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五節 資料分析

本研究以受試者在相關性測驗之四個規則計分,探討學生在相關性概念的表 現,在資料處理上,細分以下:

1. 採用 SPSS 統計套裝軟體進行變異數分析。

2. 採用林原宏、黃國榮 (2006) 所發展的 OT 軟體進行解題規則階層結構圖分析。

3. 採用 SAS 統計套裝軟體進行解題規則階層結構圖相似度分析。

4. 採用 Winmira 軟體進行潛在類別分析。

一、相關性測驗各問題類型之平均通過率

首先將本研究之測驗的 18 道試題依據 Siegler (1981) 所提出的六種不同問題 模式進行分類,可分為次要面向不同問題(原第三種)、首位面向衝突問題(原 第四種),以及相等衝突問題(原第六種)等三種問題,而本測驗之各試題所隸 屬之問題模式如下:

(一)次要面向不同問題:1、6、9、12、14、17 等題

(二)首位面向衝突問題:3、4、7、10、16 等題

(三)相等衝突問題:2、5、8、11、13、15、18 等題

再利用 Excel 軟體紀錄受試者在 18 道試題的作答,統計出正確規則計分下的 得分,並繪製成統計圖表後進行比較分析。其中將分全體受試者、不同年級和不 同性別等三群受試者,分析其在相關性測驗中各問題類型之平均通過率表現。

二、不同年級、性別在相關性測驗之規則表現差異

採用 SPSS 統計套裝軟體,以年級和性別為因子、受試者在相關性測驗之四 個規則得分作為依變量,進行二因子多變量變異數分析,進而了解不同年級、不 同性別的受試者在四種解題規則的使用上是否具有差異。

三、解題規則階層結構圖之相似度變異數分析

採用 SAS 軟體,將每位受試者的解題規則階層結構圖與專家的解題規則階層 結構圖進行相似度比較,每位受試者可得一個相似度值,代表其解題規則結構與 專家的解題規則結構之相似程度。再利用 SPSS 套裝軟體,以年級和性別為因子,

受試者與專家的解題規則階層結構圖之相似度值為依變量,進行二因子單變量變 異數分析以知其相似度之差異情形,進而了解不同年級與性別的受試者其解題規 則階層結構是否具有差異。以下將說明解題規則結構圖之相似度分析方法(引自 林原宏、游森期,2006) 。

經由解題規則結構圖之比較,可讓我們知道解題規則結構之差異性,而本研 究是根據解題規則之關係矩陣來進行,假設有 M 個規則,根據表 2-6 規則使用次 數 列 聯 表 之 計 算 方 式 , 可 計 算 出 某 受 試 者 的 解 題 規 則 次 序 關 係 矩 陣 為

。若已知 ,則以 表示規則 為先備條件的所有規則之集 合,定義公式如公式 1:

M M ij) (r

R= × R=(rij)M×M G(vi) i

{

=1

}

= j ij

i) v r

G(v (公式 1)

例如,在R=(rij)M×M中,若只存在rii =1、ril =1、rik =1,且 、 ,則

k

iil

} {

i l k i) v,v ,v G(v =

假設有兩位受試者為 A、B,其解題規則關係矩陣分別為 和

,且其規則i為先備條件的所有規則之集合分別為 、 ,根 據 Goldsmith, Johnson, & Acton (1991) 的結合交集和聯集之比值計算方式,則受 試者 A、B 的解題規則結構圖相似性係數 如公式 2 所示:(引自 Goldsmith,

M M ij

A (r )

R = ×

M M ij

B (r )

R = × GA(vi) GB(vi)

SAB

Johnson, & Acton, 1991) RExpert

並根據專家的規則次序關係矩陣,專家的解題規則結構圖如圖3-3所示:

⎥⎥ (precondition) 之次序關係,而本研究將應用Bart & Krus (1973) 的次序性定義,分 析個別受試者解題規則的次序性,得知個別學生之解題規則的階層特性。假設有

( )

rm M R

⎟⎟ 樣本在各試題的得分機率劃分為二,若機率>0.5,則視為 1;若機率≦0.5,則視 為 0,以呈現出四群受試者在相關性測驗各題的作答反應;並以此與各規則在各 試題作答反應進行比對分析,從而得知四群樣本之作答反應與各規則之作答反應 相符的比例,以了解潛在類別分析下各群受試者的解題規則特色。最後以卡方分 配來檢定潛在類別分析方法的分群結果,是否隨性別與年級因素影響而造成分群 上的差異。

相關文件