濟新方案-建置中小學優 質化均等數位教育環境計畫」後電子白板設備普及,因此電子白板的研究才慢慢增加,其中 又以研究國小學童在各學科的教學研究最多。附錄四為研究者自行整理2011年電子白板運用 於國小學童在各學科的教學研究。

除了對學童研究外,亦有多篇針對各縣市教師的現況調查研究,下表2-2-2為研究者自行 整理近年來電子白板的使用現況與科技接受度的相關研究:

(34)

21

表2-2-1 國小電子白板使用現況與科技接受度相關研究 作者

年代 論文名稱 研究 對象

研究

方法 研究結論

楊淑 蘭

2008

高雄縣國小教 師運用電子白 板融入教學實 施現況之調查 研究

教師 質性 研究

教師在課堂上使用互動式電子白板,能讓教學更流暢 以及呈現多元面貌,而且可以提昇學生學習動機以 及專注力。

陳韻 雯

2009

桃園縣國民小 學教師使用互 動式電子白板 之調查研究

教師 調查 研究

一、電子白板教學最多被運用在知識性或操作性學科。

二、教師認為電子白板對教學最主要的助益為課程素 材搭配靈活、學生注意力集中、師生互動增加。

三、教師在電子白板教學上最希望獲得協助為完整教 材資源庫、有專業人力研發教材、即時技術支援。

陳藝 娟

2009

嘉義市國小教 師對互動式電 子白板融入教 學之意見意願 及影響因素調 查研究

教師 調查 研究

電子白板融入教學有助於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且研 究表示:電子白板運用能力、行政支持度(含設備)、

學生與時間均為影響教師應用電子白板融入教學的因 素。

林有 倫 2010

國小教師及學 生對電子白板e 化教學態度之 研究-以臺南市 為例

教師 和學 生

調查 研究

電子白板在教師不完全理解使用下反而有破壞性的影 響。電子白板的使用若以教師為主,在互動性不足情 況下,學生學習態度會轉變為懶得思考。身為第一線 使用電子白板搭配電子教科書的教師需注意不被電子 教科書僵化教學模式,才能真正發揮電子白板的功效。

張維 真 2011

高雄市國小教 師運用互動式 電子白板融入 教學之現況調 查研究

教師 調查 研究

一、教師最常運用電子白板來引起學習動機;較常被 應用在認知型的學科教學。

二、教學困境:備課時間增多、IWB教學素材和資源 不足、軟硬體出現問題時,缺乏人力協助。

三、改善措施及建議:組成IWB教學團隊、辦理資訊 融入各學習領域教學之研習、專人提供即時IWB 技術支援,協助解決問題。

参参

参参、、、、 電子白板運用於國小學童各學科的教學研究發現電子白板運用於國小學童各學科的教學研究發現電子白板運用於國小學童各學科的教學研究發現 電子白板運用於國小學童各學科的教學研究發現

一、、、、整理2011年發表的論文中發現,在這年度中頗多研究方向是在英語教學上,主要原

(35)

22

因是 因為英語教學強調活潑互動,大多數教師在教材呈現方式,多以適當互動的教材方式 呈現如flash遊戲,可激發「人機三方 互動」。讓學童在遊戲中對於英語學科感到興趣。研究 者也發現2011年以前發表關於各學科教學的論文,最多篇的是關於數學科的研究,且在2011 中亦是篇數最多的研究,研究指出應用電子白板於澄清幾何概念之迷思有明顯成效,再利用 電子白板中的功能如「畫面擷取」、「觸控拖曳」、「無限複製器」和「電子測量工具」等 功能,除了能增進學生學習氣氛 和引起學生上台作答的動機外,亦能幫助學生改正對空間圖 形的錯誤想法。至於其他學科的研究相對而言就比較少,甚至在健康與體育學科的研究上,

在這幾年的研究論文中是較少著墨的,這也提供了未來一個研究的方向。表2-2-3就2011年電 子白板於各學科的教學研究統計表整理如下:

表 2-2-2電子白板於各學科教學研究統計表 學科 篇數 作者(年代)

數學 9

尤信福(2011)李宏基(2011)林永裕(2011)吳惠玲(2011)

張宜煌(2011)涂曉琍(2011)黃昱嘉(2011)廖婷怡(2011)

盧宗賢(2011)

英語 7 王欣怡(2011)王懷憲(2011)余蕙芬(2011)周毓玫(2011)

陳佩琪(2011)陳雅惠(2011)

社會 3 徐章華(2011)張詠瑄(2011)董松喬(2011)

國語 3 李青秀(2011)陳莉娜(2011)賴美莉(2011)

自然 2 王淑夜(2011)陳靚玨(2011)

藝術與人文 1 林瑞雪(2011)

二、、、、由附錄四研究整理出發現,電子白板對於國小學童的學習動機與學習成效有顯著的 成效,因此可以推論出電子白板能提高學童的學習興趣,進而提高學童上課的專注力,也使 的學習成效有了改善。

三、、、、由表2-2-1研究整理發現,電子白板在教學上的成效教師是持正面的評價,認為電子 白板的高互動性,有利於提高學童的學習動機,使得教學成效提高。而影響教師應用互動式 電子白板融入教學的因素為行政支持度、完整的電子白板教學設備、有系統的教學訓練、學 生與時間等。林有倫(2010)研究指出:教科書書商研發搭配電子白板教學的教學光碟,越

(36)

23

來越貼近教師上課的需要。然而,身為第一線使用學光碟的教師需注意不要被教學光碟中的 內容僵化了教學模式,電子白板的使用以教師為主,若是在互動性不足的情況下,學生學習 態度會轉變為懶得思考。隨著教師教學法的不同,才能真正發揮電子白板的功效。故有專業 的團隊研究設計教材亦是推行電子白板教學的重點。

肆肆

肆肆、、、、屏東縣屏東縣屏東縣屏東縣推行電子白板推行電子白板推行電子白板推行電子白板政策探討政策探討政策探討 政策探討

屏東縣資訊教育的推展工作由屏東縣教育網路中心負責主導規劃,總負責人是教育處 長。而推動電子白板教學的源起要由教育部公布:「2008-2011教育部中小學資訊教育白皮書」

開始,其中的行動方案:「推動多功能e化專科教室,逐步設立多功能e化專科教室,建置投影機、

無線網路、電腦、電子白板、攝影機、可攜式電腦及可寫式電腦等設備。」此政策公布後縣內

開始推行關於電子白板教學的政策,由剛開始的資訊種子學校試辦,進而推廣至全縣各校皆 有E化教室電子白板的設備,建置E化教室的政策落實的相當徹底。而在民國98年開始,有了 循序漸進的政策,以下將這階段政策作一整合說明。

(37)

24

表 2-2-3屏東縣推行電子白板教育政策

面向 屏東縣推行電子白板教育政策

源起 與 發展

(1)2008-2011教育部中小學資訊教育白皮書(教育部,2008)。

(2)屏東縣建置國民中小學「多功能e化專科教室」實施計畫(97年9月 11日)

(3)建置國民中小學「多功能e化專科教室」成果發表會計畫(98年4月1日)

(4)98年屏東縣國中小學校辦理縣內「E化教室種子教師研習訓練實施計畫」

(98年10月10日)

(5)98年屏東縣國中小學校辦理各視導區「E化教室種子教師培訓研習實施計畫」

(98年10月23日)

執行 組織

(1)主要由屏東縣教育處負責

(2)由縣內資訊教師組成電子白板種子教師團隊,作為縣內教師協同研究、設計創 新教學活動及教材之諮詢對象。

執行 目的

(1)提升專科教室的應用效能,擴展師生學習視野與學習效率。

(2)發展學校本位課程精神,達成學校教育目標。

(3)建立高互動、高效能數位教室,提升學習參與感,帶動教室活潑的學習氣氛。

執行 策略

(1)強制策略:要求教師將電子白板應用於教學中、辦理教學觀摩、教案產出與自 行研發教材、建置資訊教育推動網頁

(2)獎勵策略:規劃資訊教育E化教室教學教材、執行教學並紀錄教學過 程與學生學習成果,比賽作品由縣內舉辦成果發表會展出並推廣到各校。

(3)建立能力策略:全校所有教師皆須參加有關資訊融入教學及互動式電 子白板教學應用之校內研習活動至少2場次。

(4)系統改變策略:發展電子白板融入教學交流社群、縣內種子教師培訓、

各視導區種子教師培訓、典範團隊經驗分享、成立創新教學種子教師團隊。

(5)建立共識策略:鼓勵教師應用電子白板進行教學促進教學方法多元化、

建立資訊融入教學相關之主題特色課程、教學生動活潑以提升學生學習興趣。

(6)學習策略:強化資訊教育輔導團、建置交流平台,做為本縣各學校交 流與成果分享使用。

執行 評鑑

(1)研習及教學觀摩填報

(2)各校資訊教育推動網頁

(3)每週平均實施資訊融入教學2節以上之教師數填報活動成果繳交

(4)由各校校長組成督導團隊,考核各項E化教室推廣、及設備建置等成效。

由以上整理出來的研究結論中,可歸納出屏東縣推動電子白板教學之基本架構。

(38)

25

一、電子白板教學政策的形成是屬於由上而下的決策模式。

二、主要由教育處資訊小組負責。

三、電子白板教學政策目標具體明確,實施策略亦清楚明白。

四、由資訊種子學校之種子教師與資訊輔導團輔助各地區學校執行電子白板教學政策。

五、定期模範團隊經驗分享及進行實施成效評估。

第三節 第三節 第三節

第三節 科技接受行為相關理論 科技接受行為相關理論 科技接受行為相關理論 科技接受行為相關理論

科技接受行為較為懬泛的應用理論有理性行為論、計畫行為論和科技接受模式。而Davis

(1989)所提出的科技接受模式,是根據裡性行為論與計畫行為論所衍生出來的,故要了解 科技接受模式前,也須先探討這兩項理論,故本節針對理性行為論、計畫行為論和科技接受 模式來做探討。

壹 壹 壹

壹、、、、理性行為理論理性行為理論理性行為理論理性行為理論

理性行動理論(Theory of Reasoned Action, TRA)是由Fishbein & Ajzen(1975)所提出,假設一 個人的實際行為(Actual Behavior)是由行為意圖(Behavior Intention)所決定,而行為意圖同時又受 個人對此行為的行為態度(Attitude Toward Behavior)與主觀規範(Subjective Norm)所影響,其理論 模式架構如圖2-3-1

圖2-3-1 理性行為理論(Theory Of Reasoned Action, TRA) 資料來源:Fishbein & Aizen (1975)

(引自陳孟功,2003)

Fishbein &Ajzen(1975)對理性行動理論中各構面之定義如下 行為信念與評估

Beliefs and Evaluations

觀範性信念與動機 Normative Belief and Motivation to Comply

行為態度 Attitude Toward

主觀規範 Subjective Norm

行為意圖 Behavior

實際行為 Actual Behavior

(39)

26

(1)行為信念與評估

個人主觀上認為預期執行特定行為,會得到特定結果可能性的意念。

(2)觀範性信念與動機

團體或社會環境對於個人的行為意向的影響,也就是個人相信大部份的人都認為他應採 取某些行為。

(3)行為態度

是指個人在執行某行為時,所感受到的正面或負面的評價。一個人對某一行為態度,會 受到否會執行某一行為的「行為信念」與「評估」影響。

(4)主觀規範

個人執行某一行為時,感受到重要他人是否同意他的行為;也就是某人從事特定行為時 所覺察到社會施諸於他的壓力。

(5)行為意圖:

個人表現特定行為的意願強度。此變數常用來預測或解釋實際行為的表現。假設要預測 一個人是否會執行某一行為時,就必須了解他對該行為意圖的意願強度。

(6)實際行為

個人在特定時間和環境背景下,所表現出欲達成特定目標的單一行動或某種行為。

邢逸玲(2002)分析指出理性行為理論有三項基本假設:(1)此理論模式認同人們的社會 行為,並不會受到無意識的誘因或力量所影響;(2)人們通常是系統化的應用已擁有之資訊,

並且理性思考;(3)人們的行為是完全可以自我理性控制的。上述我們可以推論,如果教師想 要實施資訊融入教學,不會因為他的年齡是大或是小,而是他覺得資訊融入對課程有幫助而 來進行,且當教師已經決定實施後,他的意願會一直想要實施資訊融入而不會改變。再說教 師覺得資訊融入對課程有幫助,他會靠意志力來要求自己,不會因為特殊場合或情形而改變。

然而第三點的假設並不符合實際情形,人類的行為完全無法由理性或意志力來控制,在上述 情形雖然個人意志力堅決,但事實上經常為了配合情況而改變,偶而會因為朋友相聚熱情邀 約而改變了當初的決心。所以Ajzen(1991)之後又提出「知覺行為控制」是影響行為的關鍵因 素,計畫行為理論的概念逐漸形成。

(40)

27

貳貳

貳貳、、、、計畫行為理計畫行為理計畫行為理計畫行為理論論論論

為了增加理性行動理論的預測能力,Ajzen (1985) 延伸了理性行動理論模式,並加入知覺 行為控制變數 (Perceived Behavioral Control ,PBC),而成為計劃行為理論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TPB)。TRA主張個人的行為是完全受到理性與意志的控制,也就是說個人可以基於 自由意志完全決定是否執行該行為。但是,受限於環境、資源等外在因素並非由個人意志可 主導或控制。Ajzen於1985 年所提出認為人類並非完全理性,會受限於其他客觀環境因素影響 自己行為。計畫行為理論認為影響行為的最重要關鍵是行為意圖,此點與理性行為理論相同,

且行為態度、主觀規範會影響行為意圖。此外Ajzen 更進一步提出「知覺行為控制」也會影 響行為意圖,進而影響行為。知覺行為控制是指個人執行某行為還需考慮周圍的環境因素與 自身擁有的資源。計畫行為理論之模式架構如下圖2-3-2所示:

圖2-3-2計畫行為理論(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資料來源:Ajzen, I. (1991), “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es, p.186.(引自廖泓宇,2010)

行為信念與評估 Beliefs and Evaluations

觀範性信念與動 機

Normative Belief and Motivation to Comply Comply

行為態度 Attitude Toward Behavior

主觀規範 Subjective

Norm 行為意圖

Behavior Intention

實際行為 Actual Behavior 評估信念與催化

知覺

Control belief and Perceived

facilitation

知覺行為控制 Perceived Behavior Control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Q.10 Does your GRSC have any concerns or difficulties in performing the function of assisting the SMC/IMC to review school‐based policies and

• The purpose of the teacher questionnaire is to solicit views of teachers on the initial recommendations at the subject level..

The information from the questionnaire is analyzed in several statistics methods, such as descriptive statistics, factor analysis approach,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The first stage of the Delphi Method expert questionnaire to confirm the initial structure of the questionnaire, then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to calculate the overall

The benefit of developing recreational resources of ecotourism at the Shei-Jian Recreational Area in Shei-Pa National Park is measured by contingent value method through

The research data are collected by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analysed in electors’ opinion with political party of candidate, applic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media,

This study focuses on the need of walking to school for middle-grades students and designs related teaching plans.This study firstly conducts a questionnaire

In order to accurately represent the student's importance and degree of satisfaction towards school service quality, as well as to design a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